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赵英娜,鲁学军(.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河北陶瓷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动因及障碍研究
李文杰1,赵英娜2,鲁学军1
(1.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河北作为我国重要的陶瓷主产区和出口基地,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区位资源优势。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瓶颈。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针对河北陶瓷产业发展现状,从市场风险、生产成本、融资压力、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五方面对当前河北陶瓷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障碍短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阶层、业绩考核制度、员工培训机制、人才晋升体制、资金资源配置、人才使用模式、科技创新方式的变革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陶瓷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动因;障碍分析
河北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曾数度刷新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纪元[1],产业规模庞大、从业人员众多;多年来在扩大出口创汇、吸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伴随着节能减排限制的逐渐严苛、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河北陶瓷产业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转型升级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此宏观背景下,河北检验检疫局为全面了解河北陶瓷产业的瓶颈问题和发展诉求,采取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05家日用陶瓷企业和35家卫生陶瓷企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调查问卷主要由企业概况、经营与发展环境、困难与机遇、技术创新和价值增值、节能减排、转型发展现状、转型发展的政策现状与需求七部分内容组成;由于条件所限,抽样调查样本主要集中于唐山、邯郸、廊坊、邢台、张家口、石家庄等地区,尚未覆盖保定、沧州等地域。累计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82.9%,问卷有效率94.8%。课题组在研究注重问卷反馈的结构数据、总结现场访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河北陶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障碍短板及动机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力争为企业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河北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产业格局的多元化、区域化特征鲜明,整体上呈现大企业相对集中、小企业较为分散的特点[2]。其中唐山乃全国最大的骨质瓷生产和销售基地,亦为国内三大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之一[3];邯郸作为传统日用陶瓷主产区则以炻器、釉中彩和强化瓷闻名于世[4]。石家庄砂锅产业一枝独秀,廊坊骨质瓷后来居上、卫生瓷远销欧美,张家口仿骨瓷方兴未艾,邢台白瓷厚积薄发,保定艺术瓷独领风骚,高邑建筑瓷首屈一指,沧州卫生瓷品位不凡。全省业已形成以日用陶瓷、卫生陶瓷为主,工业特种瓷、工艺美术瓷为辅,釉料、花纸、模具、机械、管件等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河北陶瓷现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生产技术成熟、影响辐射面广、社会就业者众、极具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5],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区位优势。据统计,2014年河北省共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00多家,资产规模超116亿元,工业总产值逾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不含建筑瓷)近20亿元,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产品远销欧、美、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一定的区域品牌效应。
(1)内外销订单数量骤减:近几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日趋猖獗,技术性壁垒措施日益严苛,欧盟、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公布对华日用陶瓷征收反倾销关税;美、欧、韩、澳等国陆续提高对卫生陶瓷的质量指标,有关产品性能、配套要求等技术标准规范逐年趋严。由于欧美各国历来为河北陶瓷出口的主导市场,82%的企业前三位国外客户集中度大于60%,易陷入贸易增长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欧盟的反倾销关税制裁即已造成98%的陶企输欧贸易额大幅缩减。同时,鉴于出口陶企一般采取长期合同定价模式,人民币的“爬行式”升值使得93%的企业货币结算成本居高不下,受制于间接销售模式,99%的中小企业与陶瓷采购商的议价能力普遍偏弱,生产成本的上升风险难以通过产品提价进行转嫁;导致小额短期订单供不应求,长期大额合约的缺失致使企业断单风险进一步增大[6]。另外,囿于陶瓷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大批量的特点与内销订单品种多、数量少、交货急等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使得74%的河北陶瓷内销业务进展缓慢。
(2)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以往盛产于河北的紫木节、白矸子、铝矾土等优质陶瓷原料经长期采掘,本地资源现已接近枯竭,陶瓷生产中95%以上的石英、长石、颜料等原辅材料均需外购[7]。由于我国多年来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造成各种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强劲的投资需求推动了国内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近几年受“明胶事件”影响,骨质瓷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骨碳价格已由2013年的3500元/每吨飙升至2015年的5000元/每吨,涨幅高达42.9%,原辅材料涨价导致陶企生产成本增加15%-20%。经调研,96%的河北陶瓷企业和上游企业(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来源渠道)讨价还价时甘拜下风,因此原材料价格的反复波动不但迫使陶企承担巨大的高成本库存风险,而且大幅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甚至会成为企业倒闭的导火索。
(3)筹融资压力不断凸显:企业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积累和技术支撑,但销售网络不畅、库存压力增大,已使中小企业无法喘息,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过于严苛的信用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只得依靠自身积累或社会融资,容易陷入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失灵境地,84%的企业仅能依赖贴牌供货生存,无力引进或购买相关技术专利,无法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不得不陷入加工贸易以量取胜的恶性循环。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措施的逐年强化亦加大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8];调研时93%的陶企皆表示自有资金持有量不足、下游经销商资金占用、第三方债务等方面因素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持续期间较长,希望获得更多的金融信贷政策扶持。
(4)结构性人力资源匮缺:陶瓷生产的重体力、强噪音、多粉尘等恶劣劳动条件,极大限制了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劳动力的80后和90后的就业选择,“用工荒”频发,“涨薪潮”蔓延,99%的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和技术人才均已出现严重的结构性供给短缺,产业发展进一步受限。同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迫使企业不断提升工人薪酬与福利水平[9],每年劳动力成本增幅高达15%-20%。调研中,89%的中小企业表示因受资产规模、行业层次、管理模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而大型企业的人才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构成的“泵抽效应”使得人才流失愈加频繁,造成92%的中小企业“用人难、招人难、留人难”现象愈加突出。
(5)自主性技术创新不足:调研发现99%的河北中小陶企年均研发经费投入不超过销售总额的2%,研发人员不足企业员工总数的1%。除惠达、隆达等少数龙头企业外,90%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观上不情愿投资于无法立竿见影出利润的技术研发活动。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有品牌建设滞后,跟踪模仿盛行,技术外溢效应弱,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普遍偏低,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10]。因此,管理模式以家族制为主、产销方式以贴牌出口为主的河北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有关人员、产品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和创新、品质等方面的素质性矛盾逐渐凸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管理模式以家族制为主、产销方式以贴牌出口为主的河北陶瓷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有关人员、产品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和创新、品质等方面的素质性矛盾逐渐凸显,转型升级发展已迫在眉睫。140家调研样本企业中,接近30.1%曾经历过转型升级,大约38.4%的企业认为尽管其转型升级愿望比较强烈,但由于人才缺失致使企业难以寻求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撑。另外,逾21.2%的企业认为尚未掌握转型升级所需的关键技术,现有技术创新仅停留于丰富产品品种层面,无法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占比16.2%的企业认为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其转型发展的瓶颈因素。由此可见,转型升级实质属企业发展中的一个自主创新过程,自主创新是陶企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和源泉动力。
一般而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行为通常包括“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转型即指企业的日常经营方向、经营范围、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结构形式、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发生转变,使之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达到崭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升级则指企业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所处位置的过程[11]。经考察和调研发现,目前河北陶瓷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通过拓展销售网络、推动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产业资源、实施精细管理六种行为模式实现扩张式转型及延伸式升级。
分析得出,无论河北陶企采取何种途径实施转型升级,其动机主要源自企业内在驱动和外部环境约束两方面因素。其中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为推动转型升级的主要能动力量,例如惠达、亚洲时代等业内龙头或资源优势显著的特色陶企当发展至一定的历史阶段后,出于提升产品附加值、追求高额利润、延伸产业链条等动机;高级管理层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生产经营不断上层次、上规模、上水平,将伺机主动提出顺应其自身发展需求的转型升级战略。另外,为适应政策环境、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等外部环境要求,贵邦、玉源、美枫等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源于规避和转移风险等原因也将被动出台顺应外部宏观环境要求的转型升级措施。总体而言,驱动大部分河北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通常内、外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无论哪类因素为主导,“打铁还需自身硬”,陶企在转型升级之前须蓄积实力、充分准备,只有首先将转型升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方可顺利完成企业生命周期中主动求新求变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最佳经济绩效的过程,成功践行转型升级发展[12]。正因如此,为提高转型升级的成功率,河北陶企在面临转型升级抉择时往往会通盘考虑各种现实和潜在影响因素。
《河北陶瓷企业创新驱动及转型升级调查问卷》显示,市场风险高、融资难度大、人才流失多分别是制约陶企转型升级的前三位因素。当前,国内企业普遍面临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和生产成本全方位攀升的双重压力,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看,人的因素在生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已然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不少陶企在转型升级前,当自身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难以出现新的突破和提升,形成此“瓶颈期”的首要原因即是人才匮缺,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车间一线等方面人才供不应求,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技术创新断层、人才结构失衡;而且行业内部人才稀缺程度越高,对中小企业人才的泵抽拉力相应越大、人才流失越频繁[14]。因此,针对河北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瓶颈,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企业经营管理者亟待“转型升级”。经营管理者的意识和思路决定着企业的出路,中小陶企的经营管理者要自觉学习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了解国内外经济运行形势,创新经营管理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观念上打破常规,在实践中敢于创新,逐渐从家族观念浓重的私营业主转型升级为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前瞻性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企业家,切实打造一支富有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经营管理团队。
(2)企业业绩考核制度亟待“转型升级”。建议各类型陶企变革多年来实行的“一刀切”式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及相应的考核制度,尽管这一考核制度对于一线生产工人而言卓有成效,但无法对管理工作和技术创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判。只有对技术人才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建立科技人员收入与经济效益和创新业绩挂钩的考核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奖罚分明、优胜劣汰的作用,有效激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价值存在感,避免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四处兼职的人员“隐性流失”。
(3)企业员工培训机制亟待“转型升级”。调研中,多数中小企业所开展的员工培训只涉及简单的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纪律教育,并未根据人员岗位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分类别、分层级的培训模式。建议企业将上述培训仅限于车间普通工人,针对科技创新人才务须制定专门的进修深造机制,应使之分批次、分时间带任务或项目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深造学习,助其有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提高后续研发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使其深切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关心和重视。
(4)企业人才晋升体制亟待“转型升级”。部分陶企由于技术人才岗级晋升通道不畅、个人价值取向不同等原因,致使科技人才离开研发岗位流向管理岗位或发生外部流失。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内部研发人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等各层次人才分类别岗级并列晋升通道,避免因岗级待遇问题出现科技人才转岗的“内部流失”;以此调动人员投身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5)企业资金资源配置亟待“转型升级”。现有研究资料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决定其发展前景,若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企业将难以生存;占比2%自由方可勉强生存。建议中小陶企在确保再生产资金的同时,划拨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发、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实施技术创新奖励等;亦可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激励员工进行技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技术创新氛围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6)企业人才使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建议企业在充分考虑人员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招聘或自我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梯度分明的技术创新团队,有效确保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企业亦可秉承“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与外界高端专业人才合作模式,聘请高校院所的行家里手担任企业技术创新顾问,依托外力解决自身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难题,营造多方互惠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7)企业科技创新方式亟待“转型升级”。针对当前陶企融资困境,建议具备相关科技资源条件的陶企在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同时,尽快筹建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适时申报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研究所、实验室等,依托外部资金投入打造企业内部科技创新平台。例如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通过努力成功获批唐山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得到相应额度的经费支持。另外,企业可通过规范合作协议,明确责权利,与高校院所协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等,以此提高其实际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并促进对方科技成果转化。
河北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唐宋的邢窑白瓷、定窑御品,抑或近代的唐山卫生陶瓷和骨质瓷,皆曾为辉煌灿烂的华夏陶瓷文明增添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瀚海潮头帆已满,砥砺前行正当时”,在当前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河北陶瓷若能有效克服发展中的瓶颈障碍,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体系、扩大冀瓷品牌影响,“继承旧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则势必重新书写河北陶瓷发展的恢宏新篇!
参考文献:
[1] 王雨连. 提升河北省日用陶瓷品出口竞争力的探讨[J]. 对外经贸实务, 2012(1): 51-53.
[2] 刘洪彩, 刘存. 工业设计推动河北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大众文艺, 2009(24): 143-144.
[3] 徐鹏俊, 赵淑忠. 唐山卫生陶瓷出口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 陶瓷, 2007(6): 57-59.
[4] 张文娟, 王晓梅. 当代磁州窑陶瓷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 陶瓷学报, 2013(3): 372-374.
[5] 郭宏, 鲍岩民. 论文化品牌的创立与营销对河北陶瓷产业的作用[J]. 中国商贸, 2011(6): 238-239.
[6] 温素霞. 唐山陶瓷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 国际商贸,2012(1): 211-217.
[7] 吴卫华, 王黔平. 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 陶瓷,2007(12): 31-34.
[8] 于保春, 柯大为, 刘宣. 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低碳经济管理模式研究[J]. 陶瓷学报, 2013(1): 131-133.
[9] 纪泽民, 吴晓山. 唐山陶瓷产业振兴:现状路径与政策选择[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9(12): 45-48.
[10] 俞康泰. 唐山陶瓷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制造到创新[J]. 陶瓷, 2008(2): 63-65.
[11] 肖绚, 李松杰, 李兴华. 景德镇瓷业聚落景观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J]. 陶瓷学报, 2013(2): 255-257.
[12] 赵越清. 唐山陶瓷产品结构优化与陶瓷企业结构布局调整初探[J].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4(4): 34-37.
[13] 尹志军. 论陶瓷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J]. 陶瓷学报,2012(4): 153-156.
[14] 孔铮桢. 沿袭与创新:景德镇近代陶瓷教育研究[J]. 陶瓷学报, 2014(5): 535-541.
通信联系人:赵英娜,女,博士,教授。
Received date:2016-01-25. Revised date: 2016-01-28.
Correspondent author:ZHAO Yingna, female, Ph.D., Professor.
E-mail:hebeitsh.li@163.com
中图分类号:TQ17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16)03-0045-05
DOI:10.13958/j.cnki.ztcg.2016.03.011
收稿日期:2016-01-25。
修订日期:2016-01-28。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501532);2015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457651D)。
Motivations and Obstacles for Innovation-driven Transformation of Hebei Ceramic Enterprises
LI Wenjie1, ZHAO Yingna2, LU Xuejun1
(1. Hebei Entry-Exit Inspection Quarantine Bureau, Shijiazhuang 050051, Hebei, China;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Hebei, China)
Abstract:Hebei, an important ceramic production and export base in China,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regional resource advantage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industry has many bottleneck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bei ceramic industry obtain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nalyzes the obstacles to be overcome by Hebei ceramic enterprises in their transmission and upgrading process from market risks, production costs,financing pressure, human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for reforming and upgrading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motion, fund allocation, use of talents, and mode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s.
Key words:Hebei ceramic enterprises; innovation-driven; motivation for transformation; obstacles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