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彦春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安全防护
冯彦春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了解体育游戏的含义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体育游戏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安全、合理、有效的进行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安全防护;学生
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能、智能、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体育游戏包括网络体育游戏(例如NBA技巧挑战赛、网球高手、双人旋转赛车、迪斯尼高尔夫、街头篮球等)和运动类体育游戏,在此主要探讨运动类体育游戏中运用于体育教学的体育游戏。
在当今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游戏这一容易被学生接纳,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的体育活动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游戏把“体育教学”与“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意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但是同时,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强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游戏:嬉戏、游乐、玩耍、娱乐活动。辞海在线查询搜索可到到以下解释:“体育运动的一类。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前者如下棋、积木、打牌等。后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绳等器材进行的活动,多为集体活动,并有情节和规则,具有竞赛性。”
何谓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源于游戏,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娱乐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娱乐活动。
3.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娱乐活动,对改善学生身体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需要学生自觉参与游戏,这种自觉性的参与运动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达到最大的锻炼效果。
3.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的获胜是智慧与体力的共同结晶,单靠体力不足以取胜,还需灵活有思维活动辅助。体育游戏的规则不如竞技体育严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的学习与练习是比较枯燥的,对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会感到吃力或者产生畏惧心理,在学习技术动作之前或者在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时,安排一些与技术动作相接近的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较难动作的畏惧心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技术学习中。
3.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
竞争是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体育游戏是以争夺和对抗的形式进行的,双方在规则的约束下,要“克敌制胜”,战胜对手。体育游戏的获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人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它够鼓励弱者积极参与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5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团结一致的群体意识
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良好习惯。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游戏能够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游戏中,学生要互相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指定的动作、任务,这对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团结一致的群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4.1安全隐患
4.1.1体育游戏本身具有的安全隐患
体育游戏有鲜明的竞争性特点。在团体比赛中,有的学生好胜心强,既要求自全力以赴,也要求队友全力以赴,可能就会不顾自己身体条件,挑战自身极限、不满队友的表现,呵斥队友、干扰对手的举动,这些都会使学生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体育游戏的规则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教学条件、学生状况等而设置的,具有可变性。这样的游戏规则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些漏洞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体育游戏的安全隐患。
4.1.2学校、教师、学生等因素
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对体育设施和场地没有做定期维护和检查,在这些设施和场地进行体育游戏,就会有可能使学生受到伤害。学生体育课上课时间过度集中,运动范围小也会导致伤害事故发生。教师教学内容设计不当、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进行大运动量体育游戏之前没有组织学生做热身活动、游戏中缺乏对学生保护与帮助、对学生身体状况不了解等都会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学生体育游戏进行的主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学生叛逆心强,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不遵循游戏规则;学生的自尊心强,身体有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告诉老师等都是安全隐患。
4.2防护措施
4.2.1学校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体育游戏的进行往往需要一定的场地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一般集中在游戏中,对外来的伤害可能会反应不及时,从而对学生产生伤害。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安排全校各年级学生的上课时间,避免班组过分集中,造成场地拥挤、没有足够的安全运动区域等现象。
4.2.2仔细检查场地器材,正确使用运动设施
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校内的场地、器材等运动设施做定期检查,对有问题的运动设施,要停止使用,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确实不能使用的运动设施,应主动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及早更换。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器材设施有问题要及时停止游戏。教师和学生要正确使用运动设施,且尽量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器材,如跳绳、毽子、绳索等。
4.2.3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教师在游戏的设计上是应注意游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热身类和放松类体育游戏应当选择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较小的体育游戏,避免运动量过大,对抗性较强的游戏。技能练习类体育游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一般较大,在进行此类游戏之前,要组织学生做一些热身活动,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2.4学生要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同学之间互助
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学生认真对待学校和教师组织的安全教育。如果身体状况不好,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实在不愿告诉老师,可以提出不参与游戏,或在游戏过程中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会“偷懒”。在游戏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众多,此时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更多的是关注游戏比赛,这时除却学生本身要具有安全意识外还需要同学相互帮助和保护,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保护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4.2.5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
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心理强,不愿意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只是为了“跟老师对着干”、“老师管不了我”、“就不听你的”等等。学生要明白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度的叛逆,要明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身体健康,所有的叛逆都没有“意义”。教师组织游戏都会划分场地,学生要在老师规定的游戏范围内比赛或者活动,不可进入其他班的上课场地,尤其是其他班在上铅球等投掷类项目的时候。
4.2.6教师要科学组织体育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将游戏规则讲解清楚,可以让几个学生事先按照规则演练一下,使学生明确游戏的过程,并且在进行集体协作的游戏时,给学生集体练习的时间。体育游戏的分组具有随机性,教师在组织分组时要注意使组别之间实力相当,使每个组别都有获胜的可能。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兴奋性过高、场面稍乱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暂停一下练习,简单地讲评后再继续。体育游戏结束时间要恰当,要在学生比较满足、有余兴、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下面运动的进行或者下一节文化课学习留有体力空间。
4.2.7改变既有的游戏规则,增加安全性
规则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体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体育游戏的规则的设定是随机的,而非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需要,在原有的游戏规则基础上,降低或增加一些要求,使游戏既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也具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福林,等.体育游戏[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6.
[2]姚维国,等.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3]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03~105.
[4]白薇.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95~96.
[5]陈冬.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J].渝西学院学报.2004,3(2):79~83.
[6]陈晓荣,朱保成.浅析学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6):78~80.
[7]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诱因及其防范措施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100~104.
[8]腾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60~263.
作者简介:冯彦春,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