章 亮(绍兴市越城区蕺山外国语学校,浙江绍兴 312030)
例谈简约课堂的四个切入点
章 亮(绍兴市越城区蕺山外国语学校,浙江绍兴 312030)
简约而不简单是政治课堂的追求。简约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但课堂导入宜开门见山,重难点突破宜一击中的,课堂小结宜锦上添花,课后探究宜精挑细选,无疑是我们追求政治简约课堂的四个重要切入点。
简约课堂;课堂导入;重点难点;课堂小结;课后探究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张弛有序的过程,从上课开始到教学结束,全是精彩的内容自然是上乘之作,但若是只为课堂华丽热闹而偏离内容教学,则容易产生教学的过度化。本文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的磨课过程,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简约课堂建设的认识。
导入教学需要有新意和创意,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但不能冗长拖沓。讲了一大堆有趣的东西,结果学生听得异常开心,教学的目标与主题却迷失在这些有趣的东西里头,这样的材料运用与活动设计,其教学意义不大。
【首次教学概述】
教学伊始,教师播放自己前往陕西西安旅游时路上看到的民风民情视频。视频呈现火车一路向西,风景越来越美,人口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落后的景象。
教师本意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教学形式新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贫富差距”这一教学内容中来。但实际效果是,学生对视频中的美景指指点点,颇感兴趣,而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熟视无睹。直到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应当“从经济发展状况看一路上有什么变化”时,学生的好奇心才有所收敛,进入教学环节。
这一过程经估算,大约花费了6分钟(包括视频播放时间)。经过多次提醒,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虽被拉到了教学主题的学习中,但效果不佳,因为强扭来的主体思维是不开放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拖沓冗长,需要修改。
【修改后教学概述】
幻灯片呈现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主要的经济指数,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图中的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一修改很自然地将教学引入到“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一教学点上来。
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显然比前一种更加简练,学生一进入学习状态就直达教学的中心。这种看似缩水的导入形式,却把教师课堂资源利用的功底展现出来了,因为教学一开始就在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对课堂简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许多教学的细节仍然需要打磨。为此我们尝试着从另外的角度去设计这一课堂导入。鉴于教材前后内容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立足于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在对前一课“分配方式”复习的基础上,导入课堂,大致如下:
这一尝试是在巩固前课内容基础之上,引入新课教学,具有思维的连贯性,较为简洁易懂。这一设计主要针对即使成绩较差,缺乏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也能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
先进的教学手段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可能陷入形式过度的窠臼。传统的承前启后式的导入方式表面上看起来陈旧,但藏巧于拙,教学效果更易发挥。课堂应该回到教学的原点:教学形式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去配套,能够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有效的教学,这是教师在追求简约课堂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在教育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采取旁敲侧击方法,但是说了半天,对方无动于衷,此时就应该直接告诉他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在教学中,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不能拐弯抹角,而要直指教学重心。
【初次教学概述】
在刚才导入基础上,已经提炼好主题“社会公平”后,教师紧扣主题引导学生讨论当前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现象,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会再一次地动用各种对比鲜明的图片、数据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讨论和研究,寻找解决思路。
经大家讨论后认为,这样教学虽然环环相扣,思路顺畅,但是在各种“陷阱式”的设问之下,学生就像一群鸭子被赶着走在固定的巷道里,表面上热热闹闹,但一旦离开教师的指挥,他们就不知所措。就像鸭子只会沿着原路返回鸭巢,学生在做作业时还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就不能只是指向答案的获得,而应指向思维的迸发、疑问的涌现。
【修改后教学概述】
得出收入差距的表现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提示学生可以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去思考。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比较自如地获取缩小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的解决方案。继而我们要求学生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相互评价,提醒他们在评价的时候要看看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是针对问题、按照要求而得出的,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原来的设计是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理解社会不公平现象,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去分析问题,扫描答案,不仅学生的主体性无从保证,而且教师越是从旁提醒,学生越是不朝既定的方向走。修改后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参与主题探讨、交流与评价,这样更容易接受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学中与其在重难点突破上费力不讨好,不如设计好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承担好问题的设计者、讨论的助推者、评价的指导者的角色。追求教学的简约,不要过多纠缠于课程资源的利用,更应立足于有效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的激发,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一般的教学小结,我们会要求学生复述本框教学内容,或者让部分学生上台板书教学结构。的确,学生能够做到根据教师教学的思路,从现状、原因、措施这一逻辑着手理顺该课知识体系。原以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系统地掌握该课的教学内容,可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挂一漏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事实上这样的小结,仍然是一种单向度的教师展示,学生只是临摹性的复述,而没有任何再创造在里面。怎样通过小结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还是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
【修改后教学概述】
PPT呈现一则网上材料:
“一职员在辞职前质问部门经理,为什么同年入职的同事可以升职拿高工资,而他不行呢?为了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经理要求他与同事分别打电话了解客户什么时候过来。他打了电话就只问了时间;而他同事打电话却了解了其他各方面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数、酒店要求等一系列问题。”
在学生阅读材料后,教师设问:为什么他们两个人的待遇应该不一样呢?作为决策者应当如何引导处理好类似问题?这一设问其实就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好付出与获得之间的关系。
诚然,课堂小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知识延伸性的方式,为的是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要传输给学生一定的职业道德,教学效果明显比以往惯常的框架式总结好得多。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可以固定不变使用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设法唤起另一个灵魂,我们研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这种“唤起”他人的方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课后探究似乎变成了公开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好像搞个课堂探究就实现了新课程目标一样。其实,课后探究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好的课后探究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为探究而探究的设计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简约考虑,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明确所设计的问题的探究价值,即这个探究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可能会培养学生的何种学习方式或者学习能力等。
【初次教学概述】
本课的课后探究原来的设计是:为了从“公平与效率”“收入差距”等角度设置问题,平铺直叙地引入了一些高考题材料,将考题的设问当作探究的设问。表面上看,这种设问紧扣时代,顺应高考要求,但这样的探究设计产生的教学结果是:优秀学生觉得没有思考的必要,不想参加,后进生则觉得题目深奥,难以解决,从而导致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繁复累赘,出现教学的空场,这样的探究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修改后教学概述】
有意识地考虑教学的情感目标,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探究题: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为支持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免费为当地学生提供师范教育的机会,这些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必须回到原地工作8年以上。其中,小李毕业之后没有这样做,宁可赔偿国家给予的补助,也要留在大城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李行为的看法。
通过修改至少从形式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具有了探究的可能。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出其中的某些部分,在教师点评环节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作出符合学科专业性的回答,则进一步达到了解题指导的作用。当然,这里仅针对如何有效地探究来说的,其实就本课课例来说,本文第三部分中课堂小结的探究方式也已经足够了。
总之,课堂简约与否,全系于教学目标与学生认识的需要。简约课堂应该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欲求、生活经验等,从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课后探究等各个环节有效切入、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