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卓明,费 萍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2.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从不同向度、不同广度、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积极采用多种途径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向着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价值多元是当代中国价值领域的显著特点。要在价值多元时代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最大限度地凝聚价值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在凝聚价值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经济价值目标,最大限度地凝聚经济价值目标共识,引领社会思潮,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共同富裕的经济价值目标的提出廓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全党全社会达成了改革共识,抵制了“质疑、否定改革开放”的错误社会思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批驳和抵制了新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潮的干扰,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共识。经济富强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经济富强的“中国梦”有利于夯实物质基础,进而在凝聚经济价值目标的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政治价值目标,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识,有力抵制了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引领社会思潮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邓小平曾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成为全社会对民主重要性的共识,为凝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政治民主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和强化依法治国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中国梦”追求的民主与法治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凝聚政治价值目标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文化价值目标,在凝聚文化价值目标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有力抵制了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全盘西化等错误社会思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凝聚文化价值目标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的首要途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目标实现途径的拓展,为引领社会思潮指明了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理论的提出,达成了全党全社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目标共识。“中国梦”追求的文化繁荣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凝聚文化繁荣目标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国民教育是凝聚价值追求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发挥国民教育在凝聚价值追求共识、引领社会思潮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如何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各级各类学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领域,落实到教育、管理、服务等环节。在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育人平台在凝聚价值追求共识、引领社会思潮中的作用。倡导教师首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重视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共青团和少先队干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凝聚价值追求共识、引领社会思潮中的主体作用。
价值追求重在践行。要在凝聚价值追求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开展价值观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将内化的价值观外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并在行为的多次反复中养成自觉践行正确价值观、积极引领社会思潮的行为习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种践行主流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道德实践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雷锋活动等都是凝聚价值追求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的生动事例。各种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实践活动和各种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的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了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了正确价值观的传播、交流和沟通,为抵制错误思潮营造了良好社会风尚和环境氛围。
引领社会思潮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履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的正确定航、定向,为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保障。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这不仅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遵循,也是积极引领社会思潮的保障。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意识工作,多次指出要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不动摇,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这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也为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理论指导[2]881-882。江泽民曾经指出:意识形态的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如果不去占领,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胡锦涛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曾明确提出: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是党在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田”,种好“责任田”,坚守“主阵地”,强化守土有责的阵地意识。守土有责的阵地意识在强化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的同时,有力抵制了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的消极影响。
明责确责是党履行在意识形态领域重要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党管意识形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彰显了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定力。江泽民指出:党委书记主管意识形态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胡锦涛指出:党管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全党动手、全党参与。2014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4]。2015年,中央制定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该办法重申: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要求对错误思潮应当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理有节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坚持将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党委领导班子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建设的总体责任,履行正确导向、总揽全局、部署指导、监督检查、建设队伍等责任;党委书记勇于担当第一责任人,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全局;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把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落到实处。明确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明责,有利于强化党在引领社会思潮中的责任担当。
考责问责是落实责任的保障。履行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责任不仅要有守土有责意识、守土明责担当,还要有考责问责机制,强化规矩意识,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在履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责任时,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从考核目的、标准、内容、方法和程序等方面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不断推动意识形态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如地方党委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履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各级党委在考核意识形态工作时,对那些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失责、渎职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特别是对那些在意识形态重大问题上严重失责并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的考责问责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各级党委在引领社会思潮中的主体责任的落实,也有利于强化各级党委在引领社会思潮中的规矩意识、看齐意识。
《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勇于担当守土责任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中,党重点抓党员干部队伍和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积极开展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和本领。改革开放初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涌动。针对这种情况,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仅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了思想上的澄清、理论上的甄别,也培养了一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需的骨干人才。针对党内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化、政治意识弱化、生活作风腐化的问题, 1996年,党中央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三讲”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有力抵制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各种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一些错误、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思潮严重冲击着我国思想文化主阵地。2005年起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了党的领导权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2013年起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随后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改进,为抵御错误社会思潮、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现实选择。2016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拓展和延展的重要举措,它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化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利于有效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
履行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责任,切实做到守土负责,还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将他们培养成引领社会思潮的骨干力量。首先,重点培养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干部。江泽民指出:“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干部,配备到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来。”[5]660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4]。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积极组织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切实担负起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为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将他们锻造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引领社会思潮需注重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了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有: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在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中,总要有一种理论或思想处于主导地位,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起根本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坚定的立场、积极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回应了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破产论”“失败论”“终极论”等多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挑战和攻击,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潮中的根本指导地位。
第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能否始终引领社会思潮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这些具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论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力,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党开展主旋律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有:
第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领社会思潮,以此维护社会稳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福祉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向全世界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有力抵制了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的侵蚀。
第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引领社会思潮,以此团结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谱写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篇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向全世界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些实践成果有力批驳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等错误思潮。
第三,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引领社会思潮,以此引导人们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出发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引导人们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既实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又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力抵制了个人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等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途径。如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优化了社会风气,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后来在全国农村开展的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发生较大变化,把农民的思想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上来,引领着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2002年,中央综治办等联合发起的“四进社区”活动不仅有利于创建文明社区、服务人民群众,还有利于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之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常态化。2003年5月,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通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积极精神风貌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引领社会思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国道德先进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摒弃落后、反对腐朽、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引领着社会思潮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宣传正能量,为引领社会思潮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网络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点,促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适应人们接受心理、接受方式的新变化,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感召力的同时,也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面对新挑战,我们党不断适应现代传播方式发展的新趋势,根据网络空间中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引领对策:高度重视网络舆论传播,正确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增强引领网络舆论的主动意识,抢占网络思想主阵地。同时,积极开展网络舆论斗争,有力批驳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思想阵地的指导地位;不断创新网络思想阵地建设的内容和方法,打造网络思想阵地建设新平台,壮大网络正能量;严防网络意识形态渗透,防止错误思潮在网络发酵、扩散,对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思潮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敢于主动出击,牢牢掌握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健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网络舆情信息,正确判断网络舆情的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时干预可能或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网络舆情,积极引导可以引导的网络舆情;依法加强网络监管,明确网络监管责任、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邓卓明,姜华.增强引领社会思潮的四个意识[N].光明日报,2016-06-12.
[2] 邓卓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及启示[G]//邓小平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
[4]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