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耘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500)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模式创新与发展
范耘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500)
阐释了“互联网+”给图书馆读者培训带来的新变化,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模式构成要素,总结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模式发展策略。
“互联网+” 图书馆 读者培训 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图书馆各个领域也日益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从传统的文献检索和借阅服务拓展到读者培训等方面。同时,“互联网+”为图书馆的读者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方向。“互联网+”是指将传统行业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叠加与组合,而是每一环节的紧紧相扣,更是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机制的创新发展。[1]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对发挥馆内教育职能、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具有十分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网络平台转移,随之而来的是构建数字化的文献资源、搭建多种资源获取与输出平台、拓展多种读者培训的途径,以及根据读者需求,创新个性化的服务内容等等。
1.1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整合
“互联网+”思维下,要求用于读者培训的内容均以数字化呈现,数据既是文献资源的格式,又是其身份信息。传统的读者培训形式以面对面的交流和座谈为主,21世纪初,在读者培训兴起之际,各地图书馆广泛开展新书交流大会和读者分享会等活动,一度备受欢迎,但由于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培训座谈,读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造成了读者的不便,这就使得图书馆流失了部分读者用户。如今网络的发展则突破了传统读者培训的限制,培训方式的网络化、培训资源的数字化,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随时随地的互通。现阶段,各地图书馆大多开启了书籍电子化运动,纷纷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数据库,形成图书馆独特的资源优势。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一方面便于读者对资源的远程检索和利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图书馆对读者进行远程指导和培训。
1.2 多种途径的读者培训
传统的图书馆读者培训,主要采取面对面形式,“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创了线上培训的服务,如辽宁省葫芦岛市图书馆在其网站主页上设置了“读者培训”板块,该馆会定期发布读者培训的公告,读者即可点击参与,葫芦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在线培训周期为每月一次,培训的内容是循环反复的,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参加培训的时间。这种网络在线培训的优势在于不限制参加人数,服务器的承载力允许数以万计的网民同时在线学习,错过培训学习的读者,还可回看培训视频,自主完成图书馆的培训课程。与此同时,地方图书馆还纷纷开通微信、微博平台,以碎片化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培训内容和信息资源,可见“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图书馆资源的输出方式,也改变了读者对培训的获取途径。[2]
1.3 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在于读者参与度的提高,与此同时,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图书馆仅提供原有的读者培训,难以满足读者需求,读者的集思广益往往会产生更多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建议,因此,图书馆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坚持传统的读者培训内容,如馆内导航、检索培训、计算机使用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和提高;另一方面,要为读者定制个性化培训,如山西运城图书馆在网站主页读者反馈一栏,则设置了“您希望获得哪方面内容的培训?”一项供读者填写。此外,图书馆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专门的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培训需求。
“互联网+”思维下,读者培训模式以资源文献为基础,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在于为读者提供大量的知识内容,因此每个环节的服务都不能脱离资源文献单独进行。此外,培训内容是读者培训的核心要素,图书馆员是读者培训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2.1 资源文献为基础
丰富的资源文献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图书馆开展的读者培训,也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使用资源文献。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读者培训,要求图书馆的文献以数字化为主,首先,图书馆可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化处理方式,构建数据库;其次,可以对已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完善本馆数据库;最后,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开放式建设,吸纳丰富的网络资源。数字化资源层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在读者培训过程中起到更加直观的作用,便于读者培训后的训练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读者网络化、信息化的资源利用习惯,更好地与“互联网+”相结合。据统计,天津武清区图书馆的资源数据库多达15个,其中中文期刊有9000余类,外文期刊有13000余类,[3]丰富的资源文献为该馆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读者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2 培训内容为核心
“互联网+”思维下的读者培训,培训内容是核心,是直接影响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图书馆既可保留原有的、普适性的培训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将这些内容在网络上呈现,如原有的直面交流培训讲座,则可提前录播,放置在图书馆主页,供读者随时观看,也可以开创个性化培训内容。目前,图书馆的培训内容多种多样,表1是部分图书馆的“互联网+”环境下读者培训内容。
2.3 图书馆员为保障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每一层面的建设都离不开专业馆员的努力,新环境要求馆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情报学基础,还要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首先,“互联网+”思维下,由于传统行业与网络的结合,需要馆员对网络和平台进行定期维护。其次,数字化的资源库,需要馆员的构建和完善。再次,培训内容需要以符合“互联网+”环境的格式上传至网络,这就要求馆员掌握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段。最后,收集读者反馈与建议的工作,也需要馆员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优质的图书馆员团队成为图书馆开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读者培训的有力保障。[4]
通过开展“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读者培训,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得到了高效利用,同时也提高了读者资源检索和分析的能力,因此,互联网与图书馆读者培训的融合,对图书馆和读者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3.1 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据统计,我国部分图书馆,尤其是区级图书馆和县级图书馆,虽然馆藏丰富,但利用率却很低,笔者分析,读者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以及没有掌握检索资源技巧,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面对图书馆无人问津、读者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图书馆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当前网络时代,“互联网+”的读者培训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能够依托自身操作便捷性、覆盖性广、灵活性的特点,吸引多数读者[5],增强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从而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 提高读者资源分析的能力
读者在接受图书馆系统、科学的培训之后,可以熟练掌握馆藏资源的检索方法,并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检索。实际上,这也是培养和锻炼读者资源分析与整理的能力。信息化时代,新概念、新资源不断更新和发展,如何获取有效信息、甄选有价值的资源,是当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搜商。因此,各地图书馆的读者培训工作,都将信息检索列为重点内容,同时,由于图书馆采取的是录播、网络授课等方式开展培训,这就降低了读者接受培训的难度,促使更多的读者提高资源分析和信息检索的能力,以及互联网的使用技巧。
3.3 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
图书馆的数量众多、覆盖广泛、服务内容丰富等,却很难激发起读者的兴趣,更多读者选择在网络上进行搜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图书馆的读者培训方式比较传统,脱离时代特点与读者阅读习惯;二是图书馆的宣传较弱,大多数读者对图书馆不够了解。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读者培训则恰好解决了这两大难题,首先,“互联网+”的读者培训方式多样,支持读者随时随地的学习,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贴近读者的知识获取方式。其次,“互联网+”的读者培训内容丰富,部分图书馆还根据地域特点创新了培训课程,有利于增强读者的粘性。[6]最后,“互联网+”的读者培训配合了多方面的宣传推广,增加了其影响力和覆盖面。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读者培训,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4.1 转变馆员服务理念,提高培训水平
首先,馆员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效果的根本保障,因此,要转变馆员的服务理念,使馆员清楚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其次,要加强对馆员服务水平的培训,可以开展专门的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等,提高馆员的技术水平,[7]促进馆员的全面发展,使馆员参与到更专、更精的服务中去。最后,图书馆可以对馆员进行定期考核,以定位本馆馆员的弱项,对症下药地完善“互联网+”读者培训模式。
4.2 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创新个性化培训方式
“互联网+”的读者培训,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持,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利用已有的社交平台、微平台等,将培训内容发布到网络上,供读者随时观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打造专属的培训集成式平台,所谓集成式,是指读者在观看培训视频时,可以即时互动并留言,增强了读者培训的交流性,此外,还可以在本次培训结束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笔者认为,未来的“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培训发展中,集成式培训平台将成为重点和亮点。
4.3 利用便携式设备,减少读者操作难度
图书馆的“互联网+”读者培训,不仅要拓展网络平台,还要考虑到读者的使用,即在终端设备上呈现的效果,图书馆可开发读者培训APP,便于读者下载至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中观看,此外,要保持培训讲座界面清晰、选项清楚、目录整洁的基本要求。[8]实际上,只有减少读者操作难度,才能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增加图书馆培训用户群,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读者培训模式才能够逐渐发展与完善。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不断完善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创新个性化的读者培训方式和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技术,才能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而言之,培养一支专业的、全面的馆员团队,扎扎实实地为读者服务,是促使“互联网+”图书馆读者培训模式至关重要的因素。
[1]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2015-07-0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9HcY9EaLp4Kaht2W5yxQe5yv6O5BEm⁃VEtumS0wssDVmbzWTRenOGwa5jQ4ryJ0K_nm9vsBi_E5 k__Xaah9Pqq.
[2]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36,42.
[3]陈凤娟,孙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4):58-62.
[4]陈小卫.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浅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142-145.
[5]张佳佳.网络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调查与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76-79.
[6]刘琳琳,郭涵,袁澍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方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13):20-23.
[7]鲁霞,邓国勇,吴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2):41-44.
[8]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1):116-120.
范 耘 女,1971年生。管理学硕士,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读者培训等。
G252
2016-09-23;责编: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