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

2016-02-13 18:42李广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李广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

李广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摘要]当前,我国在农业生产生产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重技能培训、轻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型经营主体示范性不强,师资力量不强,培养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要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应采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养创新能力及创业动力;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及动力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重点课题。

目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当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阻力在于创新能力不强,创业动力不足。因此,研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显的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比较匮乏,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一)重技能培训、轻创新能力培养

浙江省自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来,培养了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现代农业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与法律知识的培养,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但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只注重农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型经营主体示范性不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来,现代农业观光园、农家乐、乡村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其新型先进的农业经营方式日益凸显。但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非当地农民创立,而是政府引导成熟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及管理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带动现有农业生产者创新。在农村实用人才等的培养过程中,通过组织学员到畜禽良种繁育基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等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和示范养殖大户农中参观学习,学习经营之道,农民能够获取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但是,新型的创新创业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讲,其资金实力及来源、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很难复制,其示范性不强。

(三)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农林类普通高等院校为主体,培养农业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其理论水平较强,但实践能力较弱。绝大多数农林高校人才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深入到农业一线,扎根农村,创业农村。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林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接地气,人才的培养与农村生产需要不衔接。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的创新创业人才缺乏。

二、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的需求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关键。因此,培养农业领域具有持续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农业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途径。

(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农村人才缺乏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大量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转移到城镇,农民在进入城镇后,大部分进入了二三产业,逐步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产业工人,而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加工、保鲜、营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新兴农业人才少,农业人才严重匮乏。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不仅壮大了第二产业,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逐步增强。城镇化进程中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某一定程度上也为农业现代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大部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农村知识型劳动力的流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显著提升,对食品的安全关注度也明显提升。目前,在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下,农业生产中会存在过量使化肥、农药等问题,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等难与保证。特别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安全意识不强、诚信缺失,加之市场法治监管环节较薄弱,食品安全的基础就更加不牢固。因此,人们对农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产品的产、供、销等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得到全面监管,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有赖于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让百姓放心的农产品,不仅让人们有健康的食品,还提高其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浙江山多地少,较少具备集中连片经营的土地,因此,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土地的稀缺性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农业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等原因,导致农村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现代农业技术、组织管理和区域化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与可靠保证,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平台,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还能延伸产业链,获得增值收益。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相结合,能够建立健全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农业现代化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养创新能力及创业动力

积极探索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首要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然后是培养其创业意愿,提升其创业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培养其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懂管理等多规格、多层次的农业专业人才,注重培养既懂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技术,又懂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的新型农业人才。创业意愿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业成功人士的示范作用,并鼓励当地返乡农民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为农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尊重创新创业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进创新创业者之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学,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通过落实政策、搭建平台、培育人才、总结模式、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农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农民创业创新。

(二)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农村广播、农村书屋等教育资源,并整合当地的各类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院校、电大等教育资源,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师资力量强,并能把农村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机构有机的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本身的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优势,同时借鉴国内外农业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经验,加强政府扶持,文化宣传、政产学研协同教育与培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经营管理人才。

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开展政企合作、校企合作、银企合作,培养有创业激情、有创新能力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探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建立以技校、高职院校、社区教育、农业企业、政府等协同培养的立体模式。构建层次分明的创业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创业,积极创新。因此,要充分整合当地教育资源,以职业高中、技校、电大、高职院校、社区学院等为平台构建农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的教育体系,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三)培养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及动力

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农业现代化视角的创新创业农业人才,就应树立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为方向,提高创新创业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当地的高职院校、电大、农民学院、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农经总站等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营销、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借鉴发达国家及先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积极开展考察学习,引入成熟经营主体,发挥示范作用。

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高、投入大、回报率低等特征,大多数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目前,农业经营人才出现断层的局面,所以,不仅要培养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还要提高农民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及动力。通过农业院校、电大、农业科研院所等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农民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农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农民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农民的创业动力。依托当地高职院校和社区学院,培养懂技术、能生产、会管理、善经营、愿服务的农村创新创业型青年人才。

(四)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兴起,现代农业观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体验基地不断涌现,他们基础设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公信力度、示范带头作用强,具备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条件。但是,对于人才培养而言,还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基地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一批知名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等作为基地,为创业创新农民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构建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错位发展的模式,组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以联盟为基础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在典型示范和特色结合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农业龙头企业的点到点,以及点到面的示范结合。以龙头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载体作用,快速的推动形成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的实践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四、结论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手段还较传统,创新能力较弱,创业欲望不强。本文就当前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必要性,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经营理念、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培养机制等几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有创新能力及愿意扎根农村创业的新型农业人才,以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方志刚.以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载体,为农村发展与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7):45-47.

[2]赵兴绪.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在人教育,2012(3):101-102.

[3]刘晓阳.河北省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4]宣裕方.浙江农林大学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2(1):27-28.

[5]陈明星.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13(3):39-40.

责任编辑:董跃进刘文华

高职教育理研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cheme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I Guang
(Zhejiang Guangxi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Dongyang,Zhejiang 322100)

[Abstract]China is currently confronting some problems in its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laying much more stress on skill training than on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entities playing unsatisfactory demonstrative role;teaching faculty at lower level and training system being unsound.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growth model and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we should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ttach greater importance to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drive,integrate education resources,improv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develop new idea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consciousness and motiv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303;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37(2016)02-00035-04

[收稿日期]2016-01-13

[作者简介]李广(1978—),男,汉族,江西省樟树市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