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背腧穴擦法治疗更年期失眠临床观察
高亮
更年期失眠;背腧穴;擦法
失眠是更年期妇女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西医治疗多局限于精神类药物改善睡眠、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药物耐药、反跳及滥用、依赖等问题,而中医疗法在缓解症状,改善情绪,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均显示良好疗效。笔者采用推拿手法之一——擦法,在背腧穴对人体脏腑调节作用的理论基础上,施行背腧穴擦法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就诊更年期失眠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均为女性,年龄45~59岁,平均(52.43±5.96)岁;病程1~11个月,平均(4.13±2.65)个月。对照组24例,均为女性,年龄46~59岁,平均(53.19±6.17)岁;病程1~13个月,平均(4.49±2.7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更年期标准参照1994年WHO所推荐概念,一般将40~60岁定为更年期[1]。失眠参照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的失眠诊断标准[2],(1)睡眠潜伏期延长(>30min);(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h);(3)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min)。且存在以下症状标准:(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失眠诊断标准;(2)年龄40~60岁,女性;(3)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正在持续使用精神类药物者;(2)严重心脑肾等内科疾病患者;(3)神经官能症;(4)严重皮肤疾病患者;(5)肿瘤及结核病患者;(6)传染性疾病患者;(7)不愿参加本临床研究者或中途退出、未按规定来院随访或者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结果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商品名:舒乐安定)1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治疗组采用背腧穴擦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医生在患者腰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均匀涂抹按摩乳作为润滑介质,采用擦法沿两侧膀胱经施术,操作时手掌或鱼际紧贴皮肤表面,做直线来回摩擦,以施术部位皮肤透热且患者能忍受为度,操作时间在15min左右,每周一、三、五各治疗1次,治疗3个月。
2.2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表[3]。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匹兹堡指数评价。根据指数变化对比判定疗效分析。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PSQ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PSQ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1个月、3个月PSQ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曾在北京、上海、江西、福建等地进行了围绝经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更年期症状以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平均发生率为75.2%,且尤以失眠最为常见[4]。
表1 两组治疗后PSQI指数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后PSQI指数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24 24治疗前15.29±1.14 15.24±1.68治疗1个月12.15±1.27*△13.91±1.54治疗3个月11.96±1.78*△13.52±1.39
更年期失眠属中医“失眠症”范畴,亦称“不寐”。该病最早记载见于《内经》中“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之名。根据前人经验及医藉记载,其病因病机与心、肝、脾、肾、胃等脏腑息息相关。《景岳全书·不寐》认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之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而心主血脉,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由此可见心与失眠有密切关联。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和发育,《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更年期妇女正值七七前后,天癸将尽,肾气渐衰,精血日趋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纵心火独亢而神明受扰,则夜寐不安。可见肾在更年期失眠证中占有主导因素。而肝与肾同居下焦,肝主疏泄、主藏血,与肾之间存在精血互化,乙癸同源的关系。妇女七七之年,冲任虚衰,天癸竭绝,肾水不足以涵养肝木,肾精亏损无以化生肝血,肝脏阴血亏虚而致肝阳上亢扰动心神,神不安则夜不寐。《普济本事方》谓:“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又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则精微营养五脏,灌溉四肢,输布全身,上达脑户,下滋肝肾;故脾胃健则五脏俱荣,脾胃弱则五脏俱损。《素问·逆调论》有“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都很好阐述了脾胃与失眠的关系。而胃为阳土,胆为阳木,阳明胃脉随之衰弱,胆木清净之气也受到影响。《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胆主少阳之气,枢司开合,若少阳之气失于调畅,胆气郁滞,则变生痰浊,痰扰神明,魂不安藏,则病发不寐。且胆主决断,清净之府被扰,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因此,更年期失眠与各脏腑均有密切关联,故治疗更年期失眠时,如片面地以单个脏腑作为切入点,难获良效。
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故可疏通各脏腑之气,通调各脏腑之功能。《素问·长刺节论》:“迫藏刺背,背俞也。”《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这些均说明背腧穴可以治疗五脏疾病,同时也可治疗五脏相关的其他疾病[5]。擦法为推拿摩擦类手法的代表手法,属于内功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刺激柔和且能产生温热效应,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等作用[6]。擦法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将擦法作用于背腧穴,是利用最“简、便、廉、验”的方法达到对人体各脏腑功能整体调节的作用,从而改善更年期失眠症状,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研究[7]表明,腧穴通过各种能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穴位感受器感受刺激。当手法作用于患者皮肤肌肉上,相应的生物刺激感受器会将刺激信号由感觉神经纤维传到脊神经进入脊髓后角,经过感觉运动中枢反馈从运动神经传出信息,对内脏和躯体进行调控[8]。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可引起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及深部感受器的兴奋,发放动作电位,向中枢传人感觉性冲动信号,这些冲动又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引起一系列机能改变,造成人体各大系统功能变化,对疾病产生治疗效应[9]。
本组结果显示,背腧穴擦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1]张绍芬.绝经-内分泌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0.
[2]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3]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姜向坤.浅谈围绝经期失眠[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9-20.
[5]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
[6]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3.
[7]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5-93,146,131-132.
[8]Margareta nordin,Victor H,Frankel.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39.
[9]段玉新.推拿手法的作用途径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765-766.
(收稿:2015-11-15 修回:2016-01-08)
杭州市下城区医药卫生科研计划A类项目(No.A201503)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针灸科(杭州 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