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综述及对职教改革的启示

2016-02-13 23:39张艳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供给职业院校校企

张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天津300350

高职教育理研

供给侧改革综述及对职教改革的启示

张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天津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进行 “供给侧改革”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供给侧改革”将对中国未来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进行供给侧改革已势在必行。梳理目前学术界对“供给侧改革”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在教育及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确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实施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探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人才供给;供需匹配;校企合作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hina's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officially stress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at the 11th meeting of the central finance and economy leading group has triggered heated debates.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fields.It is imperativ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force the reform,due to its close link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arding the status quo study in academic circle,the research findings will inspire the fundamental goal,the strategies and the way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upply front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vocation education;China's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talent supply;supplydemand matching;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进行“供给侧改革”。随后9天内中央高层五提 “供给侧改革”,中央决策层密集发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及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院校既是“供给侧改革”的对象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 ”的主体,因此梳理目前学术界“供给侧改革”研究的现状对开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其内涵在于从刺激需求端,回归到增长本源创新,强调制度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以期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增长困境,释放增长红利,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二、“供给侧改革”研究综述

1.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企业和政府为主体的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论述指出“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的,强调从供给角度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结构优化,以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重新配置为重点,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激发新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熊若愚,2016;车海刚,2015)。(2)关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针对供给侧改革,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各抒高见。一是增加制度供给。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2016)指出供给侧改革的龙头是制度供给,适当扩张需求的同时要处理好供给管理问题,提出了“八双”、“五并重”等政策主张。二是改革供给结构。赵晓(2016)指出供给侧改革要清理无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创造新供给。三是政府应简政放权。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不仅仅是企业,政府也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政府要主动从市场干预中退出来,主动提供有效供给,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政府供给不足会对企业供给产生压制,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高连奎,2016)。

2.国外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历史较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诸多经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度重视供给,主张通过细化分工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通过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资本的效率。供给学派的理论更具代表性,认为供给的水平和能力是经济发展的标志,经济学的首要任务不是仅从需求和分配入手,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主张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主张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强调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主张控制货币,反对货币滥发(张宁,2015)。供给学派经济学思想的应用及供给侧改革实践在20世纪就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实践看,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是供给侧改革的典型做法。“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和“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正是供给学派观点的典型实践。

3.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仅在一些宏观的研究成果中零星涉及。教育及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1)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一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解决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问题;二是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解决高等教育的“职教疲软”问题;三是要改善学校办学效益,解决高等教育的“产能过剩”问题;四是走创新发展之路,以创新作为“新动力”,通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切实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柳友荣,2015;姜朝晖,2016)。(2)高水平的人才供给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贾康(2015)指出要以创新为驱动大力实施教育改革,特别是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劳动力要素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力供给、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转,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李佐军,2016)。(3)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苏剑(2016)将教育作为高端服务业,指出高端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良好的环境方可有序推进,即良好的道德机制,良好的文化传统,当事人之间直接的和平协商和对话及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4)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更多民办教育机构的加入和参与。当前,公共服务部门存在较严重的“供需错配”问题,教育等仍然处于私有部门进入程度较低的状态,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民进国退”,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田茂永,2015;阙明坤,2015)。(5)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基于创新创业发展要求,从高等教育“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探索推动创新创业的改革路径,不仅是在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更是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教育支撑(张旭,郭菊娥等,2016)。(6)职教“供给侧”改革应加强“互联网+教育”的研究。“互联网+教育”的探索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教育的“精准供给”、职业教育和学生“供需互相匹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杜召强,2015)。

三、启示

(一)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供需匹配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

我国现有1.3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近千个专业、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是高技能、高素质产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但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社会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与企业“用工荒、招聘难”并存的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对职业院校而言,产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不足只是表象,无法提供精准、高质、有效的人才供给才是根本症结所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自身结构性调整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供需匹配。一是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匹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通过营造制度环境、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二是职业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提供有效人才供给。产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是高职院校布局、专业设置的风向标,将专业供给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绑定,从源头上使专业扎根于产业升级、服务于经济发展是实现供需匹配的首要环节。三是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匹配,提供精准人才供给。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中职、高职、本科、硕士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精准定位是实现供需匹配的重要环节。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决定了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职业精神,是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设计的根本依据。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

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是我国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因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一是加强“制度供给”。各级政府切实发挥对职业教育的引导、规范、督导作用,加快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相关制度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加快“制度供给”,破解职业院校改革发展难题。二是加强内涵建设。职业院校要主动探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推进专业建设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扩大校内外协同育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三是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职业院校应通过健全内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建立以第三方主导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形成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倒逼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

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被普遍认可。但是,由于在合作机制建立、法律法规建设、责任主体明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使得很多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化和浅层次。职业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为契合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供给,因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从企业的“需求”入手,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企业对职业院校的“需求”主要包括: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宣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等。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找准企业需求点,在服务中寻求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能力,与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校企合作共赢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应着力健全企业参与制度。通过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对接职业院校,设立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岗位,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校外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等。

[1]佚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J].中国总会计师,2015(11):16-17.

[2]熊若愚.以供给侧改革破解供需错位[N].学习时报,2015-12-07(001).

[3]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1.

[4]贾康.以制度供给为龙头 释放供给体系要素潜力[N/ OL].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6-03-30).http://www.cs.com. cn/xwzx/hg/201603/t 20160330-4936219.html.

[5]赵晓.“供给侧改革”改什么?[J].宁波经济,2016(1):30-31.

[6]张宁.2015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人民论坛,2015(35):235.

[7]柳友荣.也应重视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5-12-14(009).

[8]贾康.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J].中国经济周刊,2015(12):78-79.

[9]苏剑.从高端服务业升级看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1):33-34.

[10]田茂永.从公共服务看供给侧改革[J].首席财务官,2015(22):5.

[11]阙明坤.以供给侧改革促民办教育消费升级[N].人民政协报,2015-12-09(010).

[1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26-35.

[13]杜召强.职教“供给侧”改革与“互联网+教育”[N].现代物流报,2015-12-01(A8).

责任编辑:陈岩刘文华

Review on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Ya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Sino-German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ianjin 300350)

F121;G719.2

A

2095-5537(2016)03-00050-04

2016-03-31

张艳(1977—),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德职教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供给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