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何遥
商用车车联网的服务模式
□ 文/本刊记者 何遥
IOT(Things of Internet),万物互联,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智慧产业的春风中,车联网蓬勃兴起。
车联网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车与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
创新的技术发展为构建一个开放诚信、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商用车车联网全产业生态圈提供了可能。车联网将深刻融合人、车、路、货、网与司机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智慧的出行;这的确让人心生向往,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谁能趁涨潮时抓住上升的时机,谁将会处于浪潮之巅,笑看风起云涌。
车联网为人们构画出了一幅完美诱人的图景,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互联网的美德一直是免费分享,到目前为止,多数车联网产品仍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仍然有一批站在时代尖端的探索者,一直在探索着车卫士未来的盈利模式,他们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
在车联网产业链中,汽车制造商、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Telematics Services Provider )、通信运营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构成了主要节点。其中,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不同的运营者来划分,车联网的商业服务模式可分为四类,即,汽车制造商占主导;通信运营商主导;汽车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合作;独立于两者的第三方主导。
上述最后一种,由独立的第三方企业自行搭建服务平台、呼叫中心,自选服务和内容提供商,制定营销计划,通过OBD(On 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设备和手机APP向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车联网服务。由于通用OBD接口的开放,不同品牌的汽车都可以使用独立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车联网服务,因此不受汽车品牌、车型的限制。由于其独立运营,所有的收入都直接流向TSP,包括销售设备的收入、用户支付的服务费和流量费、广告收入和第三方应用分成收入。之后独立的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再向设备提供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分配利润。
主导车联网运营的独立第三方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建设平台、呼叫中心,还要有较高的平台运营能力,除此之外还需独立开发和销售车联网产品,因此这种模式对企业要求很高。尽管这还不是现在车联网的主流模式,第三方企业并不会放弃这一诱人的市场,如四维图新的趣驾以及95190的智驾,车音网的语驾Drivo,赛格导航的赛格车圣,等等,都是属于这种第三方平台的车联网服务模式。下面以两个具体案例来考察这一服务模式。
以智能硬件为切入口,构建车联网平台
2016年7月,广东省车卫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第四代智能产品,车主将这个智能硬件插在汽车上,然后下载车卫士的APP客户端,“车卫士”就开始为车主服务了。安装“车卫士”后,车主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登录在线平台,查询车辆位置和实时行驶轨迹,具备防盗定位、故障检测、油耗分析等功能,可以有效保障车主的车辆财产安全。比如,当车辆发生异常震动时,智能终端触发后台系统平台发送报警给车主提示;当车辆位置发生移动时,“车卫士”即时发送短信通知车主,而且,它还可以直接嵌入到保险公司,让车险计算更加人性化。
登陆车卫士的APP客户端可以清晰看到,现在这个平台已经导入了众多与车辆有关的第三方服务,例如加油、维修保养、车辆保险等等,通过与第三方商家合作,车卫士可以与他们共享收益。
目前,车卫士APP平台已经聚集了40万的用户,每个月的交易额超过千万,并且已经覆盖了整个广东省。正是看到这个平台的巨大潜力,车卫士也引起风投机构的关注。此前,车卫士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据悉,B轮融资领投方已经确定,预计融资额为5000万。
车卫士最后要打造的是一个以汽车为主题的O2O平台,除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车辆服务信息,还会引导这些高端用户在平台上完成O2O的消费,而这也被认为将是BAT这些互联网巨头将来要做的事情。
云平台搭建商用车车联网生态圈
车旺95155云服务平台,是中交兴路车联网于2014年推出的一个全国商用车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重塑人、车、路、货、网与司机工作生活的融合方式”。具体而言,“车旺95155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卫星定位、物流交易、熟车管理、跟踪定位、油品服务、金融保险、远程救援等多项服务,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在运输过程中提出的各项需求,而且能够引领用户参与、掌握货运变革过程中的所有服务,全面落地商用车车联网O2O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服务体系,形成了商用车车联网生态圈的整体闭环。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为自己的车加油,也可以为自己的车配货,或者为自己的货在平台找车进行运输。据称,只要关于人、车、货的所有服务,都有可能在上面找到。
一个新生事物,一旦发挥出比原来的模式更为高效、可控和便利的特性,它就会自然生长和滚动发展。目前,有些已经接入这个平台的发货厂商,由于体会到此平台带来的价值(可以利用GPS随时掌握货运的进度),已经要求合作物流方也加入到“车旺95155云服务平台”上。原来通过物流园、经理人等传统方式找车找货的司机和货主们,手机上都互相推荐安装了“车旺”APP,已安装“车旺”并使用“车旺”进行找车找货的司机和货主们,再也不愿回到原来低效率、高成本的工作方式中了。
中交兴路最开始做的是车用GPS的业务,积累了大量用户。所以,现在能够开始以“车”来撬动“货”这一端。支撑中交兴路车联网发展的,不仅是丰厚的积累,而且有过硬的技术。因为这个平台要支撑的是千万级的货车资源,而且是实时的。每30秒钟车和平台进行一次位置信息交互,一辆车一天差不多实现交互2880次,50万车一天就是将近14-15亿次的交互,所以说对这个平台的架构搭建要求非常高,还要考虑稳定性,特别是这个平台本身的事故率几乎要为零。2015年6月份,中交兴路车联网分别和IBM和Inte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车联网技术方面的联合创新中心。
追根溯源,在车旺云平台产生之前,中交兴路就已经成功进行过平台方面的建设。该公司曾凭借自身拥有的多项大数据平台处理知识产权,承担起多项国家级车辆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维护和服务工作。其中,2012-2013年,中交兴路配合交通运输部和总装备部联合实施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在江苏、贵州、陕西、宁夏等9个示范省份完成北斗/GPS双模车载终端的安装服务。同时,中交兴路承担完成了示范工程中重点项目“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承担起对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的自动监控工作,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启动的第一个北斗系统民用示范工程。
现在,中交兴路车联网还在想方设法在车旺云平台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为从根本上来看,只有给司机和货运群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价值,才能真正建立起坚固的用户群体。
Telematics,即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是指通过车机前端,把用户与各种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服务系统,是狭义的车联网。我们今天的车联网除了包含Telematics之外,还包括智能交通系统。
2009年3月,装配了G-Book系统的进口车雷克萨斯RX350在中国市场上市,标志着Telematics系统在我国正式落地。同年11月,通用汽车在凯迪拉克SLS车上推出了安吉星,结束了G-Book在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我国的自主品牌上汽荣威也在2010年4月推出了搭载Inkanet的荣威350。除了这三个中国车联网品牌的先驱者,其他车企也纷纷提供了车联网服务。
车联网平台涉及的内容异常丰富。它正吸引、整合与产业链相关的交通、金融、保险、通信、制造、配件、导航、销售终端、运输、维修保养等多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各项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需求促进着应用的发展,车联网相关的应用已经度过了长期汽车导航为主的萌芽期,发展出针对驾驶员、乘客、整车厂及车辆管理者的四大用户体系,逐渐形成实现多角色、多场景应用集成于一体。
从现有发展来看,车联网的市场空间潜力受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影响较大。每年的新车销售量决定着前装市场的可能装车数量上限,汽车保有量决定着后装市场的可想象空间。国内汽车市场的稳定增长为车联网的发展持续提供着新的机遇,提高着车联网的市场容量。
如今,谁也不再怀疑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改造。互联网不仅仅是对行业潜力的再次挖掘,更重要的是以互联网思维去重塑和创新传统行业,并且酝酿出新的行业。目前零售、广告、新闻、物流、餐饮、金融、保险等行业,每一个都欣然投入互联网的怀抱。而这一趋势也必然会改变传统汽车行业,从特斯拉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汽车的概念,到苹果、谷歌、微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全面展开对汽车互联网化的争夺战,一个新鲜而广阔的车联网时代渐行渐近。车联网已成为2016 年互联网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
商用车车联网,总的来说在世界上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尽管我国的车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仍不明朗,但是各方企业都在努力探索,加强合作,以开拓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当然,企业在选择商业模式时,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分析和判断,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携手并肩推动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