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动物词的联想义

2016-02-13 20:19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词义汉语民族

董 萌

(西北民族大学 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论汉语动物词的联想义

董 萌

(西北民族大学 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与动物从来都是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早期的灵物崇拜、图腾崇拜还是现在的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人们对动物总是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也顺其自然的延伸到了汉民族丰富的文化构词和词汇想象当中。

动物词;联想意义;民族文化;价值内涵

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曾经将词义分为理性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七类。利奇说:“反映意义、搭配意义、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这四个意义与内涵意义之间比它们与理性意义之间具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它们都具有同样的不限定、可变化的特性,并且都能作程度和范围的分析,而不能用那些孤立的‘不是这个便是那个’的方式进行分析。这五种意义都可以用联想意义这一名称来概括。”[1]本文对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分析就是在利奇这一词义划分的基础上展开的。

一、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界定

联想义,从字面上看,指的是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的词的一个新的意义。那么,对于联想义,不同的学者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界定和新鲜看法。对此,笔者也在搜集和阅读文献后而比较赞同语言学者黎千驹的观点,他认为:“联想义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通过对某个客观对象的那些构成义位的义素和那些处于被抑制的潜伏状态中的义素进行联想而凸显出来的,但尚未成为义位的理性义的言语意义。”[2]联想义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认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表现出人们可以通过词义的联想而实现交际的委婉和趣味的认知,进而实现交际的目的。因而,在已经基本掌握了联想义概念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文章的论述中心——“动物词”,并对其联想义做以界定:“汉语动物词的联想义,即是指在汉民族特有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围绕汉语动物词的理性意义,结合特定言语环境中指称和被指称对象的心理表征、思维习惯、审美情趣而传达给他人或自己的具有发散性特征的文化信息。”我们发现,对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分析过程,实则就是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过程。

二、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产生和原因归纳

汉语动物词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动物词的丰富性和特有的文化内涵。别样的地理优势、鲜明的文化传统、活跃的民族思维等民族特质都为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一)受动物自然属性影响的联想义

1. 生活习性

生活的方式和习性是动物表现出来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之一。在远古畜牧业的生产生活时期,人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牛,因而,牛的生活方式就自然地随着生产劳动的人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疲倦,勤勤恳恳。于是,大量含有褒义色彩的“像老黄牛一样工作、强壮如牛、牛刀小试”和含有贬义色彩的“牛头不对马嘴、对牛弹琴、牛气冲天”等成语和习语的词义都是在对牛生活习性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牛辛劳大力的赞扬和有关它脾气秉性等联想的延伸。此外,像我们可以从狐狸的机敏、神秘中联想出狡猾、虚伪、奸诈的词义,从老鼠生活在黑暗的角落、怕人、怕光的习性而联想到的胆小、猥琐、狼狈的词义,或是从狼生活在大草原、是人类的天敌、食草原弱小动物而联想到凶猛、残暴、桀骜不驯的联想词义等都表现出了汉族人民的善于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

2. 形象感知

人们对不同动物的形象感知也会使人产生一些有关动物词语的新的联想。像人们对鱿鱼这一动物下锅后形象的经验感知,就产生了对“炒鱿鱼”独特的联想,进而出现卷铺盖走人和被辞退的联想义。还有像蜗牛、乌龟这种行动缓慢和一遇到危险就把头缩在壳里的形象就使人们一听到“缩头乌龟、慢的同蜗牛一样”等习语就马上形成对胆小懦弱、行动迟缓的联想性认知。此外,像熊猫这种中国独有的动物,也因其憨态可掬的外形、黑白分明的颜色和稀有的保护而带给人们可爱、温和、呆头呆脑的联想,还有像小白兔、小金鱼也属此类。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借用此种动物词的形象性联想来引发人们对某人或可爱、活泼或懦弱、迟缓等性格的描述。

(二)受文学影视作品影响的联想义

1. 神话传说

上古社会,人们缺乏一定的科学认识,神话传说的出现就是人们为适应生存的发展需求而模糊构拟出的美好图景和愿望期许。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中,与动物有关的“龙与凤”的形象始终映刻在人们的思想当中,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渴求和平安定的生活,于是龙就被创造出来以代表无所不能,充满神力的化身,从此龙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古代帝王的真身之所在。“龙袍、龙王、龙椅、龙珠、真龙天子”以及现如今的“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的传人”等都是人们通过对龙这一构拟动物的联想而赋予了它美好、尊贵、权利、幸运的文化内涵。此外,受神话传说影响较大的另一动物则一定要属凤莫属了。“凤”是凤凰的简称,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着美好平和。在古代人们常将凤与龙并称,进而构成了华夏民族最为尊贵的图腾。因而,像常说的“龙凤呈祥、凤毛麟角、龙飞凤舞、凤凰于飞、龙眉凤目”等成语和习语也同样是人们在对构拟动物词凤所象征内涵的基础上而寄托的某种渴求美好生活、吉祥富裕的民族心理。总之,虽然现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发达,人们的思维也更加的偏于理性,但古老神话传说带给人们的感性认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总会使其永不延续的发展和传承下去。

2. 影视、文学著作

如果神话传说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那么,影视文学著作则是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引起人们对动物词的形象认知和丰富想象。像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呈现给大众的有关猴子、猪、豹等动物的形象以及它们在电视作品中表现出的或嫉恶如仇、除暴安良、聪颖睿智或好吃懒做、贪恋女色、胆小懦弱,或者还有仗义执言、凶恶残忍、虚伪吝啬等的动物性格特征,都使人们将其联想和映射到对人性格的描述,并在生活中将人物与动物对号入座。从此,这些动物词便被赋予了描述人的特征,甚至主要以其联想性的词义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表达和交流之中。

除了影视作品外,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学著作也是联想义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在卢照邻诗篇《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菩萨蛮》中的“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等大量描写鸳鸯的诗词语句,无不借鸳鸯二鸟的未尝分离来表达出一种夫妻间的相思想念,恩爱和谐,不离不弃。因此,像“鸳鸯被、鸳鸯梅、鸳鸯菊”等由鸳鸯这一动物词构成的词汇联想义也都是在对诗词中鸳鸯表达象征义的基础上而广为大家熟知的。另外,还有像从诗句中的蟋蟀联想到凄静萧索的深秋,从杜鹃联想到沉闷、哀婉和悲愁等都是受我国丰富诗词文学著作中对动物词象征意味的联想而产生出的或代表人们人生追求或表示某种独特心境的联想意义。

(三)受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影响的联想义

1. 趋吉避凶的心理愿望

在最初的原始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因而,人们仅仅是凭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表象就来判定某物的好坏优劣。拿动物词来说,人们更是企图利用动物的外貌、叫声甚至生活环境等表层的认知来表达汉民族趋吉避凶的心理特征。例如,喜鹊与乌鸦相比,它的叫声尖利悦耳,位居高处,而乌鸦的叫声则低沉嘶哑,群居地面,通体乌黑。于是,人们就根据自己对这两种动物的认知和经验而产生出了“瞒忧唯报喜”与“乌鸦头上过,天灾必有祸”的吉祥和不祥的民族心理认知。此外,还有像猫头鹰这一动物,也常常不招人喜欢,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它常常在夜间活动,多出现在荒郊野外的树林,眼睛发亮,叫声凄惨。因而,在汉民族,人们常把猫头鹰和死亡、噩运联系在一起,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提及猫头鹰这一动物,便似乎更加有着一种敬而远之、唯恐不祥降临的感受。以上介绍的这三种动物词联想义的出现都反映出了汉族人民盼望吉祥,远离灾祸的强烈心理愿望。

2. 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人的生命是依凭着地球的运转,时代的变迁而绵延不绝的繁衍和灭亡的。因而,面对生命,人应该表现出某种适应生存发展现实的乐观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对人生态度的诠释。“鸿鹄”,又名天鹅,是古神话中白色的凤凰,体型庞大,善高飞远,“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鵠羣南飞,千里共盘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等都是人们借鸿鹄表现远大抱负和志向的积极心理态势。此外,还有像鹤这一动物,长颈丹顶,叫声洪亮,美丽优雅,因其洁白的外貌和傲然于世的姿态而被学者冠以高洁、出众和长寿的联想性词义象征,而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古代很多学者都借“鹤”字为自己命名、取字、取号。另外,还有像海燕和雕等动物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追求,而这些也正说明了汉民族从古就拥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追求。

3. 谐音表现的美妙辞趣

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达,思维的成熟,人们从最初仅用语言传达情感,交流思想,到后来从语言中发现规律,找寻乐趣,都证明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主动探索、乐于创造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注意到了汉语一音多义、谐音众多的特点。其中,人们对众多谐音表现形式的关注也说明了汉民族认知心理的成熟和凡事讲求美好寓意的民俗文化传统。例如:古人是喜欢蝙蝠这一动物的,按照上面所谈,蝙蝠长相怪诞,形似老鼠,理应属于趋吉避凶的动物联想义类属,但实际上,蝙蝠在古时却时常印刻在年画、墙壁之上,只因其名称谐音同“福”字。另外,还有鱼这一动物,人们对它的熟悉更是绵延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过年要做鱼,意为“连年有余”,有重大事情时要吃鱼,意为“鲤鱼跃龙门”,这种由鱼的联想引发的对喜庆、吉祥、幸福生活的祝愿等意义就从此隐含在了汉族人民的内心之中,并伴随着文化习俗的传承而不断影响着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

三、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价值内涵及应用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3]分析和讨论某一民族词汇系统的联想义,有利于本民族和其他不同民族了解和认识该民族文化现象和文化心理。

在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人们往往赋予了词汇系统中各类词以多样的联想义,并且这些联想义一方面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承和汉民族心理的认知,另一方面它还表现出了汉民族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时代性特征。以汉语动物词的联想义为例,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西方文化思想意识和文化视觉冲击的影响而对某些动物词出现了新的联想和认识。像在西方人的眼中,猫头鹰是智慧的化身,狗被视为忠诚可靠的伙伴,孔雀被冠以骄傲的形象等动物词联想义的差异都已经通过文化的交流,媒介的传递而影响到了汉民族动物词的联想文化。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要承认,汉语大量固有动物词联想义的应用仍会以其约定俗成的形式而不间断的被继承和保留。此外,我们也发现,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利用汉语动物词来构成新词以描述生活现象的应用情况,如“猫眼、牛市、熊市、跳蚤市场、水蛇腰、鹰钩鼻、猴拳”等形象性描述的词语,都是对汉语动物词联想义的充分应用,并且,这种应用有利于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和对汉民族文化的积累。另外,对于上面提到的受某些西方文化影响的联想义的转移现象,我们也应该试着采取接受的文化心态,相信文化的传播和变化是有其时代性的发展规律的,这种规律不仅会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转变也会随着文化的深化而不断地丰富各民族的文化表达,直至为各民族的语言使用者所理解和应用。

[1] 杰弗里·利奇.李瑞华,王彤福,杨自俭,穆国豪,译,何兆熊,华均校.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25-26.

[2] 黎千驹.论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

[3] 威廉·冯·洪堡特.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2-53.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On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DONG Meng

(Uighur Language and Culture Institute,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030, Chin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people and animals have been interdependent. Man’s special feelings for animals can be found in objects (including animal) worship and totem worship in ancient times, as well as in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and animals in contemporary times. Naturally, this emotion extends to the cultural words and their associative meanings.

animal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 national culture; value connotation

H030

A

1009-9115(2016)06-0044-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6.010

2016-04-28

董萌(199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词义汉语民族
学汉语
我们的民族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多元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