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均 罗志彦 莫皓 陈根
1935年,在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游击队总队,有一个能文能武的红军女战士——她,就是甘棠。
春芽出土
据《宜宾地区党史人物传》(第四卷)一书记载,甘棠原名阚思颖,又名阚世英、阚士英。1910年9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城一士绅家庭。甘棠7岁进入县城小学读书时,其兄阚思焌(后化名刘鼎)在外读书,每逢节假回家,都要过问妹妹的学业,关心她的思想进步,并给她讲救国救民的道理。甘棠在哥哥的帮助下,思想受到启发,不仅努力学习,成绩优良,而且遇事肯动脑筋,有自己的见解。
1924年,甘棠考入叙府女子中学读书。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地处川南重镇的宜宾,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女中的学习风气好,政治空气也较浓。甘棠进校后,在进步教师的启发教育和学运洪流的影响下,积极追求进步。她除了钻研功课外,课余还阅读《共产主义A、B、C》《新社会观》《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这些书刊所讲的革命道理,像磁铁似地吸引着她,她总是爱不释手,常常读至深夜。
甘 棠
在革命新思潮的影响下,甘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五卅惨案”发生后,在“叙府外交后援会”的统一领导下,她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上街宣传,她没少一次;游行示威,手举旗帜,高呼口號,她昂首挺胸走在队伍前列;演讲时,口齿清晰,表情生动,博得群众欢迎。1926年,一次她上街宣传,正到列数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时,突降暴雨,群情激愤,她面对义愤填膺的群众,心潮澎湃,举手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听者无不为之感动。结束后,她才发现自己的头发和衣衫全被淋湿。
甘棠在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下,通过革命理论的学习和政治斗争的考验,于1926年5月,由同学郑蜀雄、郑琇石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经中共宜宾特支批准转党。
殊死搏斗
据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甘棠去宜宾上中学不久,父亲将她许配给本城一个恶霸地主的儿子,待她读几年书后,便为她办婚事。甘棠听说后,奋起抗婚,一时弄得满城风雨,父亲为了维护其士绅面子,竟呈文县公署,宣布与甘棠断绝父女关系。
为了使甘棠彻底摆脱封建婚姻的羁绊,1926年底,宜宾特支向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请示汇报,经取得同意并资助路费的情况下,甘棠奔往重庆。
甘棠到了重庆,由党组织推荐,进入中法大学,就读于政治二班。她进入这所由共产党人创办的学校,在吴玉章、杨道融等革命前辈的直接教诲下,眼界更为开阔,表现尤为积极。当时在中法大学求学的许多人都是叙府同学,仅南溪籍就有20人左右。甘棠在校成立的“在渝叙府同乡会”里,竭力协助任副会长的党员胡明鑫工作,按照党的指示,写信联络了县里一些有志青年去校学习;组织南溪在校的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学习党的知识,开展座谈讨论,培养和发展党员,参加社会活动。
1949年参加长征的部分女红军在北京合影(甘棠为二排左二)
1927年春,国民党右派日趋猖獗。为了坚持革命,在我党领导下,中法大学的师生,几乎是半天学习,半天做群众工作,并组织许多宣传小组,分赴大街小巷,城市近郊,发动群众同反动势力开展斗争。甘棠带领宣传队到街头,进工厂,下农村,向工人、农民、市民演讲,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派横行霸道的罪行;列举劳苦大众所受的痛苦,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把革命进行到底。她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情况,考察社会,抓典型事例,作宣传准备。时时处处以身作则、遇到困难带头上。还常同大家研讨演讲方式和效果,相互鼓励,共同搞好宣传工作。
随着反帝、反军阀斗争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重庆地方军阀和封建势力为之惊恐,他们秉承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旨意,经过周密策划,乘3月31日重庆数万城乡群众集结打枪坝,举行抗议英美炮击南京罪行的大会之机,出动大批便衣特务和军警,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疯狂屠杀群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
当天早晨,甘棠同中法大学的广大师生整队出发,沿街散发大会宣言,张贴标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军阀!”等口号,群情激昂地进入会场。大会尚未正式开始,突然枪声四起,棍棒横飞,凶手的打杀声,群众的怒吼声、惨叫声不绝于耳。甘棠见此情景,怒火中烧,高喊“不准镇压群众!”“打倒军阀!”“打倒刽子手!”为了掩护群众,她不顾一切地冲向前去,与敌人扭打拼搏,在斗争中她的头、臂等多处受伤,血流如注,终于昏厥,倒在血泊之中。事后,同学们清理死难者遗体时,发现甘棠一息尚存,遂送入医院抢救,才幸免于死。
游击精英
据《宜宾地区党史人物传》(第四卷)一书记载,1928年初,甘棠调中央特科任交通员,通过训练,她掌握了做秘密工作的基本技能,并机智勇敢地完成党交给的专项任务。1930年底至1932年秋,甘棠赴江西苏区担任党的交通总站秘书时,在邓颖超的直接领导下,除搞好秘书工作外,还随同志们下农村做群众工作。为了向白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甘棠积极参加从豪绅家里没收所得金银首饰的熔化工作。由于过多地吸入有毒气体,她患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咳嗽不停,但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倒床被送进医院。病愈后,她到苏维埃大学国民经济训练班担任班主任,制订计划,收编教材,课堂传授,课外辅导,经常熬夜加班,费了很多心血,为党培养了三期革命急需人才。1934年夏,甘棠从瑞金党校学习结业,调苏区中央妇女部当秘书。她在李维汉的领导下,白天下乡走村串户,晚间处理公文,有时饿得心里发慌,就倒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再起来工作,常常和衣而睡,随时准备打仗。
1934年10月,甘棠调中央工作团,在董必武、徐特立领导下的红军总卫生部、总供给部工作。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调任中央政治部宣传科长。在长征途中,她抓住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激励了战士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沿途宣传、组织群众、开仓分粮,积极配合红军行动。1935年2月,中央红军到达云南,党中央在扎西召开会议,为了击破敌人新的围攻,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北上,决定在红军中抽调一批骨干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周恩来亲自到会作动员讲话。甘棠听后,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即被调到游击纵队司令部任秘书、党总支书记和政治部宣传队长。
在川南特委领导下,甘棠常同留在纵队里任司令部指导员的女红军李桂洪 (后名李桂英,卫生部擔架连指导员)一道行动,并肩战斗。纵队在川黔边区穿插迂回、开展游击战争,每到一地,除了完成作战任务外,就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甘棠率领宣传队更是走到哪里,便宣传到哪里。她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不仅熟悉地方风俗,会讲能写,还能歌善舞,群众乐于听她的宣传,喜欢同她接触。她与宣传队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阐明游击纵队的性质和任务,揭露反动派制造的各种谣言,解除人们顾虑,激发群众的革命热忱。
甘棠与哥哥(被称誉为“兵工泰斗”)刘鼎在延安
当时,在纵队活动的区域里,许多革命的标语、口号就是甘棠亲手所写。甘棠遇事机警,有做秘密工作的经验,纵队领导安排她做重要的联络工作。当时贵州省工委几次派人来秘密接头,都是先由她出面办理。
1936年11月,行军途中甘棠不幸被捕,她在狱中宁死不屈。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甘棠于1937年被释放,后与优秀共产党员邹凤平结为夫妻。
新中国成立后,甘棠先后任重庆市妇委书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共四川省监委常委、四川省妇联执委等职。她十分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办事。在办案时重视第一手材料,常亲自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进行调查,反复研究核实,使之做到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得当。
而在“文革”期间,“四人帮”给甘棠加上“叛徒”“特嫌”等罪名,对她进行迫害,她不幸于1971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终年61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粉碎“四人帮”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给甘棠平反昭雪,并于1980年10月17日召开追悼大会,充分肯定了她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的贡献。甘棠为革命出生入死,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事迹证明:她不愧是巾帼之英,党的优秀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