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2-09 18:16罗彦平董瑞雪
中国军转民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 罗彦平 董瑞雪

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 罗彦平 董瑞雪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专项取得标志性成果,国防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军工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国际合作和军品出口不断拓展,与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都给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求,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找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最优道路。

1.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专项取得标志性成果,国防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军工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国际合作和军品出口不断拓展,与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然而,与世界国防科技工业的先进水平比,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目标相比还存在着实力不强、创新不足、体制不顺、开放不够的差距。究其原因,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法律法规不健全

2008年机构改革后,国防科技工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体制改革、市场监管等管理体制职能分散弱化,管理部门职责交叉、界面不清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缺少一部规范其自身发展的基本法,相关规定散落于其他各项法律规定中,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够,法律效力层级不足,不能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供权威的法律支撑。

1.2 军民融合发展步伐较慢,行业资源统筹利用不够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信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发改委也提出了针对不同范围军民融合的相关建议,然而由于缺乏统筹军队、军工单位和民口企业等各类资源的管理机制,行业发展割裂现象依然存在,军民融合发展步伐仍较慢。首先,民口企业参与军品生产不充分,社会化协作不够,军民发展相对割裂。军工集团自成体系、自我配套现象较为严重。其次,资源共享不够,军民重大设备设施、重点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不够,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小,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1.3 军工能力还需统筹加强,仍存在“瓶颈”、“短板”

“十一五”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实行了任务能力结合型的能力建设模式,开展了一些超前性、基础性的能力建设,军工核心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目前由于基础性能力建设和新技术探索研究条件仍不足,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阻碍军工能力水平的提高。

1.4 科技创新不足,武器装备技术提升受到制约

国防科技工业科研多集中在针对型号科研的应用研究,同时,由于尚未形成跨部门跨领域沟通协调机制,部分战略方向和关键共性领域仍存在研究空白,造成国防科技工业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储备不足,高端核心器件、基础软件、先进材料和动力技术仍存在依赖国外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发达国家低于30%,而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

总之,军工发展中体制机制不顺、军民融合不深、能力建设支撑不够、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机构、政策引导、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统筹不够,各项措施不配套、不到位,措施之间协调衔接不够,军工发展中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由此可见,要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先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2.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五个重要方面

2.1 将统筹改革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活力释放点

针对目前军工管理机制不顺、市场体制运行不畅造成的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军工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最终建立起竞争充分、监督有力、评价科学、激励有效的军工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军工发展动力和活力。

2.1.1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统一管理

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军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做好总设计师的角色,针对目前军工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科学引导军工快速发展。首先,确定统筹军工发展专职部门,理顺政府管理体制,通过准确界定和妥善处理政府、军队相关部门的职责关系,不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建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其次,通过改进军工业绩考核制度,降低对军工集团考核的经济类指标比重,增加核心能力建设、军民融合等相关指标,引导军工单位全面协调发展,避免军工单位在经济指标考核下出现的盲目扩张,主业不突出等问题。

2.1.2 深化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在市场运行机制大环境下,军工行业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市场,加上政府的调控手段存在滞后、不灵活等问题,军工行业发展必须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同时,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实现资源更有效的配置。由于目前军工行业运行机制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因此,军工行业应当加快改革的力度,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运行机制。

科研院所方面:目前,我国民口科研院所已基本实现了科技资源配置向市场的转变,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军工科研院所的改革相对落后,仍处于“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较为尴尬的处境,科研院所尤其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产品化、经营化、趋利化倾向明显,不利于科研院所对基础研究积极性的提高。因此,为提高军工科研院所的活力,发挥科研“国家队”的作用,必须加快军工科研院所的改革。目前,军工科研院所转企改革配套政策已经出台,为军工科研院所顺利转制铺平道路,下一步要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分类清理工作,对科研院所进行分类改革,除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具有战略地位的核心科研院所和基础院所保持国家所有外,其他均应逐步推向市场,实现科研院所的企业化改制,建立产权形式多样的科研院所体制。

企业改革方面,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军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导军工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避免因盲目决策、权责不明带来的效率低、活力差等问题。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和经济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将军工企业推向市场,增强竞争意识。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军工企业改制上市。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引导资本逐步集中到优质军工企业,提高军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的市场监管方面,由于军工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更多的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还应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的监管,确保国家对军工能力的控制力,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避免军工资源的流失以及因军工企事业单位利益驱动,减少对军品技术的研发。具体看,应完善军工企业上市审查制度,探索军工独立董事制度和“金股”制度;规范军工资产上市筹集资金的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军工技术、军工能力和军民结合产业;加强对军工能力的监管,防止军工能力的削弱和军工资产流失。

2.1.3 推动行业改革,促进行业间的协调发展

目前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划分以及集团式管理模式,造成军工集团自成体系现象较为严重,阻碍了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行业改革,加强专业化重组。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基本上都采取了并购和专业化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集中和军工企业的壮大。同样,在我国可通过加快军工资源的整合力度,按照专业以发动机、雷达、惯性器件、军用集成电路制造等资源为试点,按产品和环节的专业化,完成资源的整合。打破行业界限,重组人力、科技、资产等资源,实现行业间的协调发展,提高集团之间、军民之间的配套比例,推进形成像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门等跨军种、跨平台的军品主承包商,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型军工企业集团。

2.2 以军民深度融合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由之路

军民融合是世界军工强国发展证实的成功经验,无论是美国军民技术双向渗透和双向扩散的军民一体化模式,还是以色列以先进国防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以军带民模式,或是日本利用民用企业承担武器装备研制任务的以民掩军模式,无一例外都取得了成功。而前苏联的军民分割发展模式虽然塑造了强大的国防,但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不平衡,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这些经验和教训证明,军民融合发展是世界军事经济强国的共同选择。

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军民两用”,到十八大指出的“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军民融合一直是军工坚持的发展道路。参考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要实现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就要统筹利用好军民各类资源,加快推进军转民与民参军。

2.2.1 鼓励军工特色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军转民的步伐

虽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是军工单位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国防开支有限的情况下,军工单位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不可能完全依赖军工产业,还要大力发展民用产业。从全球军工百强经营数据看,2013年全球军工企业100强军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的比重由五年前的38%降至目前的31%,排名前10位的军工企业有8家军品产值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可见,军工单位都在加大民品行业的发展军工企业,减少对军品业务的依赖程度。

军工行业作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端制造业的骨干,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化发展条件。因此,应当将军转民的重点放在能够充分发挥军工技术和能力优势的领域,以军工特色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广为重点,发展核能、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型产业,进一步突出军工主业,减少与军工技术无关的产业比重。军工优势产业中,以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光电产品、特种化工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物制药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参与非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信息安全、反恐等国家安全产业,充分发挥军品技术的支撑作用。另外,还应当结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谋划,找准与区域发展的“结合点”。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形成集聚发展,积极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军工技术应用带来更大规模的产出效果,促进军地一体化融合发展。

2.2.2 进一步加大民参军的力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等基础产业迅猛发展,其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备了服务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条件和能力。目前,我国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中,民口单位已占三分之二,国防科技工业不应该闭门造车。在美国,法律已明确规定国防部合同金额的30%应由中小企业承担,其F-22飞机主承包商洛马及其合作承包商波音外包金额占比达到62 3%,中小企业在军工科研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样,我国军工完全可以利用民口单位科技能力、生产能力参与军工生产,通过降低民参军的门槛,放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准入条件,提高军民标准的共用性等手段,引导民用技术向军用领域的转化和转移。依托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从人才、技术、资本等各方面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撑和推动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和最具有可持续性的物质条件。

2.2.3 积极推进军民资源的共用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资源的范畴很广泛,包括无形的信息、技术,有形的人才、设施等。要实现真正的军民融合,就是要统筹军民各类资源,实现资源方面的充分融合,形成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盘棋”。具体看,可通过建立起军、民信息沟通的机制和平台,促进装备技术供需信息的共享;通过加强军民设施及能力开放共用,改变目前军民实验室、重大设施等相对封闭运行的状态,提高利用效率;通过促进军民科研力量的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和技术的互通共享。通过最大限度的集中优势资源,为国防和国民经济贡献力量。

2.3 将统筹能力建设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点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威胁世界和平的挑战日益增多,给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军工能力建设要统筹各项已有能力,将建设重点放在核心能力方面,将长期基础能力建设与短期型号任务结合,探索效能型能力建设模式。调整优化乃至重新整合能力结构布局,解决中低端能力比例较大、高端能力偏弱等问题,为军队提供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武器装备,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2.3.1 统筹划分各类能力,保证小核心的支撑作用

打造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能力结构,其中,小核心是指同时具有资产和产品双重专用性的能力,或者是资产和产品至少有一方面具有军品专用性的能力,大协作是小核心之外,具有通用性的一般能力。专业化就是按产品的专业化和按环节的专业化。开放型是加强实现能力的共享共用。

根据能力划分,在军工能力建设中要抓住“小核心”,形成突出战略能力,精干重要能力,避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放开一般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工业基础能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军品科研生产结构布局。对民口配套单位已有的能力,军工不再投资建设。对落后的能力,加快淘汰与改造,进而提升能力整体水平。

2.3.2 加强能力建设顶层设计,夯实能力基础

改变型号牵引的建设模式,以国家安全战略为导向,以支撑体系化、信息化和新一代武器装备,增强战略威慑能力,打赢现代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的,科学规划能力建设,做好能力建设顶层设计。着眼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的长远需求,统筹好基础研发力量、共性技术研究力量与专业技术研究力量的协调发展,确保完成任务和增强核心能力相结合,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工能力,实现能力建设的超前布局。

2.3.3 统筹能力建设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

优化军工投资结构,政府投资重点放在核心、重要的基础能力。推动投资渠道由政府投资为主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鼓励社会投资有序进入。对不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投资较小、技术通用性强、市场竞争充分的一般能力建设通过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能力相似的专业,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开展建设。同时,通过探索一体化统筹安排资金的方式,改变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部门分割、科目重复交叉问题,加强科研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衔接,推广军品配套“一条龙”项目的模式,对部分项目实行科研、建设一体化审批,从而实现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

2.4 将统筹科技创新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引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驱动发展”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战略目标。国防科技工业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应当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将重点放在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努力在军事技术和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促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的转型升级。

2.4.1 统筹全社会各项资源,加强协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历史上军工相对封闭的科研生产体系造成了行业内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科研力量缺乏沟通,研发能力分散、重复,甚至恶性竞争,不利于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因此,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协同创新,统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破传统单一的封闭式自主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用各部门的协作,充分吸收国民经济体系中先进的思想、管理、技术、人才以及资金、市场、信息等资源,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2.4.2 统筹科研费使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共有的对抗性特征,不仅决定了世界各国把最尖端的技术首先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以获取军事的主动权,而且还会严格限制核心技术的外溢,确保军事上的主导和优势地位。因此,在跟踪研仿的创新模式下,国防科技工业不可能掌握最先进的核心技术,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只有以自主创新为基点的“中国创造”,完成“中国制造”才有可能实现科技上的超越,摆脱装备发展受制于人的局面,最终实现军工技术的引领作用。

美国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军事技术优势,就在于其对国防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美国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占武器装备科研投入的比重为25%,而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的“重型号研制、轻基础研究”使科技创新活动停留在工程技术层面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军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将基础研究作为重要基石,通过统筹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先进工业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的投入力度。

2.4.3 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发展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通过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不断激发军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具体看,完善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加强对基础性、原创性科研成果、协同创新团队和杰出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以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遴选为抓手,抓好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允许单位和个人获得知识产权收益,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2.5 将统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突破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技术落后、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研制出一系列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其中,“两弹一星”工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的国家,目前开展的国产大飞机计划的成功将使我国航空业与波音、空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作为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重要实施主体,国防科技工业应抓住项目实施的机会并以此为突破点,完善军工组织模式和融资模式,实现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带动作用。

2.5.1 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带动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

国家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不仅可以带动一批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技术创新,进而带动国防科技工业水平的整体跃升。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通过曼哈顿工程,带动了其核技术的发展;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实现了航天航空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信息高速工程,提升了电子信息技术。国防科技工业积极参与各大工程,抓住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以及载人航天、大型飞机等重大专项实施的机会,力争在基础科学和重大系统性技术等前沿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以点带面,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2.5.2 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创新组织模式和融资方式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确定的核心电子器件、大型飞机等十六个重大专项中,国防科技工业涉及了大部分内容,并作为重要的承担主体。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也梳理了多个科技项目。要推动这些项目和工程的成功,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和融资方式。在组织模式方面,由于国防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面临风险高、涉及单位多等诸多特点,因此必须打破行业、集团之间的界限,集中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各项资源和力量,利用技术总成的模式,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重大工程的成功。在融资方式方面,应当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基础上,拓宽重大工程融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通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开展,逐步实现国防科技工业整体组织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创新。

3.结论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强国梦”、“强军梦”美好愿景,也给军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必须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逐步排除军工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凝聚军工发展正能量,实现强军富国的伟大梦想。

[1]樊继达.创新驱动引领中国迈向经济强国,行政管理改革[J].2014(7):30-33

[2]罗彦平,董瑞雪,郑兴祥.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需要厘清的核心问题,国防科技工业[J].2012(9):17-18

[3]杨少鲜,王秀素.我国军工企业上市融资发展研究,科技和产业[J].2013(13):49-54

[4]国外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借鉴和启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J].2010(26):34-37

[5]美国《防务新闻》[J].2014年8月

[6]莫曾斌.国防科技工业要跟得上保到位,国防科技工业[J].2013(4):15-17

[7]甘志霞,吕海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J].2008(3):3-5

[8]郭磊,蔡虹,张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我国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3(30):101

(作者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

银光集团举办反恐实战演练

6月29日,中国兵器工业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白银市公安局联合举办反恐实战演练。银光集团武装保卫部与武警白银市支队、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公安分局等部门260余人参加实战演练,在演练中提升反恐实战处置能力。

下午15点30分,演练正式开始,3名“恐怖分子”携带疑似爆炸物和凶器等物品,翻越围墙进入银光集团库区,企图实施爆炸恐怖袭击。案情发生后,银光集团启动反恐怖事件应急预案,各部门迅速联动,展开了对“恐怖分子”的追捕和对巡逻人员的现场救援行动。与此同时,白银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后,各警种迅速出动,相互配合围捕“恐怖分子”、搜寻被遗弃的爆炸物。

此次反恐实战演练,旨在进一步增强重点企业与地方公安机关、医疗救护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全民反恐意识,全面提高应急队伍应对恐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王娟娟)

江南技术技能人才展风采

近日,湘潭市总工会组织了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评选。经认真审核评选,共52个职工技术创新优秀项目被表彰奖励。江南集团获奖的两个项目分别是低温管接式系列阀门和神舟飞船座椅缓冲器制造工艺技术。该公司自主研制的低温阀门,打破了国内LNG气瓶生产厂家均采用进口低温阀门的局面,有效提高了气瓶的核心技术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神舟飞船座椅缓冲器制造工艺技术项目的研制,突破了神舟飞船座椅缓冲器制造关键技术问题,为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使该公司成为航天产品座椅缓冲器定点生产单位,创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国、全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湘潭市选拔赛中,江南鼎晟数控公司员工叶红忠获得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比赛第一名,被评为市五一先锋、市技术能手,并晋升为技师。叶红忠负责该公司售出的100多台数控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树立了良好的售后服务口碑。本次评选会取得了预期效果,对调动广大职工投身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小佳 王慎为)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