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姜辉
从时代发展高度和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证明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一是创造性地回答“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课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二是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继续发展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在21世纪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作出重要贡献,对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世界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三大规律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科学理论,创造性回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课题,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在世界社会主义新阶段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要有时代发展高度和世界历史眼光。用广阔的世界历史眼光来看,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把握其重大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这一科学思想创造性地回答“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习近平明确指出:“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1](P548)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有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前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发生了严重曲折,但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成绩最为显著。那么今天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以往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的问题解决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我们党治国理政历史的承继发展看,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实践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进程。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十八大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期完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对于回答和解决“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至关重要。从这一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来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2](PP104-105)
所以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进程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回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系列历史时代课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内涵极为丰富,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对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回答解决,推动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比如在经济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1](P551)在政治领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在社会领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党的领导、国家管理、社会治理的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实现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等等。我们党的治国理政,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治理模式,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治理模式。在治理体系的背后,有着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和价值观问题。资本主义治理体系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实现方式,以资本主义价值观体系为支撑,尽管在西方形成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真正实现“善治”,这是其制度性质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只能从中国国情出发,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治理模式和治理理论。我国治国理政的根本,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它超越了西方的那种关于市场与政府、国家与社会、集中权威与民主自由、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等的机械的对立两分,而根据本国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实现了这些因素和关系的有机统一,因而形成了对比于西方社会制度的独特优势,这是我们党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根本特征和重要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3](P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必将实现新的理论飞跃,产生新的理论概括,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坚持了整体性与具体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总的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整体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正如列宁这样论述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时指出的:“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4](P274)在这一全面地、整体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阶段面临的现实的、直接的行动任务不同,理论的各方面、理论创新的各侧重点也会分别地突出彰显出来,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实际历史任务密切联系的。这样,“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5](P279)比如,“四个全面”的形成,其中的每一个“全面”就是党中央在不同时间段根据直接的行动任务分别提出的,它们综合最终形成整体的战略布局。那么具体来看,根据直接的行动任务与理论发展侧重点的密切联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可以这样概括: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方面,比如通过重申和强化理想信念,深化了对党的执政宗旨的认识;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化了对党的执政原则的认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深化了对党的执政途径的认识;通过巩固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核心意识,深化了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等等。
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方面,比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三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并鲜明提出“三个不”(不动摇、不偏离、不偏废)*“三个不”,即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论断等,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六大方面的改革任务。提出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提出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展政府作用这“两只手”的作用,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并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统一,在以往“四个现代化”基础上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发展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等等。
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方面,比如提出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发展了关于历史发展总趋势和现实发展道路的理论;五大发展理念回答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格局、发展路径等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之后,又创造性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丰富发展了关于人类关系、国家关系、社会发展、世界格局的又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和共同理念,等等。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6]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适应21世纪初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新发展。
1.从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意义
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末苏东剧变、21世纪初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这两次具有历史发展转折点意义的重大事件的洗礼后,呈现出不同于20世纪的新的发展特征,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总体上处于低潮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两大社会制度力量对比的态势、走向和趋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说以美国的逐渐衰落为标志,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长周期中开始进入了一轮规模较大的衰退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标志,世界社会主义开始进入了发展长周期的上升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完全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参照系”:在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德国,世界社会主义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俄国,世界社会主义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而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参照系已转到中国,世界社会主义的主题是全面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真正确立。总之,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迫切需要和呼唤新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应运而生,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这一科学理论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这个理论体系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对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P111)
2.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七十年”的发展长阶段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意义
以上是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世界意义。从科学社会主义近170年的理论发展历程来考察,我们可能对这一理论的意义理解得更远更深刻。
大体上,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可以用三个70年的长时段来划分: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70年。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不断丰富完善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70年,理论指导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等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俄国列宁主义的形成,在中国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与初步发展。第三个70年,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苏东剧变到下个世纪中叶,这个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最有标志性的成果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上述历史任务,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要回答解决的重大核心问题。这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发人深省地指出:“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这种比较方法虽然不全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重视。”[7](P333)他也曾充满自信地展望:“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7](P337)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必将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21世纪形成“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必将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切实、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地发挥和体现出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这就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1](P550)
21世纪中叶,正是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伟大历史时刻,这必将对科学社会主义第三个70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不仅着眼现在,而且谋划未来;不仅回答解决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而且回答解决长远的、重大的社会主义历史课题。比如,实现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水平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等等。所以,我们要从回答解决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意义。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习近平出席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3.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杜洪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新发展”(2014YCXZD010)的阶段性成果。
D6
A
1243(2016)03-0011-005
作者: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