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一淇
员工档案管理之我见
□ 文/王一淇
员工档案管理是企业诸多工作中的基本内容,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员工档案是员工学习、工作、参加保险等情况的原始记录,是员工接续社会保险、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企业用工的依据之一。几十年来,员工档案管理在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建档意识淡薄。个别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建立员工档案,员工技术职称及技能无法确定,养老医疗等待遇无法享受,员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二是部分企业员工档案不齐全、不准确。如,档案记载的员工姓名与其身份证的姓名不一样、招工表填写的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等。
三是部分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混乱。由于企业减人,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致使员工档案遗漏遗失现象发生。
首先,现行员工档案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兴经济成分组织出现,如民企、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员工档案的管理权限不够明确。
其次,档案意识淡薄。企业及个人忽视员工档案的作用,员工档案保管条件太差,达不到安全保管要求。此外,有的员工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责任意识不强。
新时期,员工档案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覆盖,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对员工个人而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据此为员工办理出国护照、港澳通行证的政审手续;提供婚姻状况证明;为流动人员提供身份认定和社会保险;为员工代办申报职称;根据档案确定退休年龄;根据档案中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年限推算提前退休年龄;代为缴纳员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大病医疗统筹;依据档案进行工资调整等。
员工档案在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方面,还将扮演重要角色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员工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使用人单位、员工档案管理机构以及员工个人充分认识员工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加强和规范员工档案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要完善法规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健全完善更加科学的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制度,特别要建立健全员工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转递、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员工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分工及职责。对不具备管理员工档案条件的企业和希望进行外包的企业,应委托人社系统中的相关部门代理。对员工档案转递的规定,有关部门应作出统一的明确要求,以避免各行其是。
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资质的界定,可以从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寻找要件。笔者认为,基本的要件应有四个方面,专职人员、专门场所、管理制度、管理系统。每一个方面都应有最基本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专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建设,专门场所,应达到库房面积、三室分离等基本要求的底线。杜绝把员工档案存放在木箱、纸箱或装进袋子、锁进柜子的现象发生,确保员工档案保管防盗、防火、防潮、防蛀,达到国家安全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精细化学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