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晋,何 舜,江 波
(成都市种子管理站,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辣椒产业调研报告
袁 晋,何 舜,江 波
(成都市种子管理站,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四川辣椒产业历史、现状与前景的调查,从种子市场的角度,提出四川辣椒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四川辣椒 辣椒种子 辣椒产业
2015年9月1日前后,成都种业协会蔬菜分会以辣椒品种为主线,以四川辣椒产业的历史、现状与前景为主题,对15家从事辣椒种子研究、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四川是传统的食辣大省,辣椒需求量巨大。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四川辣椒品种较少,主要是当地品种二金条,众多的二金条品种有长度、宽窄的区别,又有大金条、二金条、小金条等不同叫法。到了90年代,湘研系列、早杂2号、苏椒5号、洛椒系列、汴椒系列等外省品种,占据了四川的绝大部分辣椒种子市场;尤其是湘研系列,在90年代中期占据了2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的优良品种不断涌现,逐渐取代过时的老品种。比如用二金条与羊角椒杂交选育而成的干椒1号,具有早熟、抗性强、适应广的特点,大量取代传统二金条品种; 2004~2005年间,干椒1号的种子在市场供不应求。辛香8号产量高、品质好、早熟、适应广、抗性强而广受好评,成为四川线椒类型的标杆品种。川椒301具有个头大、产量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等优点,成为四川新一代菜椒品种的代表;直到现在,四川菜椒新品种的培育,也多是围绕川椒301的品种特性展开。
2000年后,四川的品种逐渐走向多样化、特性化,适合腌制豆瓣的条椒品种、适合火锅底料的朝天椒干椒品种、适合鲜食的牛角椒灯笼椒品种,适应平坝、丘陵、山区、高山的品种,种类越来越多,市场划分越来越细,国内外、省内外的辣椒品种,纷纷进入四川市场;四川省内辣椒种子的企业很多,但相对分散、缺乏实力。
目前的菜椒,以果皮厚、个头大、产量高为主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不再单纯追求产量,更加注重于品质、口感;近期山东的薄皮菜椒,开始在四川畅销,就是很好地例证。
辣椒科研上,科研力量薄弱,从事辣椒研究的育种单位、研究人员较少;育种材料不足、基础研究不足,科研缺乏底气;选育的成本较高,选育方式多为两系,成果容易被窃取,产权难以受到保护;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新育成品种价格上不去、盈利水平低,企业和科研单位都缺乏育种创新的动力;导致四川本省的辣椒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相对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辣椒生产上,有的是大棚种植,主要是农业公司、专合组织、种植大户采用,产值较高、效益较好,他们多选用科技含量高、市场适应强、种子价格高的品种;大棚种植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名优特新辣椒品种,越来越有市场。大多数、大面积的种植方式,目前还是露地种植,多是单家独户的农民分散种植;四川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少,农户种植辣椒收益难以提高,使农民不愿购买价高、质好的品种,名优特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辣椒种子销售出去以后,缺乏配套的售后服务;种植户多采用传统方式、习惯方法种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使不少品种的优良特性难以充分发挥,好种子难有好收成。
辣椒加工上,四川豆瓣全国全球闻名、四川辣椒调料市场巨大、四川火锅对干椒需求巨大,但加工的原料辣椒多数来自于外地;外地辣椒的价格相对较低,加工厂家考虑成本,大约80%~90%的辣椒原料,是从省外采购来的;郫县豆瓣加工原料,70%的辣椒来自于甘肃、青海、云南等地;本地所产的辣椒,当地居民以鲜食为主,辅以自晒干椒、自制豆瓣等用途。
四川辣椒种子的生产企业少,销售企业多,没有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四川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地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不同品种适应不同区域,每家种子企业的种子销售数量有限、占据的市场份额都不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个别企业采用仿冒包装、恶意串货、恶意杀价、以次充好等恶劣手段,引起辣椒种子市场混乱;市场上的品种多样化不足、同质化较高、一品多名的情况很普遍,导致农民难以选择、难以买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品种。
针对四川辣椒种子有市场、缺品种、市场乱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辣椒科研,加大对辣椒品种选育的投入,加大材料征集、基础研究的力度,加强科研人员与企业老板的沟通,加大科研育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加大辣椒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制订科研与企业的利润分成办法。
(2)加强协会作用,促进辣椒种子老板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个老板确立各自的品种定位和发展方向,各自找到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各做各的生意、互不干扰,共同抵制和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协会可用业内吹风、约谈企业、内部通报、发函警告等方式,制止个别企业扰乱市场的行为。
(3)加强沟通联络,通过协会的平台,促进种企之间,种企与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工商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维护种子市场秩序,实现种企之间的良性竞争,打击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
(4)加强引种推介,种业协会制订了蔬菜新品种引进推介办法,辣椒品种上,以辣椒种子企业为主体,按市场需求确立引进特性、引进目标、引进标准,引进省内外、国内外辣椒新品种,进行专业的、严格的适应性试验,向农村农民推荐更多、更好地辣椒品种。