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王晓刚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学生为例
李 楠,王晓刚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二者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锻炼频率、时间、运动强度、锻炼方式以及体育消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位居前3的是Keep、悦跑圈、咕咚运动,而科学的运动训练、计步和记录公里数、查看卡路里的消耗是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最多的3个功能;2)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形减肥和促进身心健康;3)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频率高、时间长、强度大的人数均有所增加,进行团体锻炼的人数也增多;4)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每月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的人数比没有使用运动类APP的多。
运动类APP;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安装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里的应用程序——APP也随之兴起,例如生活服务类APP、新闻类APP、网购类APP、社交类APP以及运动类APP。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1]。随着市场需求旺盛、政策支持,二者叠加导致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和可穿戴技术的运动类APP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运动类APP是以手机终端为传播载体,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运动项目学习,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也叫做手机体育移动客户端。
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使用运动类APP不仅能方便记录和分享每天行走的步数、公里数、卡路里的消耗情况,还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设计合理的运动健身计划和方案,依据自己锻炼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大学生的运动处方和饮食,这些都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增添了许多乐趣和动力,现已成为一部分学生锻炼的主流产品。在调查中发现,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达到99%。本文从调查山西省大学生接触运动类APP入手,研究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使其成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驱动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以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1.1 研究对象以山西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本研究的顺利开展,通过查阅相关文件的纸质资料和中国知网、重庆维普资源数据库及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以“运动类APP”、“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动机”等为关键字查找近10年相关学术文章100余篇,并阅读与课题有关的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方面的专著,寻找本研究可供借鉴的资料,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问卷设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要求,根据理论维度编制问卷对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当场发放问卷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当场收回的方式,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大同大学和运城学院6所院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为94%。
1.2.3 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整理、筛选,建立数据库文件并在计算机上完成最终数据统计,得出运动类APP对山西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基本状况。
2.1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基本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占69.33%,其中不满意的仅占8.51%,原因主要是计步和卡路里消耗都不是特别的准确。而没有使用过的大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3,他们中有的认为这类软件没有多大意义,不会影响自己的课外体育锻炼;有的认为自己平时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单薄并且下载运动类软件还会占手机内存等其他原因而没有使用。由图1、2所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产品名称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Keep、悦动圈和咕咚运动,而科学的运动训练、计步和记录卡路里的消耗是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中运用较多的功能。
表1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满意度
图1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产品情况
图2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功能情况
2.2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对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2.2.1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更加积极 在564份有效调查对象中有173名大学生没有使用过运动类APP,所以对使用运动类APP的调查人数调整为391。对这391名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对比。图3可以看出,使用运动类APP后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的人数有325人,明显比使用运动类APP前的152人要多,而使用运动类APP后觉得一般、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人数都大幅度减少。结果说明:运动类APP在相关功能的影响下能够激发学生潜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大多数的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对课外体育锻炼持积极的态度,增加了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能够让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图3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
2.2.2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更加多元 由图4所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形减肥和促进身心健康,此外,提高运动技能、调整情绪、休闲娱乐、体育达标、提高个人能力和其它体育动机分别占39.19%、30.97%、27.03%、21.62%、17.57%和9.41%。由此发现,大学生由于对新鲜事物运动类APP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激发和维持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进行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他们明确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将体育锻炼行为的责任内在化,强烈地驱使着自身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更加努力和持之以恒地动员自己身心的能量去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
图4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2.2.3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每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 如图5所示,使用运动类APP前,9.97%的大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44.25%的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率是1~2次,30.43%的大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3~4次,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5~6次的占10.74%,而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7次以上的只有4.60%。而在使用运动类APP之后,比如运动排名、运动数据好友分享等让大学生非常容易找到附近的运动爱好者;有的运动类APP提供热门话题、勋章系统、里程夺宝、钻石兑换等独特功能让大学生把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同学朋友间日常的话题;还有少数运动类APP在体育锻炼中提供音乐播放功能,让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体验美妙深刻的情感。运动类APP的这些功能可以使课外体育锻炼变得更有声有色,让大学生更加愉悦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大学生每周不参与和每周参与1~2次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有所减少,每周参与3~4次、5~6次、7次以上的大学生都在增加。因此使用运动类APP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
图5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
2.2.4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多 图6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每次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 min以内的学生由原来212人的降低为61人,降低幅度很大,在课外锻炼时间30~60 min之间的学生增加了26.59%,60 min以上的也从58人增加到105人,增加幅度较大。这是由于运动类APP采用了GPS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和高性能CPU等技术,并能够完美地和通讯工具相结合使它内容广泛、结构新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比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类APP会带有一些激励性的话语、鼓励性的图片以及有表扬性的评价还有通过自己和别人锻炼的分享,都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使用后部分大学生每次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所增加,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5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运动负荷增大 图7可以看出,没使用运动类APP前有246名大学生每次参加运动负荷较小的课外体育锻炼,而使用后占65.48%的大学生都可以达到中等强度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着体育锻炼强度不足的现象,体育锻炼效果较差。运动类APP会记录和储存用户运动的物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可以让大学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锻炼中的能量消耗以及自己身体的机能情况,有的可以根据大学生锻炼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运动、锻炼计划,能使学生达到相应锻炼强度,取得相应的锻炼效果。科学的体育锻炼要做到锻炼频率、时间和强度相适应,才是适宜的体育锻炼。一般来说每次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应在30 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也要达到中等程度以上。
图6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图7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
2.2.6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进行团体锻炼的人数增多 图8可以看出,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中个人锻炼的人数增加幅度变化不大,团体锻炼形式由使用前的8.18%增加到使用后的17.65%,而与同学朋友、家人一起锻炼的都有所减少。运动类APP中运动交友、群组挑战、同城关注等功能让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为实现团体成员的共同愿望自发组织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大学生通过参与团体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等,这些实践与锻炼无疑都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吸引力。
2.2.7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每月的体育消费增长图9可以看出,使用运动类APP前的大学生每月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有149人比使用运动类APP后的大学生68人要多,而使用运动类APP后大学生每月体育消费在101~200元、201~300元、301~400元以及400元以上的都比使用运动类APP前的大学生人数多,说明运动类APP中运动商场、健身私教及其他以运动类APP为载体的体育运动信息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体育消费,包括体育物质消费和体育精神消费,运动类APP中自带如广告、相关运动产品等体育消费信息,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物质消费活动;还有运动类APP中分享各种个人自身经验消费信息以及公共体育消费信息这些以运动类APP为载体,不断激发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兴趣,影响消费者对体育消费的态度,间接地影响大学生体育精神消费活动。
图8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
图9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每月体育消费情况
3.1 结论
1)在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与体育锻炼中,Keep、悦跑圈、咕咚运动的使用率居于前3。科学的运动训练、计步和记录公里数、查看卡路里的消耗是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中最多的3个功能。
2)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形减肥和促进身心健康。
3)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在1周3次以上、体育锻炼时间在30 min以上、体育强度在中等强度以上的人数都要比没有使用运动类APP前的人数多。在课外体育锻炼方式上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团体锻炼的人数比使用运动类APP前要多。
4)大学生受运动类APP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用运动类APP的大学生每月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的人均体育消费人数比使用运动类APP前要多。
3.2 建议
1)运动类APP同质化严重,大学生在接触一段时间新鲜感过后,就不会再坚持使用了,数据统计不准确,大学生在同时使用好几个运动类APP运动后的得出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兴趣和使用情况。设计者应增加特色和创新功能找到增强用户粘度的关键问题。
2)大学生体育态度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激发和维持都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有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才会参与到体育中来。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引用运动类APP中的一些功能和程序,只有大学生兴趣不断提升,行为动机会才会更加强烈,行为的产生才会更加有效,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激情与乐趣。
3)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不要为了让自己的健身“排行榜”在朋友圈处于领先地位而增大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应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4)体育消费是大学生的日常必须消费,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前提条件,应正确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态度,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对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大学生自身各种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
[1] 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109-115.
[2] 吴若熙,王庆军.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18-22.
[3] 于晓东,刘宗超.运动类APP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4):116-119.
[4] 赵洪波,马从坤.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12):1-4.
[5] 石璞.不同类型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类APP的选择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2016(2):56-57.
[6] 薛峰.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43-47.
[7] 胡晓飞,练碧贞,陈新.北京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57-660.
[8] 张龙,黄霞,耿建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77-79.
[9] 刘洪俊.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98-101.
[10] 陈佩,李晓晨,陈东良.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109-111.
Research on the Infuences of Sports App on Undergraduate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s—Taking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Nan, WANG Xiao-g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 Centr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51,Shanxi China )
Sports APPs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there should be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Motivation, exercise frequency, time, intensity of exercise, exercise method and sports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use sports APP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e study found that: 1) The top three sports APP used by students are the Keep, Joy-run and Codoon-run. Scientifc exercise training, step and kilometers record, and the calorie consumption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PPS. 2) The use of sports class APP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fter-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is positive, students use sports class APP to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shape weight loss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3)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the use of sports class and those who frequently participated in the extensive sports class for a long time wer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use sports APPs consume above 100 yuan is more than those who do not use the APPS.
sports app;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G806
A
1004 - 7662(2016 )07- 0025- 05
2016-06-20
李楠,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