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2016-02-13 15:57李世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
探求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广州经济

□李世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70)

推进广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李世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70)

广州市民营经济投资活跃、发展迅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广州的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四难”问题突出、民营企业竞争力不足、民营经济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新形势广州民营经济发展需有一批龙头企业的牵引,公共平台和集聚经济平台做保障,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合作,着力在四个重点环节进行保障和突破。

广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广州地处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域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和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带,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在这种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下,广州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广州民营经济面临的现实困境依旧存在。笔者旨在总结广州民营经济的特点及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广州民营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求能对广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广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效

(一)对全市的经济社会贡献大

2015年广州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近40%的生产总值和超40%的税收,解决了四成以上的人口就业问题,全市2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将近1/3的税收来源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探索,广州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民营经济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税收增速等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民营经济的主要指标(如单位个数、从业人员、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以及税收等)都有大幅提升。广州市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民营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广州市民营企业产业用地完善用地手续指引》、《广州市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民营企业申请有关扶持资金及政策支持指引》、《广州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施办法》、《广州市促进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试行办法》、《关于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工程的实施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技术创新力量不断增强

目前广州市拥有48个国家、省级民营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的一半还要多,有6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占全市的38%。以金发科技、威创视讯、迪森热能为代表的3个国家创新型企业以及以白云电气为代表的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创新力量的典范。此外,广州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还体现在高科技企业的培育上。目前广州有616家高新技术企业经重新认定,认定数居全省第一,在2140户高新技术产业,其中中小型企业2127户,占总户数的99.39%,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28家。2014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广州有7家被评为优秀(A类),4家被评为良好(B类),5家被评为合格(C类),优秀率达43.75%,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孵化器优秀数量高居榜首。[1]

二、广州民营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民营经济“四难”问题依旧突出

一是准入难。虽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的身份比较尴尬,由于政策更多地偏向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行政制约和政策约束相抵比较严重,政策忽视和所有制歧视现象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约束。[2]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行政性垄断。民营资本在进入某些领域受阻的根源,不是法律禁止而是受到行政性垄断的约束,他们往往被相关部门的文件挡在了门外。

二是融资难。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民间储蓄的借贷渠道严重阻塞、金融交易工具相对单一、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民营企业无法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融资瓶颈。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和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银行借贷倾向明显,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不得另作选择。

三是用地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广州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政府千方百计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却因为没有土地指标而被迫搁浅,“项目等地”现象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业投资的缓慢增长。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下,一些大型项目、国企或者外资企业项目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大量的民营企业用地仍是历史遗留用地,由于“证照不全”等历史因素的影响,许多现有存量用地无法顺利进行改造扩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四是用人难。目前,广州用工成本已逼近台湾地区,珠三角用工成本大约是600~650美元,印度尼西亚大约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则更便宜,大约100美元。过高的用工成本再加上不断涨价的原材料价格使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收到空前的挑战,甚至有人用“珠三角制造业危机”来形容当前的困境。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不足问题显现

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优势的增加和规模的壮大。

一是企业运作能力的约束。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广州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很多都处在成长初期,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参与产业链的竞争,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经营、国际化等方面的能力还不足,国际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权过度集中。许多民营企业是以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演变成一种家族企业式企业。这种企业的运作优点在于能够集中经营管理,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干扰,可以更高效率地集中生产经营。同时,这种企业模式的缺点也非常突出,由于企业存在任人唯亲,产权过于集中,这种资本和产权高度集中的企业经营模式不是一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组织形式,与现代公司管理理念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较大差距。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弊端就开始不断凸显。

三是缺乏经营远见。不少民营企业缺乏长远打算,容易受短期、临时因素影响,忽视名牌产品的培育和探索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投入都不够,因而严重制约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三)民营经济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一是从规模上看,广州民营经济存在“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广州曾是全国较早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的地区之一,虽然起步早,但发展慢、规模小,近年来常被人称为“星星多,月亮少”。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民营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前三名,分别为138家、91家和53家。广东省仅有40家企业入围,远远低于江浙地区。2015年广州工信委提出“力争到2017年,打造百亿级民企30家、千亿级民企2家、千亿级民营产业集群3-5个”,其目标在于做大做强行业龙头企业,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

二是从结构上看,广州民营经济在产业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结构不合理。首先,从民营经济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广州民营企业从事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集中了9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集中了70%以上的私营企业。企业的过度集中容易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企业更多的是采用价格战术占领市场而忽视了创新,这不仅容易造成产能过剩问题,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其次,从比重的变化趋势上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再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布不合理。从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分布来看,民营企业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中的比重达到50%左右的比重,然后是房地产行业与其他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的比重却在5%以下。这种三产结构也是一种低端的服务业发展模式,不利于三产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推进广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重点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广州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领军企业,像立白、金发科技、白云电器等便是这类企业的典范。但是现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言,大型龙头企业的数量非常有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仍需提高。针对广州民营经济“星星多、月亮少”的现实问题,建议政府建立领军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目录,将企业分为不同类别,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出口型企业、配套型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等,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从而有针对性给予帮扶做大做强。

(二)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和集聚经济平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持,平台建设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技术保障。针对民营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着力构建两个平台:一是公共服务平台;二是集聚经济平台。

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很多种类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人力培训服务平台、创业辅导服务平台、质量检测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等。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融资管理、质量检测、信息共享、营销管理等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资源和配套服务,让民营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培育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集聚经济平台建设。从产业布局来看,广州产业集聚化倾向比较明显,而且一些影响力大的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涌现,行业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以科技园、创意园等为代表的园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广州民营经济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广州产业集聚相对比较分散,产业集聚能力不强,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因此,要着力加快集聚经济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民营科技产业集聚区,形成以民营科技园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园区,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鼓励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大主体的共同参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经济发展中要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同时搭建好两者沟通服务的平台—行业协会。

一是政府职能定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勤政廉洁高效政府服务环境。政府的职责所在是为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化项目投资、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审批流程,通过简政放权,减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少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投资者提供周到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是企业作用定位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现阶段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四难问题,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恶性竞争、制裁增多、应对不力等尴尬局面。要应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应变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应针对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转变发展理念、增强自身实力、塑造知名品牌、开展多种合作等形式寻求各种难题的破解之道。

三是行业协会定位从松散无序向规范有序转变。行业协会是中小企业重要的发展平台,因为行业协会、商会是政府跟中小企业沟通的重要的渠道。通过对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的调研发现,广州民营企业很多行业没有行业协会,企业在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冲击时都是采用单打独斗的形式,没能形成集体应对的合力。一些现有的行业协会官办色彩太浓、组织太过松散,组织能力不强,抱团发声、行业自律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很难有效地发挥沟通政府和企业,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等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建议,一方面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行业协会朝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的行业协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更多的会员类型(包括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加入协会,扶持优秀的行业协会整合资源,搭建优质高效的产业链条。

(四)做好市场准入、产业选择、经营方式和管理监督等重点工作环节

一是市场准入环节。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破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拥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是国际上针对外资的先进管理规则,采取的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应当允许民营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和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向民营企业开放可进入的经济领域,将为民营经济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能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

二是产业选择环节。要引导民营企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发展延伸。着重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市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基地,同时发展一批配套型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引导民营企业从传统的批发零售餐饮等服务业向娱乐传媒、广告策划、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商务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业转变。

三是经营方式环节。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相似,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会经历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如在幼稚期的企业应选择业主式管理模式,政府的职责是加强引导,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环境,帮助其尽快成长起来;在成长期应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政府主要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在成熟期应选择职业化管理模式,政府鼓励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衰退期时应选择企业家型管理模式,此时政府应激励企业创新,调整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四是管理监督环节。政府应认真清理和废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减少对微观经济过程过多的行政干预。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要由过去的从准入前的限制转变为放宽准入,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2]政府应在营商环境、产业引导、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做好保障工作,对企业运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指导,涉及具体业务方面的监管应引入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共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广州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优秀[EB/ OL].科技传媒网,2015—10—23.

[2]李世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J].探求,2014,(4).

□责任编辑:周权雄

F121.23

A

1003—8744(2016)06—0112—05

2016—10—17

李世兰(1980—),女,经济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广州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多彩广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