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2016-02-12 16:32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开放

王 炎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4)



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王炎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710054)

〔摘要〕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宏大的科学发展框架,严密的科学发展逻辑,务实的科学发展思路。其中,创新发展带来发展新动力,协调、绿色和开放是创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共享是发展的根本归宿。当前,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思路,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为破解改革难题的导向,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更实现了发展理论在新环境下的创新,推进了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知。这一新的命题自从破茧后就得到高度关注和研究,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此理念及其内在含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新理念的践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将一些学者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观点加以综述,希望对新理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性帮助。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研究有一系列的发展理念,我们党的领导人自毛泽东开始,继而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直到习近平,对发展的问题与相对应的国情都有进一步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1〕

发展理念是改革发展的方向。韩振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丰富了发展内涵,充实了发展内容,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发展重点,明确了发展目的,强化了发展动力,是党的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要升华〔2〕。张新也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科学发展原则和规律的新认识。他在文章中讲,科学发展原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反映,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人民主体与以人为本的一致性〔3〕。正是基于党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实际形势的透彻把握,通过科学分析,以及30多年来我党发展经验的积累,才凝练出对新时期发展规律及其理念的认识,实现了科学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张启元也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社会理论建设的丰富和提升,是下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是“十三五”时期建设的思想新灵魂。他还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民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4〕范文也提出了对五大发展理念继承性的认识:在社会发展的客体性方面,强调要认识和尊重社会客观规律性;在主体性方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基础性方面,强调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在目的性方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5〕。马克思指出,人类要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来发展,而其最终归属则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五大发展理念从发展的客体、主体以及目的、归属等方面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与之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科学指导的实践中完成了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中不断突破、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以保持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社会改革中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并非单一的线性延伸,而是一种科学、协同的发展,在兼顾各方面利益中,不断弱化矛盾中的不利因素,实现其能量的动力转化,从而推进社会整体的平稳前进,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五大发展理念内涵的有机统一

在发展新理念内涵的认知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唐任伍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宏大的科学发展框架,严密的科学发展逻辑,务实的科学发展思路。张志初则从国际视野以及各个国家相互关系的视域,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逻辑及内在逻辑。首先,要清晰并清楚地看到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新机遇;其次,需要考虑到负面影响带来的世界关系复杂化,以及和平发展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矛盾;再次,国内持续良性发展是应对国际风波影响的基础保障〔6〕。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大发展理念自身要素之间的每一个发展都有独立的上升空间,在相互交错交织中彼此带动发展。我们不能偏废其一,而应实现共同发展,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创新发展带来发展新动力

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首要位置,在改革中更担当着发展新动力的重要角色。不同领域的学者通过研究都对创新的动力问题给予了高度肯定:程恩富和谭劲松提出要加深对创新内涵的科学认识,在经济新常态下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新思维新观念为动力,不断营造社会的创造力氛围和条件,突出创新在改革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使党和政府也不断强化意识形态上的能动性创新。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畴镛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也指出,创新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第一动力,应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经济新动力、拓展经济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完成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经济的转型,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

(二)协调、绿色和开放是创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想获得新发展必须克服旧问题的束缚。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硕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积压了一些难题。新形势下,不平衡的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变形,不堪重负,发展出现诸多断裂带;粗放式的能源开发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生态修复恢复难题;国内外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成市场经济高层次外向型的转化。这些改革中存在的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问题的痛点,科学认知和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发展是指在发展中全面解决社会不平衡问题,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不协调产生的断裂矛盾,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在新形势下重新认知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使改革在科学、协调的发展中,能依据实际有序地处理各方面的主次问题。张兴茂、李保民认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经济和国防相协调,在发展中不断弥补短板,不断强化整体性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绿色发展是指将生态与发展打造成一种和谐的动态关系,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同时,又在尊重环境承载力的基点上推动经济进步,使两者相互协调,形成可持续的循环模式。谷亚光认为绿色发展是针对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将环境生态同经济重要性放到同等地位,推进两者协调发展,实现双赢。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实践的又一次融合,为我国时代发展又一次注入了新的科学理念。

开放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已经与世界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内资源、市场与国外资源、市场已相互融合和影响,必须树立新理念,开创新思路,疏导、发挥国内经济力量,积极提升自身层次,加入世界市场,增强在世界市场中的话语权。张兴茂认为,“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和成立自贸区的方法都是对开放发展的正确领会和践行,它们都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有机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着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也更充分地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同时,随着当前国力的不断上升,改革中持续开放发展的经济战略,也逐步倒逼着政府行政职能的不断完善,并逐渐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三)共享是发展的根本归宿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国改革蓝图的重要阶段,在此关键时期,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描绘未来社会发展蓝图时指出,要树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

在经济新常态下,粗放式经济发展遗留的一些利益分配矛盾已经开始逐渐显现,贫富差距问题较为严重。在利益分配问题上,我们党不断深化认识,首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之后又提出“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明确强调并逐步加深了对“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科学认知,最终凝练出共享发展理念。张兴茂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共享发展必须强调人民的普惠性,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在分配中公平分享,同时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分享理念在建设中落到实处,真正保障“人人享有”。共享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需要,也是一个整体的利益分配过程,所以实践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中央和地方、法权与人权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医治”发展中的顽疾,实现发展的人人共享。

综上所述,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必要条件,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最终目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贯通,相互推进,相辅相成,形成新时期下改革建设的整体思路,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良性、持续运行。

三、坚定理论自信,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实践中深化、凝练的新理论,切中了当前发展中的顽疾,也是经济建设长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改革环境,创造出更加高效、优质的改革成果。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7〕与此相应,五大发展理念正是针对实践问题提出的,是为化解建设中束缚发展动力的各种不利因素而提出的,是在全面把握当下国内、国外各种纷繁复杂的竞争因素,以及各种引致经济停滞问题而提出的,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其产生适应了当前变革新形势的需求。尹汉宁指出,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思维的属性,在实践中表现为对改革整体局势的把握及发展形势的前瞻性预测。五大发展理念及改革政策的创新,呈现了一种理论上的勇气和自信,正确地解决了建设中理想和现实的目标导向问题。王清荣也从党的理念及东方发展观角度,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时代的新内涵,指出五大发展理念不仅符合当下世界经济的潮流,更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革在逐步深化,问题也将更趋严峻,依托科学理念的指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将是谋划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指向。刘云山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我们要在深刻认识、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增强以改革实践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在建设新时期,新理念必将催生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释放理论优势、适应变化形势、稳定经济发展、强化法治意识,在“三严三实”的要求下,突破困难,弥补短板,自觉提高干部的能力和素养,夯实理念在实践中的践行基础。新时期新理念的创新是党的理论认识的精华,也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深入领会其深刻内涵,对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2〕韩振峰.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67-70.

〔3〕张新.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科学发展原则和规律的新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62-66.

〔4〕张启元.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J〕.共产党员,2016(2)上:36-37.

〔5〕范文.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J〕.行政管理改革,2016(1):4-5.

〔6〕张志初.五大发展的基本逻辑〔J〕.湘潮(上半月),2016(1):6-1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责任编辑周荣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3-0018-03

〔收稿日期〕201远-04-01

〔作者简介〕王炎(1984-),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开放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