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英
【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近十年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述评
邓家英
游戏治疗是利用游戏作为平台将心理技术运用在儿童身上的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治疗不仅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具有治疗性,且对正常儿童的普遍发展问题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作用。因此,对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的情况做一个回顾,为进一步研究学前儿童游戏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游戏治疗;学前儿童;研究现状;述评
游戏治疗已经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也积极引进和运用,而在祖国大陆,游戏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游戏治疗蕴涵的许多观念都为我们提供看待学前教育问题的一个崭新视角,启发我们以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游戏治疗,是一个儿童与一个受过训练的游戏师之间的动力人际关系。治疗师依照游戏治疗的程序,为儿童提供选择过的游戏材料,并催化一份安全关系的发展、演变,儿童借由自然的沟通媒介——游戏,来表达和探索自我(感觉、思想、经验和行为)的目标”。[1]“游戏治疗(play therapy)是治疗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譬喻、象征、玩具和游戏等方式,使儿童自然地进行心理投射或升华,释放紧张情绪,体验现实生活中所不允许的幻想”。[2]由此可见,游戏治疗的本质是结合游戏的形式以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种心理服务工作。游戏治疗的重点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治疗,凡是运用游戏作为媒介的心理治疗都可以称为游戏治疗。游戏治疗不仅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具有治疗性,且对正常儿童的普遍发展问题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作用。学前儿童游戏治疗就是以游戏作为媒介,利用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心理援助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咨询中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有关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文献,认为有必要对此阶段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发现未来研究趋势与走向,为游戏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实践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以“游戏治疗”、“学前儿童”或“幼儿”为题名在 CNKI等数据网络中,对2006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排除不符合样本条件、相关度较低和重复的文章,最后整理、筛选出实际样本72篇(其中,硕士论文8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3]
(一)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现状整体分析
图1 2006-2015年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论文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图
1.论文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
近十年我国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论文数量自2009年起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是很大。2006-2008年间,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进入潜伏期,但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迎来新的高峰。特别是2010年以后,学前儿童游戏治疗逐渐受到教育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见图1)。
2.研究主题集中在对学前儿童的游戏治疗及其发展
经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研究的主题可以分为:(1)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2)学前儿童游戏治疗及其发展,(3)游戏治疗组织与指导,(4)学前儿童游戏治疗模式的运用,(5)游戏治疗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与作用。
通过分析得出,近十年我国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儿童游戏治疗及其发展”、“游戏治疗模式的运用”这两大主题,分别占到39%和31%。这说明在学前教育领域,怎样利用游戏治疗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研究的重点。相对于游戏的自然性与娱乐性,研究者更加关注的是游戏的治疗作用,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发展。同时,从两大主题各自在十年间的分布状况来看,论文数量每年基本处于平均数水平(除去“潜伏期”)。说明这两大主题受到研究者们的长期关注,自2009年起,这一主题论文数量幅度有所增长,虽没有太大突破,但可以推断出近两年游戏治疗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关系已经成为幼儿园游戏研究的热点与核心。
(二)对游戏治疗研究主题的深入分析
1.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组织与指导研究不足
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组织与指导是游戏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关系到游戏治疗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对近十年我国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文献统计发现,仅有6篇文献有所论述,仅占总文献的8%,且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大多数人会误以为在儿童的游戏治疗中游戏本身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不需要成人的组织与指导,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游戏治疗就如同谈话疗法一样,真正产生效果的是治疗者使用的心理方法,且游戏治疗和游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学者邱学青就比较了游戏治疗中的游戏和游戏中的游戏行为,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特性。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游戏与游戏治疗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目的都是不同的。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上的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邱学青,2005)。游戏治疗中的儿童需要成人的组织与指导,尤其是幼童,常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即使他们想做到,但他们对于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些对自己的影响的理解还很有限。也正是由于学前儿童发展上的局限性,所以,游戏治疗当中的学前儿童常需要成人的帮助来应对困难情境。在学前儿童游戏治疗当中,需要治疗者(成人)的澄清、协助、支持和鼓励,需要对游戏治疗的组织与指导,只有这样游戏治疗才会达到真正治疗的效果,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若在游戏治疗中没有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就会阻碍游戏在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甚至被扭曲,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2.学前儿童游戏治疗模式单一
据统计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在学前儿童游戏治疗模式的使用上比较单一。在学前儿童游戏治疗模式的运用上,其主要有家庭游戏治疗、团体游戏治疗和沙盘游戏治疗三种,其中,家庭游戏和团体游戏所占比例较少。这说明当前这三种治疗模式,已成为治疗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手段。然而,游戏治疗的这三种模式虽适用于大部分的儿童,但并非是所有的学前儿童。同时,从现有研究来看,何种类型学前儿童适合何种治疗模式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和分类,使用游戏治疗,首先要知道哪些儿童可以使用哪些游戏治疗模式,并且可以达到治疗师所期望的治疗效果。因此,如果使用游戏治疗来治疗和预防学前儿童的不良情绪、行为等,仅仅采用一种治疗模式,明显太过单一。因此,我们要更加有效地将家庭、团体、沙盘等游戏治疗的策略联结起来,且多种游戏治疗模式的融合也将成为儿童游戏治疗的近期变化之一。[4]
3.关注游戏治疗的拓展与运用
有39%的文献论述了关于“学前儿童游戏治疗与发展”这一主题,其中,游戏治疗的主要领域有:29%的文献关注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障碍的治疗,43%的文献关注的是学前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的文献分别占18%和10%。
4.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领域分布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障碍和自闭症(孤独症)成为游戏治疗的主要对象。社会行为障碍和自闭症(孤独症)作为学前儿童游戏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学前儿童常常出现的问题,其不仅仅影响到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等问题,而且对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例如,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不仅与童年期的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学校适应不良及消极情绪密切相关,也是青春初期甚至成年早期社会适应不良、社会情感匮乏、社会认知功能障碍、消极情绪及自我评价较低的重要预测因素。[5]因此,利用游戏来治疗和预防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障碍和自闭症(孤独症)逐渐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也说明当前研究者和教育者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其整体发展。但数据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等并没有受到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点关注,特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今天,很多的幼儿都经受过来自社会、自然的重大创伤,创伤过后急需获得心理上的帮助,使他们尽快走出阴霾。如若被忽略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长期影响他们心理的正常发展。游戏治疗是适合儿童危机干预的心理治疗方法,因此,运用游戏治疗来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学前儿童是至关重要的。
(一)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主题分布不均,仍存在很大研究空间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强,社会对幼儿园的一系列问题的关注都推动了幼儿园游戏治疗研究的发展,论文数量较之以前有所增长,但是研究主题探讨力度不均衡,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如前文所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学前儿童游戏治疗与发展和学前儿童游戏治疗模式的运用上,除了缺乏对游戏治疗的组织与指导的研究外,还缺乏对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反思,这主要体现在近十年来,从宏观角度对游戏治疗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对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历史与发展进行梳理的论文较少,仅占论文总量的10%,对现状的调查和对历史的回顾有利于促使游戏治疗研究基于现实的科学发展,这也是本研究的初衷。此外,在已有的游戏治疗研究中,补偿性治疗的研究远远多于发展性教育的研究。这说明,当今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的重点放在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和矫正上,而很少把这种方法应用在预防儿童的问题行为上。如何应用游戏治疗来预防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以及使非问题学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游戏治疗师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游戏治疗仍是未来研究重点,应充分挖掘游戏治疗在学前儿童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治疗是一种低成本、高效且便于推广的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治疗应用在心理障碍儿童身上的效果越来越受到肯定。同时,大量实践表明,游戏治疗不仅对非正常心理的儿童有治疗作用,对正常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预防干预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6]其治疗理念亦可为教师、家长、临床医生或其他儿童青少年思想工作者借鉴运用。但游戏治疗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游戏治疗的研究与应用目前还主要是理论阶段的研究,在中国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对心理健康需求逐渐增加的今天,如何广泛推广游戏治疗,为中国儿童的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将是游戏治疗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今后游戏治疗的研究和应用中,将会是多种咨询流派在科学前提下的进一步融合与互补,使游戏治疗日趋完善,并更好地发挥其在儿童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我国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本土化研究
目前,国内对游戏治疗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理论和模式都是引进西方的,因此,研究者需要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国内的游戏治疗,从而获得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疗模式。同时,应开展长期追踪研究,学前儿童游戏治疗一般在10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虽然在治疗结束后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还缺乏一些事后追踪研究和效果反馈,所以,教育者或治疗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追踪研究和效果反馈系统,以便更好地考察游戏治疗的效度。
总之,现有研究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游戏治疗在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中的积极作用。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游戏治疗一定能植根于学前儿童教育和临床实践,在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得以广泛推广,我们也可以预见游戏治疗在学前儿童教育及咨询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王晓萍.儿童游戏治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36.
[2]伍丽梅.游戏治疗及其最近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5(1).
[3]朱德全,杨鸿.新时期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教育研究,2009(3).
[4]朱靓琳.关于儿童游戏治疗的论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
[5]左恩玲,张向葵.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类型、影响因素与干预[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
[6]周念丽.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回溯与探索[ J] .中国特殊教育,2002(1).
责任编辑:金锡萍
邓家英,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贵州 铜仁 554300)。
G613.7
A
1671-2277-(2016)05-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