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着力学科素养考查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析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一点四面”考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高考德育功能;推进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深化能力考查,增强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引导考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试题设计,深入挖掘学科特色,精选题材,创设新颖的试题情境,创新设问思路和形式,深入考查学科思维品质,启发考生自主思考。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内容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科素养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精选考试内容,创设适当问题情境,突出学科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考查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保持基本稳定。试卷在学科属性和测量学属性上均达到较高水准。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试题命制过程中,注重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试题中,力图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通过精心选择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素材,尤其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突出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1.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考文科综合各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考既是对价值观教育成果的一种检验,也对价值观教育具有反馈和引领作用。
全国Ⅰ卷第39题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个别人编造并借助互联网传播歪曲历史否认英雄错误言论的现象,首先要求考生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加以批驳,进而要求考生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就自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要点。试题选材紧扣青少年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养成这一社会关注议题,通过对错误言论的批驳,以及对守护英雄、学习英雄的实践方式方法的探究,引导考生领悟树立正确价值观对作出正确价值判断、进而作出理性价值选择的意义,从而增强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现象、明辨理论是非、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影响的能力。
全国Ⅱ卷第40题以中国近代海外移民为材料,围绕海外移民群体对中国近代国家富强所作出的贡献,引导考生认识海外移民群体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从而对中国近代追求国家富强进步的历程有更深刻体会。全国Ⅲ卷第28题,借梁启超之口,抒发近代仁人志士对于民族进步、国家强盛的追求,着力呈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成就,培育民族自豪感;第30题,通过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显示1932年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抗敌爱国热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一段历史中有不可磨灭的记忆。
1.2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从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全国Ⅰ卷第24题,以《论语》与“五经”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第26题,以一段有关宋代的活泼材料,考查我国注重历史传统的文化特征及其意义。全国Ⅱ卷第24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发展历程的理解。全国Ⅲ卷第24题通过青铜铭文考查文字的历史作用;第39题以屠呦呦挖掘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最终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生动案例为试题素材,要求考生提炼概括青蒿素的发现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解析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理由。
全国Ⅳ卷第2题的历史科试题考查了文字统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第22题的地理科试题以“华北传统民居”这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该题不仅彰显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也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体验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魅力。
1.3 反映国家发展战略及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感
对考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培育国家认同意识是文科综合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国情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也包括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的伟大建设成就等。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中的地理试题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体现共享发展的全国Ⅰ卷第36题“广西横县茉莉种植与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体现协调发展的全国Ⅱ卷第37题“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与修复”,通过展现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图文材料,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进而要求考生说明协调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体现绿色发展的全国Ⅲ卷第37题“瓜州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述试题引导考生从地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考生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重大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重大发展战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国Ⅰ卷第38题以此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并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该题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贡献,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016年是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关键之年,推进考试内容改革,要使高考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深化能力考查,增强考查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充实内容改革的实质内涵,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 增强考查的基础性,强调对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在以能力测试为核心的文科综合试题中,着重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等始终是文科综合各学科进行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
全国Ⅱ卷第6~8题“长白山冻害”,要求考生在阅读、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本组试题以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被变化为背景,首先给出气候变暖与冻害加剧这一矛盾的地理现象,通过采用地理学中最经典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实现了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该题展示了从地理现象的发现,到地理规律的确定这样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考生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因果分析能力才能完成此题。
全国Ⅰ卷第36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为案例,展示我国当代产业转移、农业发展的恢宏画卷。该题的情境材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题目围绕主题设计4个递进式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图文信息,考查考生运用地形、气候、农业产业转移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思考农村发展和落后农村脱贫致富的途径,强调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2.2 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培育学科综合素养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强调运用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现象、问题、观点等,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点或成因,论证阐释观点,探究问题解决办法的目标。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考查的综合性得到体现。
思想政治科试题设问层层递进,整体性强。如全国Ⅱ卷第38题,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民主党派的参与以及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说明我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并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知识内容方面,试题考查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还考查了生产决定消费、产业链等知识。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此达到引导考生认识事物本质、特点或成因的考查目标。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性,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学要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全国Ⅳ卷地理科第16~18题“通过毛乌素沙漠南缘沙丘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进而进行决策的能力。特别是第18题,为保护当地生态安全,要求考生选择“毛乌素沙漠南缘应该采取的措施”。
高考历史科试题历来注重引导中学历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整合历史知识、探求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全国Ⅰ卷第24题,题干涉及孔子创立儒学、《尚书》等“五经”、汉代“独尊儒术”以及《论语》等问题,题目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及考生已有知识,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孔子创立儒学,为何汉代确立的《五经》却不包含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一书。该题暗含孔子颂扬周朝制度文化、“述而不作”的思想特点,以及《尚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文献这一基本事实。考生通过综合判断,不难得出题目设定的“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这一正确认识。该题素材虽然源于教材,但设问方式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学对相关时代的相关问题有全面系统的掌握。
2.3 突出思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思辨能力是高考文科综合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较强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通过思辨能力的考查,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组织材料信息,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思考的态度和创新意识。
运用思辨能力,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独立思考、得出并论证新颖的结论,是历史学科一个重要的思维特征。全国Ⅰ卷第41题,材料提供了近代法国思想家卢梭民主思想的要旨,要求考生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该题意在使考生认识到,“民主”是世界近代制度变迁的主流,与思想家的理论有很大关系,但就西方主要国家来说,既有两党制,也有多党制,既有君主立宪制,也有“三权分立”制。制度的实践与各国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状态密切相关,复杂多样,民主是历史进步中不断追求的方向,却并不存在一个最好的民主制度。该题有利于增强考生的问题意识,引导考生增强思考深度,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地理科试题也加强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Ⅲ卷第36(3)题“你是否赞同在热带雨林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全国Ⅳ卷第21题“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等。上述试题,考生选择赞同或不赞同都可以,只要给出的证据能够支持所选择的态度即可达到要求。这样的试题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同时培养创新思维。
高考文科综合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设计,注重挖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突出不同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与分析方法,使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更好地实现了高考的考查目标,对学科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3.1 丰富素材来源,精心选择题材,体现鲜明学科特征
试题素材是搭建试题情境和描述主题的基本元素。扩大试题的选材范围,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有利于学科考查目标的实现。文科综合试题注重素材的选取,围绕特定的考查要求精心选材,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素养。据此要求,高考试题选材必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全国Ⅱ卷第39题的“精准扶贫”题材,全国Ⅲ卷第38题的“互联网+”题材,全国Ⅳ卷第2题的“移动支付”题材,第16题“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题材,第19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题材等,均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鲜活生动,时代感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利于考生理解作答,也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历史科试题所选材料来源多样,既有常见的正史、文集、政书,也有族谱、考古资料、历史地图、图表等,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全国Ⅰ卷第40题,要求考生在充分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清代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全国Ⅱ卷第40题,要求考生分析图表材料,概括近代世界范围内人口移动的特点。
地理科试题采用散文、游记、民谣等多种形式。如全国Ⅱ卷第42题旅游地理模块对篁岭“晒秋”民俗的描述:“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又如全国Ⅲ卷第36题对内格罗河景观的描述:“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再如全国Ⅳ卷第13~15题“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等。上述设计的试题情境不仅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而且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阅读试题情境材料有身临其境的愉悦心情,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作答。
3.2 创设新颖的试题情境,深入考查学科思维过程和品质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注重情境创设的新颖性,以及与实际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科学研究、社会热点等的联系,要求考生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充分挖掘材料信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融汇学科思想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这类试题增强了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思想政治科试题把丰富的信息编织在情境中,引导考生培养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基于证据、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全国Ⅰ卷第15题,以某国宏观经济指标为分析起点,推导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试题巧妙地渗透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重点考查思维能力中的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全国Ⅲ卷第12题,要求考生从图表中获取我国GDP、CPI的变化趋势等宏观经济信息,并据此分析我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滑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该题既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要求考生以此判断我国的经济形势,探寻适当的宏观调控措施。
地理科试题新情境创设注重联系实际,如全国Ⅲ卷第36题,选取看似熟悉的热带雨林题材,但所设计的情境与设问视角又跳出了常规对热带雨林的考查方式,有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这样的组织、安排,围绕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性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干预方式等人地关系主线展开,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人类应如何对环境施加影响才是合理的等人地关系的思想内涵。
3.3 创新设问思路和形式,启发考生主动思考问题
设问是实现试题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增强试题的开放性,鼓励考生进行主动思考,尝试给予考生进行个性表达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试题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设问视角。
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的地理科试题在开放性试题设问的角度方面有所创新。如全国Ⅰ卷第36(4)题所设计的不是开放性试题常见的正反观点或利弊分析的问题,而是给出两个不同的问题,请考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上述的设问不仅能够引导考生开放思维,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我国农村进一步发展和落后农村脱贫致富之路,而且能够更加适应不同考生的特点,使高考能力目标的考查更加全面和充分。地理试题通过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和答案,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新性。这样既保证考生思维的发散,有话可说;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
发现问题,并据史实加以阐述,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全国Ⅱ卷第41题,提供了图文材料,要求考生据此自行发现问题并加以阐述。考生既可以从材料中涉及的具体时代(唐代)历史特征,也可从图文所反映的空间(亚洲),还可以从涉及人物的共性(佛教高僧)提炼出一个主题,从而就唐代文明的包容开放、古代世界各文明联系的发展、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进行简要阐述。又如,全国Ⅲ卷第41题,提供了1898年至1910年间清政府主动开设的30余个商埠的地理示意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呈现,要求考生全面解读多种形式的信息,发现相关问题,形成一定的历史主题,并调动已有知识予以阐释。此题旨在考查考生观察历史问题时,能否具备基本的空间、时间观念,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陈睿)
Subject Competence Assessment Guided by Proper Values:An Evaluation of the Liberal Arts Papers of the 2016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liberal arts papers of the 2016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im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foster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highlight the leading rol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The papers promote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reform,constantly deepen the ability assessment,make the test content more basic and comprehensive,and guide students to form a sense of innovation. The papers also feature innovative questions,reflect subject characteristics,adopt materials of quality,create new test scenarios,design innovative questions,make an in-depth assessment of subject thinking,and inspire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Liberal Arts Paper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Examination Content Reform;Examination and Admission System Reform;Key Competence
G405
A
1005-8427(2016)07-0026-6
本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