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2016-02-11 09:55程洪宝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时代化边缘化全球化

程洪宝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程洪宝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065000)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党的意识形态日益趋于边缘化。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困境。解决这一危机,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全球化视野中正面回应西方意识形态,在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整合多元意识形态,在与群众实践的结合中创新党的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边缘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政党意识形态指的是政党“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理论体系和是非标准”[1]。执政党意识形态就是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信奉的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

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于1928年首次提出“边缘化”(Marginality)概念。他在《城市社会学》一书中认识到,由于通婚或移民致使处于两种文化边缘上的人在心理上承受着无所皈依的失落感,呈现出一种“边缘化”状态。执政党意识形态边缘化指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由于种种原因而逐渐失去主导作用和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意味着:一方面,人们肯定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是我们现实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它在全球化进程中有可能抵挡不住西方意识形态或其他意识形态的冲击,从而失去主导地位。

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具体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边缘化,主要体现为一元意识形态向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互动的变化;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边缘化,主要体现为理想意识向理想意识与世俗意识共存的变化;三是民族精神的边缘化,主要体现为整体意识向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融合的变化;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边缘化,主要体现为精神意识向精神意识与物质观念并重的变化。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边缘化最为突出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三个方面,这是本文所述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趋势使马克思主义越来越陷入尴尬和失语的境地,成为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呈现某种弱化的根本原因。

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的过程,其不仅体现出不同利益主体全球化观念的差别,还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进程展开的意识形态攻势。“据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生态文化理论、人权理论、社会民主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先后对我国产生过影响。”[2]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世界竭力鼓吹“马克思主义破产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大力宣扬“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大肆推销所谓的“美国模式”。比如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宣称:历史的演进过程将终结于自由民主制度,自由民主是“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式”,因此资本主义必然获得永恒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然终结于历史进程之中[3]。布热津斯基、亨廷顿等西方学者还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事实去证明西方价值观及其政治制度的不可超越性。以上种种意识形态理论从不同维度不同程度地瓦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降低中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以致造成信仰危机、舆论危机、价值观认同危机,从而产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二)在社会大变动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的消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力量迅速分化并重新组合,陆学艺认为中国已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4]等十大阶层。在这样的社会急剧变动过程中,中国民众难以适应由此产生的诸多价值尺度和制度供给,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中迷茫徘徊。社会上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一,实用主义的消极影响。实用主义以“有用”“方便”等作为行为准则,主张“有用就是真理”“方便就是道德”,甚至将个人达到的实用效果当作衡量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长此以往,结果必然造成人们对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淡漠以及对实用理性的极度认可。其二,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消费主义主张消费不以实际需要的满足为最终目的,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激发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就像迈克·费瑟斯通认为的:“影像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受欢迎的。”[5]消费主义极力诱惑人们“自由地同意”其奉行的所谓“美好生活”理念,从而自觉地进入所谓“消费革命”时代。对于这种状况,古巴共产党人菲德尔·卡斯特罗针对美国影片和各种“消费文化”指出:“电视的所有宣传,加上从这里到那里的汽车,再加上所有人种的漂亮极了的女人,同汽车一起做广告,还有在休闲和消费杂志上看到的商业宣传,这些都会诱惑我们的同胞。”[6]其三,道德虚无主义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片面地将市场经济与道德规范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只要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不管道德不道德,什么都可以做。道德虚无主义否认一切确定的价值标准,也必然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在实践大发展过程中,党的某些意识形态理论回应不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我们党面临的社会环境亦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层面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落后现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仍在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没有越来越贫困甚至成为中产者,资本主义制度仍在调整完善中……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资本主义仍有其合理的存在空间,这与马克思主义宣称的资本主义必将灭亡产生现实矛盾;在国内,各个领域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工人和农民在改革大潮中相对沦为弱势群体,而民营企业家等新的社会阶层成为新的强势群体,在各种平台提出反映其利益的政治诉求,其不断增长的具体利益与诉求必然催生新的意识形态,随着这些社会阶层力量的壮大,新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逐渐增长并成为冲击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我们所处时代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疑问甚至怀疑。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新的实践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并整合各种意识形态。然而,党的某些意识形态理论提供的许多答案不令人信服或未做出回答。究其原因,并非这些理论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其中的某些理论远离现实,远离“中国问题”,与当今的时代特征不相契合。主要体现在:一是视阈狭窄,脱离全球化视野。当今时代的许多问题诸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不仅仅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课题,其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密切关联,全球化视野成为党的意识形态解读时代问题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急剧变动的时代面前,党的某些意识形态理论确实存在未能在全球化视野中直视“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现象,或者片面强调“中国特色”而不能对现实困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说明。二是“洋教条迷信”盛行,脱离中国国情。在本质上,“洋教条迷信”是一种教条主义,与任何教条主义一样漠视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唯西方的思想理论马首是瞻,高度认同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为由拒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而将西方的思想理论简单地嫁接到中国,试图拿西方的思想理论来分析、审视、裁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种“以西解马”的洋教条主义,引进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照搬照抄西方的思想理论,忽视中国问题的特殊历史语境与时代背景,必然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是片面强调学术性,脱离群众生活。当前的学术研究中,部分理论工作者打着“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旗号走向片面学术化。他们认定现实问题是学术之外的“形而下”的俗物,研究现实问题就不是搞学术,没有理论深度。所以他们热衷于以概念取代问题,以逻辑推演实践,从而使得“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退化为一种不关乎政治也不关乎现实的“智力游戏”。这种为学术而学术的意识形态理论严重脱离了群众生活,最终丧失了理论赖以存在的实践基础。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过分分割,脱离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科体系中被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种人为的学科分割导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批判武器被单一化适用,这样就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理论武器的尖锐性和先进性,大大降低其应有的解释力,从而使学界在应答中国现实问题和批判西方意识形态时缺乏力度。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学科内部也存在过度分割问题。比如哲学,目前基本上是一种讲坛哲学、论坛哲学和实用哲学三分天下的格局,三者的地位不尽相同。“三者中唯讲坛哲学属大雅堂客,最为荣耀辉煌;然而它却最为保守,最远离生活,最缺乏生气,因而不能不拘守囹圄,把自己的无上权威封闭在课堂讲桌和会议台面,尽其司者通过考试获取学历证书之功用。”[7]在如此格局和状态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无法显现。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为割裂、教条式的理解,导致其被认为是过时的理论,在某些学科中处于实际的失语状态,也就失去了在这些学科中的指导地位。

从根本上说,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其说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的挤压,不如说是党的意识形态自身的弱化。尤其是在时代的巨大变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没有及时地跟进,没有调整自己的话语模式和理论内容,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困境。从这个角度看,化解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必须立足当今时代,适应时代需求,形成马克思主义新的话语范畴和话语体系。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正符合这样的意识形态语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特定的理论体系都是特定时代的反映。“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8]“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9]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10]。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意味着:只有准确把握世界和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能在群众实践的土壤里获得鲜活力量,消除党的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全球化视野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正面回应西方意识形态

当今世界存在多元文明、多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取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在全球化视野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而不能离开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而独自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准确把握全球化的时代趋势,用世界眼光以世界与中国双重视角去发现、分析和回答时代课题;需要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态势,以开放的姿态全面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理论成果,采纳不同意识形态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以使马克思主义博采众长保持理论魅力。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正面回应西方意识形态。西方意识形态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出发,大肆推广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非西方意识形态看作是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把西方的地域性文化上升为普世性文明,实质上是推行一种一元意识形态。科学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是批判进而战胜西方意识形态的理论武器,也是破除“洋教条迷信”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在与西方文化交流和对话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文化中宝贵的思想资源并纳入自身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当前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体系,能够对西方意识形态进行前提性批判,将西方文化中的某些“隔岸观火”的镜像理论与我们自身的事实语境或实践基础相结合,进而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避免陷入西方理论所预设的理论“陷阱”,辨明其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普世性”。总之,在全球化浪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通过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吸收,能够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二)在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全面整合多元意识形态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以我国国情为立论基础,建构起积极回应“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坚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立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定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入手回答“中国问题”,而不能脱离这个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这一实际出发,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中国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包容多元价值、承认各个社会阶层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引导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最大可能地达成思想共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伴随新的社会阶层诞生和发展的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应当主动吸收、整合此类新兴意识形态的合理成分,以发展和完善既有体系和内容,最终形成一套能够反映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利益与诉求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党的意识形态的整合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包容性使其能够整合形成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当代社会进步潮流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依靠其真理魅力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产生思想共识,使马克思主义“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11]。

(三)在与群众实践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创新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为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资源,也只有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而实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这需要紧紧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解放、追求自我幸福的理论表达,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理想、命运与前途的关怀。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解答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同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相结合,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以“在场”的方式创新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质上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路径。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群众实践、以人民群众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群众实践的理论思考,深入解决群众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如社会公平问题、就业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在场”方式,创新党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走进广大群众的心里。

[1]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2]严书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67.

[3]弗郎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北京:远方出版社,1989:1.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

[5]谢·卡拉·穆尔扎.论意识形态操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8.

[6]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5.

[7]高清海.走哲学创新之路——关于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心路历程[J].开放时代,1996,(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10]田文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维度[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3).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

(责任编辑李献惠)

The Party’s Ideological Crisis of Marginalization and Marxism Modernization

CHENG Hongbao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Work,The Armed Police Academ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party’s ideology increasingly tends to be marginalized.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crisis is that the time trouble of Marxism.To solve this crisis,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Marxism modernization,to positively respond the western ideology in the view of globalization,to integrate multiple ideolog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ituation in China,and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ideological ident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ass practice.

the ruling party’s ideology; marginalization; Marxism modernization

2015-10-14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研究”(2015030382)

程洪宝(1978—),男,山东沂源人,副教授,博士。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D61

A

1008-2077(2016)03-0059-05

猜你喜欢
时代化边缘化全球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全球化陷阱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