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芹,李卫华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哲学视角下的“四个全面”
李方芹,李卫华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全局的治国新理念,具有全面性、实践性和长期性等哲学特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逻辑结构上将目标与措施统筹兼顾,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具有积极的一面。研究其哲学内涵及特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体系,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实践。着重以体系结构论和全面论结合重点论为逻辑依据来分析如何以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方法研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四个全面;哲学视角;哲学特征;整体性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学术界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一,从把握‘全面'的角度,研究者们认为,把握‘四个全面'的内涵,关键是要理解每一个‘全面'的意蕴。第二,从关注目标的角度,从这个角度看,‘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与其目标是紧密联系的”[1]。通过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相结合,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内涵:
第一,可以按其内在逻辑结构来认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内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由一个目标与三个措施有机构成的理论体系。一个目标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他三个“全面”都是围绕“实现目标”这个中心而提出的战略措施。制定了目标,确定了相应的措施,那么如何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党既要看到有没有全面改革,又要看到改革的力度是否达到要求;既要看到依法治国的全面性,又要看到依法治国的实效性;既要看到从严治党的全面性,又要看到如何从严治党以及从严治党有没有实际成果。
第二,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内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要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方式的低产出、低效率等问题,空气、水流、土壤等污染问题,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问题,文化道德乱象以及腐败问题等等。而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办法总是相伴而生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就是以问题为导向而形成的新思维、新方法,是在中国发展出现矛盾的现实中总结出的经验。
第三,从价值层面上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内涵。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精神动力的积极的一面:首先,“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信心,同时也让我国人民深刻体会党和国家的战略智慧和领导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地信任党、支持党,更加积极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选择。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之后由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为解决中国现存难题,适应中国发展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我们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不断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解决各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为各国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全面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性是指想问题、办事情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与片面性是对立的概念。这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的每一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全面”是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最大限度地达到小康水平,而不是单独的几个地区实现小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必须覆盖中国最为广泛的百姓群体,涵盖中国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依法治国方针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中来。”[3]即全面依法治国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和建设都必须要依照法律行事。全面深化改革是指要改革阻碍发展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改革政治体制,使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改革文化体制,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改革社会体制,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建成和谐社会;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家园;以及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健全现代化建设体制等全部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是指要从各个方面管党治党,对每一个党员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对贪污腐败分子,更是要严抓严打。
(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指出,理论源于实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国家发展的具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可见,实践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而这种实践性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而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而提出的治国新理念、新思路。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解决我国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目的就是为适应中国的发展实践而提供的理论指导。这里所述的理论指导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对中国正面临的难题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预见性的指导作用。
(三)长期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四个全面”也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从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到“一个全面”的提出以及从“一个全面”发展到今天的“四个全面”,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形成的新理论体系。其次,“四个全面”作为指导实践的思想,在指导中国梦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首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然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四个全面”作为战略指导思想,它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对未来社会发展也将发挥着长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的产生,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综上所述,准确理解和掌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理论特征,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具有内容的全面性、逻辑的严整性、结构的系统性、反映现实的深刻性的本质特征。”[5]“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科学的严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严整性的基础上,着重以体系结构论和全面论结合重点论为逻辑依据来分析如何以整体性思维方法研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首先是体系结构论,所谓的体系结构论是指以研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为分析视角进而构建研究框架的一种研究思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将目标与措施统筹兼顾。第一个“全面”是现实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说过,每一个“全面”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的秦宣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发动机,全面依法治国就是稳压器,全面从严治党就是火车头[6]。由此可见,每一个“全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容。我们必须要把“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才能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顶层设计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气。
其次是全面论与重点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须将全面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把握事物全局性的同时抓住重点。可以这样理解:首先确立一个要实现的目标作为标准,然后提供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那么对于方案、措施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就是全面论,而树立要实现的目标就是重点论。那么怎样在全面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呢?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突出“四个全面”的重点。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点,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会开幕式上深刻指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7]。由此也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第二,全面剖析三个战略措施。如我们在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措施时,既要考虑到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哪些方面的改革,又要考虑到怎样来改革等问题。
第三,适度地将全面与重点结合。例如我们在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如何做大“蛋糕”,解决效率这个重点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到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又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既要有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性意识,同时又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的问题。简言之,我们必须要以整体性眼光看待、认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必须要将全面与重点有机结合、统筹兼顾起来。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或者说,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整体上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从而发挥其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剑.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综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5):12-16.
[2]徐晓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哲学意蕴[J].学术交流,2015,(4):7-8.
[3]祝小茗,王敬泽.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刍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1):13-17.
[4]习近平.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5]梅荣政.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37-42.
[6]秦宣.“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4-8.
[7]习近平.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2016)03-0066-03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李方芹(1988—),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李卫华(1962—),男,安徽蚌埠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