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追求

2016-02-13 15:57李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
探求 2016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小康社会发展

□李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70)

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追求

□李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追求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人民热切的期盼,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是坚持先富和共富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多解民生之忧,让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小康社会;不忘初心;共同富裕;终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他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胜利前进。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同时积极推进这一布局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充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既是党的奋斗目标也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追求就是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1979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他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一些政策导向更明确、发展难题更有针对性、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具体包括: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达到中高端水平,明显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部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使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三)不断丰富的“小康社会”内涵。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2000 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从新世纪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建设方面的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文化建设方面的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建设方面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终极目标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1985年在提出先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的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并且指出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正式论述共同富裕思想。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追求就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主义要求并且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所决定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财富,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普遍的贫穷和落后。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具备共同富裕这一重要条件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一再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以往中央决议文件里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属性。

(二)共同富裕是最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在此基础上广大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提出了新的期待。公众在改善就业、住房、医疗、上学条件等方面有更多的期待。正如2011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在分享发展成果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较低,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怎样缩小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三)共同富裕就是既要反对两极分化,又要反对平均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共同富裕思想是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的。平等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是,平等并不等于平均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制和分配关系的平等化,导致了平均主义。邓小平同志在深入反思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平均主义的危害性,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合法致富并先富起来。但是,先富并不意味着允许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内在含义就包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共同富裕的直接目的。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现象,就说明改革没有成功。

(四)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坚持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发展。共同富裕绝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均衡,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一下子就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必须允许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先富起来的要帮助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们,这样就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的。先富是手段,共富是目的。这样一个辩证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邓小平同志把它概括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八十年代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在21世纪的五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战略其实也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过程和动态发展阶段,它体现了共同富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

三、不忘初心,追求人民共同富裕终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1]共同富裕既是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初衷,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追求。

(一)不忘初心,坚持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发出这样的铮铮誓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鲜明。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他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虽然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民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社会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大大降低了民众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期望值。30多年来,我们党从来没有放弃共同富裕的原则和目标。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尽管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党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心。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成效的标准,也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同时,现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因此,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共同富裕的基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的前景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样也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当然,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长期历史过程,生产力高度发达是首要前提。发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的发展,不是那种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发展。所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共同富裕的强大物质基础是不二选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配不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难题。党中央反复强调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4]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指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出现,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尽快出台适应新要求的《工资条例》,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更加注重再分配。再分配调节机制的手段主要通过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使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使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提高,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做好扶贫工作、对贫困家庭分类扶持,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服务体系。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要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4]。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必然要求。“更多更公平”意味着今后将更多增加民生投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中教育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全覆盖资助。”[4]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在前进道路上要多解民生之忧”,“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5]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使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解决弱势群体在民生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口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民工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多解民生之忧以提高保障水平。

当然,实现共同富裕并非易事,需要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党和全体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不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追求,那么人民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2]孙业礼.几代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与追寻[N].人民日报,2009—11—4.

[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5.

[4]王晓勇.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16.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责任编辑:李三虎

F061.3

A

1003—8744(2016)06—0071—06

2016—9—12

李萍(1960—),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民政治参与。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小康社会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