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业道德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影响

2016-02-13 18:55:28牛超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商业道德企业管理者管理者

牛超群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谈商业道德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影响

牛超群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如此,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企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和落后的管理制度的冲突,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缺失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更高要求的冲突等问题。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分析我国企业管理的道德现状,通过分析,让企业管理者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道德;商业道德;道德困境

管理是一个筹划、组织和控制一组人或一件事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也曾说:管理就是决策。指出了决策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社会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评价,只是看这一决策是否产生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好成果。但在发展中少数企业存在只求利润而轻视商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企业违反社会道德的现象经常见诸于新闻媒体,例如:商业贿赂、食品行业违规使用添加剂与制假掺假、企业超标排污等等。这些现象逼迫我们应该很好地去正视企业的道德建设,而不是只重视经济效益。

一、商业道德的基本性质

商业道德不可否认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出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我国经济发展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所应遵循的国家、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面关系行为的总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是:

诚实守信。诚信是保障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内在需求。诚实守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企业内部有诚信。二是在企业之间讲诚信。三是对待顾客守诚信。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发展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对待客户和受众的守信经营显得尤为突出和非常重要。

爱国济民。在古代,大多数商人具有爱国爱民的高尚美德。春秋战国时期那位矫称君命犒师、智退来袭秦军的楚国商人,为自己的国家树立了高尚的爱国理念,为当代经营活动指引一条明路。而在明清时代的商人更有许多表现。许多经商致富的商人,不忘周济穷人,可见商业道德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

崇尚勤俭。在生产相对不发达的中国农业社会里,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中国人一贯提倡的优良作风。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自古就植根于人们心中,在商业经营的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古代晋商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诚信经营、薄利多销,以自己的勤劳和诚信,树起了时代的经营典范。

二、管理者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者的道德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只重企业利润而轻视企业道德建设的唯利是图者。管理者常常面临以下几个道德困境:

一是没有处理好企业和受众的关系。例如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日用品如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行业中,为了减少成本,添加对受众有害的成分,故意向消费者隐瞒真相,信口开河、擅自夸大产品功效。

二是管理者如何处理与竞争者的关系。制假贩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名誉,对待竞争者冷酷无情,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会给市场交易带来混乱。如在2010年闹的沸沸扬扬、给无数消费者带来不便的“3Q大战”。

三是没有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在只谋求企业利润的思想作怪下,不顾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甚至做出侵害员工身心健康的事;有些企业存在性别歧视;有些企业随意克扣薪水,不公正地对待员工等。这正是管理者不善待员工的一个缩影,无一例外说明管理者在做决定的时候采取了不道德的行为。

四是管理者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偷税漏税、权力腐败、贿赂、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无疑不仅考验企业管理者的道德良知,同时也考验政府管理者的道德观。

五是管理者与股东的关系。“代理问题”的很多现象都属于这个范畴,还包括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公司财务造假,而其中的一些极端例子甚至触犯了法律,比如“内线交易”。

六是管理者如何处理自然环境问题。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案例和现象经常见诸媒体,甚至对已经暴露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管理者也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应对补救。

(二)道德困境的原因分析

管理者的道德困境,可以说是我国处于发展和转型时期社会失序、行为失范、价值失衡在企业经营中的集体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经营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对企业的道德腐败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在管理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方面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于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时间过于短暂及其他原因,中国经济领域中的法治情况尚不能令人满意。

二是道德观念淡化,社会风气差。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自私的观念横行,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企业管理者当中具有很大市场,管理者作决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些都是明显的道德腐败行为,如何扭转这类不良风气、扭曲作风,这正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是企业管理者的非伦理决策。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考虑人情、面子和情感的因素为主,把道德因素放在次要或干脆就不考虑,非伦理决策的因素成了决策的主因,并且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只当做是一个个体行为,去作决策时,也只能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和小集团的利益,只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

三、改善管理者道德决策环境的措施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调结构去产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常态化、可持续的发展。很多学者在如何改善我国的企业道德建设研究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综合起来,改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法律体制改革

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法律的不完善和不明确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关系。“毒奶粉”事件反映出: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人为因素充斥着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工程,该事件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困境的一个体现。因此,加强法律体制的建设和改革,建立和健全执法监督体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合乎道德的商业行为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是当下企业提高道德建设水平的有效手段。当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体系,并不仅限于经济立法,还体现在宪法、刑法、民法等的完善修改方面。李昌庚指出,现存的法律法规有的存在交叉、脱节和冲突的现象。

(二)健全商业道德监督机制

首先是加强政府部门监管。政府的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很大的作用。要有效地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就要遏制短期行为。当前,有些国企的管理者更换较为频繁,导致管理者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的出现,往往置商业道德于不顾。同时应彻底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屏障。地方保护主义是制假售假、走私等违反商业道德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增强媒体的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法律监督等其他监督无法代替的。它不是通过具体的、带有强制性的手段来实现,而是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实现。葛剑雄认为,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不仅可以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也可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从长远来看,媒体对商业主体行为的监督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商业道德教育体制的建设

搞好商业道德教育,使商业道德内化为商业主体的自觉意识,是商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商业道德教育,能使商业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商业职业道德,从而规范他们的日常经营活动。

首先应加强商科学生的商业道德教育。刑立娜研究指出,商业道德教育的状况与水平,影响未来社会的商业道德状况。对商科学生来说,他们也应该具有优秀的商业道德,能正确处理道德问题,不为狭隘的利益驱使。要想让他们达到上述要求,进行商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其次,企业应时常进行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内部分工不同,不同的管理者都有其特殊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要根据各层次的管理者的职业特点实施教育,使他们都遵守一定的行为道德规范,才能在商业内部形成一种互相影响、互相激励的教育机制,促进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朱文娟、苏雄丰认为,拥有良好道德的管理者,才能确保企业经营行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实现生产者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统一。因此,只有把业务同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各层次不同的管理者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才能为良好的商业道德环境打下稳固的基础。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经济接轨,就要按照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投资等经营活动中注重信用,注重企业信誉,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企业道德规范,中国企业管理者才能走出道德困境,从而为企业赢得更为长久的竞争优势和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Simon H.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M]. London:Prentice Hall,1977.

[2]郭泽光,吴秋生.论新晋商的价值观念[J].理论探索,2012(5).

[3]刘晓林.历史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立法成就回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1-03.

[4]李昌庚.经济法视野下的“毒奶粉”事件的思考[N].法律咨询网,2009-04-09.

[5]施祖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精神[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

[6]邓大才.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探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1).

[7]黄亮.葛剑雄建设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提升政府公信力[N].河北青年报,2012-03-06.

[8]刑立娜.对MBA研究生商业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

[9]朱文娟,苏雄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机制[J].集美大学学报,2009,12(2).

G718.5

A

1673-0046(2016)7-0169-02

猜你喜欢
商业道德企业管理者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中国石化(2022年5期)2022-06-10 06:38:44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企业文明(2018年2期)2018-03-30 11:29:36
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中商业道德的认定规则研究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8
互联网领域“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司法适用
道德村协会公布2016年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奖
WTO经济导刊(2016年4期)2016-04-27 10:53:57
企业管理者要为社会奉献正能量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9:42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02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