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欣欣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注释和举例的小型汉语语文工具书,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1版。《新华字典》在出版后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对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华字典》在1999年入选《出版广角》杂志评选的“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此外还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辞书奖特别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等多个奖项。
4月12日下午,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克·弗里加迪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截至去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高达5.67亿本。马克·弗里加迪说,“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的团队为这两项纪录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调查、汇总、审核工作。这本小字典销售五亿余册可谓是惊人的成就,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出它在推广汉语学习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
以往,在中国辞书界,《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曾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它们是以收字之多入选。[2]《新华字典》何以同时荣膺“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世界纪录呢?本文拟对《新华字典》获得这两项纪录的内在原因,从编纂、修订、出版角度做一些探析和解读。
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的《新华字典》印数是:截至2015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为5.67亿册。在笔者看来,这个数字实际上是有案可查的最为保守的数字。
关于《新华字典》的印数问题,笔者曾经请教过商务印书馆前副总经理刘正培先生。刘正培先生曾多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发行部主任,对《新华字典》的发行情况十分熟悉。刘先生告诉笔者,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出版之前,《新华字典》一共有5个版次,都不是由商务印书馆统一印刷、统一向全国发行的,包括1971年修订重排本、1979年修订重排本、1987年重排本、1990年重排本、1992年重排本(1993年出版)。这5个版次的时间跨度为1971年至1998年。商务印书馆印刷的这5个版次的《新华字典》,发行范围大致限于北京地区。在北京以外地区,《新华字典》的发行工作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局向商务印书馆租用纸型、独自发行。相关的印数,也是由租用纸型的部门向商务印书馆报的。由于一些原因,这个印数与实际印数是有一些差距的。
当然,《新华字典》1962年修订重排本、1965年修订重排本(1966年出版)这两个版次也存在着少量租用纸型的情况。但是当时的印数是经商务印书馆发行部门确认、以累加的方式印在版权页上的,所以至少有明确数字可查。由于《新华字典》1971年修订重排本的出版正值“文革”时期,商务印书馆传统的、把印数累加印在版权页上的方式难以延续,此后几版直至1992年重排本均如此。所以,商务印书馆对实际印数难以准确把握。现有的5.67亿册这个数字显然会打一定折扣。至于盗版《新华字典》对正版的冲击则更不待言。当然,即使是5.67亿册也已经蔚为壮观。只是,《新华字典》究竟印了多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知的谜了。
众所周知,《新华字典》先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但这只是通行版本。如果加上其他各类的《新华字典》,那么这本小字典的版本情况就极为复杂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字典》通行版分别为:1953版(音序排列)、1954版(部首排列)、1955版(部首排列)。此外,在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新华字典》(仿旧典藏本),这是以《新华字典》1953年原版(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为底本影印的。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通行版分别为:1957版、1959版、1962版(有精装本、平装本两个版本)、1965版、1971版(包括附部首检字表版和附四角号码检字表版两个版本,均有精装本和平装本,所以是4个版本)、1979版(包括附部首检字表版和附四角号码检字表版两个版本,均有精装本和平装本,所以也是4个版本)、1987版、1990版、1992版、1998版(包括普通本、大字本两个版本)、2004版(包括普通本、双色本、大字本3个版本)、2011版(包括普通本、双色本、大字本、平装本、纪念版、线装本6个版本)。此外,在200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110周年之时,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字典》珍藏版,这是以《新华字典》新1版第5次印刷本为底本影印的。
汉语拼音版。《新华字典》(汉语拼音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字典的全部释文都加注了汉语拼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少数民族文字版《新华字典》至少有3种文本。蒙古文的是《蒙汉字典》(第1版、第2版)、《新华字典》(蒙古文版);朝鲜文的是《新华字典》(朝鲜文版)(包括第1版和修订本);维吾尔文的是《汉维新华字典》(包括第1版、新版、第11版)。此外,哈萨克文的《汉哈简明辞典》(2000版、2003版),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汉哈辞典》《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十余种字典、词典。这部书虽然不算《新华字典》的哈萨克文版,但是其正文与检字表,还有附录等,都受到《新华字典》的很大影响。
少数民族文字版的《新华字典》一般都是照录汉文字头、复音词条目、汉语拼音注音,例证采用汉文、相应少数民族文字对照方式。释义则是用相应少数民族文字。
外文版。《新华字典》还有一些外文版版本,包括日文版(由日本学者编译的3种版本)、英文版(由美籍华裔学者编译的两种版本)、汉英双解版(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于2000年出版的《汉英双解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于201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汉英双语版)。尽管以上非汉文版的印量不计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统计数字,但也体现了《新华字典》在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普通话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新华字典》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最受读者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图书,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新华字典》有很高的学术起点、出众的编纂质量,还有它根据辞书编纂规律所制订的成功修订模式。这些使得《新华字典》从一本普通小字典逐步走向辉煌。
《新华字典》第一版是在1953年12月出版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内各方面学者编纂的具有新内容的小型字典是比较多的。在这样的局面下,《新华字典》何以一枝独秀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新华字典》是第一部用白话释义和举例的字典,这是它与当时其他同类字典相比,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在编纂字典的指导思想方面,《新华字典》开时代之风气,发时代之先声,在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可以说是《新华字典》之魂。
第二,《新华字典》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汉语小字典。魏建功先生指出,《新华字典》“以‘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为总体例的,这个总体例是解放初期语文工作者根据对汉语特征的理解,将旧有字汇字典从根本上予以改革的体现。旧字汇字典辗转传抄,不合时代要求,毫无语文科学分析的做法,从此断绝。这一总体例‘主要是想让读者利用这本字典,对祖国语文的词汇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并且知道词汇现代化和规范化的用法,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都能正确的运用’(见初版《新华字典·凡例一》)”,“50年代之初,我们采取‘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的总体例来编《新华字典》,用意在改变旧传统的观点,极力纠正不把文字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偏向”。[3]《新华字典》以现代语言学观点为指导,它从理论上终结了旧字典的编纂理念与模式,开启、倡导了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辞书编纂理念,在辞书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点可以说是《新华字典》的精髓。
当然,《新华字典》第一版的优点远不止这些。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前副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前会长曹先擢教授说:“《新华字典》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新’的地方很多,例如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处理字、词的收录、编排、收常用字,释义简明而准确,注意词义的引申关系,等等。”[4]这些都是《新华字典》第一版的优势。
此外,《新华字典》第一版的编写队伍也很强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持编纂,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教授主编、新华辞书社编纂,其中包括著名辞书学家萧家霖、刘庆隆先生等学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堪称这一版的首席学术顾问,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等参与了审订。至于《新华字典》的主体编写体例,则是魏建功先生与当时还是年轻人,但是富有真才实学的金克木、吴晓铃、周祖谟、张克强等4位学者反复商讨决定的。这些无疑也是《新华字典》第一版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之,《新华字典》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它在辞书编纂领域的、引领潮流和发展方向的地位。
《新华字典》所获“最畅销的书”的纪录,是有“定期修订”这个限定条件的。有人问,如果不靠“定期修订”做补充条件,《新华字典》还可能获得这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吗?言外之意,似乎不够名副其实。其实,“定期修订”不是《新华字典》获得这个纪录的短板,恰恰是它的优势之所在。
《新华字典》在版本纪录上一共有15个版次。其中,少量的版次修订是在铅排时代,原有纸型因为印量过大损坏,需要重新做纸型,为此顺带做一些修订的重排本。这种修订在激光照排时代已不存在。在更多的情况下,《新华字典》都是修订者们按照辞书的编纂规律,所做的主动修订。修订的主要方面是,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点的基础上,修正错误或者不够准确之处,以与时俱进为原则、根据广大读者需求增或删部分内容,及时体现与所收内容有关的国家最新标准及语文规范方面的规定,等等。以下以《新华字典》第11版为例,略作说明。
2004年第11版是各版《新华字典》中修订篇幅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修订,涉及字头、复音词、注音、字形、释义、例证、人名姓氏地名用字、体例、检字表、附录、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以下略举例说明。
第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当时准备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补字头2800多个,涉及正体字、繁体字和异体字。
第二,对带注释的复音词做了增删。增加了一些和文化、民生有关的语汇。比如,[福祉]幸福:为人民谋福祉。[和谐]配合得适当:和谐社会。与此同时,为不使字典篇幅过大,也删了不少近年来检索频率比较低的词,比如“煤油”“马达”等。
第三,在字音方面,增加了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已经稳定使用的新的字音。比如“的士”的“的”dī音,“拜拜”的bái音。
第四,在义项和例证方面,增加了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已经稳定使用的义项。比如,“门”(学历门)、“秀”(服装秀)。增加了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与时事、民生等相关的语汇。比如,“工”(农民工)、“奴”(房奴)。
第五,在人名、姓氏、地名方面,修订者以公安部和民政部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增加了许多人名、姓氏、地名用字方面的内容。比如增加原本被当作异体字的常见人名用字“喆”“堃”“犇”等,增加“佀”的姓氏义项和“谌”作为姓氏的shèn的读音,增加地名用字“堐”和洪洞县的“洞”习惯上读tóng音的注释,等等。
以上只是举例说明,由此已可看出,《新华字典》的历次修订,保证了这部字典与国家发布的相关规范、标准保持一致,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使得这部字典在不同年代都是一本“新”的字典。
在《新华字典》第一版的定稿发排之前,叶圣陶先生曾请吕叔湘先生对稿子的质量做评估。吕先生看后感觉不很满意,叶先生为此感到有些担心。叶先生把吕先生的意见告诉了主编魏建功先生。魏先生认为,“此字典仅属草创,总算脱了窠臼,不如其他字典之抄来抄去。至于求其精纯正确,无懈可击,只得俟诸异日”。[5]客观地说,《新华字典》第11版在注释的科学性方面,已基本达到魏先生所说“精纯正确、无懈可击”的标准了,这正是通过字典的10多次修订、经过100多位修订者(其中有很多位学术权威甚至学术大师)的反复研究和精心修订之后逐步实现的。所以,“定期修订”是 《新华字典》获“最畅销”纪录的质量保证,也正是它的优点。
2016年4月12日,当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在伦敦举行正式确认仪式,宣布《新华字典》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时,商务印书馆的同仁在欣慰之余,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和一如既往的行动。在伦敦举行的确认仪式上,于殿利总经理表示,“《新华字典》获得两项吉尼斯纪录,印证了《新华字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将为商务印书馆和吉尼斯以及更多国际一流文化机构的合作带来新的契机”。[6]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余桂林在接受采访时客观地指出,“不可否认,全中国使用《新华字典》的人多也是获奖的因素之一”。[7]
这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就《新华字典》而言,它至少是进一步提升了这部小字典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从独特角度诠释了《新华字典》的编者与修订者在文化领域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民族文化而言,“它彰显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影响力”[8]“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贡献”[9];就商务印书馆而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面,它意味着商务迎来一个新的起点,未来之路艰难又漫长,商务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