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三字惯用语的贬义特征及原因

2016-02-13 06:08张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行健惯用语引申义

张颖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语言与文学研究]

探析三字惯用语的贬义特征及原因

张颖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惯用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三字惯用语是惯用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三字惯用语通过字面义和比喻义的结合,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表达出明显的贬义色彩。其原因可以总结为劳动人民在口头创造惯用语的过程中,三字惯用语表意的“双层性”影响、语言的心理价值的影响和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字惯用语;贬义特征;原因

一、惯用语及其特征

我们常见的短语“走后门”、“挖墙脚”、“穿小鞋”等等,都属于惯用语。汉语惯用语属于熟语的范畴,和歇后语、谚语等其他种类的熟语一样,惯用语既来源于日常的交际生活,也是普通大众广泛应用的口语词汇。但是,惯用语问题是其中最具有争议性、最值得讨论的问题。这表现在关于其性质的确定、名称的定义、范围的划分等等基本问题,学界都一直难以得出统一的标准。李行健先生在《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的序言中如此说到,给“惯用语”下一个定义,学术界讨论了好一段时间,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的共识只有一个,这种讨论还得继续下去。

学界有关惯用语的内涵比较统一的观点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它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同时也有灵活性。如“抱大腿”可以扩展成为“抱别人的大腿”,但这些扩展是有限的。(2)语是词的等价物,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这是区分成语和惯用语的重要特点。(3)惯用语是字面义和比喻义的结合,除却字面意思外,还必须含有比喻引申义。如“走后门”是比喻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利益,但是“走前门”就是词义的简单叠加,不具有引申义,不能算是惯用语。(4)以三字格形式为主。惯用语一般由三字到多字组成,三字、四字的如“炒鱿鱼”、“吃小灶”、““钻牛角尖”,多到十四字的如“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等等。

日常生活中三字的惯用语最为常见,使用率也最高,也是最特殊的。李行健先生所主编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是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集大成之作,所以笔者以此书为研究依据,进行有目的性的深入考察。这本书共收录2366条惯用语,其中,三字惯用语的数量最多,约为1500条左右。很显然,三字惯用语所占比例约三分之二,在惯用语中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所以,对三字惯用语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它能够帮助我们窥见惯用语的主要风貌。

二、三字惯用语的贬义性

惯用语的贬义特征是从语义的感情色彩的角度考察的特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某种语言现象的感情色彩也有过深入讨论。比如,黄佩文(1994)《“为×而×”句式的贬义色彩》认为“为×而×”的句式是典型的带有贬义色彩的句式;岳晓峰、郭攀(2009)《“老XX”词语模的感情色彩分析》总结了词语模“老XX”等一类词的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李志忠(2000)《含“二”词语的贬义色彩》考察了含“二”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语义倾向,并分析了原因。但是,这些研究和成果大多数都是针对某一个字词或者某一类句式,范围很小。

(一)语义中的贬义特征

在汉语里,大部分的词语及短语都是中性的,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不会有明显的贬义或褒义的色彩,仅仅描述客观的现象或者情况等等。但是,三字惯用语却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贬义色彩。比如:

讽刺某类人高调、没有实际行动:吹牛皮、出风头、放空炮、唱高调。

比喻某类人谄媚、阿谀奉承:狗腿子、应声虫、拍马屁、擦胭脂、墙头草。

比喻某类人凶狠、狡诈:笑面虎、地头蛇、穿小鞋、白骨精、老狐狸。

戏谑某人的失败或受挫的行为:吃鸭蛋、炒鱿鱼、白日梦、闭门羹。

抨击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吃小灶、扣帽子、背黑锅、保护伞、走后门。

讥讽上层阶级的不作为:摆架子、打官腔、磨洋工、卷地皮、豆腐渣。

显而易见,以上这些三字惯用反映出了阶级社会与人的个性中带有消极内容的一面,应对这些行为进行善意的讽喻、劝诫,对不良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揭露、批判。所以,同样表达贬义,三字惯用语的感情色彩程度是不同的。在李行健先生所主编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里,对于表达贬义色彩程度较深的惯用语,李行健先生都进行了标注。经统计,这类惯用语约占总词条的50%,再加上那些表达贬义色彩程度不太深,如表现戏谑等含义的一类惯用语,约占总词条的10%。这些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三字惯用语表达贬义色彩这一特征。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014级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课题“《等级划分(汉字表)》音符的表音状况及教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yfc100038)阶段性成果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三字惯用语里也有表达中性甚至褒义色彩的部分,如“大手笔、主力军、半边天、孺子牛”等,但这些惯用语的数量很少。这更突出了三字惯用语的贬义性。

(二)通过修辞来表达语义中的贬义色彩

惯用语起源于民间,由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造,体现了他们的认知和需求,以及爱憎分明的特点。从语义上来看,三字惯用语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叠加,必须有整体意义和比喻引申义,而这些是通过修辞手段实现的。

李行健先生所主编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中,在释义时,编者多采用“比喻”、“指”、“形容”这些词语,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惯用语的字面意思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还有利于理解惯用语的使用方法、修辞手段。如“墙头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人是“本体”,墙头随风摇摆的小草是“喻体”,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讥讽了这类没有主见的人。诸如此类,使用释义词语“比喻”的三字惯用语占总词条的70%左右。

所以,三字惯用语的修辞使用最多的是比喻,除此之外,借代、夸张等修辞也有出现。如:“摆架子”,指故意做出一副高于别人的姿态,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用具体的事物“架子”代替抽象的“高姿态”的含义。这一惯用语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并且常常被间隔开。CCL语料库中这样的例子特别多,如:

(1)因为历史上曾有无数“夫人”一旦“显贵”起来,就摆足了架子,骄横霸道,为人所不齿。

(2)要建立起办实事、讲实效的工作机制,坚决克服图虚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问题。

(3)他从来不摆学者架子,不以学派自居。

把“摆架子”扩展成为“摆……的架子”,这种通过借代修辞并加上了修饰部分的情况更加地具有贬义色彩。

三、三字惯用语多具有贬义色彩的原因

惯用语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传播、广泛应用,并得以发展的汉语短语。三字惯用语是惯用语的主力军,它在语义上往往表现出贬义的情感特征,并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段表达出深层次的引申含义。这些特点的形成受到了语言系统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

(一)三字惯用语表意的“双层性”影响

三字惯用语表意的“双层性”是指字面义和比喻义。这是由惯用语的特性决定的。用短语的比喻引申义传递出讽刺、戏谑的贬义色彩,含蓄而委婉。所以,这种贬义的情感色彩最适合用隐藏在字面意义下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

比如:“抱粗腿”讽刺了人性中谄媚、软弱的一面。“粗腿”,顾名思义,粗壮的大腿,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强壮的感觉,这里的粗腿是“喻体”,比喻有权有势、可攀附的人或势力。试想,若用“小腿”换“粗腿“,就失去了比喻表达的意义,也不会表现出贬义特征。这样通过比喻的引申义的替换,使所要表达的讽刺或批判不会显得特别剑拔弩张。

三字惯用语的贬义色彩由于隐喻的转换从而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同时它的表达能力很强,是对社会不良情况的有力批判和揭露。人民群众口耳相传,慢慢地渗透到到社会的各阶层,使其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二)语言的心理价值的影响

语言的心理价值指的是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除了实现交际功能外,还要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要。语言的这种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价值就是语言的心理价值。惯用语的发展在使用过程中满足了社会群体的交际需要,实现了自身的交际价值。

三字格惯用语虽用字简单,但意义却很深刻。它们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从来源看,很多三字惯用语来自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活动。贫苦的劳动人民无权无势,缺少娱乐性活动,所以他们闲暇时大多会聚在一起聊天以打发时间。同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心里落差,容易让他们产生不满的情绪。这时,表达讽刺、戏谑甚至批判的贬义色彩的三字惯用语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满足了劳动人民心理需求。

(三)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字惯用语的贬义特征还受到了汉民族文化的影响。汉民族向来崇尚文明,着重伦理,强调要有道德观,因此会非常反感败坏道德、践踏文明的行为,这些现象容易引起关注,从而使得劳动人民努力地进行抗争和批判。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中认为“惯用语源于现实的‘口头文学’,而现实的“口头文学”往往大多是揭露、批判社会丑恶的、消极的东西,或是批判揭露‘国民劣根性’”。所谓的“口头文学”的三字惯用语常常也就含有了强烈的贬义色彩。

三字惯用语的贬义特征是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无论是从理论意义的角度,还是使用价值的角度,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这一现象的形成受到了语言内部和外部交际需要的双重影响。三字惯用语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段,拥有字面意义以外的比喻引申义,这不仅是底层劳动者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的交际需要,还有汉民族惩恶扬善的道德观的影响,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1]李行健.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前言[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10.

[2]黄佩文.为×而×”句式的贬义色彩[J].汉语学习,1994(5).

[3]岳晓峰,郭攀.“老XX”词语模的感情色彩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3).

[4]李志忠.含“二”词语的贬义色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7).

[5]昝晓燕.三字格惯用语的悖词汇化[D].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12.

[6]陈功焕,刘平.试论语言的心理价值[J].汉字文化,2004(6).

[7]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56.

H1

A

1673-0046(2016)6-0178-02

猜你喜欢
行健惯用语引申义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Man and Music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A review of kidnapped
From“TheUglyDuckling”to“TheWildSwan”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