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鹏,孙 爽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学院,重庆 400041;2.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065)
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的伦理视角
程鹏1,孙爽2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学院,重庆 400041;2.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065)
[摘要]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是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伦理是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治理的合法性、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廉洁性、法治性、有效性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完善制度保障、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参与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的合伦理行为所实现的,也离不开伦理与制度的相互补充和其作用发挥方式的相互凭借。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善治;伦理;制度
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代了传统自然资源在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并以其快速性、广泛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使得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合作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有逐步取代传统人类生活竞争思维的趋势。与此同时,市场化和民主化奠定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社会间的互动基础,企业和公民社会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日益显现[1]。张康之指出,“从根本上说,等级控制体系所适应的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以及低度复杂性的社会状态。随着社会从弱复杂性向强复杂性、从低度复杂性向高度复杂性的转化,等级控制体系出现了全面失灵”[2]。因此,传统社会管理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受到强烈冲击,以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治理应运而生。社会治理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3]。而社会善治是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是两者关系的最佳状态[4]。
但在实际的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想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对于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依然有许多障碍,例如权力寻租行为、虚报浮夸现象、官员的不作为以及社会道德滑坡问题等等。管理方式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依然难以解决社会治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仅仅依靠非万能的、人为理性设计的制度手段很难实现对社会成员的“完美约束”,可以说,社会治理的顺利推进难以摆脱在传统中国社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道德因素,离不开道德对社会成员的内在约束作用,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是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社会治理所蕴含的多元主体相互合作的价值追求、公共服务至上的伦理准则、多元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其实现人民幸福的终极目标均是责任、平等以及民主等伦理精神的价值体现,并且实践也均证明社会治理只有在充分彰显伦理属性时才能够具有合法性基础,取得成功。否则,社会治理极易沦为少数利益集团谋利的且以暴力为特征的工具。
(一)提高政府管理活动的合法性
权力的合法性首先就是合道德性,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对于权力的运用符合伦理性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政府的认同程度,伦理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人的内在道德认同、约束起作用。中国的法律理念和治理理念大部分来自于西方,这就要求政府的社会治理要想取得合法性就不得不考虑已经扎根于我国人民内心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如果政府的社会治理行为能够做到凸显社会性和伦理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社会治理目标以及各种制度、管理手段都融入伦理观念,那么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会大大提高,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大大减少,人民对于政府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升,政府的合法性也会大大增强。
(二)伦理对于责任和公平的重视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责任性、回应性和公平性
责任是伦理的核心问题,对此,弗雷德里克·莫舍曾指出,“在公共行政和私人部门行政的所有词汇中,责任一词是最为重要的”[5]。伦理强调行政人员及政府机构应该对人民负责,尤其是其必须承担与职务相当的责任,要合法、合理地履行职能和义务,对公民的诉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回应,而这种回应性与责任性的增强是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公平性历来是社会管理和伦理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与制度强调机会、过程和结果公平不同,伦理对于公平的诉求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制度安排的公平底线和弱者保护方面的关注,这尤其契合我国当前社会治理中所出现的严重两极分化问题,在社会治理过程融入伦理的这种公平诉求,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的良性状态,也正好契合了作为善治要素的公平对于消除两极分化,保护弱者权利的要求,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
(三)伦理对于人的内在约束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廉洁性和推动法治进程
社会治理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法律的硬性约束与道德的软约束相统一。对于行政人员而言,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外在约束下,其伦理价值对于其行政行为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伦理的内在约束直接提高了行政人员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增强了行政人员的廉洁性。法治的推行不能忽视伦理的作用,传统伦理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当中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作用使得人们在伦理约束下所选择的行为是符合“善”的要求的,大大减少了不合法、不合理行为的产生,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法治性。
(四)伦理通过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社会治理有效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伦理作用的发挥是讲外在道德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自律,提高了人们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而降低了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负担,例如人们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了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所花费的财政支出,行政人员都认真、负责地工作,减少了因为消极、怠工所耗费的行政成本。因此,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伦理对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五)伦理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稳定性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也就导致利益冲突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伦理在协调利益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个重要特点是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以集体利益为重。在这样一种伦理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将不再仅仅唯个人利益至上,而是更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这将使得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大大减少,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极大提高社会治理的稳定性。
(一)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伦理在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
在高度理性化的当代社会中,制度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罗尔斯曾指出,“离开制度来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那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6]。一方面,要重新审视、修改现有的法律制度,杜绝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等所造成的违法行为,弥补伦理在对人行为的约束上强制力不足的缺点。同时,要借用立法程序进一步推进伦理立法进程,推动伦理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我国的行政法规细则和行政伦理法典,为伦理作用的发挥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合作、互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政府依然在社会治理中占据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但只有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推动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才能够走向社会善治,这也是为伦理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加强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设,为伦理在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转型速度明显快于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设速度,这是当前国人道德滑坡以及各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阻碍社会治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一方面,在全社会层面,要借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加大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党执政六十多年来带领人民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成就和奠定的发展基础,也要通过互联网和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内心对于党的认同度,完善社会价值体系。第三方面,要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信用建设,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在当前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网络大V和政府官员)的信用监督、评价,以通过加强政务诚信和人际诚信的评价、监督推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信用体系建设。最后,我们应该顺应全球化、信息化使得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趋势,对于其他国家优秀的人类文明积极吸收、借鉴,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
(三)对于社会治理的主体而言,在遵守各项制度的前提下,也要在伦理的约束下参与社会治理,以提高社会治理的合伦理性
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政府的管理行为,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原则,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决策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使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要在公平、正义原则指导下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抑制不断加剧的城乡二元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以切实行动维护公共利益。对于政府内部的行政人员,一方面,要重视、加强人民群众对其的伦理监督,例如通过网络举报、媒体等方式,促使其行政行为符合行政伦理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行政伦理的专题学习,增强其对于行政伦理的认识,提高其内在伦理素养,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从而保证其行政行为的合伦理性;通过内部影响力较强的报纸、期刊等加强对于恰当行政伦理观念的宣传,并结合道德激励手段,在行政系统内部构建一种合乎伦理的行政文化氛围。
2.社区与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在伦理约束下的参与行为对于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坚持满足民众需求为导向,探索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相衔接的恰当路径,使得社区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符合伦理要求的基础上,也维护公民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开展针对社会组织的伦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社会组织成员的伦理观念,使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符合其公益目标。伦理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方式:一是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慈善活动,比如各地的志愿者联合会等;二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例如消费者协会等;三是填补政府财力不足的空缺,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社会公共服务。
3.公民也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参与对于推进伦理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公民在政府引导和伦理约束下合法、合理、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行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以及媒体等形式使得决策者及时了解到公民自身的利益诉求,使得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公民通过网络、媒体以及直接举报等多种监督渠道对政府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使得政府的管理行为更加合法、合理,更加注重维护公民的利益,更加符合伦理的要求。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正确的伦理观念,例如树立道德模范等,使得公民对于伦理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进而使其在家庭和工作当中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伦理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的过程中相互补充
一方面,伦理与制度的约束范围相互补充,制度作为一种外在强制性约束,在整个社会的大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但社会活动是由许多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引发的,因此,制度约束的外在性决定了其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的范围很难做到全覆盖,而伦理的内在性决定了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任何存在社会关系的地方,伦理都可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伦理约束层次高于制度的约束层次,制度对于人的约束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其更多的是进行一种基本的对与错的判断,而伦理则从整个社会的道德层面内在地约束人行为,其不仅仅包含了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包括善、正义、公平等更高的要求。
(二)伦理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的发挥方式相互凭借
制度主要凭借强制性力量以一种强制性的方式对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制裁和发挥威慑作用,而伦理则主要通过内在的道德约束发挥调节、教育、沟通和激励作用,它可以通过内在道德约束、引导的方式,使人们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约束,避免违法行为发生。例如,道德品质较高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在内在价值标准的约束下,会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合格商品和良好的服务,这也减轻了司法机关的管理压力,而道德素质较差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就极易提供具有欺诈行为的商品和服务,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有相应的明确规定。这是对缺乏良好伦理观念的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法律惩罚。
参考文献:
[1]李辉,陶叡.陶学荣.治理视野下公共领域的伦理嬗变[J].中国行政管理,2014,(6):70.
[2]张康之.时代特征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J].学术界,2007,(1):56.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82.
[4]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6):68.
[5](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7-68.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2.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2016)03-0022-04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重庆市政府治理创新研究(2015YBZZ024)。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程鹏(1992—),男,山东烟台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管理。
Promoting Social Governance to Social Good Governance in Ethical Perspective
CHENG Peng1,SUN Shuang2
(1.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Chongqing 400041,China;2.School of Law,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Promoting social governance to social good governanc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ultimate goal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Ethics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to promote social governance to the social good governance,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egitimacy,accountability,responsiveness,fairness,integrity,legality,effective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Its function is realized b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guarantee,moral system and value system,as well as the ethical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social governance,also can't be separated from the mutual complement of ethics and institution and the mutual virtue of ways to play a role.
Key words:social governance;social good governance;ethics;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