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研讨教学的精细化组织探讨

2016-02-13 16:59申东辉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教务处广东广州510070
探求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构化研讨教学法

□申东辉(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教务处,广东  广州510070)

结构化研讨教学的精细化组织探讨

□申东辉(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教务处,广东广州510070)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颁布后,进一步探索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如何“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必然要求。针对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可采取“四步走、三小时成”的“密集整合式教学法”,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整合教学资源、“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精髓,让结构化研讨教学的活动组织精细化,做到既“刻板顽固”又“鲜活动人”,以期实现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

结构化研讨;密集整合式教学法;整合;精细化

2015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修订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正式实施,相对于9年前的试行条例,我们简称它为“新条例”。这是我党近年来党建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通过认真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避免“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周期短、教学内容多、学员要求高的背景下,如何让“三严三实”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我们的理解是,在“中西合璧、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胆创新、自成一体”原则指导下,把末端保障落脚在现代教学法的创新、使用和实施上。本文结合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探讨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现实要求的本土化思路:“密集整合式教学法”,并就如何高效引导学员掌握结构化研讨这个工作新工具进行阐述。

一、整合教学资源“组拳出击”,引导学员重视结构化研讨工具

在干部教育培训的课堂上,如何奉献给参训干部以更好的精神食粮和工作工具,如何在具有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的同时,让课堂生动、可亲近和具有启迪性,如何通过深刻认识、理解和运用现代培训中的引导、分享、帮助的理念,最终达成培训初衷,始终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理念是方法的灵魂,方法是理念的体现,意在服从于培训目的、服务于培训内容。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激发参与、提高能力、胜任工作、创造佳绩。以党政官员为主体、培养增强个人岗位胜任力过程中,一要尊重成人学习规律,通过思维和能力训练,帮助学员从“不知道不行还信心爆棚”的自负状态,通过观察感受同级别同行业学员的优秀表现,内省“知道不行”,进而主动接受能力训练,达到尽管能力已经很强但自己“不知道很行”,最终内化到“依然谦虚好学”的自醒境界。二要有效体现现代培训理念导向,主要有两方面:以提高从业素养和技能为目的,开发使用个体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从“冰山”一角开始进一步挖掘个人无限潜能和刺激成长动机;以满足组织岗位需求、兼顾个人需求和提升业绩水平为目的,提供能力提升工具和手段,从“力不从心”到“成竹在胸”。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应该说,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顺利进入民主化进程、谋全局的过程中,让每位党员干部获得平等呈现思想和向善分享思路的平台和机会,有利于在决策执行中获得心理支持和社会舆论支持,也有利于大政方针的真正贯彻落实,符合现阶段切实“反四风”、有效践行“三严三实”的大背景要求,因为干部教育培训就是要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干部成长,我们为干部提供能力提升上的帮助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提出的整合教学资源“组拳出击”思路,是一种立体的系统思维,它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综合性思维优势,也力求大胆创新做到扬长避短,因为综合性思维是习惯于采用综合、概括、提升等方法分析问题,往往只使用一种观点分析一类现象、说明一类问题、得出一种结论。该方式长处不少,如可以做到认识问题较深刻,能启发人,有助于认识某一类事物或同类事物。但是其短处也很明显,第一,如果分析问题时过快、轻易地抽象到宏观层面,那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就会出现不精确、不深究,抓大放小过程中忽略问题间的微小区别,这样容易忽视产生“蝴蝶效应”的端倪。第二,面对新问题,如果不加思考地沿用过去的模式、使用已经使用过多次的工具分析处理,就相当于轻易放弃重新思考的机会。第三是综合性思维容易把问题本身和问题形成的原因混为一谈,混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有时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过分依赖综合性思维就会出现或“路径依赖”、或“泛泛而谈”、或“议而不决”,最终导致讨论或会议效率低下、问题解决效果不尽如意。

在国家行政学院广泛开展的结构化研讨教学活动,就是引入国外现代培训手段、依据立体思维理念,遵循固定规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研讨工具,围绕明确目标,有引导地开展团队研究和讨论活动。通过把人们思维的不同阶段划开,克服综合性思维的不利影响,保证成员间的平等;用“建设性”的强制规定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思想,使讨论始终保持正向。该教学法表现出较强的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组拳出击”的特点,这里有必要阐述笔者对“整合”的完整深入的理解和演绎,“整合”一词原本来源于地质学,其意义是,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地层的整合接触,反映了在形成这两套地层的地质时期该地区地壳处于持续缓慢下降状态,或虽有短暂上升,但是沉积作用从未间断,或者地壳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是层层连续沉积的结果,这样形成的两套地层的接触关系就是整合,核心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且没有地层缺失。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意义重大,“从未间断”和“产状一致”,延伸到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上的意义在于,理性认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日常工作事物的普遍联系,对历史文化精神的沉淀传承和组织管理文化的“不改旗易帜”是人类社会在“良性稳定”中“向善发展”的关键,与信息时代的“整合”解释也一脉相承,即通过某种方式让看似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最终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精髓在于,组合零散要素,形成价值效率俱佳的一个整体。因为不管是普遍意义上好的、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联想到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在这个重要的培训阵地上,所有的现场情景和参与者都是教学资源,所有的畅怀表达或有垂范意义或有警示作用,讲台上下、课堂内外都是教师学员互为师长、相互补给、相互激发、共同成长的场所。

所谓“组拳出击”是指依据科学设计规则、程序和方法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结构化研讨常用的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刺图法、金鱼缸法等,笔者在实施过程中还尝试增加六顶帽子法以利于梳理各方想法和见解,研讨过程的公开透明渗透着底线思维、平行思维和大局意识,“组拳出击”的精髓在于,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有效克服综合性思维容易出现的“一言堂”或盲从现象,一方面是引导者给予参与者平等权力,将“我说的就是真理”可以转变为“大家说的有道理”,把知识经验的独享者转变为善意的分享者;另一方面是确立帮助理念,对学员带来的问题由教师做主导进行研究讨论和多方解答,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工作重点不是对具体事件开药方,而是提供给学员思考研究的方式,帮助学员对具体事件背后的政策与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实现培训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有利于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这是推广结构化研讨教学法的意义。

二、组织教学流程“精细化”,确保教师开展高效结构化研讨教学

习近平面总书记早期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的讲话里提到的关于“吃一堑、长一智”和“冷思考”、“踱方步”的论述,对干部教育培训精细化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特别提到“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在工作“热运行”中各级组织安排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就是为学员提供一个“冷思考”、静下心来“踱方步”的宝贵时机,让学员有时间考虑党和国家大事,回顾和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与生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认识和工作立于新的起点,以利于实现新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讲话,让我们作为党校人感到责任重大,更加深刻认识到,结合新条例全面提高培训质量要求,我们需要敢于面对现实的干部教育培训中部分学员仍然存在的“厌学、逃学、假学”现象,要“踱方步”、“冷思考”多种原因造成的学员消极学习问题,提出强化依法治教导向的具体实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达成的“吃一堑、长一智”。

不可否认,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们党校(行政学院)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利用破冰法、角色扮演法、行动学习法和经验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法开展团队建设、情景管理能力训练、案例分析研究和现场教学等活动,总体上做到“熟悉新同学快速、感悟人生多角色准确深入、分析新事例投入、掌握新现实透彻”,增强了培训的有效性。而在利用催化法、组织学习法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结构化研讨活动中,由于学员行业职业、岗位职能差异较大,思考研究思路容易发散、临时组织语言表达容易冗长,加上部分老师的课堂互动教学节奏把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等原因,往往造成这类教学环节的效果不尽如意。尤其是刚刚开展的结构化研讨活动,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学员因接受新方法、新理念主动性、配合和参与程度高,可以迅速理解方法精髓和工具使用要件,提升了相关能力,但是由于遇到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限制,实施中仍然有不少学员的反映和建议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即,出于对新教学法活动达成终极目的有着较大期望,在按原有程序实施过程中,客观条件的不充分造成的遗憾让学员有“尝到鲜”但“吃不饱”,结果容易出现对教学结果“不满足”的感受,学员希望增加时间和教学跨度,确保教师能“讲解充分”前提下学员“学习到位”。现实是,我们的教学就需要“在餐桌上舞蹈”,于是笔者提出,尝试不同背景条件下改造结构化研讨教学流程,让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实施的结构化研讨流程精细化和集成化,以利于进一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满意度高和效能高。

一般来说,结构化研讨分为四个阶段:民主聚集最亟需讨论的课题、培训催化师引导开展三段式研讨、小组汇报和专家点评、以及献计献策形成书面研究报告。其中三段式研讨,也分三步进行:先选择问题、定义概念,然后分析现象、寻找症结,最后提出建议、形成方案。该研讨方法的分步骤、结构化客观上说容易确保培训效果,一是要求学员必须放慢思维步伐,严格按照每一阶段的讨论议题和要求进行研讨;二是每一阶段的研讨都是流程不变且要求有序,有利于学员课前准备和正常发挥。只是这个“确保效果”是建立在主观和客观上能够做到时间安排较充裕和催化师能力较强的前提下。

尽管《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文件对各种班次的培训学制有明确规定,国家行政学院在主体班安排的时间长度比较适合从容而有效地开展结构化研讨活动,然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和各地学员实际工作情况繁杂多变,相关部门在年度培训计划的班次学制及内容等安排方面都更加推崇“短平快高”模式,即,学制短、内容平均、快进快出和培训要求高。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学员总觉得什么都听到了,但是什么都没听透彻,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感觉,容易造成入耳入眼不入心的遗憾,加上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容易走极端,或一味迎合学员图热闹,学员事后又觉得没有收获;或以俯瞰姿态批评现实显示学术权威,事实上,单纯的指责批评人人都会,也更容易,但是老师对学员的否定批评极容易造成师生间的对立和排斥,若否定的依据不足、逻辑不顺,就难免被学员反驳鄙视为“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实际真相、过于理想主义”等等。尤其具体到结构化研讨活动,由于需要我们在半天时间里完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研讨教学活动,时间仓促下,运作难免变形走样,结果是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也会遭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的境地。因此,经过“踱方步”、“冷思考”,我们以为,在开展结构化研讨活动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务必从一个单向的批评者转为一个诚恳的帮助者,总体看,教师诚恳的帮助是学员乐意接受的,重点在于如何改造整合教学流程,确保组织结构化研讨活动的教师最终成为参训学员提高认识的帮助者,既让学员学会规范化研究现实问题,又帮助学员认识、接受并愿意尝试结构化研讨这个工作新工具。

关于“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成熟论者指出认识不起因于主体;行为主义者提出认识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则强调“主动”的认识,这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理念,他指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要强调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是主动建构学习知识的意义,强调学员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当然,这个“主动”不太可能凭空产生,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努力而获得。上述观点意在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永远有责任“让学员主动起来”。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F·斯金纳,他在构建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他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通过操作性强化,学会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行为单位,提炼一个现存的行为单位,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当然,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分析强化效果、设计过程操纵技术,建立特定的强化系列。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员学习时,要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员积极接近学习目标。

概括地说,我们精炼设计教学环节、强化训练过程,做到教学程序的精细化,就可以促使教师高效能地帮助学员主动完成对被安排学习活动的意义构建,并引发学员主动抓取有效信息的热情,从而确保学员高效率地获得履职需要的新知识或新技能。

三、尝试“密集整合式教学法”,确保结构化研讨教学效果显著

结合成人学习规律和党政干部的学习兴趣点,笔者认为,教师实施上述的精细化程序教学,可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整合“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精髓,让结构化研讨教学活动既“刻板顽固”,又“鲜活动人”。建构主义认为,学员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有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员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并获取直接经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种理念和新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许多规定相互验证,如,第六章教育培训机构第三十二条规定“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基地作用,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第七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和实践锻炼制度……”第四十三条规定“选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高等学校等授课”。第四十五条规定“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和更新机制,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务实管用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形象地形容,新条例的颁布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意味着“党校的春天”来了!这个“春天”就是干部教育培训到了全面上水平和上新台阶的关键阶段。

(一)“密集整合式教学法”的核心内涵

新条例中提到“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笔者的理解概括为,干部教育培训满足新时代新要求,达成学员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共同期许,即在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过程中体现切身性、参与性、情景性、自主性、框架性、问题性、随机性、合作性、体验性和开放性。为此,关于整合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如何整合,是成功创新教学思路的前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笔者就“密集整合式教学法”的构建机理构成进行初步的思考。进入我们密集整合构成的“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个教学策略范式,它的机理就恰巧非常符合我们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的基础要求,是以目标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综合。即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就是,找到教学“锚”,让教学立足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就是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的过程;“抛锚式教学”就好比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我们一旦选定了事件或问题,那么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然而,即便问题抓得准,也不敢保证教学效果一定理想,因为党校(行政学院)的学员不同于参加单位业务培训的同行,既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知识和业务的结构背景,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真实的实践经历和事例,这种所谓的来自“五湖四海”对于教师来说是喜忧参半,如果不精心整合教学资源和整合不同教学法,必然造成同一个班的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千差万别,他们的教学效果反馈也往往迥然不同,囿于没有一个人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可以囊括所有,正所谓各有精彩各有短板,因此为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成为现实,在“密集整合式教学法”机理构成中,笔者提出再为“抛锚式教学”补充“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念,意在防止学员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只见森林不见树”,也就是我们必须为学员建构对问题或情景涉及的知识的理解提供讨论相关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不但事先锁定现实问题或中心工作作为讨论的核心,而且通过搭建概念框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员的理解和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在整合两个教学范式基础上,我们提出“密集整合式教学法”,就是围绕选定的教学活动或教学项目,在时间短、要求高、“众口难调”的前提下,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集成化组织教学流程,密集强化学员学习反应,最终实现教学效率高和效果显著等目标。接下来,我们必须关注和考虑三个要点:一是特定时间里需要计划的教学内容中,有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强化物,可以符合“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反馈、自定步调”等原则;二是如何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依据美国人A·克劳德提出来的“可变程序模式”,做到教学的“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时反馈”,这也体现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三是如何实现认知发展从“同化”、“顺化”到“平衡”。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调整。

(二)“密集整合式教学法”的实践尝试

结合“密集整合式教学法”设计机理和现实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我们选取之前提到的结构化研讨教学,阐述“密集整合式教学法”的具体组织实施思路:“四步走、三小时成”结构化研讨。

所谓“四步走”,第一步,就是找一到二个专题课做支架进行“小步子”的“意义建构”;第二步,选个现场教学点或现场访谈做抛锚点提供“情境”,为学员能够短时间内产生广泛且共同的积极反应打基础;第三步,“选择”积极响应者作为结构化研讨的实施合作者,以期和周边学习热情有差异的学员达成“平衡”,实现感染和带动;第四步,通过三小时内两次固化的研讨程序强化对该思考工具的精髓理解和掌握,尝试“同化”、“顺化”。

“三小时成”中的第1个小时完成“刻板顽固”,教师示范结构化研讨程序,积极响应者尝试做催化师,全班集体参与固化后面的研讨主题;努力达成“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时反馈”。第2个小时完成“鲜活动人”,在各自催化师的主持和记录助手(“写作”)的协助下,分小组对有意义建构后的有逻辑关系的研讨分主题,开展设身处地的“探索”和“创新”;主讲教师通过各组走动观察、参与和感动,激发学员对新方法的体验热情,促成学员尝试用平等开放态度利用新方法讨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第3个小时完成交流、点拨、精炼和升华,再次明确结构化研讨的要件和核心意义,在学员脑海里埋下掌握新工作工具的欲望和种子。

例如,我们在副处长任职班开展“如何当好副职”的结构化研讨活动,首先以活动前“《道德经》对管理者的启示”、“压力调适与情绪管理”、“思维变革与执行力提升”3个专题课作为研讨主题的意义支架;第二步老师示范如何实施结构化研讨,完成方法的“刻板顽固”。以现场访谈“您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作为广泛热议的情境,通过小结阐述结构化研讨的程序要求;第三步通过现场讨论整理投票产生3到4个分话题,按“角色定位”、“完善制度”和“团队建设”三个分话题开展小组的结构化研讨活动;同时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积极配合者,安排他们担任小组催化师,在“鲜活动人”的基础上避免小组结构化研讨活动走样,值得说明的是每期班学员整理的分话题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反映的问题实质基本相同,这也是吸引学员积极参与的地方,他们认为讨论解决的就是自己的问题;第四步,通过分组展现讨论成果,整体评点实施效果,强调学员接受新方法的现实意义,帮助学员不但梳理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而且可以掌握结构化研讨这种思维和工作新方法的精髓和实施要件,可谓一箭双雕,更是实现了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步完成的是研讨主题的理论铺垫,第二步到第四步是在研讨主题分享基础上导入新思维工具和新工作方法,这个环节是在一个下午三小时内完成。“四步走”意在环环相扣、步步为赢,这个“赢”就是“三小时成”,在不同时间段里完成问题研讨深度的不断递进,其核心就是达成教学目的,以当期选取研讨主题为依托,既让学员关注和研究当下现实问题、分享实践经验,又确保教师高效引导学员掌握结构化研讨这个现代思维工具,尝试以此创新工作方法。

实施“四步走、三小时成”结构化研讨的意义在于:

1.体现互动教学的框架性和体验性,教学目标与学员的学习意图和学习环境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员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体现研讨活动的切身性、合作性和开放性,设计支持和激发学员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员在真实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听取其他同学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高效拓展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做到学以致用。

3.体现干部教育的参与性、随机性和情景性,设计或选取真实的任务和活动是结构化研讨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整合学员多重的思考和处理技能,在反映学员真实复杂环境的基础上帮助学员提高能力,有利于在学习结束后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更有效的实际行动。

4.体现成人学习的自主性和问题性,给予学员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支持学员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员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思考者、实践者和解决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刺激学员思维、激发他们高效解决问题。

(三)“密集整合教学法”的发展与展望

毋庸置疑,从世界范围内的成人教育研究上看,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价值和创新发展意义非凡,一种新教学法的运用范围的广泛程度和触类旁通能力成为这种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因此,归纳总结“密集整合教学法”对于发挥互动教学应有的补充作用是有意义的。从实践的经验教训来看,笔者认为,以结构化研讨为例,“密集整合教学法”指导下的各类能力训练,可能获得四个方面的成功。

首先,确保整个训练系统性较强,积极围绕不同班次培训目标设计结构化研讨主题,做到理论教学、实践体验和能力训练前后整合。

其次,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强,做好第一阶段的催化师示范教学,既要注重学员积极性和鼓励个性发展,又要利用不同助手的现场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画龙点睛,及时总结结构化研讨的精髓和要领,推动第二阶段分组开展结构化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次,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足够和到位的训练量,例如,结构化研讨过程中,小组可以尝试双催化师研讨方式,老师和小组推荐学员各一名,分工协作,学员为主,老师对活动进行协调控制,意在确保讨论主题不偏、进展积极有效、结果呈现标准化以及终极评点具体化。

最后,教师讲练测评要一体化、连贯、吃透、过关。全班成果展示交流尝试双点评,学员发言人汇报本组结构化研讨实施细节和成果,各组老师评点各组精彩和特点,主讲老师最后归纳评点学员掌握结构化研讨工具的效果,提出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让学员在半天的密集训练中高效、精准掌握该工具。

[1]方可.教学原理与方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刘士竹.参与式方法在公务员培训中的运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古昀.培训管理者培训成果选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三虎

D63

A

1003—8744(2016)03—0108—08

2016—4—26

申东辉(1966—),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管理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维创新、团队建设、执行力和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法。

猜你喜欢
结构化研讨教学法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