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梅
(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 徐州 221116)
高校图书馆旧馆舍空间重组探索
曹志梅
(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 徐州 221116)
旧馆舍的空间改造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旧馆舍空间重组的理念应为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空间利用、体现舒适享受。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对现有空间进行充分挖掘,包括调整书刊存放,释放馆舍可用物理空间;延伸服务节点,扩大无形空间。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对新型空间进行巧置重组,如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增设个性需求空间、突出技术体验空间、美化视角感观空间。高校图书馆在对空间重组时应注意:制订规划,争取学校经费支持;软件与硬件环境需相应配套;空间需灵活、留有余地,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
图书馆空间 空间改造 空间重组 空间变革 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调整、馆藏结构及用户需求的变化等,高校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存取地,更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产生新知识的交汇地[1]。图书馆作为保存纸本馆藏的物理空间,存储角色日趋下降,满足用户学习、交流、活动等空间的利用及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空间布局改造与设计对图书馆未来发展至关重要[3]。近几年,关于图书馆空间变革的讨论持续升温(笔者据CNKI统计,2011—2015年以空间改造、空间重组或空间变革为主题的年度论文分别为93、117、151、158、198篇),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也在现有馆舍基础上进行调整或空间创新实践,围绕用户需求创建了各种学习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知识空间、研究空间、创客空间、创新空间、技术体验区、休闲咖啡区等,通过有限空间的巧置重组,赋予原有物理空间更多的内涵,让空间更具活力及吸引力,增强图书馆的魅力,使更多读者陶醉其中。精心设计的空间环境已成为图书馆吸引用户的主要优势及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4],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大多是基于新馆建设或扩建的契机,对于没有新馆建设机遇依然使用旧馆舍的图书馆,如何对空间进行重组,寻求突破,这是个难题,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1.5万m2单体馆,服务全校2万多名师生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利用越来越捉襟见肘,空间功能难以实现。据本馆的读者问卷调查统计,97%的读者认为图书馆的用户空间不足①。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对本馆的空间进行重组规划和探索,以求有所突破。
2.1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本馆的借阅统计显示,2007年文献外借量63万册,读者入馆量91万人次;2015年文献外借量只有20万册,读者入馆量133万人次②。虽然文献外借量逐年减少但入馆读者人数反呈上升趋势,可见,图书馆仍然是高校师生理想的学习中心[5],用户对馆舍利用的空间需求明显大于文献需求。目前,馆舍中藏书面积与用户空间面积占比为2.13:1,这与20世纪70年代的2.25:1[6]相差无几。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议,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面积与用户空间面积占比应为1:1.8[7],因此,图书馆空间重组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书刊存放空间的宽松,而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空间重组必须坚持藏书空间让位于用户的理念。
2.2强调空间利用
无论空间大小或多少,只有真正为读者利用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新的空间重组或构建不仅仅是给某空间冠以一个时尚的名称,还应将空间重组与图书馆开展的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即考虑新的空间能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解决用户哪些问题、用户利用空间能有哪些收益等。例如,若仅将原来配置数台电脑的“用户培训室”改名为“信息共享空间”,而服务内容未做任何调整,这样不仅无法吸引读者,反而会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2.3体现舒适享受
很多读者经常抱怨图书馆没有家园感,这不是因为图书馆的“家底不厚”,而是图书馆的空间环境给人的感觉过于沉闷、呆板。空间重组应充分考虑不同空间的色彩搭配、墙壁装饰、家具风格以及标示牌的设计等,以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内涵,烘托馆内文化氛围,让读者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爱和呵护,保持身心愉悦。如此既能提升图书馆的知识品位,也能让读者体会到家园感。
基于旧馆舍的空间重组与新馆布局不一样,旧馆舍的现有空间已经被占用,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被重新设计规划,必须充分挖掘可用空间。
3.1调整书刊存放,释放馆舍可用物理空间。
3.1.1建立密集书库
随着纸质文献的逐年累加,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容纳度日趋饱和[1]。但是据本馆统计,馆藏可外借的图书中,近5年无人借阅的占65.53%,近10年无人借阅的占44.9%;90%的过刊长期无人问津③。如果将这些利用率较低的书刊置入密集书库保存,可以释放大量物理空间。《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规定,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架阅览的图书占总量20%~30%,其他可以入密集书库[7]。虽然密集书库的重心在于“藏”,但也是为了一线书库更好地被利用,这并不违背资源以“用”为中心的宗旨。若本馆将近10年无人借阅的中外文图书及两年之前的过刊置于密集书库中存放,可以释放近60万册的藏书空间。此举本馆在2016年暑假已实施完成。
3.1.2两类流通库合并
在本馆现有的藏书布局中,一线流通书库分为两类:一是设置阅览座位的流通库(以下简称阅览室) ;二是没有配备阅览座位的流通库(以下简称书库)。阅览室是早期保留书库的传承,实际上是馆藏的保存本,最初对读者提供只阅览不外借或短期外借的服务。自2012年纸本馆藏全部被数字化保存后,阅览室藏书的保存本功能日益弱化,阅览室与书库一样对读者提供借阅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是为全校师生学习及学术服务的[8],书库与阅览室的分开藏书模式不便于读者借阅使用。若两库合并,既方便读者借阅,也能节省部分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采购复本。两库合并后,所有书库中要保留一定阅览座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借、阅一体。此举本馆在2016年暑假已实施完成。
3.1.3减少报刊类别及合订本数
在图书馆订购的报刊中,不仅现刊占用空间,下架装订后的合订本也需占用大量空间。随着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大量引进,读者在报刊利用方面主要依赖于数据库,对纸本报刊的使用逐年减少。以中文期刊为例,本馆于2014年将2 147种馆藏中文现刊与购买的CNKI、维普、万方、博看、龙源共5个中文期刊数据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据库收藏率达97.7%,其中数据库更新超前于馆藏纸本的占10.9%,数据库更新与馆藏纸本同步的占49.8%③。本馆据此统计,再结合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及学校的学科建设需要等可以选择减订及减装策略。此举本馆正在计划实施中。
3.2延伸服务节点,扩大无形空间。
3.2.1增设电子阅读点
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是有限的,但新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服务空间的无限延伸提供了可能。读报机、电子借阅机、数字阅读机等深受读者青睐的新型电子阅读设备相继出现,这种以方便、快捷为特点的数字阅读设备完全可以布置在人群相对集中的食堂、宿舍等区域,既能节省图书馆的有限空间,更便于师生的使用,还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图书馆空间向校园的无形延伸,此举本馆正在计划实施中。
3.2.2设立馆外服务站
图书馆的很多服务可以移到馆外,甚至有些更适合在馆外。例如,本馆利用毕业季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图书漂流点,以方便毕业生将大学生涯的重要读物捐给图书馆漂流站,供学弟学妹继续无偿利用;考虑到老教师居住地离学校较远,路途不便,在老校区的退休职工活动中心设立“代借代还”服务点;将图书馆周围的绿化区设置成学生有声阅读区,既能减少馆内的噪音,又能满足学生大声阅读的需要。
3.2.3扩大网络服务域
有限的实体空间与无限的网络空间共同构成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坚实阵地[3]。通过无形的网络扩大服务域,可以填补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不足。例如,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咨询服务网络化;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创建使得图书馆信息发布、推送、活动宣传等网络化;馆藏纸质资源的数字化、文献传递等使得图书馆的实体保障电子化;越来越多数字资源的可移动阅读使得图书馆的资源随手可得。目前,校园Wi-Fi全覆盖及校外用户VPN等网络条件都为图书馆网络服务的无限化拓展提供了可能,本馆众多的用户需求已经移至网上,无形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4.1扩大自主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模式是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9],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本馆正在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逐步增添多个自主学习空间:目前已经借鉴瑞典马尔默大学图书馆的经验[10],在书库(尤其是新书库)中增加便捷座椅,方便读者在取书后阅读;将原废弃的天井改造成馆内花园,供读者休憩、阅读使用;将图书馆四周的绿化区改造为读者有声朗读区,增设座椅供学生清晨读书,使读者尚未进入图书馆时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氛围;正准备将原来的杂物仓库改造为咖啡吧,供学生开展英语角、考研吧、访谈等灵活性活动;在楼梯、拐角等区域布置休闲座椅,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小憩的场所;将原一楼大厅的普通阅览桌改为围桌型的自由开放讨论区,等等。
4.2增设个性需求空间
根据读者特定需求,为其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方式[11],也能不断给图书馆带来生机和活力[12],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同样应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据本馆问卷调查统计,84%的读者认为有必要增设各种学习讨论区①。例如,本馆根据师范院校以培养教师为己任的特点,增设一个小型“多媒体试讲室”,向学生提供课堂试讲的空间;根据课程教学中拓展性教学的需要,增设能容纳10~50人团体的讨论间,亦可作会议及座谈之用;充分利用楼梯口的小房间,建立多个10人以下的小组学习研讨室;根据教师的个性需求,设立教师阅读间;在顶楼设置轻食区,提供茶水、饮料、寿司、面包等简单轻食,方便师生研读之余就近用餐或临时聚集研讨等。这些个性空间对所有读者开放,并可以通过预约方式限时使用。
4.3突出技术体验空间
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革,空间重组必须体现新技术在图书馆的渗透,通过技术应用激活图书馆的内在潜力,吸引读者注意,让读者感受新技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读者也希望在图书馆能享有比在家中或教室更加多元化的体验[13]。例如,本馆拟将原电子阅览室改造为技术体验区,开辟一块允许读者自带笔记本的使用区;同时将技术体验区的计算机依安装的不同大型软件分区使用,并配备技术人员指导;引进自助文印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进行身份认证和收费,实现扫描、打印、复印的自助式、无人化[14];将传统的检索机改为触摸式公共检索机;在校园内增布多个数字阅读终端,让读者随时体验“弹指”间的阅读乐趣;引进自助借还机,等等。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向读者提供3D打印和扫描服务,根据读者在电脑、网络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提供动手操作的创客空间[15]。
4.4美化视觉感观空间
为了能留住读者,给读者家园感,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美化效果,体现感观上的舒适感受。本馆借鉴瑞典哥德堡大学图书馆的经验[16],选择不同种类的座椅以各异的方式排放,以增加美观和舒适度;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从师生中征集大量宣传画或艺术品,悬挂在图书馆不同空间的合适位置,又提升空间的视觉美感;在阅览区放置适量、适宜的绿色植物,由专人统一管理,能长期给人舒畅怡人的感觉;并且借鉴英国利兹大学的做法[17],将图书馆的所有标示牌进行归类,按类统一色彩及款式,这样既美化视觉又方便读者对空间功能的分辨。
5.1制订规划,争取学校经费支持。
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的基本保障,基于旧馆舍的空间重组涉及到馆藏布局、技术设备、服务模式、家具设施及内部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尤其需要学校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充分调研、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中长期的空间重组规划,使重组后的图书馆空间既能适应学校和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目标,又能满足全校师生的动态需要,以得到校领导的认同及支持,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18]、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图书馆[19]等都将空间建设列入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另外,高校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的空间改造项目制订短期的可操作实施计划,以使空间改造具有进阶性,体现阶段性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情况变化随时灵活调整计划[20]。
5.2软件与硬件环境需相应配套
空间重组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用户之所需,用户才是空间重组的真正受益主体。馆员则是空间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空间的功能必须通过馆员及其服务这种软环境的配套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服务内涵的空间就是虚设的空壳,最终必然会淡出读者的视野。只有将服务理念融入空间设计,将空间利用嵌入服务过程,才能突显空间的创造力。馆员服务软环境的建设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读者[21],促进空间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如香港岭南大学的“资讯坊”开展多媒体制作服务、香港树仁大学的“语言诊断室”提供在线语言学习、香港浸会大学的“音乐欣赏区”可以让读者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等[22],通过共享交流、启迪体验等发挥空间的利用价值。
5.3空间灵活,留有余地。
具有灵动性的空间是空间重组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3]。空间重组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图书馆根据业务发展及用户需求随时调整、重新组配[2]。空间改造应尽量避开大改小的方案;类似小组学习研讨室的小型空间尽可能利用已有空间,不做隔间改造,减少空间内的区域障碍;大空间内需要做空间功能分割时尽可能通过家具风格的变换自然分隔,以留有空间可变性,后期根据发展需要可随时进行灵活变通,以保持空间的新鲜活力;所有重组空间都必须留有足够的电、网接入点及Wi-Fi全覆盖,以便空间功能变换时,内部设备设施的配套调整,保证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旧馆舍的空间改造是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更是用户的强烈需求,绝不是赶时髦或“做秀”[20],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精心谋划,即使再旧的馆舍也能融入最时尚的元素,既能留得住老用户,又能吸引来新用户,为师生提供优雅舒适的阅读空间,还读者一个温馨的家园。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于本馆2015年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问卷调查。
②数据来源于本馆2007年度和2015年度业务工作统计。
③数据来源于本馆年度业务工作统计。
[1]程妹芳. 基于LC服务的图书馆空间整合与重组[J]. 图书馆学刊,2014(12):68-70.
[2]肖小勃, 高文莉, 韩璐璐. 图书馆空间变革思考与展望[J]. 图书馆, 2016(1):107-111.
[3]于国英. 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改造与重新设计[J].图书馆建设,2014(5):71-73.
[4]Importance of Well-Designed Space[EB/OL]. [2015-07-25]. http://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3/ aug/07/library-futures-new-york-university.
[5]熊太纯.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创新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87-91.
[6]金广君. 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指标估算[J].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4(4):6-15.
[7]王元忠. 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指标探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97-102.
[8]Holmgren R, Spencer G.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M]. Washington: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14:9.
[9]吴 浪. 信息共享空间: 大学生实践自主学习的全力打造[J].图书馆, 2012(1):103-106
[10]Bell S J, Shank J D. Academic Librarianship by Design: A Blended Librarian's Guide to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M]. Chicago: ALA Editions, 2009:181.
[11]刘崇学. 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与创新[J]. 图书馆学刊, 2007(1):92-93.
[12]王新艳, 朱 毅.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模式创新[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4):126-128.
[13]Stewart C. The Academic Library Building in the Digital Age: A Study of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 of New Library Space[C]. New Orleans: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2011:116.
[14]陈新颜.基于图书馆馆舍改造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探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5(3):280-282.
[15]Hackerspace[EB/OL].[2015-07-28].http://en. wikipedia. org / wiki /Hackerspace.
[16]Worpole K.Contemporary Library Architecture:A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M]. Lodon: Routledge, 2013:216.
[17]Introduction of Study Spaces from University of Leeds[EB/OL].[2015-07-26].http://library.leeds.ac.uk/study-spaces#silent_ study.
[18]Toward 2015: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plan,2011-2015[EB/OL]. [2015-07-25].http://www.library.cornell.edu/ aboutus/inside/strategicplanning.
[19]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Library Strategicplan 2013-2017[EB/OL]. [2015-07-26].https://www.library.uq.edu.au/about-us/ library-strategic-planning-2013.
[20]张 黎, 代根兴, 郭 敏.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现状、特点及启示[J]. 图书馆论坛, 2016(3):1-9.
[21]郑洋洋. 高校图书馆软环境建设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1:4-5.
[22]陈 琳.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1):51-55.
[23]尤 越, 贾 苹. 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实践研究及建议[J].图书馆杂志, 2015(5):95-101.
Exploration of Space Reorganization of the Old Library Building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t is necessary for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to renovate the space of old library building. The idea of space reorganization of old library building should be user-focused, emphasize on space utilization, and response comfort and enjoyment.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fully explore available space, including adjusting collection storage, releasing physical space of the building, extending service node, and expanding invisible space. Meanwhile, univesity library might reorganize new space, such as extending self-study space, setting personal necessity space, highlighting technical experience space,and beautifying visual space. Some aspects should be noted: making plans, striving for university funds support, mating correspond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leaving some leeway for the space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ibrary space; Space renovation; Space reorganization; Space transformatio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G258.6
A
2016-03-31 ]
曹志梅 现工作于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