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敏
做到六个正确对待保持良好从政心态
王政敏
心态是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基本人生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基本人生观念的心理表现。党员干部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领导、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才能处理好做人、处世、从政、干事的关系。
列宁曾经说过,党是“组织的总和”,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增加十倍”。每名党员干部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是如果没有组织提供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没有组织的教育和鼓励鞭策,哪怕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难有成就和发展。所以,每个人都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组织、维护组织。一要有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自己的组织,是对组织忠诚的具体体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置身于组织之中,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做到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时刻不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在重大问题、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犹豫,不含糊。二要有大局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全局,识大体,顾大局,始终以宽广的眼界、宽阔的胸怀想问题、谋事业。要认真学习政策理论,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自觉把各项工作融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衡量、谋划和部署。增强大局意识,不仅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还要服从和服务大局,在事关大局和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必要时牺牲个人和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和整体利益,时刻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三要有执行意识。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好的目标、制度和措施,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落实的成效体现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党员干部对于组织的决策部署,要从大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主动宣传、坚决贯彻、积极维护,这也是忠诚于组织的具体表现。对组织的决策部署如有不同意见要按正常渠道反映,切不可散布不满情绪、评头论足、消极应付,否则会伤害组织的权威,扰乱干部群众的思想,也损伤自己的形象,必将影响工作的推进和事业发展。四要有纪律意识。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做到行不失身份,为不损品格。领导干部首先应成为严守纪律的模范。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即使在八小时之外,也要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时刻注意身份和形象,处处体现党员干部应有的表率意识。
领导是受组织委派或授权管理一个集体的。一个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既要靠领导个人德性修养、领导能力和业务素质,也要靠下属的协作、配合和支持。作为党员要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互相尊重、彼此支持、团结统一,推动工作落实。一要在思想上尊重。领导干部受组织信任和认可担任领导职务,代表组织履行管理和决策的职责,作为党员必须要尊重他、维护他,真诚以待、相互支持,以增强工作凝聚力。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和工作思路;要正确对待领导批评,善于自我反省,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好地做好工作。二要在行动上服从。领导决策是从工作出发的,作为党员,在行动上服从领导就是要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讲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在执行中如果有困难或意见,要及时与领导沟通交流,以得到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决不能推诿扯皮讲价钱、随意变通打折扣。在执行领导决策上要做到服从而不盲从,自信而不固执,谨慎而不圆滑。三要在方法上适应。与领导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默契,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要准确领会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设想和要求,跟上领导的工作节奏,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对领导交办的具体事项,要领会意图、理清头绪,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抓紧行动、尽快落实。既要适应领导的方式方法,吃透上情,掌握下情,还要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取得最佳工作成效。
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也能够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创造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一要善待同志。同志之间要珍惜在一起共事的缘分,友善相处、相互尊重,真诚相待、以心换心,有话说在当面,有事办在明处;要彼此包容、相互理解,真正把共事相处的过程变成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的过程,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任务面前密切协作,荣誉面前主动谦让,问题面前勇于担责。二要虚怀若谷。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大气度、大气量,坚持人皆可以为我友,容人容言容事容得下委屈,真正做到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清澈透明,既让组织放心,也让同志放心。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用“挑剔”的心理看自己,待人宜宽,律己宜严。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三要善于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团结协作对于做好工作乃至个人成长进步至关重要。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同事之间的良性竞争,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比学赶超中促进工作。如果一个组织内的成员相互不信任、矛盾重重、关系紧张,从大的方面说,会影响党的事业,从小的方面说,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是靠每个人来维护和支撑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营造和谐氛围的积极因素。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爱人民才能为人民。只有为人民,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站得牢、立得住。一要心里装着群众。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党员干部,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真诚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本领。要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牢记“自己也是百姓”,常怀感恩之心、百姓情怀,切实做到“心中有民”,这样才能摆正位置,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要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那样,经常深入群众“接地气”,接触群众“零距离”,同甘共苦“一条心”,与群众成为一家人,亲身感受他们生活的疾苦和劳动的艰辛,学习他们善良、勤劳、质朴、坚韧、务实等优秀品质。二要真心服务群众。我们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要始终不忘自己的公仆角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甘当人民群众的勤务员,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让人民满意。工作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上,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嘘寒问暖、访贫问苦,经常到贫困地区走一走,多到困难群众家坐一坐,深切感受群众生活的艰辛和办事的不易,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三要切实依靠群众。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情况复杂,越是矛盾突出,越要依靠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改革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贴近群众实际、符合群众利益。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乐于让群众评判我们的工作,及时改进不足,提高工作质量,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
正确对待自己,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跳出自我的狭隘圈子看自己,把自己放到组织中、放到群众中、放到事业发展中来看待自己、评价自己。一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之所以产生心理不平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认知能力不强,自我定位不准,以至于与别人盲目攀比,甚至错误攀比。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用平常心看待自己。既要了解自己的强项,认识自己的优势,更要看清自己的弱项,发现自己的不足,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之常情,但作为党员干部,要明白赢得尊重不是靠比别人职务高,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用人格力量和工作成效赢得别人的尊重。二要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得失。如何看待得失,是人生观问题,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得失观。人固有追求,但不能把职务、物质、荣誉等看得过重,在名利面前既要有进取心,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职务晋升的道路上,总有人“快”一些,有人“慢”一些;在荣誉等方面,同样是有人获得多一些,有些人则获得少一些。有的人与别人一比较,心理就不平衡了,情绪就低落了,工作就不上心了。“比”本身没有错,但要校正比的心态,选准比的参照系,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比法,往往决定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正确与否,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党员干部应该积极倡导并自觉做到:工作要向上比,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敢于担当的同志比,找差距、比干劲、出成绩;生活要向下比,与普通大众和贫困群众比,比工作环境,比工资收入,知足惜福、牢记宗旨、不忘本色。总之,应该把比奉献、比干劲、比吃苦、比守纪作为比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比出不足、比出团结、比出动力、比出严于律己和不懈奋进的紧迫感。三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把健康的人生追求当作党性修养的基石,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要有学识水平的追求。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追求,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智慧,涵养性情、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完善自己,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第二,要有人格品德的追求。坚持做人与做事、修身与立德相统一,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第三,要有理想事业的追求。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凡全付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所成。”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把它作为锻炼自己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它作为事业来经营,用心耕耘,永不懈怠。
岗位是展示个人能力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一个人失去了岗位,就失去了立身之地,即使能力再大,本领再强,也无法展现出来。党员干部必须珍惜自己的岗位,尽心尽责干好本职工作。第一,岗位就是信任,要倍加珍惜。动辄抱怨、整天哀叹,萎靡的心态只会让你颓废不振;甩开膀子、迈出步子,振奋的精神则会让你容光焕发。岗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也体现了组织的信任,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轻视自己的岗位、不干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岗位作为报效组织和人民的机会,也要作为个人立世存身的根本,发挥才干和创造辉煌的舞台,倍加珍惜、努力奋斗。第二,岗位就是责任,要勇于担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锐气和蓬勃的朝气来谋事创业,带着忠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来抓好工作,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失误错误敢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面对困难挑战敢于冲锋,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第三,岗位就是奉献,要无怨无悔。用心的人能把冷板凳坐热,不用心的人能把热板凳坐冷。任何人要想干出成绩,如果没有强烈的奉献精神,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古人讲“吃亏是福”,对党员干部来说,吃亏是精神境界,只有甘愿吃亏的干部,才能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不怕吃亏的干部,才能以身作则感召群众;只有勇于吃亏的干部,才能闪烁党性的光辉,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重任,正确对待功劳苦劳疲劳,不伸手、不计较、不抱怨,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成就事业。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第15期中青二班学员、中共宁夏石嘴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