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梦
(济宁医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模式建立研究
张一梦
(济宁医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实践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实效的创新手段。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弥补当前过分沉湎于理论课程学习的不足,能够有效加速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以及服务意识。高校可以通过挖掘大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党团活动中的实践教育意蕴,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以及增补党课培训中的实践元素等形式,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成效。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模式
2014年6月,中组部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将“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以总要求的定位进行了强调。严格把关党员标准,优化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新时代下发展党员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思想、理论、能力等方面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是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基于此,如何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教育与引导,促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健康的入党动机,养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尤为必要。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模式是针对当前教育过程中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现象提出的。整体说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模式是指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补充实践教育的要求与机会,让他们去主动体验和感受,进而建构起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培养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的能力素质。
没有一定的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品德与能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观念、能力素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与外界不断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模式是当前提升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质量的现实诉求,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但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建立不是以实践教育取代理论教育,也不是否认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模式不可能割裂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天然联系,而是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优势实现有机统整,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素质提升的大局。
1.更好地与理论课程学习实现良性互动的需要
我国当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主要是采用各院系党校集中授课的形式。党课培训班过分沿用“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只是关注入党积极分子记忆背诵了多少理论知识,而不适当引入社会的热点新闻,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致使许多入党积极分子觉得党课无聊、枯燥。为此,适时、适度地在党课学习中穿插实践的内容,是提高党课活力与吸引力的内在诉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党课学习中坚持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良性互动,能够推动他们主动去体验、感受和思考。在此过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学习掌握到系统完备的党的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在实践中深化和拓展关于这些政治理论知识的认识,逐渐转化为内在的态度体系。
2.更好地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服务意识的需要
大学生加入党员队伍不应该是为了获取政治荣誉,也不应该是积累未来仕途的政治资本,而必须是基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科学端正的入党动机。要促使大学生不断剔除入党动机中的功利性成分,强化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实践,就要为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中,有意识地引入实践锻炼的内容,鼓励和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点滴中自觉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服务意识的重要手段。党组织通过不断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观念与行动,有助于引导他们更加清晰明了地认识到为何入党,怎样以实际行动加入党员队伍以及如何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换言之,通过实践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意蕴,并逐渐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3.更好地养成正确思想认识与理想信念的需要
要塑造大学生关于社会的正确认识和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让大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到基层民众的生活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社会现实,摒弃原有错误或者偏颇的社会认知,形成关于国情、社情以及民情的准确认知。在此期间,大学生还能深刻感受到民众疾苦,进而激发、坚定内心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一方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入民众,倾听民众诉说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培养他们对于党的情感的重要方式。大学生不单通过课堂、教材等方式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还能亲身感受到党的理论、党的政策的正确性,更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这是培养他们对于党的认识、情感、信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1.拓展日常生活的实践教育意蕴
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同学之间的日常交往,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生活之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建部门在确定大学生入党申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可以积极要求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践行先进性的要求,并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党建部门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积极服务于学院、年级、班级、宿舍等建设,以实际行动体现和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讨论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吸纳为发展对象时候,将周围同学的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另外一方面,鼓励入党积极分子以后备梯队的身份参与到党建工作之中。在责任区工作中,对这些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深入考察培养,促使他们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工作中尽快成熟,为锻炼和培养重点积极分子开辟一条新路子。高校要求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助手”的身份辅助党支部委员开展日常党建工作。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更加深入接触到党的相关知识,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助推他们生成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2.探索党团活动的实践教育形式
大学生党团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塑造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以及坚定大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心的重要载体。通过党团活动,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本身也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教育依托。党团活动革新形式,适当地补充实践活动的元素与内容,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生党团活动除了采取传统的集中理论学习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我为宿管送早餐”“志愿打扫图书馆”“义务维持校园交通秩序”“环保先锋我来当”等活动形式。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团活动中体会到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关爱自然的乐趣,能够更好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价值体系与行为习惯,剔除他们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大学生党团活动从传统拘泥于理论学习的做法向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良性互动的形式延伸拓展,对入党积极分子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服务要求,更好地打牢他们的思想素质以及能力素质。
3.建立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机制
寒暑假是大学生活动时间相对比较充裕自由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大局,是高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着力于帮助他们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因此,党建工作应该充分重视寒暑假宝贵的时间资源,鼓励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利用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号召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寒暑假组建社会实践队伍,参加诸如志愿服务农村教育、到基层宣传推广先进科技等时间跨度较长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磨练意志、锤炼能力、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也是催生他们对党的情感的推动力,有助于促使他们早日实现思想成熟。当然,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寒暑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应该放任自流,而要着力于长效机制的建立,促使其持续化、稳定化。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还得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进一步总结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感受,深化和巩固他们的思想认识,对于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思想困惑或者偏误认识应该适时进行解疑释惑,并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
4.增补党课培训中的实践元素
高校大学生团校在保持理论教育系统性、持续性优势的同时,适当地为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腾挪足够的空间,使全过程的理论学习为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团校可以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他们围绕具体某一主题深入民众之中展开调研,将调研成果作为团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团校可以布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小组选取诸如“心中的共产党员”“我来看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开展好社会调查活动。不同小组调研的对象可以有所区别,可以分别面向农民、环卫工人、产业工人、离退休老干部等不同群体。以任务要求的形式深入到民众生活中,这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最生动现实的感染教育。在调研过程中,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到民众对党员的素质要求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真实想法,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与此同时,团校要求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调研活动,也是为他们提供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良好机会。
[1]殷芙蓉,蒋本桂.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质量工作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2]高丽静,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3]历玉英,张智勇.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4]刘潇.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G64
A
1673-0046(2016)5-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