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超越

2016-02-12 19:12张志勇
探索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发展

张志勇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重庆40004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便面临着一个历史性课题——道德辩护。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合法性问题,也是其科学性与真理性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由于其历史条件限制,制度的优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彰显,甚至个别极端的社会政治运动,更是将社会主义的声誉推入了道德的低谷。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自己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使得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政治制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享发展,再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成功实践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明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着社会主义的道德辩护和道德超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1 道德辩护: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

道德超越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得以诞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便伴随着与资本主义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哪里?为什么要创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优秀成果基础上的扬弃,是人类更加进步的社会文明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优越性,从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肯定,这三个方面也延伸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

一是从生产力方面来看,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进步与繁荣,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的历史功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77可以看出,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基础。

二是从文化的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开始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高举人的解放的大旗,把人从神、上帝的怀抱中解放出来,人第一次开始成了自然界和自我的主人,开始自由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从社会治理来看,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伴随着人从宗法关系中的解放,资本主义提出并践行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理论,以及相应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为建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了理论根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建构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形态。

应当承认,生产力发展、人从宗法关系中的解放、人类治理能力三个方面是资本主义所创造的辉煌,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那么,资本主义错在哪里?马克思恩格斯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超前的理论自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从生产力来看,资本主义尽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个别企业的有计划性同整个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相矛盾,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就无法避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仅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也造成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避免产生政治革命。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这一矛盾运动:“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32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造成了人的对立、分化和异化,是对人的本质的最大背离。资本主义把人从神和上帝中解放出来,人摆脱了盲目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束缚,但整个社会却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二者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社会财富越增值,人自己越贬值,人的发展不是奔向全面自由的个性,而是片面畸形,成为“单向度的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自己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3]269这种物的联系,作为一种盲目的、自发的经济力量支配着人的行动,成为统治着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人的异化和片面发展,泯灭了人的个性与独立性,人成为一个依附性存在,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商品货币代替了人的真实的个性。货币的统治就意味着个性的丧失和扭曲,货币的特性就变成了人的特性和本质力量,而人原来的个性却变成了自身的对立物。货币与资本的统治,意味着对人的个性的否定,对个性的扭曲。

再次,资本主义虚伪的政治民主造成了贫富分化和金钱政治,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高阶段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与金钱性,看到了政党制度的阶级性与经济性。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物的联系取代了其他联系纽带而成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275因此,资本主义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却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也必定会被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那么,社会主义对在哪里?

首先,社会主义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原则以及历史使命:“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83社会主义运动就是为人类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是与人类一切社会运动包括资本主义运动的最根本区别。

其次,社会主义运动是要实现“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运动。资本主义尽管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概念,并通过政党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加以体现,但是,由于私有制以及个人主义至上的优先性,人的异化和贫富两极分化无法避免,金钱政治和金钱社会关系无法避免,人性的堕落和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法避免,一部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大多数人不自由片面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运动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能从制度上根本避免这种现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3]297

再次,社会主义是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不是对人类文明形态的背离,而是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是继承人类优秀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不仅表现在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物质文明,而且要创造更高的精神文明;不仅要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要实现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而且要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不仅要解决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生态问题,而且要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人际关系;不仅要创造更高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且要创造更高形态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

2 从提出共同富裕到强调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的理论自信与道德超越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道德和价值上建构了社会主义应当“是什么”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本是社会主义“应当”状态的明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充分实现这种明证,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辩护与道德超越。

对社会主义进行道德的辩护,是由社会主义“应当”状态与“实然”状态的差别所决定的,这个差别决定了必须为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道德辩护。科恩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中提出了三个问题:“1.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2.为什么我们想要这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究竟错在哪?社会主义又对在哪?3.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4]89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看,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样,在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等爆发,相反,却在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俄国、中国等农业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苏联模式,尽管取得工业和军事的巨大成就,抗击了法西斯,但是由于国民经济结构失调,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僵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以及斯大林个人专制和政治清洗等,严重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仅未能为社会主义进行道德辩护,相反,却暴露出小农经济国家封建主义的残余。西方资产阶级以此从人性、人道主义等道德高地大肆攻击丑化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者哈耶克把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看作是人类“通往奴役道路”的开始,说“社会主义者肯定会证实,至少在其开始时,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而是通往独裁和反独裁、通往最惨烈的内战的道路”[5]32。在丑化、诋毁社会主义的同时,资产阶级学者竭力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历史不会无限循环发展下去,应该有一个终点,即自由、平等、民主的资本主义阶段是人类历史的终结。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也处于自由民主阶段,“共产主义并不是比自由民主制度更高阶的社会形态,它与自由民主同属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在全世界实现自由和平等这个历史过程的一个历史阶段”[6]75。

由此可见,对社会主义进行道德辩护,是现实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事实上,诸多不怀偏见的思想家和学者,即使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挫折和低谷时期,仍然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敬仰和肯定,如法国的德里达、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英国的吉登斯等,不约而同站出来为马克思主义辩护。哈贝马斯在其所著《追补的革命》一书中说:“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回击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为社会主义做了道德辩护。从为人民服务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和践行,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焕发出蓬勃生机,显示出巨大的制度优越性。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仅与党的宗旨、性质、目标、纲领相一致,而且对党的长期执政以及社会主义合法性进行了道德与价值的辩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的理论自信与道德自觉;不仅从根本上阐释了科恩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辩护的三个命题,而且回答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建党原则,这是我们党始终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成为中华民族坚强领导核心的根基所在。在此基础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原理具体化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依靠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结束了一百多年任人宰割、欺凌的历史。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革”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思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动力等一整套思想理论,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373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包括“共享”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指南。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社会管理、人民幸福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最为根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了西方“一元现代性”的神话。“一元现代性”者一直固执地认为,起始于欧洲的社会现代文明进程不仅充满活力,而且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良治”“自由市场经济”“自由民主政治”,是世界所有国家进入现代社会的模板与金钥匙,只有复制照搬这种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8]。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面对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及蔓延到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有力证明了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优越性。连弗郎西斯·福山本人也公开认为:“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近年来世界热议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从道德上、价值上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反映出西方的价值观、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面临的危机。

中国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也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关系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如斯蒂芬·马克斯所说:“中国的发展没有采纳‘华盛顿共识’。这种模式所带来的理念不仅仅不同于以西方经验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而且还在发展中国家‘产生显著效果’,从而动摇了西方经验的普世价值与这些普世价值所维护的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以及迄今为止有西方主导的国际游戏规则。”[9]875总之,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证明: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和人权方面有能力通过自己成功的实践,来科学定义现代性与价值观,也能成为世界发展道路新模式、新制度和新标准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3 共享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引领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继承回答“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问题相关思想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发展为了什么、谁享有发展成果”的理论旨趣、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强调了发展的个体性、人民性、整体性、共享性与平等性,避免了创造者与享有者的对立与异化,实现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既是发展的创造者又是发展的享有者的有机统一。共享发展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行动指南,其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一价值理念的实现是由若干个不同阶段不同发展目标构成,在当前,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领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0]。

共享发展要求加快实现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发展的动力,夯实共享的基础,确立新的发展标准。改革开放30多年,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一条主线。发展是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业社会时代,资本是发展的动力;在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实现从企业创新到产业升级再到国家创新,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便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持久的动力。

共享发展要求我们既不能走西方现代化早期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GDP至上的发展模式,更不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那种国富民穷的发展模式。从价值观来看,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实判断,而是某种目的、理想、价值的实现;发展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手段。必须确立明确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的成果有谁享有问题这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不然,即使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如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或者社会出现了两极分化,那么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性质相背离,而且这个成果也会得而复失。

共享发展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确立发展的新标准,并依据发展的新标准而确认实践中的价值排序和行为选择。这个标准,对于当前和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就是坚持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把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终极选择,这是共享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

共享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解决制约社会转型的短板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一个基本经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制定一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真正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就是要优先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发展中的短板大部分是民生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联系,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脱贫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解建立在他们生活水平和幸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只有把共享发展新理念落实到民生实事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体验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走向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会越来越牢固。

共享发展要求构建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是社会制度安排的依据,也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11]3制度公正主要是指制度在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维护人们基本权利方面,能够以公正作为依据和出发点,体现制度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与现实性。构建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私有制社会中,社会制度体现和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国家政权一起,构成少数人压迫、剥削多数人的工具,创造者却不是享有者。社会主义的使命就是通过制度变革与创新逐步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实现创造者和分享者的一致,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当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表面上看是社会利益多元化追求的结果,实质是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结果。要防止资本与权力的结合,防止形成资本特殊利益集团和官僚特殊利益集团,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解决贫富分化问题。邓小平早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上邪路了”[7]110。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构建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当前的重点是通过构建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四大体系,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解决教育投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问题。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要完善法律制度,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基础;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计;要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政党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要坚持司法为民、司法公正,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体现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真正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障共享发展的实现。

共享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最根本的经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由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性决定的。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也曾试图引进西方的民主制、政党制、宪政制度,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新中国的建立,成为社会的整合力量,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政治表现。中国共产党吸取现代政党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现代政党制度,不仅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领土完整,而且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全民族的凝聚力与团结性,离开了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和一个有权威的政府的管理,是注定要失败的。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是由其特定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政党制度,不仅未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却陷入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局面。中国在适合自己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加强政党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与党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分不开的,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当然,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也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以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用人导向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更好地推动共享发展。

总之,我们要自觉把握和发挥共享发展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引领作用,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创造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G·A·科恩.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段忠桥,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张志勇.一元现代性还是多元现代性:中国道路的价值观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4(1):7-20.

[9] 赵剑英,吴波.论中国模式(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求是,2015(22):3-19.

[1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发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