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峻ZHAO Jun(上海铁路局,上海 200071)(Shangha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200071, China)
上海铁路局施工综合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赵 峻
ZHAO Jun
(上海铁路局,上海 200071)
(Shangha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200071, China)
在分析上海铁路局施工管理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上海铁路局实施普速铁路天窗综合利用、规范邻近营业线施工监督计划、实现登销记作业的标准化和做好铁路局年度大中修任务安排等施工管理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经过上海铁路局施工综合管理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统筹开发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明显提升天窗综合利用水平、合理控制邻近营业线施工、加强规范登销记作业流程,实现施工管理与运输生产协调发展。
施工;综合管理;体系;创新
随着新线建设、既有线站场改造、线路集中修等大型施工项目的增加,施工任务繁重,施工安全形势严峻,成为影响上海铁路局运输安全的重点和关键。近年来,上海铁路局营业线里程不断增加,管内已开通运营高铁线路 14 条,同时完成宁启 (南京—启东) 复线电化、宁西 (南京—西安) 增建二线和杭州、宁波、合肥枢纽等大量的既有站场改造施工。营业线施工,从 2013 年的 10 277项增加至 2014 年的 12 860 项,2015 年达到了 14 603项,年均增加 13% 以上,月均施工 1 300 多项,最高达 1 732 项,日均施工近 200 次。同时,每月还有 1 000 项左右的邻近营业线施工监督项目和 3 636处天窗区域的设备日常维修作业。
面对不断增加的营业线施工、邻近营业线施工和设备日常维修项目,以及严峻的施工安全形势,制订和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及管理制度,组织编制了施工计划审核和维修计划管理等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上海铁路局还加强研究和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刘晓菲[1]对铁路施工技术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刘大材[2]对铁路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杨志勇[3]在分析铁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施工管理优化;董中英等[4]分析新体制下铁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确立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划分管理职责,以及施工的计划管理和组织实施,建立铁路局直管站段的两级施工管理模式,达到提高施工及运输效率的目的;李涛[5]针对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对京津城际铁路设备及维护管理经验对客运专线的施工管理在制定综合施工维修天窗组织方法、施工计划的审批与管理、施工组织与联系确认制度、施工专用车辆的运行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刘东太、李继葵、汪久洋[6-8]针对上海铁路局目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施工安全可控措施。
在此基础上,从 2014 年起,上海铁路局通过创新施工管理理念,以确保施工安全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创建施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施工综合管理体系,以平台建设深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管理和技术问题,推进施工管理与运输生产协调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上海铁路局的施工和维修还是停留在计划控制环节,邻近营业线的监督计划甚至只能纸质上报、审核,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只能依靠传统人为控制和制度考核约束,施工现场准确信息传递滞后,信息化手段严重缺乏,管理效率较低,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施工管理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中修施工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对基建工程建设、设备大中修施工,由各专业、各单位在全局范围内分散展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导致施工效率和运输效益低下。
(2)天窗修管理水平不高。上海铁路局原有的普速铁路天窗修管工作只对天窗给点方面进行了有效控制,在计划安排是否合理、天窗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现场如何组织实施、安全控制是否有效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行车设备养护维修质量和维修后设备状态的保持难以掌控。
(3)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粗放。长期以来,邻近营业线施工仅有书面的月度监督计划,会签和审批操作不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过程控制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车间、工区和班组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存在计划兑现率不高和不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等违规现象,计划执行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置,安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
(4)施工和维修质量难以掌控。上海铁路局施工管理仅依靠施工计划和天窗修计划 2 套管理系统,对计划的源头进行卡控,而对具体的实施过程则依靠基层单位进行人工纸质记录,缺少有效的分析、追溯和评价手段,因此信息收集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不足,影响施工管理水平提升。
(5)登销记管理水平低下。运统 46 登销记是行车设备施工、维修、检查、故障处理等的原始记录,是营业线施工过程数据来源和施工质量追溯的依据。运统 46 登销记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划分,上海铁路局一直都采取纸质登销记方式,虽经过多次发文明确和规范,但却依然存在登销记不规范、责任相互推诿、复杂施工登销记不及时、登销记信息反馈不准确等现象,直接影响运输秩序和行车安全。
2.1 实施普速铁路天窗综合利用
经现场充分调研论证,逐渐形成了普速铁路维修天窗综合利用工作“22431”的理念、方法和目标。一是“2 个结合”。即维修与施工的结合,维修与维修的结合。车务站段和设备管理单位在计划的编制、协调和平衡阶段,要牢固树立“大套小、一条龙、一点多用”的思想,统筹安排,按“2 个结合”的要求,分别做好计划的协调安排。二是“2 个利用”。即多专业综合利用,单专业集中利用。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天窗综合利用原则,由车务站段牵头负责多专业综合利用的协调、平衡,综合安排多专业的作业项目在同一天窗点内组织实施;由设备管理单位牵头负责单专业集中利用的协调、实施,统筹作业力量和技术手段,集中利用天窗完成本专业多种项目的维修任务。三是“4 个分类”。即维修作业项目综合利用的 4 种分类组合方式。对各专业维修作业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相互影响的程度,按 4 种方式进行分类,确定了同一区域内多个设备管理单位综合共用天窗的条件。四是“3 项控制”。即计划平衡实施、现场安全防护和劳力组织安排 3 项控制。通过合理组织平衡计划确保作业在计划源头上安全受控、落实安全控制措施确保作业在实施过程中安全受控、统筹安排作业人员确保维修作业综合利用效率最高。五是“1 个目标”。即降低行车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运输效率和提升运输组织质量。通过采取“2 个结合、2 个利用、4 个分类、3 项控制”的方法,提高普速铁路维修天窗综合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行车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运输效率和提升运输组织品质的目标,确保运输秩序良好和运输安全稳定。
2.2 规范邻近营业线施工监督计划
规范邻近营业线施工监督计划,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实现计划的网上会签和审批。通过开发施工管理系统,实现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计划的网上提报申请,按照现有文件规定的程序完成网上会签和审批后,自动生成最终的月度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计划,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和计划的准确率。二是细化监督计划的周、日计划。在原有的邻近营业线施工月度监督计划的基础上,新增邻近营业线监督计划的周、日计划,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准确掌握邻近营业线施工进度,便于日常设备监护和监督检查的合理安排。三是在计划源头进行风险提示。施工单位在计划申报时,根据计划类别,按照预先设置的模板进行风险提示,并在计划里说明主要的安全风险点和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在会签计划时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安全风险做好提示,为邻近营业线施工的日常监督检查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四是实现过程追踪写实。相关检查人员在系统上及时录入现场监督检查写实信息,并反馈上报存在的问题;路局和站段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系统实时查阅过程信息,督促检查人员及时完成检查要求,确保管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2.3 实现登销记作业的标准化
建立登销记的标准化作业。一是登销记用语的模板化和程序化。开发全新系统,根据上海铁路局文件规定的运统 46 登销记格式和用语,提前设置标准的登销记模板,遇有施工、维修作业时,按照登销记性质,直接调取相对应的模板编辑,减少登销记出错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登销记流程,从源头保证登销记程序的规范化。二是登销记与施工、维修系统相互关联。按照上海铁路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为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发挥已有系统的规模化效应,与施工管理和天窗修管理系统做好数据关联,共享相关施工和维修的计划信息,确保登销记内容与对应施工或维修计划信息的准确无误。同时,在相关系统的过程写实中,可直接反映本项施工或维修作业的登销记情况。三是登销记过程追踪和统计分析,落实管理责任。铁路局和站段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系统实时查阅过程信息,督促和指导相关人员落实作业标准,便于责任界定和问题的追溯考核。同时,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不断对登销记进行梳理规范,落实专业管理责任,确保行车安全。
2.4 做好铁路局年度大中修任务安排
按照“合理运用天窗资源,深化管内集中修,有序组织行车固定设备养维修,深入推进年度大维修施工轮廓计划,达到运输施工兼顾双赢”的总体思路,对基建工程建设、设备大中修施工,组织各专业统筹规划年度大中修轮廓计划,为实现“确保施工安全、完成施工任务、减少运输干扰”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3.1 统筹开发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由“施工计划管理系统”“施工组织管理系统”“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天窗修管理系统”和“电子登销记系统”5 部分共同组成。“施工计划管理系统”“施工组织管理系统”和“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对施工计划进行控制与过程写实;“天窗修管理系统”对维修计划进行控制与过程记录;“电子登销记系统”对施工与维修的真实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建立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上海铁路局统筹抓好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各项试点任务的推进落实,组织运输、工务、电务、供电、建设、土房、信息化、财务、计统处和调度所、信息技术所,充分调集有限的资源,协调各系统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采购费用,在上海铁路局 724 个行车作业地点配置 1 261 套系统专用计算机和指纹仪,为实现施工综合管理提供设备保障支持。主要做法如下。
(1)完善配套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普速铁路维修天窗综合利用实施办法》《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电子登销记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明确全新的作业要求和规范。
(2)全局推广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平台。2014 年3 月,在常州直属站管内进行“天窗修管理系统”初步试点,2014 年 5 月在乔司、杭州直属站管内进行枢纽地区天窗综合利用工作扩大试点,并于 2014 年 8 月起在上海铁路局管内推广实施;2015 年 5 月,开始在芜湖和宁波地区进行“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试点,于 2015 年 11 月在上海铁路局推广使用;2015 年 5 月,开始在杭甬高铁台、萧甬台、芜湖台所属车站和单位进行“电子登销记系统”试点,并于 2016 年 1 月在上海铁路局推广使用。
3.2 明显提升天窗综合利用水平
(1)科学划分了天窗区域。针对不同站场规模,组织站区内各家设备管理单位,科学划分局控和站控天窗区域。上海铁路局共划分局控天窗3 025 个 (其中正线天窗 2 615 个、股道天窗 410个),站控天窗 611 个。通过科学划分,避免了大区域计划的重复作业,减少了作业的限制,既释放了运输空间,降低对运输的影响,又满足了设备管理单位作业的需求,提高了天窗利用的质量。
(2)合理细分作业项目。组织各专业处室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维修项目的分类,根据作业性质和相互影响程度,划分为 4 大类共 175 个维修项目、397 条作业内容,明确同一区域内多个单位共用天窗的要求。通过项目的精细划分,从铁路局层面消除天窗综合利用时各专业结合部的安全隐患,为现场作业从计划源头提供安全的保障。
(3)优化天窗时段的安排。一方面,结合季节变化和不同时期的运行图,及时调整基本图定的天窗时段,确保了既能完成日常设备养护维修任务,又能实现运力资源安排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根据设备管理单位的需求,牵头组织相关专业处室,对复杂站区和特殊地段的区域天窗时段进行研究和优化,明确责任,确保天窗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4)规范了天窗综合利用组织实施。一方面,规范各车务站段牵头召开站区月度协调会、周平衡例会和综合利用工区碰头会,确保计划安排和实施情况能得到及时有效沟通;另一方面,综合安排了工务、电务、供电等各单位的同步作业,抓好维修与维修的结合、维修与施工的结合,实施多专业综合利用、单专业集中利用,并组织了各专业系统的现场跟班写实,强化了设备的养护质量。目前,上海铁路局天窗维修的兑现率平均为 99.23%,综合利用率保持在 37.9%。
3.3 合理控制邻近营业线施工
(1)规范计划内容提报和网上会签流程。已经实现邻近营业线监督计划由施工单位至项目主管部门,实现 7 级审核过程 (监理、建设单位、设备管理单位、行车组织单位、建设管理部门、审核处室、项目主管部门) 的网上程序流转,并在原有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月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周计划和日计划,大大减少过程时间,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和计划的准确率。
(2)实现项目的合理划分。通过组织专业部门将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精心细分为 11 个专业、133个施工项目、545 条施工内容,使监督计划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日常生产组织和后期数据分析。
(3)加强计划源头的风险提示。基于对邻近营业线监督计划项目的细分,在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内为每项施工内容制定了相应的 B 类防护措施、安全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为施工单位和审批部门提供了专业的参考依据,从计划源头做好邻近营业线施工的风险提示,提升施工安全的控制能力。
3.4 加强规范登销记作业流程
(1)提高登销记的准确性和作业效率。通过电子登销记系统提前设置的模板化登销记格式和用语,已经实现了登销记内容的自动生成,大多数情况下不再需要作业人员人工录入,极大地提高了登销记的准确性和作业效率。同时,电子登销记系统具有的提前预登销记功能,也减少了多部门作业的相互交叉干扰,确保登销记按规定的时间完成。
(2)实现登销记过程的高效可控。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通过系统,做到了对登销记时间、内容、操作人员、操作步骤等全面的记录、检查和控制,利用设备减少人为出错的现象,确保登销记过程符合制度要求。
(3)做到与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目前,电子登销记系统已经自动读取施工计划系统和天窗修管理系统中的相关计划信息,同时电子登销记系统也为施工管理和天窗修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接口,在相关系统的过程写实中,可以直接反映本项施工或维修作业的登销记情况,发挥系统的信息共享和集成效应作用。
上海铁路局基于施工综合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由运输、工务、电务、供电、土地房产管理处等深入研究各专业的生产维修组织方式,结合不同专业的设备维修周期及作业特点,促进各单位编制施工、维修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日常生产组织安排与施工、维修计划的高度融合,使得施工计划源头更加规范、准确,实施过程提供分析和追溯,并逐步推动各专业生产维修体制的改革。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建立由相关专业部门共同研究有关施工正晚点、天窗兑现率、综合利用率和设备故障率等指标在内的施工综合评价体系,制定相关奖惩措施,并推动设备维修体制的不断优化,减少施工对运输秩序的干扰,达到施工与运输组织的协调同步推进。
[1] 刘晓菲. 关于铁路施工技术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9):125.
[2] 刘大材. 铁路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228.
[3] 杨志勇.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40.
[4] 董中英,刘 东. 新体制下铁路施工管理模式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3):45-48. DONG Zhong-ying,LIU Dong.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under New System[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07,29(3):45-48.
[5] 李 涛. 京津城际铁路施工管理对客运专线施工管理的启示[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2):10-12. LI Tao. Revelation of Beijing-Tianjin Intercity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n PD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1,33(2):10-12.
[6] 刘东太. 车务段施工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上海铁道科技,2016(1):25-27.
[7] 李继葵.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 上海铁道科技,2015 (车务增刊):141-142.
[8] 汪久洋. 普速铁路维修天窗综合利用实践与研究[J]. 上海铁道科技,2015 (车务增刊):143-144.
责任编辑:吕 倩
Innovation and Practices of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by Shangha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its problems in the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idea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y the administration, such as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mmon-speed railway window, standardizing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plan of adjacent operating railway line, realizing standardization of register and writing-off operation and doing well the annual tasks arrangement of overhaul and intermediate repairing by railway administrations. Through innovation practices of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by Shangha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some results are achieved, including integrating and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construction safety, obviously increas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of maintenance window,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djacent operating railway lines, strengthening standard register and writing-off operation fl ow and realiz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1003-1421(2016)07-0061-05
F512.4
B
10.16668/j.cnki.issn.1003-1421.2016.07.12
2016-03-29
上海铁路局重点科研开发项目 (20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