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的基本特征

2016-02-11 00:28:43孟繁英姚红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面性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孟繁英 姚红

(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132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四个全面”的基本特征

孟繁英 姚红

(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132013)

“四个全面”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全面性、继承性、创新性、人民性以及互动性。其全面性既体现在这一战略布局的整体方面,又体现在其构成部分的各个方面。其继承性体现在“四个全面”的提出建立在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相关探索基础之上。其创新性体现在“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战略布局来说是全新的,且每一个“全面”都具有创新性。其人民性体现在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其互动性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铸就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基本特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色鲜明,正确把握“四个全面”的基本特征,对于坚持和推进这一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四个全面”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全面性、继承性、创新性、人民性以及互动性。

一、全面性

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来看,“四个全面”都具有全面性。从整体来看,“四个全面”具有全面性。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1]“四个全面”既包括明确的战略目标,又包括有力的战略举措,是战略目标与的战略举措的有机统一,是一个内容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不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具有全面性,而且从其各个组成部分来看,也具有全面性。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全面性。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具有全面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这些基本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享受对象具有全面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享受对象不仅包括城市居民,而且包括农村居民;不仅包括发达地区的人民,而且包括发展中地区的人民;不仅包括汉族同胞,而且包括少数民族同胞;不仅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且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了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面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3],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全面深化改革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但同时强调协调推进其他五大领域改革,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全面性。一方面,全面依法治的发展目标具有全面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明确提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4],充分体现了法治建设目标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的手段具有全面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手段的全面性。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面性。一是从严治党覆盖党的建设全领域。习近平指出:“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而是要把讲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5]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领域,贯穿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之中。二是从严治党覆盖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党的建设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坚持从严治党,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5]。三是从严治党覆盖全体党组织和党员。从严治党既涉及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又涉及党的基层组织;既涉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涉及广大普通党员。

二、继承性

“四个全面”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建立在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相关探索基础之上,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继承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提出“四个现代化”和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必要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小康思想。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6]237小康思想的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江泽民就指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具有中国特色,可以赋予丰富的内涵”[7]4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对小康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基本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些有益探索,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具有继承性。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8]213-214,这就为我国的改革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他还积极倡导改革,强调“我们国家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立志改革的人。我们共产党员都应该是这样的人”[8]275。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9]113的重要论断,并认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9]116。江泽民强调:“我们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需要相互协调、配套进行。”[10]162他还认为,“我们正处在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而深刻改革的时期”[10]43“要在深化改革上狠下功夫”[10]196。胡锦涛进一步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11],强调“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2]。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的探索,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继承性。建国之初,毛泽东就强调:“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

法。”[12]328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及一系列基本法律法规。毛泽东还主张依法办事,强调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12]328,强调“一定要守法,不要破坏革命的法制”[8]197。邓小平主张“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9]177“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6]146,提出加紧制定一系列必要的法律法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6]146-147。江泽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对依法治国的内涵进行了科学阐述,并将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3]29。胡锦涛主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的探索,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继承性。我们党一直注重从严治党,并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不断加以推进。毛泽东就坚持从严治党。在思想建设上,他强调要“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14]793,要求共产党员不仅要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从思想上入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组织建设上,他主张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主张“一切贪污行为必须揭发,按其情节轻重,给以程度不等的处理,从警告、调职、撤职、开除党籍、判处各种徒刑,直至枪决”[12]208。在作风建设方面,他要求共产党员严格坚持“三大作风”,做到“两个务必”。邓小平认为毛主席“在生前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6]345,主张实现从严治党的制度化。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并严格按照制度来治党,使从严治党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轨道。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还从严治理腐败,针对上世纪80年代少数党员干部涉及经济犯罪的情况,邓小平坚决指出,“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9]403“要严,不能松松垮垮”[9]403。江泽民强调,“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13]46,并提出“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7]177,实际上已初步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从严治党,认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并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从而提升了从严治党的地位。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从严治党的探索,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五,“四个全面”在思想方法上具有继承性。毛泽东强调:“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8]200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按辩证法办事,为“四个全面”的提出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毛泽东坚持按辩证法办事,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并提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邓小平坚持按辩证法办事,强调“一切要从大局出发”[9]216,主张“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9]355,并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9]154“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9]378“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9]314。江泽民坚持按辩证法办事,强调“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13]286“养成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的能力”[7]49,并主张“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10]460。胡锦涛坚持按辩证法办事,提出“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2]。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中采用的科学思想方法,为“四个全面”上升为战略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创新性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以往相关思想进行继承的结果,更是弘扬创新精神,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作为一个战略布局来说,“四个全面”是全新的。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在党的历史还是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一战略布局的明确提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了党的现代化理论、改革开放理论、法治理

论以及党的建设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来看,“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具有创新性。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创新性。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重要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于本世纪之初,主要是针对二十世纪末我国实现总体小康后面临的情况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在我们已长期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接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新形势下提出的,反映了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情的最新判断。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具有创新性。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先后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相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目标更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创新性。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具有创新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具有创新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概念,将改革的总体布局由以前四大领域进一步拓展为六大领域。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具有创新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二○二○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3]。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具有创新性。比如,主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3],等等。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创新性。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具有创新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发展。二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具有创新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4],强调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举措具有创新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等等。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创新性。2014年10月,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八条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以及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八条要求,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从严治党的创造性回答,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指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并在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全面从严治党创新了载体。

四、人民性

我们党始终坚持植根于人民的根本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执政为民。作为党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党植根于人民的立场,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四个全面”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四个全面”坚持为了人民。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为了人民。江泽民就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加充分、更加稳定地享受小康生活。”[7]416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5]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为了人

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调整利益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三是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为了人民。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更好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有力纠正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为了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纠正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四个全面”坚持依靠人民。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15]5“四个全面”的坚持和推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进行。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民。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15]68。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获得可靠的力量源泉。三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依靠人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决依靠人民。没有人民的广泛参与,依法治国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5]只有畅通人民建言献策渠道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实效。

五、互动性

习近平强调,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四个全面”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性。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战略目标。虽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有自己的总目标,但这些总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都是“分目标”。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是一个“总目标系”,是战略性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分目标”的实现具有统摄作用。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重要动力。一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3]。只有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二是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时期内,我们之所以未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好的制度尤其是政治体制作依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将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突出强调,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将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良好体制保障。三是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动力。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党建制度保障。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法治保障。一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当前,我国已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依法治国。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其根本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依靠法治来推进。尤其是我国已处于改革攻坚期,各种利益和矛盾相互交织,只有将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三是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最基本的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这能为从严治党提供基本法律依据,使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有法可依。全面依法治国还主张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必将为从严治党提供党内法规保障。而且,治国与治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依法治国必将促进全面依规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

本质要求,就是按规矩办事。全面依法治国,树立法治思维,将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从而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为其他三个“全面”铸就坚强领导核心。一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就坚强领导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铸就坚强领导核心。改革本质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改革的态度往往体现出两面性。当改革对自己既得利益有利时,就支持改革;当改革危及自己的既得利益时,就抵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带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三是为全面依法治国铸就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强调:“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1]全面依法治国要得到有力推进,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按规矩办事。同时,全面从严治党还有利于推进依法执政。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4]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将推进依法执政。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03(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1).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玉华

D61

A

1009-0169(2016)11-0013-06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研究”(15JD710001)的阶段性成果。

孟繁英(1973-),女,吉林市人,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姚红(1979-),女,吉林九台人,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全面性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信号全面性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电子测试(2018年11期)2018-06-26 05:56:20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4:22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0:47
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环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