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本:老年人长期照护与社会工作介入

2016-02-09 13:34
知与行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老年人

窦 影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社会热点论坛

以需求为本:老年人长期照护与社会工作介入

窦影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应对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应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老年人,涉及生活需求、健康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以及老年人临终关怀等特殊需求。社会工作在对老年人服务进行介入时,需要进行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调查,并以此实际需求为基础,采用个案管理和规划、小组治疗和支持、社区照顾、临终关怀等专业模式和方法,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护;福利需求;社会工作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人口结构转变的必然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7亿人,占总人口10.1%,相比较2013年,老年人口增加近千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加近600万。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正面临着年老体衰这一不变的问题。进入老年期后,特别是高老期,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就会有所减退,甚至由于老年人患病的增多,大部分老年人需要长期的日常生活的照料。因此,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提供成了当务之急。

一、老年人长期照护及服务对象

老年人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是把医疗、个人照顾和社会服务长期地提供给丧失(或从来没有)日常功能的人[1]。也就是说,长期照护已经不仅仅是医疗照顾服务的建设和升级,相应地社会服务也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老年人长期照护是具有综合性的,需要多个学科多个门类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对于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国家和社会面临着艰巨的养老任务,政府、社会机构、民间组织等都为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进行着系统性的建构。

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照护的对象是日渐衰弱并且丧失一定能力的老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日渐衰落是不可逆的,由于年老体衰不可避免,长期照护也是一个连续过程,它需要针对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需求和问题,进行解决和满足,这样长期照护的主旨是帮助日渐丧失日常功能的人获得更独立、更舒适和更有尊严生活的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老年人长期照护不仅要针对不健康的老人,还要包括健康老人,这样的长期照护体系才是融预防与服务为一体的体系。基于此,我们认为,老年人长期照护是针对老年人开展的服务提供,包括健康与不健康的老人,同时在建设长期照护体系时,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社会组织、志愿团体、各专业服务等的共建,提供解决现有实际老年照护需求的规划服务,以及针对未来可能的老年照护需求的预防服务。本文从老年社会工作角度入手,探索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发挥恢复老人受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关系、维持老人的功能、提供老人所需要的资源等提供何种服务,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尊严地活着”。

二、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是开展长期照护服务规划和使用的基础。从老年人在生活上、健康上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出发,才能确定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一)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基本需求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有哪些?从系统理论角度出发,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出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需求。这是老年人的综合性需求,它包含了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能够维持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各种需求的总和。由于进入老年期之后,经济收入减少,身体健康日渐衰老,老年人需要能维持像以往的基本生活状态才能保持独立生活,尤其是当前很多老年人都想要留在家中,那么如何为他们规划出适宜的服务及服务输送网络,以保证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或社区中,正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提供给老年人合适有效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需求,主要是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满足去实现。主要涉及送餐服务、准备餐点、协助洗澡、喂食穿衣、家务打扫、洗衣服务、交通接送、协助购买生活用品、房屋维修、家居无障碍改装、经济支援、法律服务等。

第二,健康需求。老年人生理上的衰老不可避免,使老年人感受已进入老年期的也正是他们身体机能和功能的丧失,这给老年人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增加了老年人在健康上的风险和需求。进入老年期之后,生理健康问题一直是老年人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社会参与、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同时生理健康问题也是开展社会工作的晴雨表。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延迟和缓解老年人的生理衰退问题,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实质的提升。在健康需求上,有些老年人越来越关注合理饮食和健康计划,需要各种相关的信息,也有许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眼疾、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皮肤病等各种慢性疾病,还有一些老年人脑血栓、中风后存在后遗症,需要进行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持及改善的相应服务,主要包括康复锻炼、陪送就医、健康检查、营养计划、服药提醒、日常看护、营养安排等。

第三,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一直是被忽略的重要问题,而它的解决则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2]。以往有些老年人的家庭,甚至包括老年人自己在内,认为吃饱穿暖是老年期需要解决的唯一要务,忽视了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再加上中年子女可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中年子女需要帮扶自己的子女,又得照顾老人,面临着各种压力,也可能造成家庭代际关系的不和谐,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另外老年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存在危机,老年夫妻各自在身体健康上和社会交往上丧失的程度不同,也可能存在一方照顾另一方的状况,时间久了,可能会造成照顾者压力过大,怨恨感增加,并且也影响了夫妻互动的形式。有些老人基本不能与配偶互动,这种情况下,照顾者的心理哀伤程度更严重,再加上老年家庭如果存在经济上的支持问题,会影响老年夫妻关系,也出现了老年夫妻之间的虐待问题……老年人在老年期可能会遭受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随着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对该问题的解决也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般来说,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老年痴呆症、老年抑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等,因此可能会形成老年心理的失落感、孤独感、抑郁感等。解决相应问题,提供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服务包括心理咨询、面谈、电话谈话、家庭关系协调、虐待防治、友善访视、资讯提供、建立家庭支持网络等。

第四,社会需求。老年人在年老体衰之后,有些老年人身体行动不便,可能没有以往那样具有丰富的精力应对社会交往生活,有些则因为退休之后社会接触的减少,从工作角色向休闲角色转换,而渐渐脱离社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隔离。社会隔离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良好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国外的老年社会工作多数也在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适应的服务,进而实现社会支持[3]。因此,在老年期还需要保持与社会的接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加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的相应服务内容,包括参加聚会、志愿工作、休闲计划、社会活动参与、就业咨询等项目。

总之,老年人的需求包括的内容方方面面,十分丰富,以此为基础提供的服务也需要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进而为老年人提供“幸福晚年”。当然,不是所有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都是一样的,老年人年龄、服务项目、状态等方面的需求是有所区别的,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的需求并不相同,有些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考察健康、年龄、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因素,还需要进行一定评估,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

(二)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特殊需求

由于老年期相对于其他阶段有其独特性,老年人需要面临人生的最后阶段,也需要处理相应的特殊需求和问题,即面对死亡。老年人面临最大的情绪困扰就是面对死亡问题,一种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的死亡,一种是老年人自身面对死亡。死亡问题会给老年人带来焦虑和哀伤,包括害怕、恐惧、悲哀、失落、愤怒、内疚等情绪,并且会因为各种情绪的程度不同,给老年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不同伤害。哀伤理论认为,个人在接受自己或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几个阶段,库布勒-罗斯(1969)认为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鲍尔比(1980)认为包括震惊和麻木、渴望联结、涣散和绝望、重组。虽然丧亲或临终老人的哀伤不一定按照这个顺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阶段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会不断出现。因此,对于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社会工作应结合相应理论和实务方法,使老年人勇于面对这些情绪问题,使丧亲者面对现实重新适应,能够从危机中调适过来,否则会影响老年人以后的情绪,不能正常生活;使临终者能够解决心理问题,维持最后阶段有意义的存在感。

三、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工作规划和安排应符合老年人长期的生活安排,以老年人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根本,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模式是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应用于实务过程中的概括与经验总结,是在相对固定的理论架构指导下的具有普适性指导价值的社会工作服务方式[4]。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指导实务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开展工作的基础。以往的研究认为,社会工作自引入中国以来,工作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主义特征,包括以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以及“易道”为基础的工作模式[5];以人本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存在主义理论等多元理论为基础的工作模式[6];以具体社会工作治疗方法引导的社会工作模式[7];以香港、台湾地区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以及以不同人群对象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模式等[8]。虽然多元主义模式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但是从未来社会工作发展走向以及社会工作实现的终极目标来看,以需求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是实现社会工作协助社会治理,完成目标的根本方式。

不同于以往行政主义下任务为本的工作方式,需求为本的工作方式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它突出强调解决需求问题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它是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看待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年社会工作应从健康和不健康的老年人,老年人的支持体系(配偶、伴侣、子女、照顾者等)、老年机构、老年所在社区等服务对象出发,以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为基础,开展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为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难题提供可供选择的途径,进而实现维持老年人的功能、恢复老年人受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关系并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资源等功能。

(二)需求调查工作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各类需求,因为年龄、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不同,需要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中老年人具体而实际的需求,这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需求调查。从专业角度出发,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文献法、基数测量法等调查方法获得居住在不同社区不同家庭的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具体需求,这也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了对具体环境中老年人群体需求的认识,才能制定符合地区、符合文化制度、符合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符合老年人发展要求的福利政策和工作方式。

(三)老年个案工作

通过个案的方式,可以解决老年人在自我察觉、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心理平衡等的相关问题,满足老年人在该阶段经常遇见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等需求,可以通过个案管理和规划来完成。老年个案工作实施方法有很多,以问题解决模式为主的过程行动模式;强调认知处遇以改变老年案主思考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性的访谈;以短期解决老年人突发问题的危机调适方法,等等,都是通过与老年人建立个案的工作关系得以实现的,这些个案工作可以从工作者和老年人的互动过程中,解决老年人在心理支持、丧亲、抑郁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不适宜小组活动的老年人。由此可见,通过个案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可以解决老年人在生活、健康、心理和社交等方面的具体实际的各项需求。

(四)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的类型主要涉及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交互模式。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假设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动是有关联的,个人需要机会和协助,进而有动力改变自我,更有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治疗模式小组是以治疗为目标,通过使用治疗手段使老年人痊愈,恢复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交互性小组则没有目标和方向,鼓励老人通过小组的活动协助解决问题[1]。近年来运用小组工作的形式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的实务实践增多,尤其是在养老机构中,使用缅怀往事小组疗法的比较普遍,因为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且不受多种因素控制,因此是普遍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使其通过对过去愉快经历的回忆,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情绪。除此之外,应用于老年的小组工作还有很多,如果通过在社区、养老机构、老年活动小组中实践这些方法,都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一般来说,老年小组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性作用,包括老年人社会活动小组、动机激发小组、娱乐小组、支持小组、人生回顾小组、心理治疗小组等。解决老年人在社会交往、娱乐、社会支持和情绪改善、人生领悟等方面的需求。

(五)老年社区工作

老年社区工作是从群体的层面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它可以发展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支持网络,解决老年人群体在社区生活中共同面临的问题,经常是通过社区照顾模式来实现。社区照顾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应用的重要模式,主旨是在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调动社区的正式和非正式资源,以实现老年人在社区内接受照顾的现实。老年社区工作往往可以采取调动老年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建立老年活动小组、进行家庭访问等方式来实现,也是在社区范围内,融合个案、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的综合性方法,通过社区工作,可以解决老年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另外,临终关怀服务是解决老年期问题的一种特殊服务。如前所述,面对死亡问题是老年人遭受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把悲伤情绪强烈地表达出来,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工作方式,对老年人做心理咨询、参与支持性小组、提供社区服务活动等,分担案主的悲痛,帮助老年人进行调适。临终关怀服务是基于人本主义立场,对老年人需求的关注。

四、结论及思考

综上,应对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老年人需求为本,是社会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的主要模式选择,也是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包括生活、健康、心理和社会需求等,社会工作可以从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入手,提供解决方案。同时老年人的需求需要做好调查工作,来自于实际调查的需求才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老年长期照护社会服务的解决和提供。首先,老年人的需求问题的确定。运用调查方法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可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需要各个部门以及老年人的配合,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有障碍。其次,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资源供给也存在着问题。目前国内在一线城市的社工机构较多,也有相应的老年照护服务,但是二、三线城市的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提供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很多情况下,老年人还是自己组织活动,缺少相应的社会机构和专业辅助。再次,多元主义福利提供还有所欠缺。老年长期照护应该是集合政府、市场、民间机构、志愿服务等多方社会力量来实现照护网络的提供,这样既能完成就有规划又能预防地照护网络体系,但是目前的福利多元的社会化提供显然并没有跟上,急需政府牵头,鼓励并整合社会力量进入老年长期照护领域。最后,社会工作专业化不足。在老年人长期照护中存在着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素质不高,人员较少的现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由于社会工作者总量不多,而能够投入到老年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更少,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力量不足,无法更为全面地为老年人开展长期照护的社会工作服务;另外,专业老年社会工作培养的层次性不足,缺少系统的老年工作实务的锻炼,缺少更为具体的专业化背景,无法系统地开展长期照护社会服务工作。

总之,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系统网络建设还需要继续深入,但是从研究层次上,我们需要重申的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根基。

[参考文献]

[1]谢美娥.老人长期照护的相关论题[M].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

[2]余运英.关注老人心理健康 提高老人生活质量[J].社会福利,2007,(10):46-47.

[3]Hadjistavropoulos T,John W Rowe and Robert L Kahn.Successful Aging[M].NewYork:Pantheo Books,1998.

[4]文军.论社会工作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2010,(3):1-8.

[5]钟桂男.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3-32.

[6]陈和.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及其本土化过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5-97.

[7]彭华民,陈学锋,高云霞.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4):87-91.

[8]彭华民.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J].社会科学研究,2010,(3):9-13.

〔责任编辑:徐雪野〕

Needs-Based: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Dou Ying

(CollegeofGovernmentAdministration,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150080)

Keywords:the elderly; long-term care; welfare needs; social work

Abstract:to deal with an aging society, the long-term care of 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issue needed to be resolved.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the long-term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should include both the healthy and the unhealthy, involving life needs, health need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eeds of older persons and the deathbed solicitude care and other special needs. When social work services intervenes with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vestigation of the need for the long-term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s needed.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the adoption of cas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group therapy, support and community care, deathbed solicitude car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models and methods are need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long-term care of the elderly.

[收稿日期]2016-04-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群体差异测评与协同机制研究”(14C055);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

[作者简介]窦影(1980-),女,黑龙江海林人,讲师,博士,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6-0114-05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