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创新观探析

2016-02-12 11:06唐正芒徐功献
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

唐正芒,徐功献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湘潭41110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更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观。习近平创新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增强创新勇气、转变创新态度、擘画创新宏图、贯彻创新理念和发出创新号召等五个维度,对创新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我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引领。

1 习近平创新观的基础与来源

习近平的创新观是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学说的基础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实践中,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而形成与发展的。

1.1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学说是习近平创新观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创新观首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学说。马克思十分重视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创新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他曾评论说:“如果他想用唯一的一个剧本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舞台的道路……他应当把自己的剧本建筑在创新的基础上。”[1]101马克思还主张人是创新的唯一主体,“只有人才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事自主的、独立的、全面的创造性活动的存在物,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真正的创造”[2]37。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多次强调创新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建设新世界、创造生产力及无产阶级取得解放中的巨大作用。

列宁也十分重视创新的巨大作用,在领导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鼓励创新。他曾指出:“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要研究这方面的实际经验。这种经验要尽可能多种多样。”[3]524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失时机地将马列主义关于创新的学说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创新观点并付诸实践。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确立了游击战、运动战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群众创新,鼓励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行动”的创新路线。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包含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选择、创新成果的检验标准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与观点。江泽民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强调了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阐述了创新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创新要坚持的科学原则等,形成了系统的创新观点。胡锦涛发出了“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号召,并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的方式方法、创新的机制体制、创新的实效运用与检测等诸多方面,对创新进行了系统阐述。可见,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创新是成功的基础,是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最有价值的实践,也是进行社会各项建设和改革的关键。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创新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实际情况,适时对创新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创新观。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创新观的实践基础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习近平在综合分析我国及世界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光明前景的基础上,以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27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国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也为习近平的创新观提供了实践基础。一方面,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既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不懈奋斗、艰苦努力,又需要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4]34,以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创新态度,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愿景。另一方面,只有在实践中切实加强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将这些创新实际运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习近平创新观的哲学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具特色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的核心精神准则。习近平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把握、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坚持。

正是凭借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哲学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才能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的指导性理论。习近平在其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上进行各种创新,在打破惯性思维中创新,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

2 习近平创新观的五个维度

关于创新,习近平在其系列讲话中讲得很多、很深、很新,深含哲理又通俗易懂,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学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勇气,“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转变的创新态度,“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打造强国”的创新宏图,“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创新理念及“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号召等五个维度系统阐释创新,是习近平独具匠心的视角。

2.1 创新勇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邓小平曾说:“没有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6]372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各种新的挑战和困难,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正如习近平所说:“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7]在创新中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在创新中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创新上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勇气,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善于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8]。“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是习近平对勇于创新的形象表述,揭示了勇气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勇气首先体现在要勇于创新上。“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是习近平关于创新勇气的精辟阐释。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9]习近平在这里用了“三个坚持”“三个认识”“三个有所”“三个创新”来阐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着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要有“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找准方向不动摇,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创新中攻坚克难,闯出一条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要“先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10]33。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勇气还体现在要善于创新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巨大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仅要勇于创新,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创新就是“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在创新中创造生产力、增强战斗力、提升竞争力。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摆脱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汲取各方创新智慧,灵活转变思维,跳出框架约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找到创新灵感,增强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创新设计和创新规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方法,找准改革、发展与创新的最佳结合点,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创新的整个过程。

2.2 创新态度: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

2007年7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当然,我们提倡解放思想,绝不是鼓励闯红灯、打擦边球,而是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和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11]

2013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12]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的论断,从创新态度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创新主体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既体现出主体意识的转变,又体现出精神层次的提高。

习近平认为,创新态度直接影响着创新的速度、进程、效果。个人和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对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需要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转变创新态度。要通过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发展规划、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部署创新产业链、健全创新发展体系、培养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创新成果表彰奖励等综合措施,为企业及个人进行各方面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动力。第二,需要崇尚科学的态度。企业和个人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创新责任,转变自己的创新态度,意识到创新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光荣,“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8],在创新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的统一。第三,创新主体要会创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打价格战、固守传统思维已不适合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只会使企业无利可图,个人停滞不前。建立创新研究机构、加大企业的创新研究投入,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以“我要创新”的积极主动态度将创新进行到底,是个人发展的最佳选择。第四,需要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动力是创新的关键因素,所以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在推动创新上有着巨大的作用。为此,国家、社会及企业应统筹协调,通过强化对企业与个人创新效能的宣传、创新实践的扶持、创新成果的表彰与奖励等,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2.3 创新宏图:“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打造强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思想与实践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擘画了宏图,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1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努力进行科技创新,争取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主动权,以科技实力赢得话语权,才能在新的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占据先机、赢得优势。习近平还强调:“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14]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虽大幅提高,但依旧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粗放型增长方式等问题,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15]。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克服资源环境的制约,创造出新的增长要素,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13]党中央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及时纳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在创新驱动中形成合力,必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习近平认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打造强国”的创新战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实行创新税收优惠、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创新政策环境等方式,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6]这就要创新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在提高国内科研人才待遇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人才引进,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创新体制、机制的优势作用,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广阔的科研创新平台。

三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要让市场真正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使企业、个人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激发创新意识、扩散创新成果,使创新成果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通过做好支持与协调、开辟新的科学技术及经济增长点、把握社会需求和制约瓶颈、确定总体技术方向和路线等工作,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要在加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企业科研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技术创新税收政策、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及奖励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下功夫。

五是要大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面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勇于、善于利用其他国家的创新资源,在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开放合作中实现我国自主创新的高起点、高成效。

2.4 创新理念:“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10]3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中国,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理论创新的光荣传统。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战略思想,成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开拓前进。在习近平看来,只有解放思想,不囿于传统,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新认识、新观点、新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和先进性,才能建立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只有“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干群思想武器,成为推动工作的思想源泉”,才能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习近平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9]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的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9]。

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和道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决定一个国家性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习近平认为,只有深入进行制度创新,才能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才能突破各种体制机制的制约瓶颈。制度创新,要清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把握好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重点;要大胆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制度;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17]。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8]。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科技兴国中的重要作用,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使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加凸显的今天,做好基础研究,掌握核心科技,实现科技的自主创新和重大突破,创造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未来,是中国未来科技创新的使命,全体科技人员应发扬科技界的各种优良传统,在工程科技、国防科技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加强团队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优势,努力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创新是习近平十分关注的问题。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1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的创新,没有文化的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就成了一句空话。习近平认为,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根据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4]101。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进行文化创新,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5 创新号召:“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从弘扬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两个角度号召全社会兴起的创新风尚,抓住了创新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20]创新固然需要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创新主体的创新实践,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吸收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创新成果,但最根本的前提是通过弘扬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来奠定创新的群众基础,没有了群众的参与,创新就失去了源泉,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要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活力的激发既需要政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通过职能转变将创新的决策、研发、成果转化及成果享有权等真正交给创新主体;又需要创新主体在市场的风向标中找准有价值的创新点,勇于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推动创新成果的扩散、应用和奖励,使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利益;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对创新人员的尊敬、创新过程的关注、创新成果的尊重等,为创新提供舒适、稳定的环境和氛围。

其次,要弘扬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是老一辈科学家科学奋斗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典型,是我们宝贵的创新精神财富和创新榜样。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些创新精神,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精神背后感人至深的创新故事,对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热情、鼓舞全民族的创新斗志、凝聚全民族的创新力量、增强全民族的创新勇气和信心,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再次,要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从小就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本领”[20]。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少年理应肩负起的历史担当。

创新勇气、创新态度、创新部署、创新理念和创新号召五个维度,是习近平对创新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形象表述。习近平的体现在五个维度上的创新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3 习近平创新观的科学定位

习近平创新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反过来又推动和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在系统整理分析习近平创新观五个维度的基础上,对其准确、科学定位,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及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习近平创新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学说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点的创新理论体系,实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创新准则。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等创新的论述,邓小平对创新必要性、方法及检验标准的阐释,江泽民对创新科学内涵、原则的科学定位,胡锦涛对自主创新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创新方式、体制、检测等方面的阐述,到习近平从创新勇气、创新态度、创新部署、创新理念和创新号召等五个维度对”创新“的发展与拓展,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的高度自觉。习近平创新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学说、毛泽东创新理论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创新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不断发展创新着的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理论延伸和实践延续。习近平创新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因子,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创新自觉,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式与逻辑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习近平创新观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统领和指导意义。习近平创新观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谋划、整体设计,开辟了中国道路的新境界。只有牢固树立“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勇气,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创新态度转变,才能冲破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弊端,不断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切实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打造强国”的创新部署,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四个全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建立起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科技和文化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坚实的理论、道路、制度、科技和文化保障;只有积极响应“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号召,才能更好地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热情,鼓舞全民族的创新斗志,凝聚全民族的创新力量,增强全民族的创新勇气和信心,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各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每一个“全面”又是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系统理论。“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习近平创新观的形态体现。而习近平的创新观与“四个全面”在逻辑上、内涵上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习近平创新观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1]。习近平创新观涉及创新理论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成果,达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创新规律、创新观念认识的新高度。同时,习近平创新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创新理论、创新实践的集中体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是科学的、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创新实践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遵循创新的发展理念。只有坚持以习近平创新观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才能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夺取新胜利,才能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机遇,把握发展的新方向,取得发展的新成就,进而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5):38-42.

[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8]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

[9]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吕网大.习近平:解放思想不是鼓励打擦边球[N].人民日报,2007-07-19.

[12]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13-03-05.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

[15]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

[16]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03):5-7.

[17]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

[1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19]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时报,2015-10-15.

[20]习近平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全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群众基础[N].人民日报,2009-09-20.

[2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笔中“黑科技”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