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游泳课的应用探析

2016-02-13 00:19:42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高校

杨 炜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游泳课的应用探析

杨炜

摘要:游泳不但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还为学生创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游泳课有着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其中学生的积极性因素对其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设定上很难采取其它课程的全时间段模式,对于游泳课而言,仅仅凭借课堂教学时间是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这种背景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在高校游泳课教学中引入“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促进游泳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游泳课;高校

1.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应试模式仍然在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很难实现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目标。对于体育课程,学生往往被动地参加,既压抑了个性的自然发展,也难以实现培养体育兴趣的目标。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学生很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稳步下降。为此,教育部实时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号召将体育课的课堂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造课堂内外有机联系的体育课教学新模式。因此,在高校游泳课中积极引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既是对体育课改理念的坚决贯彻,也是推动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有效手段。

2.当前我国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教学时间不足,当前开办游泳课的高校中,对游泳课的课时安排普遍不足,通常都是一周两课时。同时,在每一节课时的游泳课上,教师都会向学生教授新的游泳技能,而留给学生真正理解游泳技能的时间很少,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消化的游泳知识和技能非常多[1]。

2.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大多数开办游泳课程的高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游泳教练,而是由体育教师展开授课,他们通常采用讲解示范、学生自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再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模式固定且陈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2.3教学场地的限制。教授游泳课时,必须考虑到季节因素的强烈影响,除了一部分体育设施比较健全,拥有室内场馆的高校外,对于很多的高校而言,场地成为了影响游泳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冬季,很难开展切实有效的游泳训练教学。

3.游泳课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3.1有效解决我国高校游泳课面临的系列问题。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可以有效促进游泳课多元化教育功能的实现,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游泳课教学资源有限、课时安排有限与游泳课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借助课外游泳训练,可以实现游泳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接触和享受游泳运动的机会,促进他们游泳意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可以说,高校游泳教学的完整体系应该涵盖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活动,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打造高效游泳课堂。

3.2能够有效促进游泳的发展。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大学生能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参与和享受游泳运动,而我国拥有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这对于推动游泳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是建设国家的主要生力军,如果他们能够将游泳发展为一项兴趣爱好,也必定会带动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游泳运动中,进一步扩大游泳运动的群众基础,推动游泳项目的不断发展。

4.高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4.1确立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我国高校在开办游泳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摒弃竞技性层面的思想,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够贯穿到游泳课的整体教学实践中。游泳课尽管有着与其他体育课程不一样的特点但是其也应该以培养大学生健康体魄作为根本教学目标,从而在改善当前大学生体质偏弱,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力的方面做出应有贡献[2]。

为此,游泳课的教学不应该沿袭传统思路,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推陈出新,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开展游泳教学,在游泳课中积极地展开“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并进行教学思路的相应转变。具体说,以培养学生对游泳的基本兴趣为出发点,为他们创造更多地参与和享受游泳运动的机会。在开展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降低对竞技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真正享受游泳运动的乐趣,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

4.2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构建,实现教学目标“课内玩一体化”式的良好衔接。

具体来说,确定课内教学目标时,需要把握好如下原则:首先,确定课内教学的运动目标:即高校应该根据本校游泳基础设施的现有状况和师资情况,尽可能优化游泳课程的设置方式,赋予学生对游泳指导教师和游泳运动的基选择本权利,从而确保学生不是被迫式的参与游泳课程。确定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3]。确定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而使游泳成为他们重要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方法,通过持久的游泳锻炼,实现基本的健康目标。确定社会目标,通过开展适当的游泳竞技性比赛活动,是大学生形成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确定课外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课内各项教学目标的衔接性。首先,对于运动目标,要确保大学生在充分的课内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为他们创造更多享受游泳运动的课堂外机会。对于运动技能目标,让大学生在体会游泳乐趣的过程中形成长期的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游泳技能和生存意识。健康目标,在开展课外游泳训练的过程中提升健康目标层次,即提升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的身体素质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社会目标,通过适当提高游泳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提升学生在困境和逆境中适应社会的能力。

4.3实现“一体化”的理论实践教学

重视游泳课理论教学的开展。高校游泳教师应该意识到游泳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理论课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在游泳技能提高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具体来说,在教授游泳技能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方式展开游泳技术要领的讲解,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容易被大学生接纳,相比于传统的模仿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探索意识,使他们在学习游泳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游泳运动的理解,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提升理论知识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游泳技能。

4.4改革游泳课教学模式

很多开办游泳课程的高校因为游泳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难以有效地开展游泳课教学,因此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游泳水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积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积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具体来说,游泳课教学可以课堂内容为指导,然后引入和安排合理的课外游泳训练教学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和拓展,从容巩固和提高游泳课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可以创办游泳课辅导班并引导学生参与,并且在学校的常规体育教学工作中予以辅导班合理的定位,从而有效弥补课堂学时的不足,确保游泳课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训练和提高机会。可以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游泳课教学学时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

4.5创新游泳课考核机制

考核是检查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能够直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同时,一个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更是促进学生加强学习、强化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想保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效开展,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机制是必然选择。在考核学生游泳成绩时,既应该考核学生的最终游泳成绩,也要考核他们在课堂上的平时表现,实现二者间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在每个课时游泳课上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考核,构建一种权重合理的考核机制。例如,学生在游泳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占15%的考核权重,学生课外游泳活动的表现和学习效果占15%的考核权重,学生游泳技能的掌握情况占60%的考核权重。这样,在游泳课的考核机制中赋予游泳课内和课外教学应有的考核权重,有效确保“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5.结语

很多开办游泳课程的高校因为游泳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难以有效地开展游泳课教学,因此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游泳水平,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大学生在与游泳运动的频繁接触中培养对游泳运动的强烈兴趣,更愿意以一种积极和愉悦的心态参与到游泳的理论学习和训练环节中,在锻炼自身体质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运动的巨大乐趣,并且在不断提升游泳技能的过程中还能收获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洪韬.21世纪我国高校游泳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向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4,(8).

[2]易述鲜.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

[3]徐惠.提高普通高校游泳教学质量主要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4,(60).

作者简介:杨炜(1967.7-),天津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高校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12:07:36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62期)2016-08-15 22:03:57
基于案例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