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究

2016-02-13 14:15谢丽芳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环境思想

谢丽芳(天水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究

谢丽芳
(天水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信息表现出大众化与平民化、网状性与及时性、丰富性与虚假性及个性化与微观化等异于传统宏大叙事的特性,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正反两面的影响。鉴于此,积极探究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方法,从转变思想教育理念、打造校园微叙事思想教育平台、注重内容创新、加强有效监管及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面进行工作模式的改进,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新媒体;微叙事;高校思想教育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平台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的各个方面,以其独有的优势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本文所谓网络新媒体微叙事,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短时间内短篇幅的语句或意义表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49亿人,普及率达47.9%.估计至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民将接近7亿人,普及率高达50%.手机网民将超过6亿人。[1]由此可见,中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已具有大众化与平民化等特点,它的普及改变了传统宏大的叙事模式。“当今社会的文化传播或话语交流,正在从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向主体性凸显的微叙事模式转型。”[2]以一种新形式、微叙事的方式创造出了全新的文化行为及文化环境。

一、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的主要特征

1.大众化与平民化

在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中,只有少数特定精英才有权力进行生产信息、发布信息,大众往往以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被动出现,被迫接受着属于少数特定精英思想观念的拟真世界。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与广泛运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已非常普遍,全民传播时代已到来。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中,由于信息的生产、传播简单易操作,进入门槛又低,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也就是说,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信息的生产不再只属于官方或权威机构,大众平民可以随时随地生产信息、传播信息。

2.网状性与及时性

与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相比,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中,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少数精英面向大众、平民,即少对多的单项线性传播,而是每位个体都可以自我为中心向周围所有用户传播信息,同时也可接收来自任意用户发散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有的用户没有主次之分,每条信息都有可能被转发、复制、分享,进行再次发散。在这一系列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多对多的多项非线性相互交错的网状传播方式。所有的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地都可在一瞬间传遍世界,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传播方式的复杂性与时效性是无法比拟的。

3.丰富性与虚假性

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终结了传统媒体以往对于信息生产、传播、接收的统一管理,传播内容既可是对文字、图片的编辑,也可是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属于多媒体综合化的发展。基于此,信息内容显得异常丰富多样。得天独厚的多媒体综合化、一体化优势,使得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内容符合大众心理,追求平面化、形象化、娱乐性。由于大众化、平民化的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生产信息、传播信息,而又缺少求证环节,致使网络新媒体微叙事传播具有不可控性,而每一位用户都可按照兴趣自命昵称,甚至对于性别、年龄、职业都可随意设定,虽有了自由言论的畅快感,但内容的虚假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4.个性化与微观化

根据前文所说,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平台以其独有的优势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为了突出自我,他们尽可能地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平台中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然而个性化的内容与表达方式又能引起他人的更多关注,促使个性化特征越演越烈,广大青年以这种方式影响着他人,又被他人所影响。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人们已不像在传统宏大叙事中那样,接受具有统一思想的固定思维模式,而是表现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甚至信仰也趋向于个性化。

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中,信息内容以碎片化形式得以迅速传播,人们的兴趣点在于突发事件之类的局部关注、点状关注,更多的是满足于自我直接的表面体验,很少有深入的思想体验。有的关注于自我信息的发散,如自拍照片、短视频、当前心情文字等等。因此,决定了微叙事内容虽传播迅速,但质量整体不高,趋于琐碎、浅显、娱乐化,缺乏传统媒体严谨而富有思想性的深度叙事。

二、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都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想开放、见识广阔、追新求异、不畏权威、注重个性、追求独立,但又易受外界影响、思考浅显、缺乏合作精神。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更加突出,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1.拓展了思想教育工作平台

在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环境中,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平台相对单一,只能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等平台,抑或是思想教育课程的正面灌输。而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平台大大拓展了,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微叙事的各类平台,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式及更易接受的生动形象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此外,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还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拓展了思想教育工作平台,教育者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教育,并可做到及时快速全面的传播。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的出现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丰富了思想教育工作手段

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进行,教师讲、学生听,信息的接收采取被动的方式,学生疲于整个信息传输过程,整个课堂教学单一枯燥,显效甚微,使得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陷入尴尬境地。而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由于叙事内容的丰富性,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编辑,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给受教育者传授丰富的教育内容,让高校学生在有趣、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教育内容。而个性化、微观化的表达方式更令高校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微叙事方式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对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突破,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型手段。

3.改变了思想教育工作观念

首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由于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使用主体的大众化、平民化以及网状性、个性化、微观化等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需求,因此,能够吸引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平台。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高,参与度提升,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开启了教育模式互动性。在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下,教育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导着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全由教育者决定,而受教育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使思想教育由原来的教师单独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的“一对多”单一模式,变成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多对一”双向互动模式,在这教育互动模式中,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身份的变化,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突出的是教育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自身的定位与作用。

最后,增强了师生的平等性。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中,由于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开启了教育模式的互动性,因此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呈现出了教育平等的现象。此外,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叙事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等,使教育者能够更深地了解学生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思想教育提供便利。在以往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学生有想法不敢提,有问题不敢问或是不愿意问,在微叙事平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随时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与教育者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增强了师生关系的平等,使得思想教育更有成效。

(二)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1.海量信息阻碍高校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

在信息承载量如此大的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中,既有真实的、进步的、合法的信息,也存在虚假的、反动的、非法的负面信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思想单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极强、思维灵活,但缺乏甄别、辨识事物的能力,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难以认清事物本质,容易受负面信息影响,尤其易被某些新鲜的、奇特的、甚至诡异的各类不良网络信息所吸引,导致出现各类消极情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核,做出正确引导,培养好每一位大学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关乎民族的命脉、祖国的安危。

2.冲击了高校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的塑造

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塑造阶段,如上所言,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内容的复杂、传播方式的多样及个性等特征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内容、方式都由教育者筛选之后直接传输给青年学生,学生被动接收,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主流价值观基本不受外界影响,而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属于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地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如此便造成不同价值观念的存在,而目前网络监管力度不大、难度提升,致使各种非主流的甚至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潜入青年学生中间,冲击了主流价值观的塑造。

3.碎片化阅读导致高校学生思想浅显

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微观化的特性,导致信息内容以碎片化形式得以传播,以其及时、迅速、简洁等优势深受高校学生喜爱,并已成为一种阅读潮流,成为时代特征。碎片化阅读虽有及时、迅速、简洁等优势,但它缺乏相关的知识体系、理论思考、逻辑思维及批评判断等系统内容。而高校学生在使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同时,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取代了传统深度阅读的时间。因此,思想的浅显便逐渐养成。再者,由于信息量的庞杂,阅读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的状态,不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浏览的阅读习惯不易养成深度思考,阻碍了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4.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的特性迎合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但由于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自身所存在的负面因素及大学生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欠缺,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的各类载体工具所产生的电子辐射本身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长期使用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的出现,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视力大幅度下降、反应迟钝、整体状态焦躁不安等等。其次,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而当代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显然不足,好奇心驱动着他们探索未知的、刺激的、超越道德的领域,致使其沉迷其中,荒废学业。长时间的沉迷,导致其脱离现实,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无法与人很好地沟通交流,对身边事物冷漠,形成孤僻性格,甚至生活能力减弱,接踵而至的便是孤独、交流障碍、暴力倾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凸现。

除此之外,从教育者角度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网络思想教育观念不深。目前,大学生对微信、微博等微叙事平台的使用频率日渐增高,他们往往发表状态、转发或评论观点、浏览信息等等,而思想教育工作者未能很好地把握已经占领高校学生思想意识的网络空间,与学生关注的对象脱节,致使网络思想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1.转变思想教育理念

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启了教育模式的互动性以及增强了师生间的平等性,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深刻认识与有效应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这一突出作用,大多还是坚持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采取满堂灌,不注重教育效果。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原有传统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媒体微叙事教育理念、方法,探索新媒体微叙事平台,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的教育理念,创造双向探讨、民主对话的教育渠道,开拓契合实际、回归生活、服务社会的教育路径,构建平等、自由、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

2.打造校园微叙事思想教育平台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3]也就是说德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并做到及时的引导。新时期,利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平台,拓展师生交流的渠道,开创思想教育途径,已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教育者要积极探索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的特点、思想教育现状及高校学生特征,根据自身情况开通官方微信、微博、专项APP应用平台等,转变思想教育单一化模式,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打造校园微叙事思想教育平台。

该平台往往使用显性和隐性两种方法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工作。显性教育是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该平台中可以显而易见地发表博文或在微信公众账号发表对中央文件、大政方针的学习心得、观点,对学生公开地开展舆论引导。隐性教育是教育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隐藏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并内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模式,无疑这类教育具有更佳的效果特点。

3.注重内容创新

如何才能把校园微叙事思想教育平台经营好,使其有效运转?其内容是基础,创新是关键,积极引导是前提。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内容庞杂,多种多样,易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出现烦躁情绪。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为使学生能够主动接收信息内容,内容的创新极其关键。可以使用大学生喜用的网络语言,内容凸显个性化、生活化,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度,扩大影响力。同时,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平台,寓教于乐,对信息内容做到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领校园舆论方向。

4.加强网络新媒体的有效监管

由于网络新媒体微叙事内容兼有丰富性与虚假性等特征,其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的正确导向性,必须加强网络新媒体的有效监管。从微叙事内容角度看,针对不同的信息需要不同专业的教育者,以增强信息的辨识度,做到内容的有效监管。从技术层面讲,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利用适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平台,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来监督管理网络新媒体微叙事环境。

5.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对海量信息的辨识与取舍能力,造成价值观取向等问题,因此急需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他们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达到可以批判性地研读各类信息的效果。教育工作者除了有效培养高校学生正确选择及解读信息内容之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构建自我价值观的能力。通过媒介素养的教育,让大学生自己能够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扩大正能量的传播,充分发挥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益处。

[1]辛闻.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十大未来展望[EB/OL].中国网,2015.[2016-02-18].http://news.china.com.cn/txt/201506/24/content_35898007.htm.

[2]周聚.网络新媒体微叙事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新探索[N].光明日报,2014-5-15(14).

[3]唐慧兴.浅论中学生网络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8):37.

〔责任编辑 王小风〕

G641

A

1671-1351(2016)02-0079-04

2016-01-22

谢丽芳(1986-),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教师,硕士。

天水师范学院项目“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20150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