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颖
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思想的论述
□王丽颖
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人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理想信念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定地树立理想信念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狠抓“三严三实”作风建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严把选人用人和干部考核大关,只有坚持不懈地多管齐下、综合培育,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稳固的阶级基础和执政保障。
习近平理想信念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永远有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这就是共产党的“赤子之心”。习近平说:“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同样, 我们党成立90多年了,执政60多年了,最宝贵的是要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他还说:“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提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坚定的理想信念像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邓小平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他又讲:“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 习近平也指出:“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设、改革每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这种信仰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舍生忘死的革命主义精神,怀揣着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慷概赴义。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时,他们明明知道不可能亲眼看到胜利的曙光,但凭着对心中理想至死不渝的向往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英勇无畏地面对牺牲,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以坚定的信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使中国的航船破浪前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为了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要求。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告诫全党: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斗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要与传统的落后的观念和因素进行斗争,也要与腐朽的资产阶级观念和因素进行斗争,更要与存在于党内的各种腐败分子进行斗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习近平讲:“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产生‘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这些人丧失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在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信仰问题上,习近平强调三点: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第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第三,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2014年10月13日,在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的历史实践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的科学性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其他任何理论、学说都不可比拟的。被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称为“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的英国著名学者霍布斯鲍姆在1987年出版的《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一书中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论述:19世纪唯一提出了阐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的综合理论思想家,就是主张社会革命的马克思,“他受到了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尊敬和赞誉,至今仍为人所敬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马克思的同时代人,不是已被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忘得一干二净,就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已经憔悴不堪。”[1](P307)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P382)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其一,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断言,在未来新社会里,生产力将获得迅速发展。社会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并保证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919年6月28日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列宁讲: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其二,共产主义社会是按照整个社会的要求自觉地组织生产的社会。它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商品和货币变成多余的东西了。列宁讲:所谓共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构,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为普遍现象。其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都拥有非常高的道德品质。例如,列宁谈到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时,曾经讲: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非常可贵,它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构成的一个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守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民当作我们的上帝。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讲话中指出,人民大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1965年8月3日,毛泽东在会见法国总统特使、文化事务国务部长马尔罗时,马尔罗问毛泽东:“我认为在毛主席之前没有任何人领导过农民革命获得胜利。你们是如何启发农民这么勇敢的?”毛泽东回答:“这问题很简单。我们同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使战士们感觉我们不是一个特殊阶层。我们调查农村阶级关系,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毛泽东的回答就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政权、获取民心的真谛所在。1986年6月7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搞好改革“关键是两条,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这是说改革要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的意见。而邓小平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突出表现在对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与处理上面。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成效举世瞩目,它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并且继续在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之所以能在全国广大农村迅速推广,并且坚持和巩固下来,得以逐步完善,正是得益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在改革中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习近平多次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系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是人们观察处理问题的基本立足点;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010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在讲话中他进一步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矛盾面前踟蹰不前,面对困难悲观失望,在利益诱惑面前不能保持清醒头脑甚至腐败堕落,对中国梦轻描淡写,对西方梦吹捧赞赏,这些问题的出现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事实表明,共产党员要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思想武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客观形势和未来趋势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基础之上,既要看到当前资本主义通过自身调整而赢得发展的一面,更要看到它基本矛盾无法解决而必然走向衰亡的一面;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艰难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又要看到其必将实现共产主义的前途光明性、辉煌创造性。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观察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和基本趋势,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不畏浮云遮望眼,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狠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坚定理想信念被作为“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首要切入点,足以见得其在党的作风建设工作中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如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要常抓不懈地为党员干部进行补钙,要按照严以修身的要求,引导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的系统学习,要做到入脑入心、真学真用,学透学实,通过这样的途径,锻造一支经得起实践、历史、群众检验的执政队伍,通过这种途径培育出一支在环境复杂多变、挑战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千秋永续的重要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保障。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理想信念不会天然存在于个体思维中,它是在后天的不断教育、影响、管理下逐渐形成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主体的自我教育和引导固然很重要,但是,外部力量的介入,不断巩固和强化这种影响,也是形成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条件。确立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其间还要经历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还要与自身的惰性因素、私欲因素做斗争。可以说,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绝不是一蹴而就即可完成的任务,这需要在常、长两字上下功夫,“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制度,写进制度,执行制度,确保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
列宁讲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先进的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这一先进理论的掌握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只能通过反复学习和教育才能在头脑中确立起来。要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常规化任务列入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要按比例、有计划、分层次的对各级别领导干部进行定期轮训和普遍培训,重点选拔和培养的后备干部要适当增加轮训频率。理论入脑是入心的前提,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的头脑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有效地指导实践。因此要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仅从教务、教学各环节上进行严格把控,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考察培训效果和学员对理论接受的程度,考核结果归入干部考察档案,作为日后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还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各种教育载体中,融合于日常工作、生活各项活动中,尤其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网络载体的便利性和实时性,营造一种多层次、全覆盖、宽视角的教育环境,使人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在潜意识中渐渐确立和固化理想信念。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在选人用人方面加强对理想信念考核的权重。对好干部的界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但无论在什么年代或什么环境下,理想信念坚定都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不能称为党的好干部,如果使用了有可能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失。长期以来,对干部理想信念因素的考核一直是组织工作中的难点。习总书记在这方面也给与了相应阐述,他提出,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当然,这样的检验是不可能很迅速的、一下子依靠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要看一辈子。因此,在干部考核过程中应加强对干部平时表现、重大事件中的立场和担当、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否紧密等方面的长期的、系统的、跟踪式的考核,“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要形成重大问题考核档案和平时表现考核日志,力争充分、如实、有效地了解干部成长的轨迹及其在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有效纠正苗头性倾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供遵循,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这条路指引着民族复兴的方向,这条路同样也布满荆棘、泥泞坎坷。伴随着“两个百年”梦想的日益临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在实现梦想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全国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更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升腾起圆梦之帆,闯过一个个暗礁险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碌碌无为甚至滑向堕落的深渊。同样,一个党如果丧失信念就会变成一团散沙,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失去先进性、纯洁性,长此以往,党的执政基础会受到极大损害。常补理想信念之“钙”,常念理想信仰之“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党的生死存亡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M].张晓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杜洪梅)
D6
A
1243(2016)03-0016-005
作者:王丽颖,哈尔滨体育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