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武术文化视野下的陇南民间武术探微

2016-02-12 03:21黄小龙贾社军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陇南套路武术

黄小龙,田 广,贾社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与健康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地域武术文化视野下的陇南民间武术探微

黄小龙,田广,贾社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与健康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中国武术有地域性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以流传于陇南民间的八步转、黑虎鞭为基础探讨本地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及可整理、发掘性,发现陇南武术文化有十分原始质朴、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背景特征,可大力发掘整理。

地域武术;陇南武术文化;鞭杆;链枷;发掘整理

武术是一种技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1]。如果把中国武术文化比作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流传于不同地区的民间武术及其文化应该就是这参天大树的“根”,不同地域的不同内容的拳种应该是这参天大树和发达根系的“营养之源”。

武术地域性是因古代山阻水隔、交通不便等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共同所致的。中国武术所谓“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说法,其实就是对我国武术地域特点整体性概括。甘肃陇南厚重的地域武术文化,孕育了优秀民间武术文化遗产——鞭杆、链枷棍等。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陇南师专图书馆对甘肃地域文化著作、地方志等进行查阅,参阅5部。原想通过图书馆对陇南各地方的武术著作、陇南地域武术方面的著作进行查阅,可惜半无零星,最终只能以“地域武术”为关键词通过知网搜索,最终获从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共13篇,参阅其中3篇。

1.2田野调查法

1.3访谈法

访谈了陇南武术协会主席周克木,陇南西和武术名家穆奎元,礼县龙山陈氏民间武术传人陈斌、陈钊两兄弟,武都黑(白)虎鞭、链枷棍传人赵佛时,及地方拳种代表人物10余人。访谈针对陇南地区武术文化的整体情况与本地域文化的关系、主要拳种的传承发展及特色等内容展开。访谈过程采用提纲式访谈和自由式访谈相互结合的方式。提纲式访谈目的明确,就针对典型拳种的传承、技术特征、风格等内容进行。自由式访谈由被访谈人对与本地武术及相关的东西自由谈吐。两种访谈都对重点内容加以记录,该研究许多资料是通过对记录内容整理取得的。

2 流传于陇南地区的徒手套路及鞭杆、链枷棍

2.1武术套路繁多 内容丰富

民间武术流传在民间,有历史传人,有群众基础,不仅凝聚着创造者和延续者的思想、文化、品格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区域文化的特色。拳种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身体文化多元集合体[1]。譬如我们调研过程中见过的礼县劈挂拳就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展现出陇南人性格刚烈的特点。此拳演练时形猛势烈,连劈带挂,眼神犀利。下劈上挂时,两臂配合,密不透风。步法迅进迅退,垫步疾速进二的同时,手臂劈挂结合,呼呼有风,拍腿啪啪有声,目不暇接间两招抡过再加一横挡贯拳,旋即压身疾退又合以两臂外挂以防守式,手、眼、步、身等要法俱佳且实战特征极强,给人印象深刻,这一带像这样有特色拳法应该还有很多,亟待发掘。

据不完全统计,陇南民间武术多达将近20多个拳种,100多个套路。其中以西和、礼县、宕昌、武都一带民间武术底蕴比较深厚。流传于这一带的徒手拳法套路主要有:劈挂拳、翻子拳、达摩拳、武当拳、抹手排子、小金刚拳、醉拳、八宿拳、大小红拳、燕青拳、四门拳、八步转(徒手)、罗汉拳、鹞子拳、六路弹腿等。这些拳法特点大都大开大合,力道十足,劲猛拳烈,气势逼人。步法上要求大迈高抬,龙形虎步,移动时要求迅速敏捷。对功架要求严格,出腿抬脚等要见足功夫。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合一,协调配合,出手时讲究全身劲道瞬间力达拳稍。此外还要达到精、气、神内三合,筋、骨、肉外三合,内外一体,行拳走招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讲究眼到手到,步到拳到,注重以步带人,时时体现出“拳如疾风,见隙拆招”的特色。

2.2陇南民间流传的鞭杆

武谚有:“三尺鞭杆五尺棍,使用起来真带劲”的说法。鞭杆,其实就是三、四尺多长的短棍,棍的长短粗细由练习者的高矮胖瘦与臂力大小而定,通常用质地坚实的硬杂木制成。

丽江是云南旅游的名片,中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城市。据了解,2018年暑假,丽江旅游再次火爆,每天20万人涌入丽江古城,超过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惊动了央视新闻直播发布承载预警。大量的游客涌入丽江造成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丽江供电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力提升丽江古城供电能力。

关于鞭杆的起源,一般认为,过去西北山区山大沟深,野旷人稀,人们习惯在出门远行、行商作贾、夜晚行走时带一根短棒, 做挑肩辅助物的同时以壮胆色及谨防不测,后来逐渐地把这种短棒和长棍棍法结合并不断演练成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鞭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起源于武术前辈互相交流印证功夫时,以短棍代替长棍,在长期长短交替演练的过程中,领悟到了鞭杆技法,然后不断演变改进,终于逐渐成熟成型流传至今[2]。

所有鞭杆的基本鞭法有:搬扎扭扣提,扫架撅点拨,卸劈崩抡绞,撩格拂搅戳等好几十种。由基本鞭法结合不同的身法、步法、打法、速度、风格等要素,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招式和套路。鞭法套路组合各有不同,但大同小异,其核心内容基本相同。在演练细节、组合上因习练者悟性高低而有所不同[2]。

甘肃多棍术,尤其鞭杆流传较多,甘肃鞭杆主要流传在天水、陇南一带[3,4],而陇南鞭杆则主要流传于西和、礼县、宕昌、武都一带。这一带的鞭杆经数百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已成为本地传统武术运动的主要拳种。陇南鞭杆的传统套路有20余种,流传于本地的鞭杆主要有:紫金鞭、缠海鞭杆、陀螺鞭、虎尾鞭、铁门闩、扭丝鞭杆、黄龙鞭杆、掉手鞭、八步转(鞭杆)、黑虎鞭杆、白虎鞭杆等,目前最为精妙缠海鞭杆,在这里也能略见一二。

我们有幸在这里见到了两路风格迥异的鞭杆套路,一为传统质朴风格特别强烈的“八步转”,其主要招式有“蛟龙抬头、仙人指路、豹子回头、顺风扫叶、大蟒翻身”等十六个招式,这套鞭杆的大部分招式都使用单手,左右对称绕圈各打一遍,整体动作稍显缓慢,但功架十足,整个风格显得古朴沉稳,多少带有点“陀螺鞭”的特征,明显是一种较古老的外围鞭法。另一套为黑虎鞭,其主要招式有“凤凰点头、虎卧中堂、雪花盖顶、疾风掩草、横扫千军”等,虽然也是以单手鞭为主,但明显已经加了部分双手鞭的动作,演练起来前后翻打,身若游龙,动作速度适中,快慢有致,进退自如,整体动作舒展大方又不失剽悍之风,是鞭杆套路中的精品之一。

由于鞭杆制作简单,携带方便又不显眼,演练起来简单实用,甚至手杖也可当鞭使用,所以习鞭也成为了这里民间民众的首选至爱。

2.3极具民间生产劳动特色的“链枷棍”

链枷棍又名梢子棍,据民间传说,梢子棍是宋太祖赵匡胤首创并极为擅用的,因此梢子棍又叫太祖盘龙棍[5]。其在甘肃主要流传于甘肃天水、陇南一带。在每逢正月十五或社火集会、舞狮、耍皮老虎拉场子时,用链枷棍打斗表演助势,别具风趣,体现了这里民间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特色,但现在已经少见。

链枷原是农家打麦的一种农具,不知因何经过长期演变而变成了一种武术兵器。链枷棍有长链枷棍和短链枷棍两种。长链枷棍是由一根长棍和一根短棍中间用钢环连接而构成,长棍把部分一般在五尺左右,短部分长约一尺三寸左右,短头一般用铁皮包头。短链枷棍是由大链枷棍缩短而成的,两把同长,一般是长棍的三分之一,中间亦用环链连接,可双手同持双把头。链枷棍中间用三个钢环连接,三环的中间环旁两边各挂两个耳环称为响环,演练起来嚓嚓有声,可助人胆色劲力。短链枷棍应该是当代被影视作品演绎地特别红火的“双节棍”的“鼻祖”。

我们调研时所见的演练是长链枷棍。舞动时以长棍带动短棍,短棍因长棍的带动惯性而走弧形路线,会爆发出惊人的打击力,这种力往往是其它器械无法产生的。链枷的主要技法体现在长棍的架、戳、抡、劈、扫、拔、推上,还体现在链枷短头的扫上劈上、左右抡甩、上翻下打以及长短头合用的风格上。在演练时加一些舞花,再结合一些步伐、身法、跳跃等就构成一套套路,陇南本地的套路大多没有名称,只叫链枷棍。据介绍有些套路可单练也可对打,是一种收放自如、软硬兼施、实战性很强的软兵器类民间武术。

3 极深厚古朴、历史悠久而又鲜活灿烂的陇南地域武术文化

陇南地区有着十分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如“武都地名之由来、抗金名将之——成州吴挺、陇南古代各地武举及近现代武术名家”等就是大摞的文化资料。这里的武术文化底蕴是极深厚古朴的,是历史特别悠久而又鲜活灿烂的,我们不妨以二则例子来说明。

3.1“刑天神话与仇池国”的传说及“北魏名将杨大眼”的故事[6-8]

据著名学者考证,陇南西和境内的仇池山应该是氐人发祥地。氐族祖先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刑天”,英勇善战,曾与天帝争“神”(天下的统治权)。氐族人很小时长辈会在孩童额头划开一道竖口并在内点上墨珠,成人后远瞧胜似立目,这和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杨戬,马王爷”的“今天面貌”一致。而氐人所建的仇池国前后国君皆姓杨,仇池国在汉武帝元鼎6年时被生于今甘肃清水的赵充国领兵击溃[9],而仇池国曾迁国于今清水,这难道都仅仅是巧合?从史料看,事实是从秦朝氐人建立仇池国以来,一直就在被反复征讨,据记载最后在隋朝时几近被文帝杨坚彻底击散。氐族人的崇拜图腾是特别漂亮的“白马”,他们于不断地被压迫中只能南徙至现今四川和甘肃文县交界的白龙江流域一带的几管不着的地带居住繁衍,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白马藏族”,因此“白马藏族”其实应该为“白马氐族”或许更为准确,但现在的白马藏族却看不到先辈的武功遗存痕迹,不知为何。可能是先人把英武好战的气概留在了发源地的缘故吧!他们的古先人为了保家卫国,保境护民,族人要上阵打仗没有过人的武艺、胆识谋略是我们是无法想象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西、礼县一带现在也武风盛行的原因。

如果认为上述为神话传说不足据,那现存的关于“杨大眼[10]”的记载,应该有较多的真实成分。据载看他应该是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宣帝时的一代名将,其真实身份应该是白马族的一代国君,为谋其国而委身买命与人征战于沙场,不曾想却成就了一代名将的威名。据载其擅于奔跑,勇猛善战。原文大意是:“时北魏孝文帝准备南伐,派丞相李冲负责选拔将官,大眼便前去自荐。由于杨无甚名气,李冲很是看不起他并予以拒绝。大眼便主动为其献上一技,拿出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面,快步奔走,绳子被扯得直如箭矢,奔驰的马匹都赶不上他,在场的人无不惊叹。后李冲赞到:‘自远古以来,从未有过有如此超群才干者’,于是任他为军主让其驰骋沙场”。大眼后来战功赫赫,名垂千秋。他的武艺和《水浒传》中所述的“神行太保”戴宗的相比,戴宗恐怕就属“小儿科”了。

“刑天、赵充国、杨大眼、诸多氐人先祖……,恐怕不仅只站在文治武功的角度,任何一位都是令后人敬仰万分的英雄。

3.2武术界大名鼎鼎的“太极鼻祖——张三丰”曾在陇南修炼[11]

如果我说张三丰和陇南有很大的关系和渊源,可有人信?据传 “真人”张三丰仙游武都五凤山时,为万象洞仙境所迷,遂隐居在此修炼多年,留诗盛赞万象景观,并刻在仙人床石壁,至今依稀可见。

翻阅史料发现,张三丰先后在陇南的武都、成县、宕昌、岷县等地修真传道。《阶州志》载:“明洪武初,三丰尝寓阶州城东五仙洞(今武都区汉王镇万象洞)修真,朝廷遣御使寻访,三丰避之留诗云:‘脉连地府三冬暖,窍引天光六月寒’。” 张真人在万象洞修炼成功后,去峨眉、武当等山活动,后来名扬华夏。因有他活动过的传说,五凤山因此在当地对民众有很大吸引力。

又据《成县志》载:“明永乐年间,成祖闻三丰修真于华阳洞,(今成县店村金莲洞)遂遣礼部尚书胡鸦到洞寻访而不遇。”有诗云:“卢龙复遇金莲洞,别是重来一洞天。功成名遂还居此,了达天机入太玄。”可见明洪武年间他在武都,永乐年间在成县隐居修仙。张三丰后由阶州(今武都)西上岷州(今岷县),在岷州居住时间较长。《岷州志》云:“仙人张三丰寓杨氏宅,掘得一井,以柏木为底。后建三丰祠于井北,并画像其中以奉之。” 仙人踪迹虽然难觅,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却是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

4 结  语

国家体委于1983-1986年曾在民间做过 “普查民间武术、抢救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最终查明“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一百多套[12]。但百密难免一疏,由诸多原因造成的遗漏还是颇多,很多一如“平民”般质朴却依然优秀的民间武术还是未得发掘,流传于陇东南地区民间武术的就是其中之一。

陇南隐藏着丰富的民间武术资源,门派繁多,套路丰富,武术文化底蕴深厚。在发掘整理过程中发现在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汇地带,武术文化显得既原始古老又质朴无华,既脉脉无闻又光鲜诱人,既简洁无争又铅华耀眼。它展现在你面前时就像原始森林里没被人踩踏过打扰过的翠绿苔藓,厚实古老却又鲜艳欲滴。把这种具古朴特征的地域武术置于填补当地武术文化资料空白的框架中去发掘、整理开发才显得更加有意义且持续可行。

[1]晁福林.天玄地黄[M].成都:巴蜀书社,1989:39.

[2]周福锦.鞭杆[J].中华武术,1996(11):14-15.

[3]张胜利,郭志禹.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46-51.

[4]张胜利,郭志禹.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西棍”解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139-142.

[5]候顺子.西北链枷棍考析[J].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1(1):105-108.

[6]赵逵夫.刑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3-47.

[7]马长寿.氐与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8]赵逵夫.从《二郎爷赶山》的传说到白马人的来源与其民俗文化的价值—《首届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讨会论文集》序[J].西北民族研究,2009(4):141-146.

[9]班固.汉书·西南夷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魏收.魏书五·杨大眼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董生贵.张三丰在陇南[N].民主协商报,2006-06-09(3).

[12]王红芳,等.文化生态视野下中国民间武术拳种价值开发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13.

Slight Exploration about Folk Wushu in Longnan from the View of Regional Wushu Culture

HUANG Xiao-long,TIAN Guang,JIA She-jun

(Sports and Health Department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 Longnan 742500, China)

Chinese Wushu ha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literature data method, field survey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this paper based on spread in Longnan folk’s Babu Zhuan、Heihu short stick to explore abundant Wushu culture resources and it’s arrangement and excavation. Then found out that Wushu culture has original, down-to-earth, deep and long ago’s characters and culture deposit background which can be excavated and arranged deeply.

regional Wushu; culture of Longnan Wushu; stick Biangan; Lianjia; explore and arrangement

1004-3624(2016)05-0117-04

甘肃省体育局社科项目前期阶段性成果(GST201526)

2016-03-24

黄小龙(1972-),男,甘肃清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陇南民间武术及发掘整理.

G852.2

A

猜你喜欢
陇南套路武术
陇南江南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陇南记忆
眼下有套路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