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构研究

2016-02-13 09:31欧秋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商务商务英语

欧秋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430205)

基于人才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构研究

欧秋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430205)

要体现不同学校的特色,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课程建构。本文以《商务英语翻译》这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高的课程为例,研究课程建构的有效方式,文章强调课程开设以及教学开展必须基于人才需求,才能使课程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成为可能。

人才需求;《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构

一、引言

随着英语类国家标准的颁布,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三个专业都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素质要求,其中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建设需要结合学校的定位、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服务目标来进行。商务英语正式纳入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后至今,全国已有21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占994所开设英语专业高校的21.7%。商务英语专业的蓬勃发展是与国际经济往来增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离不开的。专业设置后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方向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万方数据上以“商务英语专业”为关键词查找的相关文章有98篇(2014年)和111篇(201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商务英语翻译》》是商务英语专业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核心课程,以该课程为抓手,进行专业设置与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的研究,对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养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基础

1. 关于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Need analysis)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人才能力所提出的要求。1973年Richterich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提出了需求分析的概念(need assessment), 他认为英语在作为外语来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满足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即能够让他们通过语言实现交际的需要(Byram,1991)[1]。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对拥有多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商务英语是ESP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中跟需要理顺学习者以及社会对语言、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市场的需要以及学习者自身的需要。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偏好、对课程规划的评价、学习者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材的选择等方面。上个世纪开始,需求分析被应用于语言教学规划中:Yalden指出,需求分析在语言教学中是课程开发的第一步(Guzman, 2011)[2];Trim(1980)认为整个语言学习过程需预先将社会和个人的动机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Barrera,2010)[3]。近年来,需求理论被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如英国阿伯丁大学针对空乘人员培训所做的需求分析,以及Richard West在非洲商务和工程领域的专业英语教学进行的实验等。这样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英语教育首先需要有语言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而在这之前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授课和教学的目的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2.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与人才需求的关系问题

在培养实用性人才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培养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不断探索,其中以课程为抓手进行设计是个有益的做法。本文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例,它作为一门面向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其培养过程以介绍基本的翻译原则、商务领域各类实用文体的不同翻译技巧、策略和方法,也有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三方面:一是从词语、句子到各种语篇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二是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文化异同、思维与翻译的相互影响以及商务知识,具备一定翻译观;三为理解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用课程对理论的学习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践翻译中。

三、《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遇到的问题

要研究《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遇到的问题,需要将课程实施者,即授课教师与方案制定者、专业负责人等以及课程被实施者,即学生的反馈意见集中研究,重点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重点研究《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方案、教材和实践环节等与他们的需求之间的关系。综合收集到意见,《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存在的问题有:

1. 教师专业化程度问题。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老师都是从以往的英语语言学或英美文学专业转型而来,具备实际商务方面工作经历的老师只占少数。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有效教学而言,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以及商务、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是商务活动的实践基础才能生动讲授。另外,对翻译研究来说,仅有的语言知识并不能一定产出高质量的翻译,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内容深深影响到翻译。以英译汉为例,翻译的第一步是要将原文中的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详实理解,才能做到忠实诠释,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完全能够从书本知识上获得,课程讲授和课堂活动实施的促进者的教师本人最好有一定的国外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商务经验和英语文化知识却是目前大多数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所欠缺的。一直有种误解,以为外语教师接触到外国语言,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能够像说该种语言的人们一样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观,其实语言只是思维的载体,需要教师了解的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内容。王佐良认为翻译者应该就是熟知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人。教授翻译的教师本身就应该是熟知文化、具备文化意识和了解文化差异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授翻译的教师应该具有翻译和教学的双重身份。

翻译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传播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即便在采用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开展的今天,教师还是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师选择那些能够介绍并且训练学生文化意识并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对学生会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这类材料有一定的熟悉度。

2. 教材指导性问题。现有学生使用的商务翻译教材种类较多,大多教材编排都是先简略地说说翻译理论,然后就是结合商务广告、商务信函等的实践性文字材料的翻译,和商务文化结合的较少,也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对译文的评述,并且一些《商务英语翻译》教材还中存在一些误译现象(顾维勇,2007)[4]。由于目前评估的要求等,专业的翻译课教材与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均为重要的课程建设环节。作为指导性文本的商务翻译教材应该包含文化认知方方面面的内容,要有一些商务情景真实的材料,并且包含目标语和源语两个国家的文化知识,需要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教材的编写当中。

3. 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问题。《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教学方法为精讲多练,课堂以教师精讲翻译理论和技巧,点拨文化和语言差异为主,引导学生大量了解与接触各类商务文体并进行实践性的翻译,学生课外学习占翻译实践的大头,要求学生完成各种翻译实践的任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不同作品的赏析能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发展致使各类文化知识浩如烟海,因此仅仅几个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绝对不够学习者培养文化意识。老师可以选择材料,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对任何事物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化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文化相关知识的感悟力。但是往往在课堂内外的活动实施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些入学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或许是习惯了高中填鸭式教学,在学习时被动接受知识,为了引导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习惯,需要花费教师很多精力和时间。

4. 课程大纲问题。对于高校来说,评估时因为对课程大纲有定性要求,需要用严格的课程大纲来指导教学和教学活动,因此如果想对专业的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课程大纲里必须要有和文化相关的内容。现行《商务英语翻译》往往只有16次课32学时,因此教师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课程大纲,将时间安排从以往的注重翻译技巧的学习转移到文化知识的输入以及增加商务文化差异的引导学习。

5. 教学内容安排问题。学生课程上对于什么是翻译比较清晰,但是往往对如何做翻译以及翻译的评判标准等还比较模糊,尤其是涉及到文化差异造成翻译难度等问题,因此如何教授文化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理论上说翻译教学中着重的应该是翻译的理论,包括什么是翻译、翻译的过程和评价标准、翻译的技巧等等,但是从《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角度出发,更应该注重的是将以上的理论知识与商务文本的翻译实践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区别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理解文化的内涵,尤其是后者,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特别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关于文化方面的内容。

四、基于人才需求商务翻译课程建构的思路和做法

对人才需求的分析表明,在开设《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时需要符合学校大力推行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将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点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商务翻译以时效性、实践型翻译文章为主,辅之以必备的理论知识,包括翻译的理论、策略、方法、标准和过程等的讲述。以文化内容为例,当今培养的商务英语学生要求他们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因此在翻译课堂中讲授关于文化方面的内容需要符合三个条件:系统性、实用性和交互性。系统性知识指的是文化导入内容,包括文化背景、语境内涵、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内容都应该仔细规划组织,按照学习者的接受程度由易到难地呈现出来。实用性是指学生学到的知识要在他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能够用上的,因此这类文化知识应该是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主观臆断的观点。交互性是指要通过知识来提高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学生要对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和方式,需要去理解和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在将来与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交往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要达到以上的三个目标,商务翻译课的教学就可以说是语言和文化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就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但是对于教授文化而言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的教学对提高文化能力大有裨益,在把英语作为通用语(lingua franca)的时候文化意识尤其重要,因此语言的教学必须要增加文化内容,否则单纯语言学习则无实用意义。

克拉申建议说将文化作为人际之间的过程来进行教授,也就是说,学习文化不仅仅是展示文化现象,而且是了解目标文化不同于学习者文化的方面, 因此教授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Kramsch:2003)[5]。

2.做好关于人才需求的调查。以上述调查为例,其对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回收的问卷分析结果可以对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提供依据:

(1)被研究者希望的就业目标为外贸/外企公司职员,比例占到70.45%,因此可以在授课计划中满足这一类要求,采用和外贸业务相关的材料,如国际贸易单证、商务英语函电信函等的实景材料作为翻译的素材和练习的材料。

图一:关于就业目标的调查结果

(2)被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商务英语技能有听力和口语,因此有必要在目前开设的课程中加入如商务谈判、电话交流、产品介绍等实际商务场景中能够用上的听力和口语材料,可以用笔译和口译练习的方法。除此之外,课外布置在商务环境中进行口/笔译翻译材料和各类商务文件阅读材料,使学习者的阅读技能通过大量练习得以提高。

(3)被调查者对已开设的商务英语类课程的难度感到中等,说明他们对一些材料还是有更好的需求,因此可以将《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中国日报》等材料引入课程,以解决44.32%学生认为目前教材实用性不强,71.59%学生认为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偶尔涉及到时事或最近发生的商务事件和商务现象的问题。

(4)被调查者希望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掌握过硬的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较深的商务专业知识(如:经济学、企业学、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如商务沟通、商务礼仪)、熟练的商务操作技能(报价还价、索赔等)、跨文化交际技能。这些对能力的需求可以作为课堂和课外翻译实践材料的来源。

(5)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61.36%学生希望有师生互动,这一需求正好符合现在探究式教学的要求,能够形成小组完成任务,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中实行CBI教学方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基于毕博平台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构的尝试。教学需要不断改革,为了体现混合式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本课程采用基于毕博教学平台的授课方式。毕博平台是北京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平台,其主要特点在于:(1)实现以语言使用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环境;(2)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导向,能够吸引学生参加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3)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学习;(4)通过多途径的辅助教学,直观的课程和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交互功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毕博平台进行授课的课程在实践当中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前后的参与度。

4.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建构上要体现实践型人才培养特色,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翻译过程、标准和技巧的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着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商务环境实践相结合。如采用翻转式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摒弃教师一言堂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将商务实践文体资料作为翻译课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案例教学法(CBL)、任务教学法(TBI)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性。尤其是采用CBL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讨论来解决翻译实践的问题,培养对比翻译的能力,为将来他们的自主翻译工作打下基础。

当今大学建设中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众多,其实最关键的是需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以实践性强的核心课程着手,结合学院和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构建,希望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1]Byram, M., & Esarte-Sarries, V.:Investigating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1.

[2]Gill RM, Guzmán MC. Teaching translation for social awareness in Toronto[J].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11,5(1):93-108.

[3] Juan Carlos Barrera. An examination of cross cultur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 case of the subsidiaries[J].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010,9(1):41-54.

[4] 顾维勇.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上海翻译,2007,(1):47-51.

[5] Kram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revisited. Paper presented within a series on Language, Culture, and Identity at the UBC Centre for Intercultural Language Studies[M]. Vancouver, Canada. 2003, October.

责任编辑:陈君丹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Need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OU Qiu-y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Reasonable and well-design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a must to fulfill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people of talents. The need assessment should be done beforehand. It conclud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udents being trained and relative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practical staff training, the thesis takes advantag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ourse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It indicates that the course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orough assessment to the needs,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can be realized. Keywords: needs of the people of talents;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needs of the people of talents;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2016-11-0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级2015年教研项目(X2014020)

欧秋耘(1971- ),女,海南琼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G423

A

1674-344X(2016)12-0107-04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商务商务英语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