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定位

2016-02-12 16:32王俊拴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服务型角色定位

王 莉,王俊拴

(1.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安 710119)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定位

王莉1,王俊拴2

(1.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安710119)

〔摘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维护党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彰显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地位的双重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应对双重要求的关键是实现角色转换,即从战斗堡垒到服务型组织。这一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从一元化领导到领导与服务相统一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服务型;角色定位

王俊拴(1955原),男,陕西合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

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服务者、引领者。基层党组织作为与政权并行的各级党委下设的党组织,它主要包括在农村(乡镇以及乡镇以下)、企业、事业单位、学校、机关和各种社会团体与组织中的党支部。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党组织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必须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角色转换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党既是自上而下国家权力的全面掌握者,也是社会生活的领导与直接整合者,拥有绝对的政治资源。在这种条件下,长期的执政地位使部分党员产生居高临下、命令主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致出现骄傲自满、腐化堕落、脱离群众现象。这就要求党必须高度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的建设问题以维护自己执政的政治主体地位,审慎地建构党群关系。从人民群众角度而言,人民群众对当家作主地位的热切期望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党组织能带领自己创造幸福生活,切实拓展和维护他们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彰显他们的主人翁地位。由此可见,作为执政党时刻面临着双重要求:既要维护党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彰显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地位。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主体与主人”二者关系的统一是一个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并依据形势的变化在实践中作出回应的重大问题。

党的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主体与主人”二者关系的格局中调适自己的角色呢?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赋予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角色。堡垒一词是经典的革命话语,是那个特定时代我们对基层党组织的定位。早在江西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要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用“战斗堡垒”一词来给党的基层组织进行角色定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基层组织无愧于坚强的战斗堡垒,各党支部通过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团结群众、组织群众,使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确保了党的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最终使我们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和平年代,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地实现角色转换。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同时也是一种服务经济。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机制。为他人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就是为他人提供服务,因而我们讲市场经济也是服务经济。服务经济蕴含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转化为服务能量并传递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它要求国家政治生活的聚集点、主流政治话语的指向、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制定,都必须围绕“服务”而展开。因此,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成为时代的呼唤。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中的“服务”或者说政治中的“服务”和经济中的“服务”有所不同。经济中的“服务”强调直接换取报酬的商品交换关系,它的出发点和目的首先是利己,企业把为他人提供服务作为自己获利的手段,但服务的价值最终体现为双赢。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消费者之间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而政治中的“服务”更多强调为社会整体事业或成员利益所做的工作或所发挥的作用,从事政治服务的公务员的劳动报酬不体现为直接补偿,而是来自公民缴税后的国家财政支出。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利他。因此,公务员应把为他人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活动和基本职责。根据对政治中“服务”概念的理解,我们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概念界定为: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愿或需求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和社会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义务的基层党组织。

时代的变化与政党的转型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角色转换,即从过去的战斗堡垒转换到现在的服务型组织。我们认为这一转换更鲜明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特征和党的宗旨。在当代,我们必须创造出与其相匹配的语言和话语体系,逐步替代那些过时的在战争条件下形成的并与其相适应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使体现战争美学的政治话语转换成体现和平年代建设美学的话语体系。当然,从战斗堡垒转换到服务型组织,这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它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问题,体现了我们价值追求与时代的契合度。只有站在这一高度,我们才能自觉地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并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的角色转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新定位

(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质是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国家和社会实行全面的领导。特别是通过设在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学校、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领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来实现这一领导。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曾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甚至集中于书记一人,导致党的领导发生偏差,一元化变成了个人领导,同时也强化了中国的“官本位”意识,一些人将官员和群众的地位根本颠倒,把本来是人民群众公仆的官员视为社会主人,人民群众反而成为了被支配者,这就助长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始并没有使被颠倒了的官民关系回到正常的轨道,但与此同时,人们在追求利益基础上却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民主意识与权利意识,于是两种理念的冲突在所难免。这种冲突给我们党的执政带来了全新的考验,使党越来越难以再用过去的方式运作权力,达到对社会进行直接领导的目的。时代和形势在变化,积极主动地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应有的姿态。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领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执政观,实现领导与服务相统一。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发挥引领作用,更要发挥服务功能,实现党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地位的统一,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过程就是彰显人民主人地位的过程。党被赋予的权力的唯一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因而要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要摒弃“官本位”意识,增强“民本”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给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基层党组织要切记领导不是群众的主人,而是服务于人民的公仆,时刻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弄清领导的实质是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为群众服务的问题。

(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政党的出现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者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指出,“波拿巴以突然的袭击使巴黎的无产阶级失掉了它的领袖,失掉了街垒战的指挥者。这支没有指挥官的军队……于是就听凭自己的先锋队即秘密团体去挽救巴黎的起义的荣誉”〔1〕。列宁在《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中说:“在我国,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2〕这表明先锋队的最初内涵是指走在时代前列的引领者,共产党是先锋队的最初解读。在过去革命年代,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发动起义和革命的暴力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重建新社会,进而起到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先锋队作用。

在现代社会,先锋队应被赋予新内涵。市场经济的服务特性赋予当代先锋队新内涵即服务者。先锋队不仅是引领者,还应该是服务者。同时,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任何国家要适应全球化,必须要以服务的新思维来思考和处理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促进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在当代社会,能体现先锋队两大内涵的只能是服务型政党。而服务型政党的先锋队定位要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性和先进性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靠不断地创新,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步引向了日益崛起的轨道。当前,中国改革正在步入体制攻坚的深水区,利益固化使结构转型遇到更大的阻力,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群关系经受着新的考验。所有这些难题仍需要借助创新来加以解决。在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党的先锋队定位要靠中国共产党及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不断新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新突破、在实践上不断新创造体现出来。同时,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先锋队化身的又一重要体现。只有先进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才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应对时代挑战,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无愧于“先锋队”的美名,才能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有所作为。

(三)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现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造福民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更加关注人民在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则从属于前者。其间所进行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虽然使农民获得了生存的根本性资源,但最终是为了调动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从而服务于革命胜利的目的。当时,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革命,虽然生活水平很低,但毫无怨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开始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党的正确政策的指引下,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之后由于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部分消解了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成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受到了严重影响。当时,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沉浸于党的领袖人物个人魅力的惯性影响之下,党的执政合法性并没有因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没有相应提高而受到严重冲击。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观念上、政策上对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积极回应,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整体小康。当时的经济绩效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增强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明显增强,也发现了自己国家发展的不足,于是必然会对自己的国家及其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提出更多更高的新期盼。当今中国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他们希望党和国家更加注重维护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面对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作出回应,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现代特色。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能否对这些需求作出积极的回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否很高;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人民群众是否会继续认可、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因此,我们说,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解决党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必然要求,而且体现了时代特色和服务本色。

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要能把自己打造为真正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会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4.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70.

责任编辑文丁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3-0036-03

〔收稿日期〕201远-04-19

〔作者简介〕王莉(1979原),女,山西朔州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服务型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