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根深方可枝繁叶茂

2016-02-07 16:12邸东芳
新闻采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热线版面百姓

◇ 邸东芳

民生新闻,根深方可枝繁叶茂

◇ 邸东芳

作者从定位、热线、监督、版面、策划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做好民生新闻的路径。

热度 高度 深度

民生新闻要定好位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民生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明确民生的内涵,我们不能把民生狭隘地局限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表面现象上。要知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围绕这些民生的内容,针对民生新闻,每一位记者、编辑要知道我们该做什么、该关注什么,并要将这样的理念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新闻人的心中,从而胸怀民生,放眼天下事,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民生热线要“热”起来

报纸的热线(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媒体与读者联系的桥梁),是媒体与读者、市民沟通的一个有效渠道。热线经营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这条热线延伸出来的新闻生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媒体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当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如今,报纸的热线作为与广大读者、百姓沟通的重要渠道,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曾经的电话热线和群众信箱,博客、电子邮箱、微信平台等新媒介都是群众与报纸沟通的桥梁,但方式终究只是一种媒介,关键是要通过建立联系,保持沟通热度,建立信任高度,引申传播深度。

要想让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基层的新闻不断地涌现出来,需要将热线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地培育。近年大同晚报在原有新闻热线、新闻热线邮箱的基础上,购买了三部手机,开始尝试24小时接听热线,一改以往只能在工作日的白天接听热线电话的方式,方便了读者随时拨打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同时,通过尝试微信群、QQ群等新媒介收集各方线索。这些举措有力地拓展了民生新闻源。

新闻源有了以后,一般来说,记者的反映速度、稿件的见报情况是读者检验热线拨打有效与否的一种直接体现。如果读者在打了电话后一直得不到媒体的答复,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信任。但对新闻而言,并非读者反映的所有问题都能见诸报端,这其中既有新闻价值大小的取舍,又有新闻传播规律以及纪律的践行。如何让读者理性地理解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为此,我认为,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要通过对新闻报料的选择以及后期一系列新闻的采写、稿件等诸多环节上,适时、适度地渐近引导读者,一方面让好的报料及时见报,让有实力的记者将新闻写出精彩,确保热线“热”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这样的引导,让见报的新闻本身告诉读者什么样的报料是新闻,从而避免新闻热线一味成为市民的咨询热线(当然,一般简单的咨询在电话里即可解决,为百姓适时地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解释工作,或是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引导其依法、依规反映,也是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让见报的民生新闻更偏重于大众的服务性和广泛性,既有利于新闻媒体做好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为也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民情依据。

民生监督要追到底

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报纸的舆论监督不是多了,而是不够。尤其在新的形势下,要取信于民,报纸就必须对百姓反映的各种监督问题合理、科学地去处理,甚至可以说,反映得缓、行动得慢都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新闻舆论监督无可厚非。大同日报社提出三大发展方针之一就有“民生立报”,这为我们办好民生新闻指明了方向。但在监督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来自自身新闻产业如广告、发行等的干扰,真正将民生监督新闻做实、做强、做好。

将民生监督稿件做实做透,需要记者有“不到黄河心不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将所写报道内容一追到底,杜绝浅尝辄止,避免“挠痒痒”。如果没有监督到底的稿件,就等于没有给群众反映的问题找到出路,最终媒体只能失去百姓的信任。相反,一旦舆论监督有了效果,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媒体的权威就会很好地树立起来,就会在百姓中产生很强大的交心效应,民生舆论监督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读者“有事找晚报,有事找民生服务记者”的理念就会在不经意间培育起来,并最终成为源源不断最接地气的新闻源。

民生版面要强势化

大同晚报在近年来历次的改版中,都特别注重民生新闻,专门设立了“民生服务”新闻版面,还进一步扩展了版面上的相关栏目,强化民生新闻的打造。

打造民生服务强势版面,要突破仅仅为百姓解决具体事情的狭隘理念。只要是百姓关注的、市委市政府的民生重大决策,都可以往这个版面上刊发,从而引导读者形成想要了解民生,就看民生服务版面的习惯,最终打造版面强势,突出新闻重点,树立民生权威。

在民生服务版面稿件的处理上,可尝试借鉴电视台栏目制片人的运作模式,在采编沟通上,进一步拓展一线采访部室、记者对该版面的参与性,将好稿子发在刀刃上,突出处理强势稿件,并从编辑手段上有意识地制造纸质平面稿件的“高山”效应。同时,还要利用并强化媒体多种融合下的新媒体互动,让新闻触角伸得更远,探得更深。

另外,在版面的组合上,针对一些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新闻,尝试运用多种新闻文体,用报纸独特的话语权推动新闻事件良性发展。

为把民生新闻办成名栏目,必须针对某些通过记者参与解决问题的事实,适时、适度“放大”新闻记者的参与效果,扩大新闻及媒体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报道内容,需要根据报纸一个阶段的任务,合理安排组织及时性或阶段性的民生新闻,像在“两会”期间,针对民生问题,充分发挥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机会,不仅掀起一个民生报道的小高潮,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两会”会上会下的沟通与联系,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民生新闻也需策划

多年来新闻热线反映的问题中,市民衣、食、住、行、没水断电等问题最多。但一种类型的问题,作为纸质媒体不可能今天报道这个小区欠费停水,明天又报道那个小区欠费停水。“民生服务”如果整天充斥着垃圾、停水、停电等素材,不仅读者看得会厌倦,感觉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新闻及版面失去弘扬正能量的功能,本身也会走入死胡同。

针对类似的同质新闻,报纸要对新闻报料进行分析、归纳,寻找共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建立与相关行政部门的长久沟通、联系甚至合作,寻找统一解决的办法,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从而进一步提供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单位:大同晚报)

(责任编辑:青安)

猜你喜欢
热线版面百姓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百姓看家“风”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