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对策

2016-02-10 05:22付丽丽齐少春张洪云喻晓黎
关键词:心内科针对性护理人员

付丽丽,齐少春,张洪云,喻晓黎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对策

付丽丽,齐少春,张洪云,喻晓黎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深入探讨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另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经过系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的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进而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

从临床实践来看,心血管内科是整个医院体系中风险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接收的患者不仅年龄大、病情复杂,而且变化速度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心脏介入则是心内科中使用率比较广泛的一种急救措施,但该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因而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就将通过实际病例比较的方式,分析并概括心内科介入治疗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4±3.1)岁;另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0±2.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为:(1)风险因素分析,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患者来看,心内科接收的患者普遍具有年龄大、发病急促、病症反复特点,再加上医疗卫生水平技术及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发展,少数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匮乏、操作流程不熟练、应急能力较差等原因,无法很好的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进而增加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其次,由于患者的数量比较庞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下,很难与每一名患者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易造成患者意见反馈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再者,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对于自身疾病以及介入治疗的认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2)护理对策,首先,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新知识的学习,并对具有针对性的患者及疑难病症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演练和讲解,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2];其次,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除了要保证心脏介入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将患者的疾病及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消除其因为未知而引起的各种负面心理,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有针对性的加强药物使用指导,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积极予以解答,且应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语言,以免患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再者,不断对过往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并通过科室讨论的方式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呕吐1例、血压下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呕吐2例、血压下降2例、室颤1例、腹股沟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6,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24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19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86.67%;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78,P<0.05)。

3 讨 论

从临床实践来看,介入治疗是心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急救措施,由于接受该治疗的患者大多具有年龄大、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再加之缺乏对自身疾病和介入治疗的正确认识,因而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由于操作能力、应急能力、沟通交流工作不到位等原因的影响,也有可能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所以有针对性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即充分考虑介入治疗的风险问题及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科室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处理,重视预见性护理监测,做到早及时、早发现,进而从根本上杜绝了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从侧面提示了针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的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

[1] 刘少玲,韩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14,3(10):761-762.

[2] 王雪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56-1657.

[3] 郑明霞,冯明华,等.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术期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3):592-59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6.046.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针对性护理人员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