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琳
坚持“五化协同”助力质量安徽建设
文/朱 琳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安徽’”。作为质量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将以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加快推动“调转促”的实践中,以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五化协同”(五化,即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加快建设质量安徽,为谱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新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质量工作法治化建设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质量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围绕质量工作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质量法治建设,积极推动“安徽省质量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严格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一切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坚决整治质量安全隐患,深入开展消费品安全“筑篱”专项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加剧,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知识、专业化技术和专业化服务促成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企业组织成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才能使质量工作的方法更有效、更符合实际,才能使质量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系统,使质量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要继续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聘任工作,切实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工作,把质量专业化机构整合好,把质量专业化服务作用发挥好。积极参与制
(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和话语权。不断夯实计量基础,努力使能源资源计量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加强认证机构监管,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质量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社会的急剧变迁以及人们对质量的高标准、零容忍,追求质量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度也将是“新常态”。而大力推进质量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为契机,推进和落实好对市县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大力营造安徽质量建设的氛围,提升安徽“质量文化长廊”品位,力争使其成为国家级的质量文化教育基地;新质量文化行为载体,将质量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活动等实践工作中,促进安徽质量精神落地生根;组织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整合质量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大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建好用好企业质量信用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强对质量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形成质量工作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的社会管理、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经营方式等已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正日益增长,而质量工作人手少、事情多、任务重、战线长,要履行监管职能,提高工作效能,都需要依靠信息化。质监部门需要把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引入信息资源数据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全面质量数据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突出四个方面内容:
1. 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在管理思想上,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数据管理和利用己经成为组织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新型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基础性支撑,质监部门需要对业务数据特别是质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管理方式上,通过数据管理,将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2. 质量数据管理纳入体系管理
质量管理数据化是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体现质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质量管理的协同。数据的资源化利用是强调对数据的挖掘,将数据转化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为组织决策和发展服务,为政府、企业、公众服务提供良好的反馈效应。
3. 公益服务的多元化创新
通过对大量质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知识,找出各种质量特性值与各个相关主体质量服务之间的联系,提高质监工作的服务面和服务水平。
4. 抓好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
在整合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好质监业务子平台,并运用云计算、语义分析及数据收集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时采集质监系统内部、网络新闻媒体、论坛、微博以及政府网站等数据,进行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风险比较分析、质量对经济影响研判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质量监管提供支撑,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质量工作,必须要与这个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质量工作品牌化就是通过推动质量工作创新,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质量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建立质量品牌推进机制,统筹各类品牌建设资源,构建“政府倡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品牌形成机制,严格设立品牌认定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淘汰退出机制,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品牌数据库、专家库,加强品牌资产运作研究,开展品牌价值测算,权威发布品牌价值排行榜;以争创“中国质量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等为引领,在优势行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筛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予以重点培育和分类指导,注重打造区域品牌,着力形成“品牌皖军”,推动更多的安徽品牌成为中国品牌、世界品牌。
(作者: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