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研究综述

2016-02-12 18:51王申罡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援助农民工图书馆

王申罡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面向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研究综述

王申罡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社会发展必须包容弱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是图书馆的使命。在我国,面向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类,理论研究涉及核心概念、图书馆知识援助必要性、知识援助体系与制度等方面,而实证研究则主要分为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两类,以及基于此的知识援助方法总结。图书馆知识援助问题应得到国内学界的持续关注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弱势群体;图书馆;知识援助

1 研究概况

自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来,个体间的差异就从未消失也绝不会消失,差异的客观存在使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于任何地域和任何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弱势群体之“弱”不再局限于生理、经济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更深刻体现于知识贫困这一特征。

社会发展必须包容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援助体现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弱势群体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且分布广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弱势群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能否处理好弱势群体扶持与援助问题事关社会稳定。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是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特别是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研究是国内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对“图书馆”、“弱势群体”、“知识援助”、“延伸服务”、“农民工”等概念进行组配,在中国知网和读秀知识库中进行检索以了解研究概况。主要发现如下:(1)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之后,相关研究才较为全面地展开;(2)形成了包括王子舟、王素芳、洪伟达等在内的主要学者群;(3)研究成果主要为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专门著作较少,仅检索到《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论》《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探析》等少量著作;(4)涉及该研究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图书馆作用研究”、“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消除数字鸿沟: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信息平等研究”、“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对策研究”等,从侧面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基本面展开综述,理论研究包括核心概念、图书馆知识援助必要性及知识援助体系与制度三方面;实证研究主要涉及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并总结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方法和策略。

2 理论研究

2.1 核心概念

2.1.1 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也称弱者群体、脆弱群体,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

王思斌在《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提出“国际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并从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方面介绍了当时我国弱势群体的状况。[1]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弱势群体”一词最早见于刘世文发表于2001年的《论图书馆与弱势群体》一文,该文将弱势群体定义为“不能对自己负责的社会成员”,在拥有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社会地位和生存技能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指出弱势群体包括城市中的农民工、下岗和失业职工、残疾人群体、老年人等。[2]王子舟和肖雪援引阿玛蒂亚·森对基本可行能力的表述,根据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夺的程度,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绝对弱势群体和相对弱势群体两个范畴,并指出我国弱势群体可分个人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环境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排斥性弱势群体三类。[3]

弱势群体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研究者开始从信息角度理解和阐释弱势群体,如邓亚文认为弱势群体在信息获取、信息使用和信息表达等方面存在着障碍。[4]2003年之后,对于“信息弱势群体”的讨论逐渐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崇敬认为信息弱势群体的含义依赖于“信息优势”的含义,在信息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后,信息弱势群体主要是指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的人群。[5]张俊玲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概念给予明确的限定,信息弱势群体是“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由于人类经济、技术、身份地位等主、客观条件限制和能力的局限,而无法及时获取、理解和有效利用信息、被排斥在现代信息源之外,特别是网络资源以外日益相对落后、边缘的人群”。[6]谢俊贵和周启瑞认为“信息弱势群体是指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化的作用,而在社会中凸显出来的一种在信息拥有与利用方面处于明显劣势的信息贫困人群”,并从生理特征、性别特征、社区特征等不同方面归纳了其特点。[7]

弱势群体因自身“弱”的显著特征在信息时代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蒋永福和刘鑫就指出“在信息社会中,那些庞大的弱势群体往往就是信息贫困者”。[8]

2.1.2 知识贫困

1998年,在《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知识价值论新视角》一文中,刘长明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劳动者拥有的知识绝对或相对落后于经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的状态”。[9]2001年,胡鞍钢和李春波根据阿玛蒂亚·森对贫困的定义(即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指出至少存在三类贫困,即传统的收入贫困、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知识贫困衡量的不仅仅是教育水平低下的程度,而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这里的知识是广义的,包括科学与技术、教育与培训、信息与网络”。[10]在此基础上,王子舟指出知识存量不足是知识贫困的根源,知识贫困是“社会个体自身知识量不足而导致的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交流知识、利用知识能力的匮乏”,并提出了衡量社会个体知识贫困程度的方法与标准。[11]知识贫困普遍存在于国家与个人等不同层面,[12]“知识贫困首先是社会个体的贫困现象,并且首先是以个体来体验的,而不是以社区或国家来体验的”,[11]这一观点主要考虑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于知识贫困的影响,刘长明认为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9]随着信息与知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对于知识贫困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国内学者的见解也较为一致,如梁新华与王丙炎认为“弱势群体的共同特点是信息闭塞、知识贫困”,知识贫困是导致弱势群体的深层原因。[13]

在信息时代,由于弱势群体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占有和使用上的劣势,数字鸿沟的存在与凸显加剧了知识贫困现象,对弱势群体与数字鸿沟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14]

2.1.3 知识援助

“知识援助”最早在《知识援助——图书馆体现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爱》[15]一文被提出,但该文并未给出知识援助的定义。2005年,王子舟和肖雪明确了知识援助的施受双方、援助方式及目的,阐释了知识援助的概念,知识援助即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中应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支援性的服务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弱势处境。[16]

人的知识主要来自客观知识,知识集合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图书馆的实质就是知识集合,[17]因此图书馆是知识援助的重要施方。虽然在相关论文中,很多学者并未直接使用“知识援助”这一概念,而是使用了“信息援助”、“信息扶贫”、“弱势群体知识服务”、“弱势群体信息服务”、“弱势群体延伸服务”等表述,但归根到底,这些表述都符合“知识援助”的施受双方、援助方式、目的等要素,与“知识援助”并无本质区别,不宜在概念上过分细究。2.2图书馆知识援助的必要性研究

对于图书馆向弱势群体施以知识援助的必要性的探讨,国内学者大致从图书馆和读者两个角度展开,前者涉及图书馆职能、职业价值、社会责任等方面,后者则主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图书馆权利。

2.2.1 图书馆角度

戚杰和魏建华指出图书馆的职能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是一定历史时期满足社会某种需求和期望的能力,他们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社会职能是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融合。[18]蒋永福认为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并进一步指出图书馆在实践中应贯彻公益原则、服务原则和开放原则。[19]洪伟达将社会包容理念引入图书馆服务,认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包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及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包容弱势群体是图书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20]于海霞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视角出发,认为图书馆应弥合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并指出“我国图书馆界存在的最大的不平等,就是对弱势群体服务远远不够”,呼吁图书馆向弱势群体提供无身份歧视的平等服务。[21]值得注意的是,学者论述这一问题时,以国际图联《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宣言》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为代表的国内外相关文件成为了重要的援引对象。

2.2.2 读者角度

保护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问题较早地被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如江娅较早地从政治、经济、伦理方面论述了给予弱势群体特别保护的依据。[22]而向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是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的重要表现。

图书馆权利是指民众利用图书馆的自由、平等权利。[23]图书馆权利是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内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公民均有权利享受图书馆服务。何瑜介绍了我国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保护机制的意见。[24]沈光亮指出对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的倾斜性保护源于社会正义,认为我国在加强对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保护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对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保护受到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的约束,[25]这是图书馆向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2.3 知识援助体系与制度研究

构建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服务体系,既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弘扬公共图书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意义所在。[26]而有效制度的缺失会造成图书馆知识援助范围有限、程度不高、持续性不强等问题,[27]图书馆知识援助服务体系化与制度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赵国忠列举了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五种模式,包括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知识援助模式、以农家书屋工程为主体的新闻出版援助模式、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主体的文化财政援助模式、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高校知识援助模式、以志愿者服务和社会捐助为主的民间知识援助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知识援助体系。[28]在此基础之上,徐恺英和赵红颖提出了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的弱势群体知识援助体系的理论框架,分别论述公共图书馆、政府、资源、技术平台、服务等要素的作用机理。[29]相较于前两位学者相对宏观的视角,刘巍和陈晓波具体论述了公共图书馆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更好地保障老年弱势群体获取知识的权利。[30]不同于多数学者论述的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知识援助体系,赵奇钊和谭倩讨论了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知识援助体系的理论内涵。[31]

而在知识援助制度建设研究方面,王子舟和肖雪最早涉足,他们从明确知识援助的法律地位、建立全国分级知识援助中心体系、与政府共建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机制、制订同类或一类图书馆之间的互助协议、改革图书馆内部管理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释。[16]王凌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保障制度建设的五项原则,从理念基础、功能、范畴三方面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并从法律制度、规范与规章制度、运作制度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构公共图书馆保障制度。[32]而郭普安认为,知识援助制度建设的内容框架由资源保障、弱势群体服务、弱势群体读者权利与义务三部分组成。[33]

3 实证研究

有关弱势群体与图书馆知识援助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类,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国内学者总结了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方法和经验。

3.1 有关弱势群体与图书馆知识援助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对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与图书馆的服务状况、为图书馆向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知识援助提供实证依据具有重要意义。王子舟教授是国内图书馆知识援助相关领域开展调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其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的资助下,课题组成员对北京、湖北、内蒙古、福建、深圳等省市的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农民工、青少年等各类弱势群体的阅读、知识能力、图书馆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3]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的弱势群体的成分构成复杂,农民是人口基数最大的弱势群体。方允璋等对福建省长汀县(国定贫困县)和仙游县(非贫困县)的部分乡镇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东部地区村民的知识素养与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贫困与非贫困地区村民对图书馆的需求情况。[34]与之相应,为了解西部情况,邬卫华等则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乡(国定贫困乡)和内蒙古达拉特旗十二连城乡(非贫困乡)开展问卷调查工作。[35]上述调查研究均体现了鲜明的比较研究的特点。

作为从传统农民演化而来的群体,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弱势群体。通过检索发现,关于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在该类研究中数量最多。董克等于2006年7月对武汉市区的495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信息知识水平整体上比较低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传统。[36]同一课题组的郜向荣等对北京市188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37]吴丽娟等对深圳市925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38]而刁松龄调查了广东省珠三角10城市2400名外来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得出教育分化导致农民工信息能力弱、制度阻隔造成农民工信息获取不平等、信息传递渠道单一使农民工获取信息滞后。[39]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一代农民工在教育程度、职业选择、信息获取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胡杨玲和周林刚就对深圳特区的800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图书馆使用率低是受到了地位结构、制度身份等因素的制约。[40]林若楠等以福州市为样本,调查了400名“80后”农民工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情况、获取信息的障碍,以及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情况。[41]黄寅寅通过对浙江长兴县“80后”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外来农民工相较于本地农民工在素养、能力、求知动力、融入地方意愿更强,但却处于竞争弱势,指出县图书馆需要特别加强对外来农民工的信息服务。[42]刘瑶等在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通过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深度访谈等调查形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和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服务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43]

关于其他弱势群体需求及其图书馆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则相对零散。樊戈和李桂华问卷调查了成都163名残疾人,发现其在信息内容需求、信息价值认知、信息服务选择、无障碍服务等方面均体现出鲜明特点。[44]邱奉捷和王子舟对北京市4个城区的306位残疾人进行了问卷调查。[45]王冬等对北京海淀区2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网瘾情况及网络利用与图书馆利用的关系,指出青少年充分利用图书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46]肖雪和王子舟问卷调查了北京市5个城区的205位老人与湖北省十堰市竹下县下辖6个乡镇300位老年人的阅读状况及其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调查。[47]李慧敏在广州地区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几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以对农民工子女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48]程大帅通过对周口市八县一市一区的抽象调查及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数量惊人,存在教育水平低、心理素质欠缺、道德素质滑坡等问题。[49]

3.2 图书馆知识援助的案例研究

在我国,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不乏先例,创建于1932年的《申报》流通图书馆以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为己任,以上海的店员、学徒、工人、学生或失业青年等没有经济实力的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设置读书指导部、开辟“读书问答”专栏、组织“读书互助会”等有效举措,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援助。[50]

关于图书馆知识援助的案例研究数量较多,且多为各地的研究人员或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当地图书馆的介绍与分析。李峰等依据自身工作实践,介绍了深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为来深建设者和农民工读者服务的成功事例与做法,提出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为来深建设者服务的若干理念和应尽的责任。[51]谭静介绍了其所在的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为外来工群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52]李纪英总结了黔南州图书馆为提高盲人特色服务实效性所进行的多方面探索。[53]方玲从深圳龙城街道五联社区图书馆个案入手,分析了五联社区图书馆为外来农民工群体及其子女知识援助的服务实践,探索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54]车丽娜等介绍了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重庆图书馆“蒲公英梦想书屋”和贵阳市图书馆“书香伴我成长,关爱流动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55]

由于国外图书馆知识援助的整体水平较高,部分国内学者将视野拓展到了国外,如严贝妮从项目初衷、项目性质、项目任务、项目组成与目标等方面介绍了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信息资源与图书馆学学院于2003年发起的“知识河流”(Knowledge River,简称KR)项目,[56]王昭则分析了美国最佳小型图书馆(BestSmall Library in America)关注弱势群体、提供自由平等服务的实践,认为其完全符合《公共图书馆宣言》要求的自由平等的服务理念。[57]万丽萍则较系统地研究了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商务支援服务。[58]

3.3 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方法与策略总结

王素芳指出应分门别类地对弱势群体进行深入研究,[59]对于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图书馆知识援助的方法与策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可一概而论。

图书馆向基层农民提供知识援助应坚持“普遍均等、实效持续”的原则,实效手段包括在业务上以县馆为中心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在布局上固定点、流动点同时并举,在提供内容上以农民生产需求的知识为主并兼顾其他知识,在服务手段上以书刊借阅为基础,开放多种服务形式。为更好地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公共图书馆应做好临时或半临时图书室的开办与管理工作,图书馆流动车要深入农民工住地中去,设立农民工推荐书架,定期为农民工开展培训、文化活动,[60]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完善文化广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建设。[39]

对残疾人的知识援助的基本措施包括无障碍环境的改善和特殊文献资源建设。[61]从实践层面来看,国家图书馆建设了中国盲人图书馆网站,[62]杭州图书将盲人分馆设在了盲人集中的浙江省盲人学校,以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为视障人群提供优质服务。[63]

图书馆防治青少年网瘾的知识援助策略包括主动加入防治青少年网瘾社会支持网、扮演好“防”与“疏”的角色、实施知识援助要以社区作为空间,具体可通过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面收集指导网络合理利用的书籍并加强推荐、定期举办针对青少年需求的公益讲座等方法展开。[64]徐提荣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需求,设计了图书馆互联网阅览室的青少年导读系统。[65]

图书馆对农民工子女知识援助的策略包括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知识援助任务、注重建立知识援助的长效与实效机制、通过合作或协作方式发挥知识援助的效用。[66]程大帅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制定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人文关怀的服务对策,涉及政府、行业协会、儿童馆馆员等不同参与主体。[49]刘云英认为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与寄宿制学校合作、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文化关怀。[67]

此外,也有文献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策略,如杨桂莲结合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对弱势学生的知识援助策略,其中的建立弱势学生群体档案和读者俱乐部服务比较具有特色。[68]

上述研究主要针对特定的弱势群体的服务方法与策略,也有部分研究较宏观地论述了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策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如陈若韵提出公共图书馆必须大开免费之门,加强与政府的公共关系,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做好弱势群体的需求调研,通过延伸服务让尽可能多的弱势群体成为知识援助的受益者,[69]卫怀恩认为图书馆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推送服务,直接将信息资源提供给弱势群体用户。[70]

4 总结

在我国,以农民、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应包容弱势群体,为其提供知识援助及其他优质服务。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回顾与梳理,简做小结如下:(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行,经过研究初期理论研究的繁荣期后,近年来实证研究所占比重有上升之势,且相关调查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这一趋势需要关注;(2)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盲点有待逐步消除,如图书馆知识援助的知识产权风险、[71]知识援助效果评估、民间图书馆的知识援助等问题有待研究;(3)国内学者对各类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关于农民工的相关研究数量最多,这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关注热点相一致;(4)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于国内,辅以对国外(主要为美国和日本)案例的研究。

弱势群体及其相关问题已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国内图情领域对面向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的研究成果也为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图情专家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继续密切关注这一问题,以自身的研究成果与服务实践切实改善弱势群体知识贫困的状况,以体现图书馆于今日社会之重要价值。

[1]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18-21.

[2]刘世文.论图书馆与弱势群体[J].贵图学刊, 2001(2):18-19.

[3]王子舟.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4]邓亚文.弱势群体的信息障碍与图书馆的知识援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5):5-7.

[5]崇敬.论“信息弱势群体”内涵的变迁所带来的信息咨询服务的变革[J].图书与情报,2003(5):36-38.

[6]张俊玲.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J].图书馆,2007(6):68-69.

[7]谢俊贵,周启瑞.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的人口特征分析——基于湖南信息分化调查及相关资料[J].怀化学院学报,2007(4):9-13.

[8]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J].图书与情报, 2005(6):2-5,22.

[9]刘长明.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知识价值论新视角[J].文史哲,1998(4):13-21.

[10]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70-81,206.

[11]王子舟.知识贫困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图书馆,2006(4):10-16.

[12]杨允仙.谈知识服务面对知识贫困——专访博导柯平教授[J].贵图学刊,2008(3):8-9.

[13]梁新华,王丙炎.论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对策[J].情报杂志,2008(3):129-131.

[14]张鹏翼.基于网络舆情的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问题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例[J].情报杂志,2013(11):95-100.

[15]封海云.知识援助——图书馆体现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爱[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6):16-17.

[16]王子舟,肖雪.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5(1):5-11,97.

[17]王子舟.知识集合初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7-12.

[18]戚杰,魏建华.促进社会融合——公共图书馆的本质职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3(3):8-10.

[19]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2003(6):1-4.

[20]洪伟达.包容弱势群体:图书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J].图书馆建设,2012(6):1-4.

[21]于海霞.图书馆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数字鸿沟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1):5-9.

[22]江娅.寻找保护弱势群体的理论依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6):53-57.

[23]程焕文.图书馆权利的界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38-45.

[24]何瑜.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的法律保护[J].图书馆建设,2013(3):6-10.

[25]沈光亮.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保护及其限度[J].图书馆建设,2013(4):1-3,8.

[26]王筱雯.以知识援助构建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体系[J].图书与情报,2006(2):29-32.

[27]王凌.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10):38-41.

[28]赵国忠.基于全社会层面的弱势群体知识援助体系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9(15):61-64.

[29]徐恺英,赵红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0(5):666-669.

[30]刘巍,陈晓波.公共图书馆面向老年弱势群体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J].情报科学,2012(7):1003-1006.

[31]赵奇钊,谭倩.论高校图书馆读者弱势群体知识援助体系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9-181.

[32]王凌.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10):38-41.

[33]郭普安.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7(9):1365-1368.

[34]方允璋,等.福建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福建长汀县和仙游县[J].图书与情报,2008(6):40-51.

[35]邬卫华,等.内蒙古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内蒙古银号乡和十二连城乡[J].图书与情报,2008(6):52-63.

[36]董克,等.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11-17.

[37]郜向荣,等.北京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对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4-10.

[38]吴丽娟,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18-24.

[39]刁松龄.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信息服务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4):136-139.

[40]胡杨玲,周林刚.公共图书馆利用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深圳特区农民工的问卷调查[J].图书馆论坛,2008(3):25-27.

[41]林若楠,等.“80后”农民工知识需求及公共图书馆相关服务状况调查[J].图书馆,2010(1):67-69,82.

[42]黄寅寅.“80后”农民工对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的分析——基于浙江长兴县的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1(3):136-139.

[43]刘瑶,等.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55-60.

[44]樊戈,李桂华.残疾用户信息需求调查与服务对策思考[J].图书馆,2009(1):60-62.

[45]邱奉捷,王子舟.北京市残疾人阅读及公共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9(3):50-55,61.

[46]王冬,等.北京市青少年网络利用与图书馆利用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7(1):32-41.

[47]肖雪,王子舟.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J].图书情报知识,2009(3): 35-57,116.

[48]李慧敏.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文化幸福感与图书馆服务对策初探[J].图书馆,2012(3):63-65.

[49]程大帅.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及对策研究——以周口市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1(7):82-85.

[50]傅小进.《申报》流通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1(10):46-48.

[51]李峰,等.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为来深建设者(农民工)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3):33-37.

[52]谭静.关注弱势群体——联合图书馆的外来工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8(8):8-9,13.

[53]李纪英.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特色服务的实践与思索——以黔南州图书馆盲人特色服务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80-81,92.

[54]方玲.社区图书馆发展的路径探析——五联社区图书馆知识援助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公共图书馆,2010(2):29-32.

[55]车丽娜,等.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7):112-114.

[56]严贝妮.扶助信息弱势群体跨越信息鸿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知识河流”项目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12):58-61.

[57]王昭.自由平等服务关注弱势群体——评美国最佳小型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1):14-17.

[58]万亚萍.日本公共图书馆商务支援服务的成果及存在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3):111-116.

[59]王素芳.关于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与反思[J].图书馆杂志,2006(5):3-9.

[60]王子舟.图书馆如何对基层农民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与情报,2008(6):33-39.

[61]王子舟,夏凡.图书馆如何对残疾人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情报知识,2007(2):5-18.

[62]张炜,李春明.积极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人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介绍[J].图书馆建设,2009(9):65-67.

[63]朱峻薇.为盲人读者搭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平台——以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的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8(11):14-16.

[64]王子舟,等.图书馆如何对网瘾青少年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与情报,2007(1):23-31,49.

[65]徐提荣.图书馆互联网阅览室的青少年网络导读系统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8):69-71.

[66]王子舟,金美丽.图书馆如何对农民工子女实施知识援助[J].新世纪图书馆,2008(3):17-22.

[67]刘云英.图书馆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文化关怀[J].图书情报研究,2013(1):43-45.

[68]杨桂莲.高校图书馆对弱势学生群体知识援助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1):74-77.

[69]陈若韵.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实效及解决方案[J].图书馆建设,2008(10):102-105.

[70]卫怀恩.图书馆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信息推送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81-84.

[71]李静静,韦景竹.图书馆知识援助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80-83,44.

Domestic Research Review on Libraries’Knowledge Aid to Disadvantaged Groups

Wang Shen-gang

Itis themission of the library toprovide knowledge aid to disadvantaged groupswhich isan essential partofsocialdevelopment.Thedomestic research on library knowledgeaid to disadvantagegroups can bedivided into2 types: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The former ismainly focuson the concepts,the necessity,the system and terms ofknowledgeaid and the latter ismainly focuson investigation and cases study aswellas some conclusions.It is suggested thatdomestic research should paid continuousattention and go furtheron libraryknowledgeaid todisadvantaged groups.

Disadvantaged Groups;Library;Knowledge Aid

G259.20

A

1005-8214(2016)11-0041-07

王申罡(1992-),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研究,民间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组织。

2016-03-01[责任编辑]阎秋娟

猜你喜欢
援助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图书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