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韵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从《癸卯旅行记》经《欧美漫游录》到《瀛洲访诗记》
——兼谈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的现代化转型
徐新韵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中国女性旅外游记作为中国近现代散文的一部分,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产生于近代,并快速转型,有着与中国男性旅外游记散文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点。近代中国女性散文日渐兴盛,产生了诸多女性旅外游记,并结集成册,而学界对此少有研究。将近代三部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集进行比较论述,试图从中管窥中国近代女性旅外游记散文现代化转型的轨迹和特征。
女性旅外游记;散文集;现代化转型
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是指中国女性走出国门,游历域外(他国)所写下的游记之作。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作诗词者多,而作文者少。或为诗话,或为回忆性文章,古代女子限于深居闺中,几无作游记散文者。近代以来,中国女性从生活和思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女性散文亦随之崛起。有的女性走出国门,她们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去书写,从而产生了诸多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自1903年单士厘作《癸卯旅行记》之后,有零星女性旅外游记散文发表在《妇女时报》、《妇女杂志》等刊物上,而能结集出版的惟吕碧城的《欧美漫游录》和吕美荪的《瀛洲访诗记》,两部著作为近代旅外游记散文领域两颗璀璨的明珠。
旅外游记早已有之,法显《佛国记》与玄奘《大唐西域记》可算旅外游记的雏形之作。由中国近代化的时代氛围所造就,旅外游记在近代得以勃兴,当然,这仅仅描述了中国男性旅外游记散文的发展轨迹。然中国女性旅外游记于20世纪初方才产生,女性旅外游记诞生不久便担负起由古典向现代散文转型的使命。从《欧美漫游录》经《癸卯旅行记》到《瀛洲访诗记》呈现出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性特征。
20世纪初,身处启蒙时代,单士厘以使节夫人身份从封建的闺门走进国门,她耳目一新,感时代之潮流,思想随之变化。她将所见所闻付诸文字,并结集为《癸卯旅行记》。当她面对眼前与中国不同景象,他用凝视和欣赏的眼光去记录这一切。《癸卯旅行记》分三卷,卷上多谈日本,客观记述在日本和朝鲜的经历,中下卷写俄国境内所见。在参观大坂博览会教育馆后,单士厘写道:“日本崇拜欧美,专务实用,不尚焜耀。入东京之市,所售西派品物,亦图籍为多,工艺为多,不如上海所谓洋行者之尽时计、指轮以及玩品也。”①单士厘:《癸卯旅行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9页。单士厘还一一记录下良好的长崎税关秩序,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业务等,她用务实的眼光,从政治视角关照社会,看到的是国外的科技、教育、医疗等实用的事物,其散文多用客观性的描述,少有个人情感和观点的显露。单士厘受19世纪中后期男性旅外游记散文政论倾向的影响,其旅外游记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她心系国事、政事、时事、大事,创作意图明显,希望人们能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改革时弊。
1926年秋至1927年秋,吕碧城游历美洲及欧洲,将其见闻以文字出之,结集为《欧美漫游录》。其中很多篇章描写了欧美都市风光、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奇闻轶事。《欧美漫游录》题序曰“自志鸿雪之因缘,兼为国人之向导,不仅茶余酒后消遣已也”。很明显,其游记散文中的感情意绪的社会性,逐渐被自我性所取代。而吕碧城游走于欧美自然和人文胜迹之中,以游历者的视角看待异国风情,她困惑、迷茫。其《第三次到罗马》云:“予自旅行以来时遇日人,皆善处之,不存芥蒂。曩曾以国仇视之,今悟其谬。以吾国土地人众论,在有自强之本能,苟非自弃,他人何能侮我?且怨天者不祥,尤人者无志,认为命运或归咎他人,皆自窒其进展之机耳,愿国人共勉之。”①李保民:《吕碧城诗文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07页。吕碧城生性多愁善感,性情忧伤,在玩赏之中,风景亦染伤情。吕碧城在建尼瓦荡舟之时,却感慨道“予于舟中赏玩风景,转觉不及在岸远观之波光帆影为可爱。身历其境,兴趣即减,世事大抵如此。该湖体积甚巨,波蓝如海,较吾浙之西湖富丽有余,而幽蒨似逊,惜‘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不足为胡儿道也。”②吕碧城:《建尼瓦湖之荡舟》,李保民:《吕碧城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96页。她将人生的体验融入了游记之中,这种体验是忧伤的,她常常发出无奈的慨叹,“世界微尘,沧海一粟,寄身其中,安能为永久之计哉!”③吕碧城:《巴黎》,李保民:《吕碧城诗文集》,第418页。听到拿地尼伯爵噩耗,吕碧城感叹“人事无常”;游历伦敦堡,她感沧桑之迹、兴亡之梦,旅途中她叹“人事萧条”,孤客处于繁闹之场,则愈多感慨,百忧骈集之身的吕碧城更是如此。在吕碧城的散文中,看到了一个身处先进繁华的国家,弱国子民的痛楚、困惑和迷茫。
吕美荪有感于“未越国门一步,耳目闭塞”,④吕美荪:《东游缘起》,《瀛洲访诗记》,第1页。遂于1935年9月东游日本,其意在访邻邦之山水与诗人,兼有旅行修学之意,一个多月而返,吕美荪将游日所作48篇游记整理结集为《瀛洲访诗记》,并于1936年出版。吕美荪以文人的身份,万里访诗游,她以“目充我诗曩”为游学之旨⑤吕美荪:《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6月,第6页。,面对眼前的一切,她与日本友人心与心的交流,认为“伏自思维国有对疆,而诗无畛域”,“东邻仅一衣带水,文字篇什,若可接也”,“不有记述,何酬雅怀。”⑥于元芳:《瀛洲访诗记序》,吕美荪:《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她清醒地反思日本文化的内涵,以及日本之所以强盛的原因,在看到日本教育普及,虽侍女亦多中学卒业,且皆知识甚高而仪态尤觉雅静⑦吕美荪:《神户登陆》,《瀛洲访诗记》,第6-7页。,她叹曰“文明至此,教育之功也”;⑧吕美荪:《东京道中》,《瀛洲访诗记》,第8页。其《酒井忠正伯爵晚餐会》亦云“日本之兴盛,在其举国上下力倡学行与生产,虽为勋爵,不偃安于富贵,不优游于岁月,家国之强,有由来矣。”⑨吕美荪:《酒井忠正伯爵晚餐会》,《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第34页。面对异国景观,吕美荪不再是凝视和迷茫,她对异国的繁盛,尤其是对它的制度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中国游记文学史》将清代游记散文分为三派,学人散文、才人散文,还有桐城派,认为进入近代之后,由于国家危亡现实的刺激,男性的游记散文创作呈二元发展趋势:一是以龚自珍、魏源等启蒙思想家为代表,在游记散文创作中肩负起思想启蒙的重任,展开文化批评和政治批评,二是桐城派在曾国藩倡导‘经济之学’的感召与影响下,走向具有近代意义的“经世致用”,两者文学宗旨、理论与方法虽然各有异趋,但都从不通路径向清前期“学人游记”回归,一同体现了鲜明的近代文化精神,并一同促进了传统游记文学的新旧转型。⑩梅新林,俞樟华:《中国游记文学史》,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年,第326页。与中国男性旅外游记散文相比,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产生较晚,清末方才出现,受男性旅外游记散文的影响,早期包含经世致用的内容。而从《癸卯旅行记》到《欧美漫游录》,再到《瀛洲访诗记》,似乎可以看出女性域外游记散文诞生不久,就承接其上而渐次实现现代化转型,它们从经世致用到回归心灵,由“学人游记”逐渐地向“才人游记”再次回归。
古人旅行,山轿蹇驴,竹杖芒鞋,时时刻刻都在自然的怀抱之中,所以感觉最亲切的是自然,体味最深刻的也是自然,游记最好的题材便只是自然风景。郁达夫在与古代游记的比对中论述现代游记:古代游记“写自然就专写自然,写个人就专写个人……散文里很少人性及社会性与自然融合在一处的”,而现代游记“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写到了风花雪月,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来”。(11)郁达夫:《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9页。上述论述准确地道出了现代游记散文与古代游记的不同。现代游记散文表现人与现代发达城市的和谐统一,写法以游踪为线索,采用散漫的笔法将陌生环境中林林总总的新事物一一写出来。古代女性晚清民国的吕美荪和吕碧城域外游记散文便是如此,她们走遍各国的都市,在大都市中,人的活动常淹没了自然,于是“社会相”代替了自然风景成为游记最好的题材。
经统计,得以下数据:
单士厘的域外游记散文,已经将女性游记散文的描写对象扩展到国外的都市景观,多写日本的人文景,介绍日本法制,教育的先进性,其景物描写显得较为独立,并没有完美地体现人与景融的美感。而吕碧城的《欧美漫游录》写国外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抒发了弱国子民的情感,做到情与景的完美结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瀛洲访诗记》更具有“社会相”,它进一步扩大了域外散文游记的抒写对象,它写异国的自然和人文之景观,也写异国访友之经过与宴集盛况,人与人、人与景和谐统一;《瀛洲访诗记》以域外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自然风光成了作品的点缀。其中的每一篇散文都离不开写人,其《日光华巌泷瀑布》写瀑布之奇壮之景观,同时也写兵士的推车相助,写中禅寺湖餐馆的女主人的贤淑和美丽。《访前首相若槻礼次郎男爵于伊东》记述了在往伊东火车上,吕美荪邂逅东京市议会议员笠井重治和森俊成子子爵的经历,文章称赞笠井重治和蔼而富学识、森俊成子无勋贵气息,买便食,食于座,平易俭朴,两人都给吕美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务省文化事业部长星冈茶寮之宴》介绍了日本画家、诗人、学者、政治家等近二十一人,“学术无分国界”,①吕美荪:《外务省文化事业部长星冈茶寮之宴》,《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第42页。吕美荪对其投诸钦佩之情。《鹑南庄之宴》以人的活动为线索,记述了宴会之过程。可见,人物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成为《瀛洲访诗记》主要书写对象。
郁达夫认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②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5页。他将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特征解释为“范围的扩大”,③同②,第8页。又将其第三个特征阐述为“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④同②,第9页。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单士厘,历吕碧城,再到吕美荪之旅外游记散文,作者个性体现逐渐增强,散文内容亦不断扩展,使得女性域外旅外游记现代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从《癸卯旅行记》到《瀛洲访诗记》,形式上大胆拓展,文学性日益增强。
首先是体裁多样。单士厘《癸卯》采取日记的形式,排日纪程,平铺直叙,散漫零乱,呈现出女性域外游记散文的初始状态。《欧美漫游录》主要采用杂记体和随笔体,间或有日记体,它以游踪为序,一事一记,偶有多事一记。《瀛洲访诗记》之篇章总体上以时间为序,除了用杂记体、随笔体和日记体之外,还用自传体,体裁更为丰富。
其次,在手法上日益丰富。传统游记一事一记,一物一记,以描写叙述为主。《癸卯旅行记》更多地继承传统游记的手法,以叙事和说明为主,少有议论,少有情景交融之处;《欧美漫游录》作于20年代,共54篇,其中狭义上的游记41篇,在描写或叙事之外大量的融入抒情,个别篇章以议论为主。成功地将抒情和议论手法运用到女性旅外游记散文中,精神上主体性得到彰显,承载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欧美漫游录》常一篇写多物,如《大坎宁之山景》写山景,还写美利坚土人之舞蹈;《义京罗马》以诗写景达情,写古市场、议院、斗兽场、圣彼德教堂等,在写旧金山报刊登的猎者获二女的事迹之后,夹叙夹议,“非尽择肥取弱也。乃吾人类反而肉食,无恻隐之心,能不愧于兽禽?故佛教戒杀,儒家‘远庖厨’之说亦同此旨,惟不贯彻耳。人类侈谈美术、图画、雕刻,一切工艺,仅物质之美行,而上者厥为美德。美物悦我耳目,美德涵养心性。尝谓世界进化,最终之点曰美。美之广义为善,凡一切残暴欺诈,皆为丑恶,譬之盗贼其形,而锦绣其服,可为美乎?况以他类之痛苦流血,供己口腹之快,丑恶极矣!”⑤李保民:《吕碧城诗文笺注》,第384页。《伦敦城之概略》写巴黎之伦敦堡之后,大发议论“迄今觚棱夕照,河水澌澌,更谁吊沧桑之迹,话兴亡之梦哉?”⑥吕碧城:《伦敦城之概略》,李保民:《吕碧城诗文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0页。《欧美漫游录》写作年限跨度较长,形式结构不一,多以游踪为序;其中杂有记录国外因果、轶闻趣事,如《因果》,《鬼打电话》、《与The Chronicle报谈灵魂之函》、《巴黎选举女皇》等等,总的来看,此类文章叙述多,文学性较弱。
《瀛洲访诗记》进一步扩大了议论在游记散文中的份量。其《再访德富苏峰翁于山王草堂》在写访德富苏峰一家之经过后,有感于其家慈顺和乐,大发感慨,曰:
东方教化首重修身齐家,推而至于治国、平天下,是以人群赖以维系家国、赖以安宁。乃自欧亚海通以来,东方教化风俗为之丕变,然穷则变,变则通,古有名训。变固应时之宜也。所惧夫惊羡人之奢欲,不顾己之根本,昧于习彼科学为我利用之本旨,而遽隳其数千年来,恃以维系家国人群者,固有之旧道德,唾弃之,鄙夷之。几乎摧毁无遗。徒使物质人欲方面,思与欧美并驾争驱,日益为害,而不自觉民之本性既摇,家国于以紊乱,虽有贤者在上,日思导民图治,然而独力以令为功缓矣。此不善效法而变者也。①吕美荪:《再访德富苏峰翁于山王草堂》,《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第19页。
吕美荪认为日本为善效法之国,虽变法维新,而又能保守东方人之精神,而不为外诱所惑。其《参加泰东书道院清浦奎吾伯爵颂寿会纪盛》大赞日本的文化之盛: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还,朝野对于新旧文化一致奋兴,而无偏废。俾国势日趋强盛,即区区书字一道亦具有规模宏大之会,以事研求,云将助国家文化之努进,况其他乎?是真能立国于此,竞争优胜之世界者。反观吾国,人人可以兴矣。②《参加泰东书道院清浦奎吾伯爵颂寿会纪盛》,《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第82页。
吕美荪关心国事,她在《瀛洲访诗记》最后一篇文章《东游观感》中大发议论、畅言心声,她认为日本之所以能成为东亚第一强国,根本原因不在于武备之充、文化之盛、建设宏大、学校林立、工艺发达,更不在于资源遍地,其根本精神在于“彼邦举凡一切立国之道,强国之策,首先建设于举国人心之上”,其建设维何?“即其国民男子之忠勇奋发,与夫女子之侦顺贤良而已”。③吕美荪:《东游观感》,吕美荪:《瀛洲访诗记》,青岛华昌大印刷,1936年,第129页。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议论在吕美荪旅外游记的份量。总之,《瀛洲访诗记》常借助诗歌来描写和抒情,其中48篇,有39篇文章夹有诗作,其中有些是一篇文章包含多首诗作,整个散文集共录诗90首。《瀛洲访诗记》以叙述、议论和抒情为主,很少用说明的方法,这使吕美荪旅外游记不但充满诗情画意,且文学性进一步增强。
最后,语言亦有所变化,从单士厘到吕碧城和吕美荪虽仍用文言写作,但其语言已逐渐通俗化、大众化,出现了由古典向白话文转化的趋势,引入外来词,并用以指称新事物,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较中国男性旅外游记散文,女性旅外游记散文诞生较晚,20世纪初方才产生,并迅速承载起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任务,而其由古典向现代转型延续了三十余年。吕碧城和吕美荪旅外游记散文处于转型期的中后期,它们继承古典游记散文的优秀传统,同时将女性旅外游记散文的内容由抒写自然延伸到异国社会,描写异国风俗人情,言志抒情,情景相融。在形式上,文言和白话兼有,抒情议论较古典游记灵活自由。就对于女性旅外游记散文的贡献而言,《欧美漫游录》更多的是在体式上的突破,而《瀛洲访诗记》更多的在内容上扩展。从《癸卯旅行记》经《欧美漫游录》到《瀛洲访诗记》反映了晚晴民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理,体现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性和社会性,实现了对古典女性游记的审美超越,展现了中国女性旅外游记散文的现代化转型的轨迹和特征。
From Guimao TrajectorythroughImpressions in Europe and AmericatoYingzhou Trajectory
XU Xinyun
Chinese women's prose about travel abroad is a part of Chinese essays of mod ern times,and is a sharp line of Chinese essays.It appeared in the modern times,and was developed quickly.It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 men's prose about travel abroad,and has a unique feature.Three women's work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modernized track and features of the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women's prose about travel abroad;essays;modernization
I206.5
A
1009-9530(2016)06-0093-04
2016-02-25
徐新韵(1976-),女,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