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明,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室,山东 潍坊 261053,liuming28098@163.com)
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双师制”培养方法探索*
刘明,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室,山东潍坊261053,liuming28098@163.com)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课程体系不规范;缺少主观体验;忽视阶段性、差异性和连贯性的统一等问题,尝试探索“临床带教医师+医学伦理学教师”共同参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双师制”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双师”共同参与,在院校内医德教育与临床医德实践养成之间搭建桥梁,实现二者的互通融合,切实提高卓越医学人才的医德践行能力。
卓越医学人才;医学职业精神;双师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是实践素质培养的基本目的。因此,如何搭建卓越医学人才院校内医德培养与临床医德实践的统一,强化其伦理分析能力、伦理决策能力和伦理践行能力,这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养尤其要关注并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职业立场、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风尚、职业人格等因素的有机统一,是医学的灵魂[2]。医学职业精神的践行力,是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形成的关键环节和最终体现。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养成”等的倾向依然存在,致使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尽如人意,践行力培养依然是
一个薄弱环节。
1.1未能建立规范的课程体系,缺少对职业精神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一项涵盖了价值观养成、职业态度建立、利益观定型和知识技能获得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这项工程主要是由一代代行医人在行医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自发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这种职业精神培养的方式越来越难以应对社会变革背景下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诸多新问题。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高等医学院校也在努力探索将职业精神教育作为明确而独立的内容,并逐步尝试做好院校内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职业精神教育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在临床见习实习中进行强化,取得了一定的培育效果,但是仍然存在“重要求、轻落实、少评估、实效差”的状况。首先表现在没有形成职业精神教育规范的课程体系,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尚不健全,缺乏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尤其缺乏以医学伦理学为主、相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辅的规范化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如医学伦理学实践课程甚至没有纳入医学伦理学教学计划,大多是以教师的课内实践为主;相关课程仅仅借助于教师的自觉,并没有明确的渗透内容和具体实践要求等,致使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实践环节短缺或缺位,从而影响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
1.2培养过程缺乏对学生主观体验的关注和内容反思的指导
职业认同是长期的体验和对体验的反思。职业精神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职业精神的获得需要内化为自身的修养[3]。进行职业精神培育,必须按照医学生的成长规律设置内容,关注教育对象接收内容后的主观体验,并帮助他们进行反思,将知识和经验内化成价值观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后形成自己的职业精神体系。目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校课堂教学环节的知识传授,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职业精神知识,让学生了解职业精神“是什么”;第二阶段是见习、实习环节的实践养成,通过带教医师的临床实践让学生耳濡目染,解决掌握职业精神相关要求后“怎么办”的问题。从形式上看,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但是在完整的逻辑结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课堂教学环节,职业精神的内容多是作为显性知识进行讲授的,尽管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互动与交流,但是缺少对学生接受知识之后主观体验的关注。在临床实践环节,职业精神的内容多是作为隐性知识进行渗透的,尽管学生会自觉对带教医师职业行为进行反思并得出结论,最终以职业精神品质的形式在内心加以固化,但是在反思这个关键节点上,缺少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
1.3缺少整体规划,忽视了阶段性、差异性和连贯性的统一
医学生成才是一个习得掌握医学技术与完善自身医德修养相结合的漫长过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部门联合、分阶段实施、多课程渗透、多形式实践的连续性教育过程。但是,从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育过程来看,院校内的入学阶段的感性医德教育、课程学习阶段的医德知识教育、见习实习阶段的医德巩固实践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各阶段教育内容未能实现完全的有机统一,忽视各阶段教育的差异性,更缺乏各阶段医德教育内容、实践内容、师资指导等的有效衔接,致使医学生职业精神践行力弱。如何在医学生漫长的成长道路上保持职业精神教育的方向性和连续性是医学职业精神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针对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存在的实践缺位、实践能力偏弱的现状,为实现院校教育与临床实践教育的有效衔接,笔者所在院校在“卓越医师班”探索试行“双师制”培养方法。这种“双师制”不是要求授课教师拥有“双职称”,更不是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双素质”,它是在充分考虑医学学科特点和医德素质形成规律基础上,形成的“临床带教医师+医学伦理学教师”共同全程参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在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育过程中,“双师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1有效整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对于人文学科教师和临床带教医师都是不小的挑战。人文学科教师精于职业精神相关理论的讲授,但是往往缺少临床经验,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行为示范和实践指导[4];临床带教医师多为医学专业人员,能够在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但是未必善于将行为背后的精神总结成经验进行讲授,所要表达的内容只能靠学生“意会”,难以“言传”。随着医疗实践活动的日益复杂,医生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越发凸显,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在这种背景下,人文学科所传授的职业精神相关内容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学生的质疑,带教医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有些不合格的带教医师甚至用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颠覆了医者的美好形象,摧毁了学生刚刚建构起来的职业精神体系。
“临床带教医师+医学伦理学教师”共同全程参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既可以互补短板,让理论更加具体,让行为更加规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又可以通过“双师”参与,互相监督,高效整合教育资源,保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形成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新合力。
2.2有效实现临床实践能力与职业操守共同提高
职业精神教育仅仅局限于常规说教时,这种教育的结果无疑是不理想的。在这种说教中,医学生很少有机会对问题进行反思,也没有机会将职业精神的相关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当然,职业精神教育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带教医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对医师的行为,不同的学习者在反思之后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进行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既要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明确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储备,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内化与外化。
“双师制”职业精神培育模式较好地在理论讲授和实践养成之间实现了平衡。带教医师参与理论教学为理论讲授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再现营造一种虚拟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伦理学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协助带教医师对学生临床阶段遇到问题后的反思提供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建构职业精神体系。在“双师”的参与和努力下,实现临床实践能力与职业操守的共同提高。
3.1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组建“双师”协同机构
“双师”协同培育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教育领域的一项探索,这项探索离不开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离不开常设保障机构的高效运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此项探索取得理想效果,应成立“双师”协同机构全面负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相关事宜。
首先要选准机构负责人。由于该机构的工作跨越了学校和教学医院、院系和学科之间的界限,贯穿了医学教育的始终,负责人既要德高望重又要人脉广络,具有管理该机构的知识、能力和热情。其次要整合教育资源,仔细遴选教师和医师。参与到“双师制”遴选的授课教师和带教医师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应当“德高身正”,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5]。最后对该机构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在课程设置上安排必要的时间,在经费、人事上给予适当的保障。
3.2制定发展计划,依托师资培训,加强“双师”团队建设
尽管参与到职业精神培养项目中的“双师”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但是在探索阶段,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入选的“双师”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加强“双师”团队建设必要而紧迫。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双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掌握医学职业精神的知识和技能;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和评价策略;职业精神的教学和学习热情。
教师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师资培养的内容应当紧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要在整合内容上下功夫。将职业精神的内容规范化、具体化,把内隐的东西外化,把外显的东西细化。要在提升教师职业精神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上花力气。运用适合教师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将那些有益的教育理论融入教师发展项目,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要在激发教师教学和学习热情上做文章。尽力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更新知识结构,保持对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3.3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拓展教育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线性运动,它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尝试借鉴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对这些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在逐步尝试以强化职业精神践行力为主的情境学习法、榜样示范法和反思指导法。
情境学习特别适用于那些带有社区属性和文化属性的职业教育,这种职业内部错综复杂,各种观点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情境学习尤其适用于医学教育。这种方法寓教于真实情境,能够让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合法的边缘化参与临床[6],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实践活动的有效信息。在“是什么”和“怎么办”之间架起桥梁。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向学习者展示知识、态度和职业技能的过程,是传递无形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职业精神不可缺少的环节。用好这种方法,要看到正面示范的积极影响,但更关键的是要看到有悖于公认的从业准则的示范行为的巨大的破坏力量。在积极示范和消极示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反思是学习者遇到某些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后进行的一种非随意的、有针对性的思考。这种自发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对学习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反思这个环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应当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融入职业精神教育中去。给学生留足反思时间,帮助学生明确反思对象,并对反思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反思质量。
3.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检验教学效果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医学职业精神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是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必备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估不但可以引起医学生和参与到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师、医师对该问题的重视,而且能够保证教育计划不偏离职业精神培养的原则,保证职业精神教育的实效。
评估的内容应当包括伦理知识和道德推理能力的检测;标准化临床场景下沟通能力的考核;对职业身份的感悟和职业困境的分析处理;在真实医疗环境下的表现等诸多方面。评估要按照医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本科教育阶段(临床前期阶段、见习阶段、实习阶段)、毕业后继续教育阶段(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生阶段、住院总医师阶段),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5形成长效机制,把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融入医师职业生涯
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并最终成为合格的执业医师,这个过程可谓漫长而复杂。在学校阶段,医学生始终是以学生的身份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运用常规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结构清晰的问题。到了见习、实习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环节,学生不得不逐步放弃自己所熟悉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尝试着从临床新手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成为合格的执业医师做准备。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执业,他们必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多重维度参与临床,根据不同情境要求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应对不同的挑战。因此,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育应遵循医学生医德素养形成规律,着眼于职业精神的形成和践行力的提高,把握好各阶段的教育培养内容和实践培养方案,处理好内容的衔接和过渡,注重长效机制,把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融入医师职业生涯,从长期执业过程、执业行为中反映职业精神培育的成效。
[1]教育部,卫生部.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2012-05-07)[2016-02-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4/201404/xxgk_166950.html.
[2]申晨.中医院校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调查[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3.
[3]杜鹏.论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13.
[4]凌保东.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91.
[5]马莉丽.医学类大学生医德观偏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29.
[6] Richard L.Cruess.医学职业精神培育[M].刘惠军,唐健,陆于宏,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修回日期2016-09-24〕
〔编辑金平〕
Explo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with "Double Teacher" Method for Medical Students Based on Preeminent Docto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LIUMing,XUYumei
(MedicalEthicsResearchCenter,WeifangMedicalUniversity,Weifang261053,China,E-mail:yumeixu@126.com)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s well a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Preeminent Doct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Currently,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in medical tal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such as the unstandardized curriculum, the lack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the ignorance of the unity of education stages, student differences and coherence.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the "double teacher" method, in which both clinical teaching doctors and medical ethics teachers engage in th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Its purpose is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further to integrate them through doctors′ and teachers′ joint participation, which will significantly enhance medical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of medical moral.
Preeminent Medical Tal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Double Teacher Method; Exploration
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5.07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专项课题:卓越医学人才医德素质培养与发展性评价研究(ZBX15005);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模式研究(2016B-YD008);潍坊医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实效研究(2014Y016)
R192
A
1001-8565(2016)05-0759-04
2016-07-18〕
**通信作者,E-mail:yumeix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