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是文艺工作的骨干工程,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在对盐城文艺精品创作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通过创新机制,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繁荣和发展,提出初步构想。
一、盐城文艺精品创作的实践成效与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盐城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突破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投入为时代书写、为人民讴歌的艺术实践中,全力打造和推出文艺精品,创作了一大批符合时代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舞台剧生产方面,现代淮剧《小镇》获第二届江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省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大奖;盐城市杂技团杂技剧《猴·西游记》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连演27场,受到西方主流社会和众多媒体的热烈追捧;《“扇舞丹青”——头顶技巧》获第十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参加国家公祭展演。影视剧生产方面,动画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和《大圣归来》登陆全国院线,收获不俗票房;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电视动画片《麋鹿传奇》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我的绝密生涯》、纪录片《新四军1941》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动漫电影《美丽的森林》首冲奥斯卡动画短片奖。文学创作方面,《被翻译了的意向》、《纪念日》、《初恋》等作品获紫金山文学奖,《肩上的童年》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其他艺术门类方面,水粉作品《兄弟》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广播剧《趣访“猪联网”》、歌曲《大丰·美丽神奇的地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盐城市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虽有所建树,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典作品不多。一般性题材、小的艺术门类创作多,大题材、大制作、大投入的经典作品少,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得到一致好评的优秀作品还不多。二是创作门类不平衡。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不平衡现象还较为严重,传统的淮剧、杂技较多,而电视剧、电影等相对薄弱。三是“双效”成果不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有机统一,文艺精品惠及群众、获得市场效益的能力还不强。四是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目前精品创作仍然依靠剧团、演艺集团等单位,其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的积极性还不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其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投入不够。文艺精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但文艺精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它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意识形态的公共品属性。公共品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部门的供给能力决定了公共品的产出效果。这几年,盐城用于文化发展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与苏州、无锡等市相比,与盐城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投入的不到位导致了文艺精品供给的不到位。其次,文艺创作人才队伍不强且分布不均衡。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分为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盐城当前以淮剧、杂技等传统精品为主,都是强调个体劳动,而存在薄弱短板的电视剧、电影等则以集体劳动为主。虽拥有众多创作人才,但绝大多数是传统的个体劳动者,集体劳动的文艺人才相对缺乏,如在戏剧、电视剧方面盐城尚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剧作家、导演、演员等;在文学方面尚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等。同时,盐城还缺乏有实力的艺术策划人、艺术评论人,文艺精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这些人才都是盐城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促进力量。再次,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呈现不足。在文艺创作生产的效益追求上,不仅要具有社会效益,还要兼顾经济效益。有些文艺作品虽然具有较好的宣传示范效果,但是缺乏市场调研,与大众消费需求不适应,导致叫好不賣座,依靠政府资助等才能进行展演;有些文艺作品片面追求点击率、发行量等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指标,偏好于吸引人们的眼球,没有发挥好应有的文艺导向功能。
二、创新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的对策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数量和水准,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当前,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才能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1.创新创作引导机制。重视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利用文艺形式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表达积极的价值导向、阐明政府的政策方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不同国家、不同政党的通行做法。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创作生产引导,这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文化自觉。一是坚持价值把关引导。能否把握好文艺创作生产价值导向,直接关系我们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级文艺主管部门应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履行好“守门人”和“把关者”的职责,在创作报审、宣传推介、播映展演、出版销售等环节严格程序、科学管理。把好准入关,坚持质量标准,划好红线、守住底线,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从而营造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创作规划引导。创作规划引导是精品生产的龙头和基础。创作文艺精品,不能光靠“海捞”,还需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科学规划。着眼中国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盐城实践,围绕决胜全面小康的盐城故事,规划一批反映社会生活、记录时代风云,追梦、筑梦、圆梦的作品。着眼“一带一路”,做好历史、民族题材规划,推出一批可传承、可交流,具有丝绸之路艺术特色的原创精品。着眼“十三五”,做好中长期规划。根据各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规律,瞄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推动创作一批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艺术感染力强的精品力作。着眼补齐创作短板,做好专项规划。盐城市的电影、动漫、交响乐等艺术门类,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获奖数目上,都与淮剧、杂技等优势艺术门类有一定差距,要针对工作短板和弱势门类,逐项突破、拉长短板、整体提升。三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引导。文化精品创作不仅要重视艺术规律,还要把握市场导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市场需求与创作方向统一起来,把增值效益和创作质量统一起来,通过“资本”来链接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凝聚人力、物力、财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抓共赢。
2.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人才是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根本。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必须要把文艺人才培养、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培养一批有潜力、有活力、崇德尚礼的青年才俊,深耕造就人才、发现人才、推出人才的丰厚土壤,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各类人才共同进步的人才建设机制。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种好梧桐树,招引金凤凰。大力实施宣传文化系统“百名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实施“515”人才计划,打破体制框框的禁锢,跳出地域限制,采取签约、项目合作、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方式面向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分批引进紧缺人才、高端人才,把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充实到盐城市专业创作队伍中来,努力造就一批文化名家、领军人物和优秀年轻人才。二是注重本土文艺人才的培养。以“五个一批”人才、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为龙头,整合高校、媒体、演艺团体、研究院所等文化机构的文艺创作力量,组织实施文化名人名品工程,加大对盐渎文化新人培育力度,努力培养一批专业过硬、门类齐全的艺术家。创新培养传统人才,推进全市杂技资源整合,与高校合作办好“鲁迅艺术学校”人才基地,培养淮剧和杂技专业人才,做大做强市演艺集团(省淮剧团、市歌舞剧院)、省杂技团、市淮剧团等专业院团。突出拔尖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发挥好名家大师、文艺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造就一批名副其实的著名艺术家,推出一批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加强人才挖掘,善于发现具有特殊文艺才能、良好文艺天赋的草根艺人、民间高手,将他们纳入文艺人才培养管理的体制中来,帮助他们驶入成名成家的快车道。三是营造良好创作环境。关心尊重文艺工作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切实提高生活待遇,特别是高端紧缺型人才和一线人才的生活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优秀文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的方式,从优从快解决住房、户籍、子女上学等问题,帮助文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专心从事文艺创作。通过优化文艺人才服务环境,积极营造惜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使盐城成为各方文艺人才向往、喜爱、留驻的热土。
3.创新评价激励机制。一是完善评价标准。要强化“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将“草根需求”、“精英诉求”和“市场要求”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遵循。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最终评判者,要坚持把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作为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在评价作品的实践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将这些指标绝对化,从而忽视作品的格调品位;又不能忽視市场信息甚至简单否定这些量化指标,无视社会需求和群众需求,以至于作品乏人问津、束之高阁。二是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体系。文艺评奖不像体育比赛谁高谁快一目了然,文艺评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能不能把奖评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则。国内外实践证明,制定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则并严格执行,是提高文艺评奖质量的不二法门。规则可以说是文艺评奖的关键。正确处理好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和群众评价之间的关系,将观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作为评奖的根本标准,将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作为衡量社会影响的客观指标,使评奖成为推动文化产品更好地面向市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调控手段。通过提高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切实发挥评奖在引导和推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创新文艺创作生产激励扶持办法。出台激励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引导扶持资金,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资助扶持力度。扶持额度根据题材厚度、投入总额、预期影响力等分重点支持、一般性支持和引导性支持三个层次进行资金扶持。对于在全国或国际重要平台展示,在全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电影、电视剧、舞台艺术作品、广播剧、歌曲等文艺产品,给予额度不等的额外奖金奖励。
4.创新运行保障机制。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运行保障机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各级财政部门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及相关基础性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投资、捐赠、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舞台艺术精品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舞台艺术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和奖励等办法,扶持重点文艺精品创作项目。探索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市场化运作新路径,支持作家、艺术家以无形资产参与多元化创作生产投入。二是整合各方力量。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不是一局一域的事情,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必须发挥统筹指导作用,牵头抓总、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文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抓好中央和省支持文艺发展政策的落实落地,制定各条线的具体措施。各级文联、作协作为党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不断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切实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三是规范创作环境。严格规范执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当前文艺领域的各种侵权行为进行梳理,研究哪些需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约束,哪些需要通过完善政策制度来规范。开展地方文化立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文艺创作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文艺繁荣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长远趋势,把我们党关于引导文艺创作生产的政策主张上升为法律规范。大力推进文化法规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文艺创作报审、文艺产品播映展演等方面的执法和监管,依法依规净化文化市场,惩处侵权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规范文艺创作生产活动,保护好文艺创作生产者的权益和热情。
〔本文系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课题组成员:薛万昌、唐文健、陈雯、王粉所、蔡跃)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