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葵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行政与公共管理教研部,广东清远511520)
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及其重要启示
唐葵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行政与公共管理教研部,广东清远511520)
摘要:干部队伍建设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正确选拔任用干部,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大胆提拔年轻干部,不断培养新的接班人;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纯洁党的干部,确保党员干部质量;等等。研究借鉴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对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启示
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正确选拔任用干部,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大胆提拔年轻干部,不断培养新的接班人;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提高干部学习能力;纯洁党的干部,确保党员干部质量;等等。研究借鉴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确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明确好干部的标准及导向,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有利于加强党的信仰建设、作风建设,严肃党纪党规,惩治党内腐败,对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正确选拔任用干部,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
干部问题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党的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列宁曾经指出:“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1]因此,选拔任用干部就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1.从各个阶层中选干部。列宁认为在人民群众中有许多有才能的组织者,其中不少人都因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而被埋没,“因此,应该从人民的各个阶层中、从各个阶级中选拔有才能的组织者(丝毫也不排斥资本家,目前他们的经验更多)。这种有才能的人在人民群众中是很多的”[2]。
2.选拔有真才又实干的干部。针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人民还在挨饿受冻,列宁组织各个公社、村社、消费生产合作社、协作社和各工农兵苏维埃开展竞赛,“看谁多为穷人多修建好的住房,谁能正常地供应穷人每个小孩一瓶牛奶,就把谁提拔上来。因为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在群众的支持下拯救俄国,拯救社会主义事业”[3]。当然,在选拔干部时,不免会有一些夸夸其谈和追求地位的人被选出来。为此,列宁认为锻炼自己的干部要经过一个长年累月的考察,把那些投机分子驱逐出党,保留下那些既有清醒头脑,又有实际本领的人才,他们既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又能埋头苦干(不管别人的忙乱和喧嚷),使苏维埃组织下的很多人都能坚强地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地工作[4]。
3.选拔具有专业能力的干部。革命胜利后,在建设国家监督机关时,列宁认为可以借鉴战争经验,即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从那些决心亲自担负起国家管理工作的工农青年中,“提拔上万个受过苏维埃锻炼的、善于管理国家的人才”[5]。列宁还认为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特殊的本领,有的人可能是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可能完全不适合做一个管理人员,因而他提出要选拔一些内行、懂现代方法,有一定科学修养的人才。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像资本家那样“物色精明的店员、经理和厂长,广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并且公开地挑选最优秀的经济建设人员”[6]。同时,列宁认为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具备行政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丰富的实际知识和吸收人才的能力。
4.注重妇女人才和非党干部的选拔。革命后建立了新的国家,虽然颁布了解放妇女的法律,但妇女们仍然没有从旧社会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琐碎的家庭事务还在压迫着她们。“什么地方开始和什么时候开始了反对琐碎家务的普遍斗争,更确切地说,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才开始有真正的妇女解放,真正的共产主义”[7]。因此,列宁也非常注重妇女中人才的选拔。为了使党同尚未接触过政治的劳动群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列宁认为应该把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经常涌现出的不少有才干而又忠实的非党人员,安插到较重要的经济建设岗位上去,同时由共产党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8]。
(二)大胆提拔年轻干部,不断培养新的接班人
1.纠正害怕年轻干部的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很多地方革命人士都向列宁反映,非常缺乏革命干部。为此,列宁写信告诉他们“要抛弃尾巴主义的思想和清规”[9],“不要对青年存戒心,不必怕他们缺乏锻炼,不必怕他们没有经验和不够成熟。应该善于组织和推动他们,并按照我们的精神教育他们”[10]。列宁还提到“一个职业的革命家应当在每个地方建立数十个新的联系,把一切工作放手交给年轻干部,不要用说教而要用工作去教育和提高他们。然后到其他的地方去,隔一两个月再回来检查年轻的助手”[11],“青年人都将会在负责的工作中学到本领”[12]。所以,要竭力同害怕青年的毛病进行斗争。当然,革命斗争取得最后胜利是需要权威的。因而,青年干部需要学习那些进行反压迫反剥削斗争的老战士的经验,需要学习那些进行过多次罢工、参加过一系列革命活动、有革命传统和远大政治眼光的精明能干的战士的经验。
2.提拔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列宁提到要“大胆提拔新人,培养年轻的工作干部,使我们得到大批的年轻新生力量,这乃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我们不能从其他地方得到年轻力量,我们只能前进,随时提拔年轻工人,安置到更重要岗位上去”[13]。列宁还认为现在不能只靠自己完成一切,应该从蕴藏着巨大能量的青年人中挑选工作人员,“考验他们,交给他们任务,加重他们的任务”[14]。“把经受住考验的新的年轻的有朝气的共产主义力量不断地从下面提拔上来”[15]。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会涌现出许多的人才,“这些人刚踏上路途时也许经验较少,知识不够,修养较差,但他们同群众有广泛的联系,能够选拔出很多人才来接替去世的伟大天才,继承他们的事业,沿着他们的道路前进”[16]。无产阶级之所以强大,正是在于它有无尽的源泉。
(三)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
1.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利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17]。因此,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就成为指导完成社会主义事业的首要任务。列宁还认为理论是给一种科学奠定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他要求干部不要把理论当成教条,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8]。在建党初期,由于还没有同其他的派别划清界限,因而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党的思想基础,同各种错误的思想理论做斗争。只有保证我们党的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我们的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才能更科学地完成社会主义事业。“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9]。
2.加强干部的组织工作。在革命时期,一些革命家一直苦于找不到做工作的革命人才。而列宁在这方面的回答是“没有人,而人又很多”[20]。“人很多”说明,在专制制度的压迫下工人阶级和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中一年比一年更多地出现心怀不满和决心尽力帮助反专制制度斗争的人;“没有人”是指缺乏领导者、政治领袖和擅长组织的人才来进行广泛而统一的工作,从而不能使这些力量都得到应有的运用。因此,我们的组织工作缺乏的就是专门化。如果能把自己的事业细分成许多单个的“手续”,那么,找单个执行“手续”的人才就会非常容易。但是,最后还需要有坚强的、经过考验的革命家组成的组织把革命开展起来。
3.注重干部的文化知识学习。列宁认为干部要有专长,“没有专长,没有充分的知识,没有管理的科学知识,怎样能够管理?”[21]因此,每个干部必须要熟悉业务,做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当我们能够管理、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手中时,干部还缺什么?“很明显: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22]。列宁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民族可以征服另一个民族,征服人家的民族成为征服者,而被征服的民族成为失败者。但是,在文化方面就不会那么简单。如果失败者的民族文化高于征服者的民族文化,那么,最后被湮灭的就是征服者的民族文化。所以,党和国家的干部,如果不学习先进的文化,就会被坏的文化如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等所腐蚀。为此,必须注重干部的文化学习,防止被坏的文化所领导。在建立新的国家后,由于各方面非常落后,干部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又得不到外援,于是苏维埃政府又请回来几十万沙皇政府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留下来的旧官吏。这样一来,就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改变他们的面貌和吸收新的力量。因而,列宁讲道:“为了革新我国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面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使学问变成僵死的条文或时髦的辞藻。”[23]同时,列宁还强调培养干部时必须遵守一条规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24]
(四)纯洁党的干部,确保党员干部质量
1.强调思想和组织的统一。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25]。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统一就成为成功的关键。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取消派在自己的报纸上写道:“社会民主党有一定的思想上的统一,不承认党的思想的人不能成为社会民主党人。”[26]正是因为取消派不愿承认组织上的整体,因此才忘了社会民主党不仅有思想上的统一,而且还有组织上的统一。只有真正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统一的党的干部,才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靠得住。所以,党章决定:“所有党员,不论岗位在哪,都应参加当地组织。”[27]
2.防止投机分子钻进党的干部队伍。列宁认为有许多野心家因为我们的政权找不到老实的人来工作而混进我们党来。因此,要特别防止那些有不良用心的人钻进党的队伍。根据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党要防止坏分子和旧资本主义的渣滓混进执政的党内来,斗争的方法之一就是举行征收党员周,这样可以通过身份限制,防止投机分子的进入。
3.坚决把变质干部清除出党。列宁根据铁路员工组织的义务工作情况,把星期六党员义务劳动推广开来,这样不仅能使非党工人更为敬佩共产党员,还能通过这个检验,把那种只想着回报不想着付出的人剔除出党。列宁认为对干部队伍中的少数变质分子、违法乱纪分子,“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批评也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绳之以党纪、国法”[28]。列宁强调党员干部犯法必须加重判罪,“凡有一丝一毫试图对法庭‘施加影响’以减轻共产党员罪责的人,中央都将开除出党”[29],“清除任何利用执政党地位从轻判罪的可能性”[30]。
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学习列宁的这一理论,对于当前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结合,成为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科学选拔任用干部,从严管理干部。因此,要从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选好人,要依照“守纪律、讲规矩、有作为、敢担当”的要求用好人。
(一)从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选好人
1.确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有七条,分别是党管干部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其中,党管干部,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依法办事三原则的结合,构成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的核心内容。党管干部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原则,它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特色;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则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评价;依法办事表明了推进依法治国没有特殊性,干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事。这三条原则和其他几个原则一起共同构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完整价值体系。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体现了党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拘一格、唯贤唯才;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要求;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是基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必然反映。
2.明确好干部的标准及导向。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首先要明确好干部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是一贯的、明确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党内第一次提出干部选拔任用的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邓小平指出:“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贤就是德,能无非是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身体能够顶得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衡量好干部的五项科学内涵,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首要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信念坚定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远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适应时代的新发展,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社会治理的能力、实干创新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守一方之土、谋一方之福祉的重任,为国家复兴、地方发展和人民幸福勇于担当,要洁身自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干部。
3.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方面,2014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破格提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做了明确的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出“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并对“特别优秀”及“工作特殊需要”做了规定,要求对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应当科学规范测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实绩竞争,注重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以分取人。为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风清气正,中央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要求按制度选人,严格按规定的原则、标准、条件、资格、程序和纪律办事,有规必依、执规必严,严格把好人选廉政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严厉查处违规用人行为,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还建立倒查机制,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的责任追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等等。
(二)培养“守纪律、讲规矩、有作为、敢担当”的坚强队伍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党员的信仰建设,切实解决党员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于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其喻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由于信仰的缺失、精神的迷茫,导致不少党员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拉山头,搞小圈子,为一己私利而置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于不顾。从严治党还必须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2012年12月中央出台了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月中央出台了六项禁令,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13年6月和2014 年1月中央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行大排查、大扫除。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出安排,为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切实改变作风指明了方向。
2.惩治党内腐败,严肃党纪党规。腐败现象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铁腕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有力地净化了党内环境,赢得了民心。但反腐曝光的一些案例也折射出不少深层问题,令人深思。腐败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只有严肃党纪党规,通过党的纪律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使反腐关口前移,才能真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机制。严明党纪党规,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也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内的法规制度建设。2014年6月《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得以深入推进。2015年6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被审议通过,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修订的第一部关于党内监督的法规。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内两大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随着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的出台及实施,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将进一步沿着法治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42.
[2]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98.
[3][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1,515,820.
[5][14]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81,280.
[6][8]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87,378.
[7][15][2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531,636.
[9][10]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3,161.
[11][12]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98,310.
[13]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82.
[16]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2.
[17]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8.
[18][19][20][2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242,388,50.
[21]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54.
[23][24]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43,443.
[26]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6.
[27]列宁文稿(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8.
[28][29][30]列宁文稿(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2,158,583.
[责任编辑陈静]
作者简介:唐葵(1973—),女,江西吉安人,硕士,中共清远市委党校行政与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2-20
中图分类号:D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6)01-0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